“一人單挑 BAT”

  黑客張福:我要的東西,比錢更貴

  文 | 史中

  2005年,張福22歲。

  面試間裏,九城的技術負責人問張福:你知道魔獸世界的安全問題怎麼解決嗎?

  張福:我不知道,你知道怎麼解決嗎?

  負責人:我也不知道。

  沉默兩秒之後,負責人又發話了:“你來,你能解決嗎?”

  “我能”。張福說。

  這場差點被聊死的天,正式開啓了這個大黑客職業生涯。

  接下來的半年。張福像拆遷隊一樣,把遊戲的客戶端的所有代碼都逆向了出來,根據細節重寫了一套遊戲反外掛系統。遊戲外掛率降低了80%。他又設計了一種驗證卡,裏面全是小格子和數字,玩家登陸的時候用來校對信息。魔獸世界的盜號率從每天幾千起,降低到幾十起。

  在研究的過程中,他順便發現了魔獸世界的幾個核心漏洞,可以瞬間增強人物屬性。按照當時的“行價”,給每個玩家“升級”一個角色,都可以收一萬塊。如果他想,神不知鬼不覺隨便賺個幾千萬應該沒有問題。

  但他不想。

  早在世紀之初,張福就位列中國技術最純熟的第一批黑客。像這樣“賺錢”的機會,在他的人生中就像飛鳥一樣來往穿梭。

  不過,張福向這個世界索求的,從來都不是錢,而是比錢更昂貴的東西。

  張福

  (一)喪屍圍城

  十三年的時間就像掠過冰原的冷風。

  2018年,張福已經是35歲的大叔了。這一年,是他創立青藤雲安全的第四個年頭,也是這位技術宅在商戰血海里廝殺最慘烈的一年。

  阿里雲安全、騰訊雲安全、華爲雲安全、360 企業安全這些巨無霸對手的每一招,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把他的青藤雲安全置於死地。而讓喫瓜羣衆拍手稱快的是:在幾乎每一場正面廝殺的商戰中,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張福都贏了下來。

  直到冬天來臨,看着青藤仍然一騎絕塵繼續攻城略地,巨頭們終於放棄了要弄死他的計劃,轉向了“懷柔政策”。

  世間的事兒,總是像舞臺上的戲。別看現在“XX雲安全”們廝殺得這麼兇,回想 2014 年張福剛踏上這片戰場的時候,還四野無人,寂靜得能聽到針掉落地面的聲音。

  說到這,我們不得不把書翻回扉頁:張福創的業,究竟是什麼呢?

  下面開始今天的核心知識點:

  你生活的世界歲月靜好,但你手機電腦背面的網絡世界卻是喪屍圍城。

  如果把企業的很多臺服務器主機比作賽博大樓裏的一個個房間,你我這些用戶產生的數據就如同房間裏活生生的人。所有網絡安全產品的目的只有一個——不讓殭屍衝進來咬傷任何一個人。

  爲了打退殭屍,各路大牛覺悟出三萬六千法門。他們的方法雖然像武林流派一般聽上去五花八門,但基本可以歸爲兩類:

  第一種是在樓外想辦法:

  有的是在大樓外面增加監視器,有的是建設高牆,有的是增加門衛,有的是拉起高壓電網,有的乾脆架起激光炮。

  但是無數美國喪屍劇已經告訴我們,只在樓外設防並不靠譜。無論外面的防護多麼嚴密,大樓的出入口永遠要存在。只要出入口存在,殭屍早晚會找到方法繞過樓外的封鎖,混進內庭。這種事情一旦發生,樓內所有的住戶就像掰開榴蓮殼後鮮美的果肉,任人宰割,流血漂櫓。

  第二種是在屋裏想辦法:

  如果殭屍一旦進屋,就可以被人們發現,馬上幹掉他們,這樣的防禦就精細得多。

  所以,這四年間青藤做且只研究了一種武器——安放在每個賽博房間裏的“激光報警系統”。房間裏紅色的激光像蛛網一樣,只要被觸碰,就會報警。即使“聰明的殭屍”打破樓外封鎖進到了房間裏,也沒辦法在不觸碰任何一道光線的情況下就能喫掉屋裏的人。

  這種系統,不是沒有人試過,只是沒有人做成。

  你想想看,要想在大廈的每個房間(服務器主機)內部都布上激光射線(檢測程序),還不能影響主人的正常起居(正常對外提供服務),這個軟件要寫得多精巧,對不同類型房間(不同種類主機)的適配度要多高。

