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丘吉爾羅斯福:你是我們的賽馬;戴高樂:法蘭西不做傀儡”,我們談了英國“脫歐”的一個重要原因:英國和歐洲大陸的互不信任的主要原因就是:英國和法國的千年複雜關係。英國自“歐洲共同體”成立後到1973年曾經兩次申請加入歐盟,都是因爲戴高樂地反對而作罷。

  (1)戴高樂的第一次崛起

  如果沒有英國、丘吉爾支持戴高樂及其“自由法國”運動,可以說,“二戰”中的法國恐怕會被徹底掃入“恥辱”乃至“幫兇”一列。法國和英國之間的矛盾爲何還那麼大呢?其實,這也涉及到“朋友間的利益劃分”問題。國家和個人是一樣的,甚至比個人還要“無情”。國家間的關係特別是老牌帝國間的關係更是赤裸裸地利益關係。

  儘管,戴高樂成爲“自由法國”的領袖,但他的實力卻非常弱小。所以,英國和美國爲了保證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兩面下注——一方面支持戴高樂,一方面又對維希政權採取“曖昧政策”。爲此,戴高樂開始與蘇聯產生關係,這又反過來,造成英國和美國對戴高樂不滿,必欲除之而後快。

  在這一過程中,戴高樂實現了人生的第一次崛起,但這種崛起確實在“國家恥辱”下,因爲自身實力弱小而不斷地被“欺負”下獲得的。

  (2)一戰到二戰,戴高樂在緩慢爬升

  戴高樂生於1890年的一個天主教家庭。在“一戰”中,因爲作戰勇敢戴高樂三次負傷,在1916年3月的第三次負傷時,他的軍銜已經是上尉。那次負傷傷得很嚴重,由此,所有人都覺得他已經死了,但其實他成了戰俘。

  關在戰俘營裏的他,在之後的歲月裏曾五次逃跑結果都失敗了。爲了對付這位倔強的高個子兒,他被關入管理更嚴格的戰俘營。這時,他遇到了比他更早成爲戰俘的兩個人,一個就是被稱爲“紅色拿破崙”的圖哈切夫斯基,當然,那時的圖哈切夫斯基還僅是一名中下級軍官。

  另外一位戰俘就是法國少校卡特魯,他在軍界中的升遷速度比較快。別看他是戰俘,他可是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中的最高軍銜——上將的擁有者。

  “一戰”結束後,戴高樂上尉一直沒有提幹,而他的獄友卡特魯已經做了將軍。在平靜的歲月裏,戴高樂在研究軍事戰略,他對坦克很感興趣。

  1930年代的歐洲軍界,不止德國軍人對裝甲部隊情有獨鍾。法國也有一些軍人對此有着研究,戴高樂就是其中之一。

  1934年,他的《建立職業軍》一書,就代表了戴高樂對現實戰爭的觀點——坦克正使戰術發生變革,未來的軍隊將是高度機械化的職業軍人。

  雖然,當時的世界上的主要帝國都對“閃電戰”進行着研究,但法國的速度比較慢、軍事思想更新速度也較慢。

  (3)戴高樂在“歐洲戰場”爆發後火速提幹

  1937年,戴高樂終於被提拔爲上校,並任駐梅斯的坦克團團長。要塞指揮官正是他後來的競爭對手吉羅。

  蘇德“瓜分”波蘭後,英法終於在“綏靖政策”的美夢中醒來。法國也開始認真在軍事上應對德軍,然而德軍的“閃電戰”根本沒有給他們機會。法國這時纔開始真正後悔自己沒有重視新的軍事戰略思想。戴高樂那幾年的努力也沒有白費,一些位高權重的人開始重視他。

  但已經晚了。

  1939年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

  1940年5月10日,德國在西線調集10個坦克師對英法盟軍發動進攻。

  5月24日,因爲曾經對坦克的作用有諸多瞭解的戴高樂,被任命爲臨時陸軍準將,負責指揮法國當時僅有的四個坦克師的一個。

  6月6日,又被老朋友雷諾提拔爲陸軍部次長。

  丘吉爾羅斯福:你是我們的賽馬;戴高樂:法蘭西不做傀儡

  北洋受英美脅迫再信日本的假情報,在日軍領導下進攻蘇俄

  葉卡捷琳娜大帝和武則天功績對比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