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條新聞,還是挺被觸動的。56歲的黃秋生,在與同父異母的哥哥見面後,表現得像個孩子,流露出柔軟的一面。相比之下,他的兩個哥哥,好像並沒有像黃秋生這麼激動,只是把這當成一件好玩的事情。

這和中西文化差異有關。對於東方人來說,親情血緣關係至上,哪怕是同父異母,也有著濃厚的感情因素在。而對西方人而言,更強調個體,子女脫離父母后,也不見得有很親密的聯繫,由此也可以理解,黃秋生的兩個哥哥,遠沒有黃秋生表現得這麼開心。

自幼與母親一起,被父親拋棄,且父親在出走之後,從未對外說過他在香港還有一個兒子。這個父親的不靠譜程度,真是罄竹難書。但時間可以湮滅一切,黃秋生在尋親時,想必已經原諒了父親,也釋放了自己。

黃秋生給人的印象,一向是比較另類、冷漠、不好接近的。尋親這個故事的發生,為他的性格形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釋。希望這件事之後,黃秋生能變得柔軟起來,不再那麼憤青,忘掉過去不好的一切,好好享受生活。

BBC的視頻中有一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黃秋生回憶父親曾對他說過一句話:只要他當一個好孩子,就一定會有好的事情發生。黃秋生把找到哥哥,當成父親實現了承諾。這其實有點自欺欺人,不過,也不失為與自己和解、與生活和解、與世界和解的一個好的方式。

忘記痛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用快樂的生活態度來覆蓋痛苦更不容易。內地有不少觀眾對黃秋生有強烈的不滿,但僅僅從尋親這件事來看待黃秋生,覺得他內心應該還是蠻溫情的。祝願他以後能過得開心些。


很震驚的一個消息,45年的尋找,56歲的香港巨星黃秋生竟然和74歲的同父異母雙胞胎哥哥相認,比電影劇情還狗血。

黃秋生4歲時就被父親拋棄,雖然和父親保持通信,但是12歲時與父親失去聯繫。他唯一知道的,就只有父親的名字——費德烈-威廉-佩里(Frederick William Perry),和他的幾張舊照片。 這是父母懷抱嬰兒的黃秋生。

1997年和母親去英國尋找無果,但他沒有放棄。後來通過互聯網發出消息尋找自己的父親。沒想到2018年3月2日,傳來消息,一個英國家庭的信息,符合黃秋生要找的那個。

當年父親拋下黃秋生母子,帶著已有的家庭回到英國,不幸早在1988年就去世了,至死沒有向家人提過黃秋生母子。

黃秋生見到哥哥,終於了解了父親的點點滴滴,也明白了自己曾經解釋不了的行為。黃秋生做音樂,而他的哥哥也做音樂;他練拳擊,原來是他的父親居然是個中量級拳擊冠軍。血濃於水。

字裡行間,黃秋生不恨父親,起碼已經原諒了他,找尋這麼多年,也許,他就是想要一個答案,他釋然了,他見到兩個哥哥很激動。一個只和父親相處4年的小男孩,如今已經56歲了,只有他自己清楚自己曾經經歷了什麼。

父親始終是他心裡的一個結,相信看到哥哥的那一天,黃秋生放下了,無論童年遭遇過什麼,無論生活曾經如何艱難,黃秋生用他的胸懷容納了一切,他一直希望做爸爸的好孩子,他認為找到了哥哥證明自己是好孩子,才能親人相認。相信他父親也希望看到這一天,只是太遲了。

BBC的訪問里,被問如果見到父親會說什麼,他答,講英文咯。

成功尋親後,被問及與哥哥見面的感受,他說,一輩子以為自己是大佬,沒想到最後是阿四(粵語里阿四有傭人的意思),真·黃老四。

幾位好友在得知他找到兩個哥哥後,幾次聊到這個話題都會哭,有次她們發了一張幾個人正在哭的照片給黃秋生,黃秋生回,你們搞什麼東西,無端端幹嘛哭。

而他本人在整個尋親中,哭過一次,在英國拍戲附近一個古老的教堂里。

越來越多關於父親關於兩位哥哥關於另一個家庭的資料握在手中,第一次有了「真的找到了?」的感覺,有一天他走進教堂,一跪下就感覺被一些東西包圍住,感覺到它們在說「不是,他們一直很關心你」。

那一刻,一些情感抑制不住,眼淚流了下來。

在黃秋生的描述中,這個故事的結尾是,自己被突然失控的淚水嚇到,即刻起身,趕快走出教堂,「有鬼啊!」 但很多情卻被他牢牢的保存著。

黃秋生是一個有血有肉真性情的人,而他這次的尋親記也感動了無數人,真希望有人能拍成電影!


