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請大家不要帶有偏見,自由討論


我覺得以節目的定位,蘇打綠不是可能可以進前五,而是肯定可以進前五。

因為,這個節目歸根結底,評判標準還是「普通樂迷」的支持程度。現場雖然有專家樂迷,但是普通樂迷的投票權數量上還是佔優勢,就不提網路了。那麼我說一句,蘇打綠的人氣在這些樂隊中可以排前五,這個您應該不會有疑問吧。

蘇打綠的title一直是流行樂團,在這之前,他們的title是小清新的流行樂團。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可能也包括您,對這個樂團的瞭解都限於《小情歌》、《無與倫比的美麗》,可能還有《我好想你》這些比較所謂「出圈」的歌曲。加之蘇打綠的主唱吳青峯的嗓音和長相也有很多爭議。

首先,我不是很認同您在問題中的截圖的答案,我不知道寫這些東西的人是不是打粉,如果是的話,估計是黑粉吧,畢竟這話說得,被稱之為「腦殘粉」也應該不過分。

其實吳青峯作為蘇打綠的主唱,一度非常抵制唱《小情歌》,蘇打綠整團也曾經多次用不同的方式反對過「小清新」這種形容。因為他們的音樂遠不止如此。以韋瓦第計劃的四張專輯而言,《春》融入民謠;《夏》,搖滾;《秋》,民族樂器;《冬》,交響樂。每張專輯都有非常明確的專輯概念,《春》,是他們在臺灣,主要是寫一些他們對家鄉,對家的一些思考;《夏》,在英國,這張專輯主要是寫走入社會的過程,對現實社會的一些批判和疑問;《秋》,北京,可能是四季中最情緒化的一張專輯;《冬》,德國,集大成者,以二戰為切入點,寫了現實社會存在的一些暴力、歧視等問題。

音樂方面,可能更被大家熟知的是主唱青峯,因為蘇打綠的絕大多數曲是由吳青峯創作,這位同學在節目上說自己不會任何樂器,但其實還是會一些鋼琴啥的,加之從小聽古典樂和一些所謂的「天分」。但是,蘇打綠最大的功臣其實是,阿龔,蘇打綠的鍵盤和中提琴手,他深厚的古典樂背景,給蘇打綠的音樂編曲提供很好的背書,尤其是《冬未了》,阿龔一個人編了disc2的四個樂章。除了這兩位,鼓手小威、貝斯手馨怡和電吉他手家凱也貢獻過作曲。家凱在休團期間去了伯克利進修,回歸以後,應該也會有新的驚喜吧,雖然這位電吉他手,真的不會唱歌。

作詞方面,海龜先生改編《日光》的時候,形容好像寫了很多東西,但又好像什麼都沒寫。其實這只是蘇打綠作詞的一部分特點吧,中文系畢業的青峯,很擅長於用典,辭藻比較華麗,加之他的歌詞比較意象性,可能不是那麼具體,給你的是畫面感而不是故事,所以也會有很多人說吳青峯的詞不知所云,可能只是頻率的差異,無法共鳴把。但是,他們也有像《狂熱》、《御花園》、《他舉起右手點名》這樣,非常直接,非常憤怒的歌詞,程度大概就是,大陸根本無法銷售專輯的程度吧。

唱功方面,吳青峯的現場live能力毋庸置疑,知乎有一篇專門分析吳青峯的音域和唱功的,如果你感興趣可以看看。每場演唱會,他們都會對每一首歌進行重新編曲,他們對待音樂真的很認真,從不放鬆一丁點。我是現場入坑的,我聽了一首《當我們一起走過》就去買了一張演唱會票,從此坑底躺平。但是不可否認,吳青峯的聲音還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東西,不是好或者不好,而是有人會喜歡,也有人會不喜歡。初期,蘇打綠因為主唱的嗓音受到過很多質疑,其實現在也有。這個很正常,因為太特別了,但這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天賜,因為與眾不同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天賦。

我對蘇打綠的評價一直是「紅的裡面最不紅,不紅的裡面最紅的」,因為他們除了音樂,真的沒有花心思做過其他娛樂圈要求他們做的事情。可能在你們眼裡是流行小清新歌手,但是他們從未因為悠悠眾口停止過表達。主唱吳青峯年輕時曾經因為在跨年晚會直播時候,批評臺灣政治,被電視臺封殺。吳青峯在樂隊的夏天被問到樂團最重要的是什麼,他回答是團魂。這個就是蘇打綠的團魂,他們有他們自己的堅持。他們只說自己想說的,做自己想做的。這是一隻很「剛」的樂團。