  在2014年以前,這種技術基本被宣判爲一條死路。

  所以在張福宣佈要做植入主機的安全監測系統的時候,很多人覺得他不過是活不過下一集的路人甲。

  他們只是沒有料到,張福爲了這件“小事”,竟然糾集了100位頂尖技術宅,全公司人睡在辦公室,三年時間燒了一億多人民幣,平均每 24 小時燒十萬,眼睛都沒眨一下。

  張福不僅活到了下一集,甚至活成了男豬腳。。。

  正在產品研發的攻堅時期,偶然的機會張福跟一位大企業技術負責人聊天,把自己的產品雛形給對方看了。對方當時就問:“多少錢?”張福措手不及,本着“寧可要跑,不能要少”的原則,隨口說:“兩百萬”。對方說:“我給你兩千萬,你幫我把這套系統弄好,再集公司所有人力爲我服務一年。”

  此一役有三個結果:

  1、青藤賺到了第一桶金。

  2、張福超前的產品思路被實踐驗證可靠。

  3、青藤產品一舉具備了服務超大型公司的能力。

  事情就這麼成了。

  而後的四年間,青藤安全系統順利進入了互聯網金融、直播、傳統金融、運營商、政企、醫療、教育、媒體、製造業、健康、能源等等中國十幾大行業所有的頭部公司,在安全產品裏一騎絕塵。

  由於它把以前的一條“死路”走通了,後面自然有衆多人效法。但是青藤先發優勢過大,又有張福這種懂得如何在技術上砸錢的 CEO,不給對手留活路。以至於後來出現的競爭對手像恐龍時代大滅絕那樣倒下。

  張福的這種打法,只有一類公司可以抗住,那就是家底更爲厚實的巨頭公司。

  所以經過四年廝殺,最終青藤面前只剩下了 BATH3 這幾位巨無霸,在這個領域形成了 BATH3 這樣幾個大塊頭圍剿一個打不死的小Q(青藤)這樣的奇特局面。

  歷史上,能抗住一家巨頭絞殺的企業並不十分罕見,但是一己之力單挑所有巨頭的情節,在我的記憶中,青藤是孤證。

  張福給我展示了

  青藤的部分客戶

  (二)2014 年的預言

  能懂張福的人從來就不多。

  比如:

  張福曾經的夢想是做中國最 NB 的黑客。但是在大學時,頂尖的國字頭部門召喚他加入,唯一的條件就是承諾“永遠”,他卻毫不猶豫地放棄了。理由是“自由價更高”。

  創業之前的十年,他在九城、51.com、盛大、崑崙萬維帶技術團隊,每年老闆發下來獎金,他都自己一分不留,分給團隊的兄弟們。“我的工資足夠高了,他們比我更需要獎金。”他說。

  2014年,張福已經做到了崑崙萬維的技術負責人,但是他卻放棄半年後就能兌現的價值千萬的股票期權,給自己降薪 90% 跑去創業。因爲“晚了就怕來不及了”。

  懂他的人還是有的,這些人都成了他的死黨。以至於他創立青藤,邀請幾個好哥們成爲合夥人的時候,居然開出這樣的條件:

  1)必須月薪不能超過一萬。

  2)必須從家裏拿真金白銀投資進來。

  3)必須住在公司。

  最奇葩的是,靠這種“坑爹”的條件,張福居然說服了五位合夥人。

  他用來說服合夥人的原話是這樣的:

  網絡安全的風口要來了,此時創業刻不容緩。你們不信的話,我放在這三個預言:

  第一、一年以內,網絡安全行業會產生無數巨大的併購。

  第二、三年以內,國家一定會通過行政立法,要求企業履行網絡安全的社會義務。我們現在做,到產品成熟時正好趕上風口。

  第三、十年以內,我所說的這種“主機安全產品”一定會成爲企業安全的核心。

  你們如果不信,等我的預言實現了,再來也不遲。

  果然,一年以後的 2015 年,阿里收購瀚海源、安全寶被阿里和百度瓜分、騰訊重金投資知道創宇,360 投資了數百家安全創業公司,BAT3 把市面上有一定規模的安全公司瓜分一空;三年以後的 2017 年兒童節,《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第三個預言還未到期,無法驗證,不過以現在的態勢來看,也很可能應驗。