或許就像那些「假新聞」一樣,他的心裡也一直沒有真正恨過這個父親。

原來,黃秋生已經坎坷尋父45年。

「黃秋生尋親成功」的新聞讓不少人驚訝,看似瀟洒不羈的他竟有一段如此凄慘的童年。

黃秋生1962年出生於香港,母親黃尊儀是女傭,父親則是當時英國派駐香港的港英政府高官。在他四歲那年,父親離開了他和母親,帶著自己英國的家庭移居澳大利亞。此後,父子二人通過書信往來,但黃秋生12歲那年起便再也沒有收到澳洲的回信,父親自此杳無音訊。

直到今年春天,56歲的黃秋生在互聯網的幫助下奇蹟般地找到了父親在澳洲的家人,與自己同父異母的雙胞胎哥哥相認。

原來,父親費德烈.威廉.佩里曾是一名皇家空軍的飛行員,曾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戰役之一——不列顛空戰。

1955年,費德烈帶著妻子、女兒,以及雙胞胎兒子來到香港,在港英政府後勤辦公室工作。幾年後,一家人返回了英國,而後費德烈又再次隻身一人回到了香港。

雙胞胎哥哥一家對於黃秋生的存在一無所知,父親生前從來沒有透露過半句。他們說,或許就是那次父親獨自回到香港之後,遇到了黃秋生的母親。

與相認時的溫馨畫面不同,四歲遭父親拋棄的黃秋生和母親相依為命,生活十分困窘,在灣仔地區搬來搬去。

後來為了生活,黃媽媽再婚,但黃秋生與繼父的關係並不好。繼父有很多子女,和他同桌吃飯也並無一句交談,兩人的關係隔著很遠,這讓他一直覺得自己是沒有人要的「垃圾」。

早前接受陳志雲採訪時他曾表示,雖然關係不好,但「感激他照顧母親,出錢給她做手術。」而提到親生父親時,他用了一個詞來形容——「很壞」

「我9歲的時候,因小腸氣入院,媽媽打電話給他,他說,香港付錢(付電話費)他才接聽電話,很壞。」

畢竟父親給予的這張混血面孔和他的離開,讓黃秋生吃了不少苦。經常在港片中飾演變態、色情狂、黑社會的他,童年卻是被周遭人一齊欺負的對象,甚至還在大街上遭過一次性侵,「被一個男人摸了一輪」。

「當年香港的混血兒其實都很艱難。小時候家裡窮,一直都是在中國學校讀書,加上我這種長相更是總被人欺負。就跟個怪物一樣,被別人指著罵『番鬼仔』。感覺自己變成中不中、英不英的,我在香港的生長環境,其實是在夾縫中間。」

因為母親無暇照顧,黃秋生六歲就去讀寄宿學校,後來又去了一間特殊學校——則仁中心學校,這個學校裡面有犯過事的少年,有家庭問題的學生,當年14歲的他已經學會用打架來保護自己。

之後黃秋生入讀香港亞洲電視演員訓練班而出道,與如今的混血演員不同,當年的他加入電視台一直沒有什麼角色可演。

「當時我演的全都是『番邦外國人』。」但是從小受中華教育、在華人區長大的他,拋開面容,其實是一個徹徹底底的中國人。「所以很多時候,我在身份認同方面感到非常困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在思考一件事:我是誰?