他們的詞曲都獲過很多獎項,有歌迷評定的,也有專家評定的。獲獎可能不是一個絕對的指標,只是也能從一定層面上肯定他們的業務能力。

其實,當今樂壇,除了實力,風格也很重要。包括在樂隊的夏天中,也提到過。那麼蘇打綠,我敢說,放眼望去,你找不到第二隻這樣的樂團,他們的音樂風格也好,樂團的氣氛也好。他們敢於去嘗試各種音樂風格,敢於去玩音樂,不被某一種具體的風格所禁錮,又能奇妙地把各種風格都變成「蘇打綠」。曾經由主持人問他們,蘇打綠的歌曲到底是什麼風格,他們想了一下回答,應該就是「蘇打綠」吧。這是一隻不可取代的樂團。而不可取代性,在現在這爆炸的年代是多麼的重要

最後回答你的問題,他們為什麼要休團。可能只要你花時間聽過他們的《冬未了》,你就會瞭解了。這是一張太盛大的專輯了。正是因為他們熱愛音樂,重視音樂,他們才會急流勇退。《冬未了》讓他們成為當年金曲獎大贏家,這個時候趁勝追擊纔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吧。但是他們選擇休息,因為他們是人,他們不想敷衍,敢於叫停,我覺得這纔是勇氣。

我是打粉,毫不隱瞞,看樂隊的夏天的初衷,就是看吳青峯。但是看了這個節目以後,我真的被感動了,不怕丟人,每一場我都聽哭。我不是專業人士,我不會分析技巧。但是,這些樂團的火焰,已經足夠耀眼了,那種熾熱是無法被掩蓋的。比起技巧,這份熱烈更吸引我。而青峯在這個節目中的分寸也把握的很好,節目沒有開始前,他就在微博上勸告歌迷說,節目的重點是樂隊,請大家不要把太多焦點放在他身上。但其實在節目上,他也確實是這麼做的,他只是在馬東cue他的時候說一些自己的感受,其餘時候只是安靜聽歌。如果是部分歌迷讓你對吳青峯個人產生了一些想法的話,那真的是歌迷的鍋。。。

其實像青峯說的,音樂很難去比賽,很難評判哪個好,哪個不好,只有能不能唱到你心裡。你有共鳴的,能夠感動到你的就是好的音樂。很多時候,撇開技術不談,音樂很多時候就是一種主觀的感受而已。拋開偏見去欣賞音樂,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首先,引用您看起來似乎很反感的人的一句話:「很多事急著發表意見,會顯得魯莽,沉澱一下,給自己成熟的機會。這是生命的舞步,願我們都跳得更好。」

我思考了許久,還是決定回答這個問題。但我的言語並不是想證明他們的音樂的地位,因為無需我的言語來證明。我只是想扭轉您的一些偏見。

其實您「能排第幾」這個問題本身就有一些矛盾。《樂隊的夏天》要評選的是「Hot 5」,也就意味著節目本身就並不想輕易地主觀評判一個樂隊的好壞,只能以聽眾的口味來進行篩選。故而,我認為您這個「能排第幾」的問題本身問的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這個排名並不能證明一個樂隊的好壞,只能證明聽眾的口味。再引用他一句:「每一個獎項都只是評獎的少數人口味的集合。」

再者,其實您的問題補充有些矛盾。您拿了其中一個蘇打綠聽眾的觀點來以偏概全,認為所有的聽眾都是這樣,是否有些片面呢?沒有聽過所有的樂隊卻來評價作為突破口進行攻擊,而您所說的「刺蝟吊打蘇打綠」不也如此嗎?(因為您也說了您沒有聽過也不想去聽蘇打綠其他歌)這樣,您的認知本身也就侷限在了蘇打綠是流行樂團上面。這隻能說是兩種不同口味的人在沒有聽完整對方歌曲下的某種偏見地評判。

我很喜歡刺蝟,也很欣賞子健的才氣。我也可以猜想蘇打綠的大多數聽眾也都會喜歡刺蝟,因為他們大多都是理智而惜才的人。我們肯定刺蝟的成就。

但您或許也不該全盤否定蘇打綠的成就。如果您真的非常不理解蘇打綠為什麼能走到今天這個位置,就韋瓦第計劃來講,建議您看看這篇文章:對談丨韋瓦第計劃十週年紀念:走過冬夜的沉潛,春雨灌溉你的臉