  “不過,當時還沒有任何預言應驗的情況下,合夥人就加入了青藤。也許是因爲我很決絕,況且他們知道我從來沒有虧待過兄弟。”張福回憶。

  青藤的第一間辦公室在北京上地佳園的民居里,這張圖是張福在給同事講“我爲什麼要做這家公司”。

  (三)地圖

  雖然看上去是個“預言帝”,但張福不能掌控的局面,實在是太多了。

  比如最近兩年在中國大地上蔚爲壯觀的“企業大遷徙”——無數企業把自己的系統從物理機往雲計算主機遷移。

  這種“遷徙”他預料到了,甚至他把自己的公司名字都起做“青藤雲安全”,但這件事發生得這麼快,某種程度上出乎了張福的預料。

  這裏還要插播一個小科普:

  雖然青藤雲安全的產品是“主機安全”,既能安裝在物理機裏,也能安裝在雲主機裏。但是,安裝在這兩者裏面的意義卻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還是沿用之前的比喻,把主機比作房間的話。

  物理機更像自家菜窖,與世隔絕。被黑客進攻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雲主機更像大廈房間,門窗通暢。被黑客進攻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所以,一旦企業上雲,安全產品就成爲了“剛需”中的“剛需”。

  所有企業上雲的工作,眼看未來五年之內就要完成。也就是說,他們選擇主機安全產品的時間窗口,只有五年,甚至更少。

  這讓他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緊迫感。

  張福兩手一攤,彷彿面前有一幅全國雲計算主機的地圖。“從現在開始五年內,我必須佔領地圖上的 80%。”他說。

  可以簡單算一個賬。五年後,中國雲計算的規模大概是萬億級別,而按照慣例,人們會爲雲計算的安全付出10%的額外成本,也就是說,青藤一家公司就想拿下千億的市場。

  這可是一個無比巨大的野心。

  “沒錯。創業第一天,我就沒想過要做“小而美”。如果那樣,我就不創業了。”張福斬釘截鐵,完全不像剛和巨頭惡鬥之後的樣子。

  張福看到了“五年之中定勝負”,巨頭們當然也嗅出了“五載之內分輸贏”。時間緊迫,讓他們的動作都像按下了十六倍速快進鍵。

  這纔有了 2018 年春夏的這次“絞殺”。

  (四)“大絞殺”

  雲計算和雲主機安全產品,就像咖啡和咖啡伴侶。

  如果你買了雀巢的咖啡,很可能會搭配購買雀巢的咖啡伴侶,縱然所有人都知道,雀巢的咖啡並不一定要配同一品牌的伴侶。

  但這恰是青藤面對的最棘手的問題。

  阿里雲是目前雲計算市場上最爲強大的玩家,佔據了公有云市場的半壁江山。他們每賣出一份阿里雲,都會自然地問對方,要不要附加購買我們的雲主機安全產品“安騎士”?所以青藤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阿里雲無疑。

  有一次,某個大型企業決定採購雲主機安全產品,競爭到最後,毫不意外入圍的又是阿里雲安全和青藤雲安全。

  這是個行業標杆龍頭客戶,事關生死,青藤決定死磕。

  張福回憶,這一場投標像街頭茬架,阿里雲去了浩浩蕩蕩十多人的隊伍,光是 P9 級別的技術大牛就有三個。而青藤這邊只有兩個人。

  報價之後,客戶採購部門老大專門找到張福:“我們的技術老大非常希望使用你們的產品,因爲你們的產品得分很高,但對手比你們便宜太多了。。。按照招標規則給你們一個二次報價的機會,你們必須降價,否則就很遺憾了。”

  如果張福不是 CEO,他肯定當時就脫口而出:我們就是不降價,愛買誰買誰。但他偏偏是 CEO,CEO 最不能做的就是任性。

  最終,青藤還是做了價格讓步。但這個降幅遠遠少於對方預期。對方公司的技術部老大和採購部老大內部博弈了一個月,考慮到產品的關鍵作用及穩定性等重要技術指標,最終還是決定購買青藤的產品。

  張福驕傲地說:“在所有和阿里正面交戰的爭奪中,青藤保持了全勝戰績。因爲只要最後我們肯降價,對方就沒機會。”

  雖然不可否認,“降價”二字,加重了慘勝的意味。

  這樣的故事幾乎填滿了張福的 2018 年。有一件事他是看明白了:在巨頭圍剿之下,單憑產品技術優勢有時候很難取勝。但既然目標是“地圖上的80%”,佔領市場高地纔是第一要務,那麼價格就可能被犧牲。那段時間,“降價”這個核武器到最後被自己用成了常規武器,可以想象戰場上血流成河的情景。