黃秋生的第一部電影《花街時代》(1985),飾演花花公子Jimmy

1997香港回歸那年,黃秋生曾經去英國進修學習,順便「尋根」,他想找找看自己到底是誰。直到最後他才發現自己終於想通了,「我不就是混血兒,喜歡吃牛排也喜歡喝湯,不需要去哪裡找。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或許就是在「找尋自我」的過程中,黃秋生愛上了搖滾樂。

1994年年底,當時魔岩唱片旗下的內地歌手和樂隊,包括唐朝樂隊、張楚、竇唯、何勇等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了兩天搖滾中國樂勢力的演唱會,黃秋生便是場下的歌迷之一。

之後一度有媒體報道稱,黃秋生當時在場下一時激動撕掉了上衣。多年後他在微博澄清「只是站著聽音樂」。

1995年,黃秋生髮行了自己第一張搖滾專輯《支離疏》,獲得了當年「叱咤樂壇生力軍男歌手金獎」。

專輯裡有一首歌叫《冥想》,開頭第一句便唱到:無聊在冥想,我會是怎樣。

頒獎典禮上的黃秋生

後來的幾張專輯並不賣座,但黃秋生也只是把它當做自己的愛好,過過癮罷了。2015年太極樂隊在香港紅館開唱時,黃秋生作為嘉賓助陣,在台上自彈自唱了一曲他很喜歡的《花房姑娘》。低沉如崔健的嗓音,沒有一點兒「港普」的味道。

說起來也有些反轉,熱愛搖滾的黃秋生內心還住著一個文藝青年,閑暇時喜歡吟詩頌詞。

他說自己最喜歡的詩人是李白,因為他自由,至少他的詩是這樣的。他喜歡用廣東話吟誦李白的詩,他說廣東話就是古時的音調,念起來非常好聽。

他還喜歡毛澤東的詩,經常在公開場合表達出對這位領袖的崇拜。2005年他去台灣宣傳電影《頭文字D》,在《康熙來了》的錄製現場突然背誦了一段《沁園春.雪》,讓蔡康永一時都有些懵了。

他給自己取了一個很長的微博名,叫「黃秋生字小草號遠志又名黃老邪」,和古代文人墨客一樣,有字也有號。

他直言不怕香港的狗仔,因為自己出門通常就是去書店,狗仔也沒得拍。

但是這樣溫文儒雅的他,又是第一個憑藉飾演變態三級片奪得影帝的香港演員。

1993年他在電影《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里飾演變態殺人犯,此番精彩絕倫、神形兼備的變態演出讓人至今心驚膽寒,助他贏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真正開啟了自己的成名之路。

1998年黃秋生在《野獸刑警》中飾演一位腳踏兩條船的邊緣警察,表現再次獲得獎項肯定,在香港金像獎上再次封帝,同時獲得第3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2003年黃秋生在《無間道》里飾演性格正直的警官,「梁朝偉」的上司,擺脫了過去「變態佬」的影子,同時再次以精湛的演技贏得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等獎項。

然而在香港記者的筆下,他被常提及的並不是這些獎項和演技,而是「暴脾氣」。

港媒曾接連報道,黃秋生直言「元華元秋演技差」、對一起合作的林嘉欣「開黃腔」、「指責」鄭裕玲和蔡康永的主持……

其實這些都是港媒從他的回答里斷章取義的「假新聞」,子虛烏有。

但他確實是一個直言不諱、易怒的人,就像早年接受採訪時他曾長吁短嘆地自嘲道,自己的故事都可以拍成一部電影,且「超級地值回票價」:「單親家庭,被父親遺棄,以父親為恥。中英混血然後家裡好窮,哇,好精彩呀,我就差是個同性戀,就完美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尋親成功,黃秋生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接連用「不可思議」、「不可能」、「奇蹟」三個詞形容自己的心情,沒有仇恨,只有感激。他說:

或許就像那些「假新聞」一樣,他的心裡也一直沒有真正恨過這個父親。


感謝悟空問答。

黃秋生,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他亦正亦邪的表演風格是港片中非常獨特的一道風景。