其次,非常想說明的一點是,您的問題是「蘇打綠能排第幾」而非「吳青峯能排第幾」。蘇打綠是六個人,絕非是您看不慣的吳青峯一人。或許您可以否認吳青峯的才氣,但你絕不該就此否認鼓手小威與鍵盤手兼中提琴手阿龔的才氣。小威的詞曲也有些非常驚艷的如《頻率》,阿龔音樂學院畢業、會編寫交響樂,他給蘇打綠《冬 未了》專輯編寫的交響樂讓德國指揮與媒體驚嘆不已,而這張專輯本身也斬獲金曲獎8提名5獲獎。

或許您看不慣的是吳青峯個人在歌手上的表現不讓你滿意卻圈得如此多粉絲,而自己喜愛的樂隊卻不能有更大的名氣。但這隻能說明他們的時機還未到,或者說他們尚且生不逢時。樂隊的受眾在這個時代註定是小眾的,單憑音樂來講,中國並不乏優秀的樂隊。但要問為何這幾隻樂隊闖出來了,只能說他們會把握時機,並在「堅守自我」與「迎合觀眾」之間找到了十分完美的權衡。

蘇打綠你可以說他流行、大眾,但我想說的是,他們的流行、大眾只侷限在「好無情」三首,即《我好想你》《無與倫比的美麗》《小情歌》三首上。或許您也僅僅聽過這三首。如果您真的不願去深入挖掘蘇打綠這十五年走來音樂上的沉澱與成就,那您至少不要信口雌黃地說出「刺蝟吊打蘇打綠」這樣的話。願您走出更美滿的人生。

最後,我想明確回答這個問題。

就您的問題來講,蘇打綠絕對具有進入「Hot 5」的潛質,不然就不會走到今天。

就樂隊音樂成就來講,中國可能很難找出像蘇打綠一樣,將或靈動、或犀利的歌詞,與樂隊和古典相交匯的編曲融合得更加驚艷的樂隊了。

同時,休團只是老闆在採訪中說著玩的「休團三年」,沒想到得到團員的一致同意。大家都想有個好好喘息的機會,馨儀要生寶寶、阿龔要進行自己古典音樂的創作、家凱要去伯克利音樂學院進行進修、小威做了自己的洗髮水品牌並舉辦了攝影展、阿福也有了自己的福裏長辦公室。休團並不是因為走到山窮水盡,當時蘇打綠正處在當年金曲獎8提名5獲獎的巔峯時期,應該可以說是事業的巔峯。而合作《冬 未了》專輯的德國指揮也考慮將蘇打綠引向國外發展。您說的「一般來說,只有發展不好才會休團」的言論在蘇打綠這裡不適用。他們只是單純地想要沉澱一下,然後做些自己想做的事,等到大家都更成熟的時候,也就是三年後,再回來。他們就是一羣瘋子,砸錢做些瘋事,然後一點錢都不賺地瀟灑離開,卻留下一羣耐人尋味的作品。如今已經是2019年了,明年他們就會回歸。

希望您可以不理會一些聽眾的偏激言論,並不再與他們產生衝突,因為品味本身就有差異。而我們都是偏激的人,各自自囿於自己的天地畫地為牢,或許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

願您的人生走得更好?


從北極貓的回答下,題主的這條評論過來的。

我很喜歡刺蝟的《火車》,之前專門寫過一個知乎回答給他們的那首《火車》。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7248971/answer/711404066

總體來看,刺蝟的音樂是很有靈氣的,除了《火車》外,還有《夢遊一生》《盼暖春來》《二十一世紀,當我們還年輕時》《錢是萬能的》等作品也很棒。

而蘇打綠的音樂王國同樣非常絢麗多彩,我個人覺得這兩支樂隊的某些作品都具有相似的理想主義氣質——乾淨、純粹、浪漫、詩意、熾熱。

在我心目中,綠團最優秀(最能打)的作品list,如下:

《蟬想》《近未來》《煽動》《包圍》《他舉起右手點名》《痛快的哀艷》《未了》《御花園》《共舞》《狂熱》《交響夢》《拾穗》《四季狂想》《空氣中的視聽與幻覺》《城市》《小宇宙》《花茶》《窺》《吵》《漂浮》《頻率》《飛魚》《這天》《降落練習存在孿生基因》《That Moment Is Over》《暫時失控》《浪漫派》《控制狂》《符號》。