  最爲誇張的一次,在一個項目上,青藤報價190w,而另一家巨頭公司報價5w。爲了確保拿下這個標杆,張福拉着市場團隊開了很久的會,最後他們還是咬着牙“大幅降了價”。

  張福和青藤的合夥人們

  (從左至右分別是 龍華橋、程度、張福、馬文濤、唐仕強、胡俊)

  都說張福是個戰士,但學會了妥協的戰士,是合夥人沒有見過的。

  比如青藤的產品合夥人胡俊。

  幹起工作來,胡俊也是鋼筋鐵骨的戰士。早年他在某著名瀏覽器負責海外市場,經常通宵發版後纔回家睡覺,早晨七點又來到公司。

  他拿着微薄的薪水,做着極高強度的工作,最終公司以被收購畫上句點,他卻只能轉身離開。曾經的夢想與堅持,在那一刻安靜地化爲泡影。

  即使是這樣,2015年初,看到張福在要求大家低工資、睡公司、“畫大餅”的時候,他還是選擇了相信眼前這個人。

  在青藤和巨頭激戰正酣的那幾個月,是張福“妥協”最多的日子。爲了穩住客戶,一來他會把投標價格降到讓胡俊覺得可怕的低點,二來他會答應客戶做一些定製開發。

  那天,胡俊找了個機會拉着張福聊到晚上三點。到最後,胡俊說:

  我什麼都不問了,我就問一句。現在你的初心有沒有變?

  胡俊說的初心,是創業之初張福告訴所有人的那句話:我們要做出屬於中國人的世界級安全產品。

  過去,中國的安全公司在世界上是沒有尊嚴的。因爲很多公司把開源產品封裝之後就轉手賣掉,號稱是自主研發的產品。正是因爲咽不下這口氣,青藤產品的 260 萬行代碼,每一個字節都是自己寫出來的。

  這樣的產品究竟值多少錢,張福心裏比誰都清楚。把這樣的產品降價銷售,或者在完美的產品之上給用戶承諾低價值的定製開發,最心疼的也是張福。

  面對合夥人的“淚眼質問”,這位 CEO 給出瞭如此獨白:

  我們誰都沒有變。

  只是我們不能只活在理想中。

  從成立公司的第一天起,我就說要讓每一個人都能摸到人生的最高峯。但是,我們是普通人,而我們的對手又是那麼強大。爲了這個目標,我們會彎腰,我們會妥協。

  儘管如此,最終我們會站在山頂。那時,我們纔有權利驕傲地拿回那些在跋涉的途中被迫放棄的東西,一樣都不會少。

  (五)細細的紅線

  “你懼怕巨頭嗎?”

  “我不懼怕,因爲他們沒辦法傷害我。但他們確實給我造成壓力。”

  爲了挖人,巨頭爲青藤一位同事開出了200w年薪,幾乎相當於他當時工資的五倍。當然,最後人還是沒走。

  說起來,在創業公司裏,青藤算是相當富有。2016年,青藤拿到6000萬A輪融資;2018年,青藤拿到2億B輪融資。這兩項融資金額都創了行業紀錄。

  “我自己的兄弟,把錢都給他們也沒問題。但是在和巨頭鏖戰的局面裏,我必須把公司的錢花到刀刃上。公司會給同事期權,但非常謹慎,一旦給就百分之百兌現。”張福說。

  自公司創立之初組建的十人核心團隊,四年來沒有一個離開。這個事實也許更說明問題。

  2018年11月28日,有一件大事發生。

  這一天,青藤和騰訊雲聯合召開發佈會,宣佈共同研究“天眼雲鏡”主機安全產品。這不是那種兩個人掐架累了歇會的那種“休戰式聯合”,而是決定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互通技術的那種“同居式聯合”。

  這種合作,在熟悉雲計算和雲安全的人眼裏,充滿了象徵意義。它至少說明瞭兩件事:

  1、在雲安全領域,青藤已經壯大到和巨頭平起平坐。

  2、巨頭們事實上放棄了乾死青藤的 Plan A,轉而執行聯合青藤的 Plan B。

  這場青藤和騰訊猝不及防的蜜月,有點像打了幾十年的蜀漢東吳,突然宣佈聯合抗擊曹魏,讓喫瓜羣衆措手不及,又給人諸多遐想。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孫劉聯合之後,纔有彪炳史冊的赤壁之戰。

