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細菌性肺炎:療程體溫正常後5~7天,癥狀體征消失後3天停葯。

金葡菌肺炎:體溫正常後2~3周停葯,總療程≥6周。

支原體肺炎:療程2~3周。

2.鼻前庭導管給氧:氧流量0.5~1L/min,氧濃度≤40%.

面罩給氧:氧流量2~4L/min,氧濃度50~60%.

3.糖皮質指征:嚴重喘憋或呼衰,全身中毒癥狀明顯,合併感染中毒性休克,腦水腫。

肺炎合併心衰:吸氧,鎮靜,強心(地高辛)利尿擴血管(酚妥拉明)。

4.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發紺、鼻翼扇動、三凹征,中細濕啰音,X片小點片狀、斑片狀陰影、肺氣腫。

腺病毒肺炎:發熱2~3周頻繁咳嗽、陣發性喘憋、嗜睡,X片大小不等片狀陰影或融合成大病灶。

金葡菌肺炎:可有敗血症、遷徙性化膿灶。

肺炎支原體肺炎:刺激性咳嗽,劇烈咳嗽與輕微體征不符,X片雲霧狀陰影。

5.胎兒營養和氣體通過臍血管和胎盤與母體彌散方式交換,只有體循環沒有肺循環,混合血(肝純動脈血),靜脈導管、卵圓孔、動脈導管是特殊通道,腦、心、肝、上肢血氧含量較下半身高,右心室更大容量負荷。

6.臍靜脈→肝圓韌帶,臍動脈→膀胱臍韌帶。動靜脈內徑比:新生兒1:1,成人1:2.年齡增長心率減慢。收縮壓=(年齡×2) 80mmHg,舒張壓=收縮壓×2/3.

7.左向右分流型(潛伏青紫型):房缺,室缺,動脈導管未閉。

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法洛四聯症,完全性大動脈轉位,艾森格曼綜合征。

無分流型(無青紫型):肺動脈狹窄,主動脈縮窄。

8.房缺:右房、右室增大,胸骨左緣2~3肋間收縮期噴射性雜音,無震顫,P2亢進、固定分裂。最常並發支氣管肺炎。劇哭、肺炎時暫時性青紫,晚期持續性青紫。3~5歲手術。

9.室缺:左室、右室增大,胸骨左緣3~4肋間全收縮期粗糙雜音,有震顫,P2亢進。肺動脈壓迫喉返致聲嘶。小型室缺稱Roger病,直徑右室,右室亦增大,主動脈弓增大。主動脈血液分流到肺動脈,使動脈舒張壓降低,脈壓差增大,出現周圍血管征。差異性發紺: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輕度青紫,右上肢正常。學齡前手術。

10.法洛四聯症:肺動脈狹窄、室間隔缺損、主動脈騎跨、右心室肥厚。胸骨左緣第2~4肋間Ⅱ~Ⅲ級粗糙噴射性收縮期雜音(響度取決於肺動脈狹窄程度),一般無震顫,P2減低。臨表:青紫(最早,與肺狹程度有關,見於唇、甲床、球結膜),蹲踞,杵狀指(趾),陣發性呼困。X片靴形心,超聲心動圖騎跨征。併發症:腦血栓、腦膿腫、感染性心內膜炎。胸膝位吸氧,生後6~12個月手術。

11.房缺、室缺、動脈導管未閉:肺淤血多,肺野充血,有肺門舞蹈征,肺動脈段凸出。

法洛四聯症:肺淤血少,肺野清晰,無肺門舞蹈征,肺動脈段凹陷。

12.嬰兒年齡越小腎臟相對越重位置越低,膀胱位置高,輸尿管長而彎、易受壓和扭曲。

13.生後24h內排尿,48h為1~3ml/(kg·h),嬰兒400~500ml/d,幼兒500~600ml/d,學齡前600~800ml/d,學齡800~1400ml/d.

無尿:新生兒150mg/d或4mg/(m2·h)或100mg/L為陽性。

正常:紅細胞50mg/(kg·d),低蛋白血症0.9μmol/L,血清鐵蛋白SF94fl,MCH>32pg,MCHC32%~38%,骨髓增生明顯活躍,紅細胞數減少比血紅蛋白降低更明顯,VitB1212歲:肺炎鏈球菌。臨表:急性發熱,驚厥,意識障礙,顱內高壓,腦膜刺激征,腦脊液膿性改變(確診)。病原菌未明用第三代頭孢。

14.硬腦膜下積液:最常見併發症,致病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體溫退而復升,癥狀好轉後出現意識障礙、驚厥、前囟隆起、顱內高壓。首選頭顱透光試驗,硬膜下穿刺確診。少量無需處理,大量硬腦膜穿刺放出<15ml.

120.先天性甲減:散發性(甲狀腺不發育、發育不全或異位最主要,甲狀腺激素合成障礙,TSH、TRH缺乏,甲狀腺或靶器官反應低下,母親因素),地方性(飲食缺碘)。臨表:智能落後,生長發育遲緩,生理功能低下,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期延長,特殊面容(眼瞼浮腫,眼距寬,鼻樑低平,舌寬大常伸出口外,頭大頸短,皮膚粗糙,身材矮小,軀幹長四肢短,腹部膨隆)。TSH篩查,T4↓、TSH明顯↑確診。甲狀腺素替代治療(L-甲狀腺素鈉),過量表現:煩躁、多汗、消瘦、腹痛、腹瀉、發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