雖然這裡面的作品都不算很熱門,有的甚至很冷門,但即使在質量上不能說吊打《火車》,但被《火車》吊打也是不太可能的。由於我過於喜歡這兩支樂隊,所以暫且認為他們平手吧。

個人認為,瞭解過這些作品以後,蘇打綠能不能進top 10,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同時也能很好地解釋青峯同學為什麼能夠坐在超級樂迷的席位上。

至於他們為什麼休團,主要有三個原因:①他們從玩indie rock的地下樂隊起家,一路走到小巨蛋,拿到金曲獎大滿貫,被主流所接受,現已基本功成名就。②團員年齡已入中年,大家都有不同的人生計劃和軌跡。③適當的休息有助於沉澱和感悟,讓他們能寫出更加優秀的音樂作品。

不過他們快要復團了,期待有新的表現。


這幾天看了這個問題下的許多回答,想說:能和你們一起喜歡綠團,真的是自己的榮幸。


一首沒有聽過,人家舉例題主也不去聽。題主問題描述已經是明顯偏見,偏激,仇富心態。問這個問題主要用處是踩蘇打綠吧。所以題主,我說蘇打綠會被淘汰,三十一隻樂隊,他們拿三十二,滿意了嗎?反正他們獎照拿,巡演演唱會照開,想做專輯就做,想休團就休團,愛追星就追星,還追到和兩個偶像同臺比賽,想開演奏會就開,想做生意辦攝影展就做,想上綜藝就上,臺上樂隊有那個有他們活的這樣暇意,任性?拿最後也沒什麼,因為蘇打綠從來沒有和人比音樂。青峯說音樂不是用來比較的,蘇打綠也從來沒有鄙視其他人,連Vogue5都是好言好語鼓勵他們,而不是假裝高貴去踩年輕人的熱情,他做到了尊重音樂,尊重每一位玩音樂的人。不過我是小粉絲,所以我說蘇打綠就是牛,蘇打綠詞曲唱編就是厲害 ,不服憋著。青峯隨便唱半首歌,也在流行榜上前十掛幾天,這就是實力。

關於他們的音樂,如果你完全沒聽過也不想去聽,估計和你聊也聊不起來。有心的話,隨便搜也可以搜出幾首不錯的作品。

題主估計看不慣吳青峯吧。覺得他憑什麼坐上面。言論觀點很像那個人人喊懟的黑x,建議粉黑x 丁某某比較好。蘇打綠真的高攀不起高貴的滾圈粉。

別回我,我不想看到辣眼睛沒邏輯擡槓的評論。回我也會刪。


首先,這個問題的提問者在某回答的評論區發表瞭如下言論

在他的提問中,他要大家不要帶有偏見,

然而他自己在提問前就已存在偏見。

從提問者的評論可看出,他估計沒聽過幾首蘇打綠的歌。

但凡聽過蘇打綠所有音樂的人,都會明白他們為什麼能取得成功。

不指望提問者能聽完蘇打綠所有的歌,但至少請你聽完 冬未了 專輯 和 夏狂熱 專輯再發表高見。

至於蘇打綠在樂隊的夏天能排第幾,這取決於他們的選歌以及現場聽眾的喜好,不取決於你我的爭論,你認為是第幾他就是第幾?

蘇打綠是第一個站上小巨蛋的獨立樂團。

你知道這意味什麼嗎?

意味著在流行音樂神仙打架的年代有獨立樂隊在臺灣音樂市場擁有了自己的位置,逐漸成為主流,最後成為了現在最知名的(沒解散的)獨立樂隊,你認為這龐大的歌迷羣體是從哪裡來的?

小情歌?無與倫比的美麗?還是我好想你?只能說明你無知。

很多蘇打綠歌迷對這幾首歌是有怨念的。因為這幾首歌太火,導致蘇打綠被貼上了小清新的標籤,真正能體現他們音樂才華的作品無法得到關注。

聽過蘇打綠所有歌曲的人都會明白,他們的許多作品是小眾的,是有文學性色彩的,是具有批判性的,是歌詞不能過審的,是有社會責任感的。

他們的成功標誌著臺灣流行音樂圈開始接受獨立樂隊,這是獨立樂隊的驕傲,不是嗎?

然而,

獨立樂隊的某些歌迷不斷的在踩進入主流的獨立樂隊

真的可悲又可笑,

搖滾樂歌迷如果永遠保持著小眾即高貴的心態,不去接觸主流音樂,最後只會在音樂的道路上被主流越甩越遠。

最後受害的會是整個樂隊圈的音樂人

以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