  所以,聰明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張福的下一步,究竟是和巨頭更靠近,還是保持微妙的距離,纔是整場故事的重頭戲。

  就像無數遊戲設計的那樣,不同的玩法會指向不同的結局:

  1、正面剛

  在張福的創業信條裏,“自主權”是一條鐵律。

  A輪融資的時候,有一家非常大的上市公司,提出控股青藤,用上市公司的股票置換青藤創始團隊的股票,創始團隊一年內就可以變現。張福想了一天,覺得被控股可能會讓創始團隊失去發言權,無法達到他心中的那個目標,他告訴大家自己不接受,所有人點頭同意,第二天,這些每人錯過一個億的技術宅,就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繼續工作。

  直到2018年底,青藤的股權裏包括真格基金、雲天使基金、豐厚資本、寬帶資本、紅點創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還沒有任何一家產業資本。讓人驚愕的是,拿了這麼多錢,創始團隊依然絕對控股。

  在巨頭的圍攻下,如果繼續堅持“不站隊”,不拿一分錢產業資本,正面剛出來一條血路,青藤的終局可能是“一統天下”。換句話說,這是那個“完美結局”。

  這無疑會爲張福和青藤的歷史添加一個“傳奇”的註腳。反過來說,這也是最難的一條路。

  2、側面剛

  所謂側面,無非就是接受巨頭的橄欖枝。但這對於張福來說,這只是備選策略。

  創業之初,青藤還是一顆種子時,張福曾說:“我寧可被幹死,也不站隊。”

  創業四年,青藤已經枝繁葉茂時,張福卻不如以前堅定了,他說:現在青藤收割市場的發動機已經啓動,我非常需要拿到足夠的錢用來快速行動。

  “你需要多少錢?”

  “五億美金,我肯定能成爲巨頭。”

  “什麼樣的巨頭?”

  “壟斷型的公司。因爲我們已經有了最核心的產品,而且在所有行業都進入了頭部公司,最艱難的戰役已經打完,接下來只要重兵收割市場。”

  青藤的特殊之處在於,它作爲一個創業公司,從一開始就和阿里、騰訊、華爲、360 競爭,競爭的代價之一就是延緩盈利,所以青藤一方面短時間需要大量的資本,一方面營收卻並不一定滿足很多中國財務投資人的需求。

  所以,接受產業資本的投資,或許將會是張福的另一個選擇。但這必然會讓人們對於青藤的想象空間有所縮減。換句話說,這是那個“不完美結局”。

  某種程度上說,張福足夠幸運,因爲他擁有能讀懂青藤的“伯樂”。然而,獨自穿過荒原走到山頂,他也許需要更多的伯樂。可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在。

  張福在等待,但時間逼迫他落子。

  這場創業遊戲,究竟會玩出“完美結局”還是“不完美結局”,十年後的青藤究竟是“天下一統”還是“劃江而治”,此刻這步棋重若千鈞。

  有一點我可以肯定,無論張福做出什麼選擇,未來是誰繼續投資青藤,歷史都會在此狠狠記上一筆,供將來無數人回憶唏噓。

  張福曾試着做個簡單的人。他把生活簡化成一場戰鬥,他把自己簡化成一個戰士。一場決鬥,快意生死。

  但真實的商業不是非生即死,它會在漫長的歲月裏讓你介於二者之間。

  商業在把張福變得複雜。爲了那個結局,他正在朝一個不知道更好還是更壞,總之是一個不一樣的自己走去。

  告別張福,他的故事不時回到我的腦海中。我發現他和你我一樣,曾擁有一個長長的夢想清單。也和你我一樣痛苦地意識到:穿行歲月並非漫步荒野,而是在珍貴的東西和更珍貴的東西之間做出一場場抉擇。

  當長長的夢想清單被縮短,直到只剩下一條,你餘下的人生就屬於它。

  我始終在回憶張福所說的一句話:

  有夢想的人不計其數,但真的肯爲夢想付出昂貴代價的人,寥寥無幾。

  再自我介紹一下吧。我叫史中,是一個傾心故事的科技記者。我的日常是和各路大神聊天。如果想和我做朋友,

  或者關注微博:@史中方槍槍 @淺黑科技

  不想走丟的話,你也可以關注我的公衆號“淺黑科技”。(記得給淺黑加星標哦)

  穿行歲月

  並非漫步荒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