今天突然在路透社的新聞報道中,看到了黃秋生的身影,題為45年坎坷尋父親,終於與英國哥哥團圓。

原來黃秋生的父親,曾經是香港政府的高級僱員。1965年因故離開香港,而此時黃秋生僅僅四歲。剛開始他們還有書信往來,直到黃秋生12歲,再也沒有任何消息。

而就在今年年初的時候,BBC採訪黃秋生的時候。黃秋生說出了自己的生平憾事。而看到報道的三位女性,為了幫助黃秋生,把這些事迹發在了facebook上。而奇蹟就發生在3月2號這一天,有網友發現所有信息均於英國一戶家庭一致。就這樣,3月20日。同父異母的三兄弟在香港團聚了,雖然遺憾的是,他們的父親早在1998年就過世了。

黃秋生的尋親成功,說明了世界最真的感情是親情,地域和距離都斬不斷他們。雖然略有遺憾,但知道彼此在世界上還有一個兄弟,應該是一種很棒的體驗吧!


他的身份困惑想必對很多人都有,不過多數人是對於家鄉之類的身份困惑,自己到底算是什麼人?如果兩地有衝突,到底應該站哪邊?

雖然明面上不讓說,但這些矛盾一直存在,只是被掩蓋起來了。例如一個河南人在上海生活多年,生活中或者網上必然碰到不少地域歧視的人,此時他就會很困惑。

對於黃秋生這樣的人來說,就更複雜了。他是英中混血,從小就兩邊都不認同他,被周邊孤立。長大後立場又是個左派,甚至有傳說是茅左,這明顯在港不受歡迎。後來回歸後,他又說了一些就事論事的話,又被非黑即白的陸仔網路謾罵。

他是一個孤獨者,這樣的人在華人社會並不受歡迎。

不過,從他身上,能看到樂觀的心態。他說,感謝爸爸派了兩個哥哥給他。也許正是這份樂觀,才能支撐他始終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做個孤獨者。而不是像很多人,用一個套子,把自己包裹的看起來和其他人一樣。


人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知道這世上有一種折磨人的感覺叫尋找,有一種無比幸福的時刻叫找到。好溫暖的消息,血濃於水的畫面就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團聚。真的為黃秋生高興。其實黃秋生的條件找親情、尋親不是為了攀福結親的,他只不過是黃秋生從小到大的一個願望,今天願望實現,兄弟相聚,也是圓了黃秋生的一個夢,我為黃秋生感到高興。


有些人可能對黃秋生尋親的原因經過不太了解。

1黃秋生在四歲的時候被父親拋棄,和母親相依為命,長大成人,直到從母親的相夾里發現父親的照片才向紅十字會求助,開始尋親

2黃秋生的父親早在1988年就已經去世,而他的兩個兄弟大衛.佩里 約翰.佩里還在人世。年幼就隨父親移居澳大利亞,在得知還有一個弟弟後從澳大利亞趕到香港和黃秋生團聚。

3黃秋生在和家人團聚後,臉上也是帶著幸福的笑容,看到這裡相信我們這些影迷也會在心裡祝福黃秋生快樂!

你們覺得哪?


剛看了個視頻,有個記者採訪黃秋生,記者問她:見到你的雙胞胎哥哥,你打算說什麼?

黃秋生瞟了一眼記者,回過頭來調侃地說:當然說英文嘍……

為什麼每一個事件出來,都要出個「怎麼看,怎麼評價」的問題呢?和這個記者一樣。

好吧,以下是這次成功尋親事件的視頻: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153d0dc257727319705e147b36893069", "vname": "", "vid": "7354d2472c9b43a2a641bdf51cf7153f", "thumb_width": 64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229.36,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1849908}, "ultra": {"duration": 229.36,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23197171}, "normal": {"duration": 229.36,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8418497}}, "src_thumb_uri": "73fc000b917d6a17172c",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6ef400087084ff91be87", "vu": "7354d2472c9b43a2a641bdf51cf7153f", "duration": 229.36, "thumb_url": "6ef400087084ff91be87", "thumb_uri": "6ef400087084ff91be87", "md5": "153d0dc257727319705e147b36893069"} --}

但凡少時顛沛流離,經歷過底層艱難打拚而有所成就的人,都試圖尋找著自己的根。

這其實是對自己過去的緬懷,和一種自我肯定以及向世界宣示自己存在的複雜情愫。

從這種程度上來說,苦難也是一種磨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