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敦火箭隊最終捍衛了自己的主場,以100:93戰勝猶他爵士的同時,也昂首挺進西部半決賽。

雖然4:1淘汰對手,但從兩隊後三場的比賽進程來看,火箭隊的勝利絕不像大比分看上去那麼輕鬆:雙方都摁住了對手的常規進攻武器和最擅長的進攻方式,無論是哈登還是米切爾在整個系列賽中都被針對得非常嚴重。

火箭隊之所以能夠在後三場比賽中拿下其中兩場的勝利,全隊在防守端給予爵士隊的巨大壓力當記頭功;此外,巨星成色和對於細節的把握也是取勝關鍵。

今天的比賽復盤,小K將結合整個系列賽雙方的針對性佈置進行說明。

一、爵士對於哈登的限制

雖然前兩場都是大比分失利,但爵士隊在整個系列賽對於哈登的防守都始終如一,先來看一下哈登在常規賽/季後賽進攻方式上的選擇對比。

爵士的防守迫使哈登在進攻方式選擇上有所改變

上圖是哈登最常用的四種進攻方式——單打、擋拆持球、轉換進攻、手遞手。這四種方式在季後賽中的比重與常規賽有所差別:

  1. 哈登常規賽最為擅長的單打和擋拆持球,其比重在季後賽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得分效率更是急劇下滑;
  2. 轉換進攻和手遞手的比重在季後賽有所上升,但得分效率比起常規賽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得分效率降低比較好理解,畢竟是季後賽,而且對面的爵士隊又是過去五個賽季防守效率高居聯盟前三的球隊之一,能夠在這輪系列賽中場均得到27.8分已經難能可貴。不過我在這裡重點說一下爵士隊對於哈登的針對性防守佈置,導致其主要進攻方式比重產生了巨大變化。

爵士在過去五個賽季防守效率全聯盟第三

限制持球單打

爵士隊在整個系列賽中,幾乎限制住了哈登的正面持球單打——由於採用「防左放右」的防守策略,哈登的面框後撤步投籃和左路突破都沒有施展的空間,而右路突破後哈登經常會面臨最佳防守球員魯迪-戈貝爾的封堵,本賽季使得格外順手的「小拋投」也很難逾越法國人2.35米的臂展。據統計,哈登在首輪系列賽中的小拋投是25中7,其中數次被直接蓋掉也影響了哈登的進攻選擇:本場比賽的第二節,哈登在一次進攻中出現了好的拋投機會卻選擇迂迴重新組織進攻,也體現出了戈貝爾在籃下給哈登帶來的防守壓力。

哈登在這一回合沒有拋投而是重新組織進攻

限制持球擋拆

減少了後撤步投籃和左路突破,右路突破又嚴重受阻,哈登的持球單打回合大幅減少也就可以理解了。而除此之外,爵士隊也限制住了哈登的持球擋拆:由於爵士隊採用「防左放右」,哈登呼叫掩護後面對的防守情況就像下面這個回合展示出來的一樣。

爵士防哈登擋拆

塔克和豪斯均上前為哈登進行掩護,但兩名防守球員在左路導致哈登只能藉助右路的掩護髮起進攻,而掩護後哈登面臨的防守情況和自己持球單打是一樣的結果。爵士隊對於哈登的左路限制得相當到位。

對於手遞手的防守佈置

所以為了讓哈登能夠進行左路突破,火箭隊在進攻端更多地採用了卡佩拉提到高位的手遞手配合,比如下圖這個配合:卡佩拉提到高位持球,戈登為無球的哈登進行掩護——哈登借掩護擺脫防守人與卡佩拉進行手遞手,隨即從左路進行攻框——如果能夠順利突破到禁區,戈貝爾將面臨「兩難」的選擇。

哈登與卡佩拉的手遞手配合

這一回合卡佩拉的順下接球造成了盧比奧的犯規,但實際上更多的時候爵士隊會在火箭的手遞手回合中進行選擇:

  1. 由側翼球員去補防卡佩拉的順下,讓戈貝爾單防哈登的突破,同時盧比奧去「照顧」外線的射手——形成輪轉補位;
  2. 如果盧比奧沒有被卡佩拉完全擋住,他也會直接選擇補防卡佩拉的順下,形成防守換位。

這一回合盧比奧的補防稍慢,讓卡佩拉的順下接球造成了犯規;但更多的時候卡佩拉無法舒服地接球形成直接攻框的機會。上一場比賽卡佩拉的接球屢屢被爵士隊直接破壞,最終僅交出了6投1中的進攻端表現,就是拜爵士隊該防守策略所賜。

爵士隊嚴防哈登

對於哈登,爵士隊不僅僅滿足於用鋒線的奧尼爾、克勞德甚至英格爾斯用「車輪戰」進行消耗,而是幾乎掐住了哈登所有擅長的進攻方式。哈登在第三場20中3,本場比賽開場8中0並不能單純歸結於哈登的手感不佳。

二、火箭隊的防守重心

米切爾本場22次出手僅得12分

爵士隊掐住了哈登,火箭隊同樣也摁住了米切爾:米切爾在這五場比賽中場均雖然能夠貢獻21.4分,但投籃命中率只有32.1%,三分命中率25.6%,場均送出3.2次助攻的同時也有著4.2次失誤。如果不是第四場最後一節的神奇表現,這個系列賽米切爾的表現完全可以用「夢遊」來形容。

當然,這也離不開火箭隊的針對性防守佈置。火箭隊在整個系列賽的防守策略是:夾米切爾+回收內線。

目的很明確:限制對手主攻點,保護籃下。這樣的防守策略在下圖這個回合體現得淋漓盡致:

火箭的防守重心:米切爾+內線

米切爾在與戈貝爾進行掩護後,火箭隊的戈登和卡佩拉同時上前對米切爾進行夾擊,而防守克勞德的哈登這時收縮內線補防順下的戈貝爾;米切爾及時傳球分給外線被放空的克勞德,哈登上前補防被過後直接與及時回收內線的卡佩拉一同防守戈貝爾,而根本不管克勞德的中距離

之所以敢如此放空爵士隊其他球員的投籃不是沒有道理的:爵士隊在空位出手的投籃命中率只有26.4%(91中24),排在所有季後賽球隊的最後一名——不能懲罰火箭隊的刻意放空,就只能接受對手更加「肆無忌憚」地夾擊米切爾+收縮內線。

火箭隊夾擊持球人,放空爵士隊外線「投手」

爵士隊在常規賽的各項進攻方式中,定點突投和擋拆持球的回合數總佔比達到了43.8%,得分效率也能排到聯盟中游;但季後賽中,爵士隊在這兩項進攻方式的得分效率上分居16支季後賽球隊的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二。空位不進,主要進攻方式打不出來,米切爾又被火箭隊死死限制住,爵士隊在這個夏天的引援計劃其實已經浮出水面了。

爵士隊的主要進攻方式得分效率極低

三、G5的取勝關鍵

保羅在第四節率隊穩定局面

本場比賽能夠順利拿下對手,克里斯-保羅功不可沒——

第四節爵士隊在盧比奧的帶領下連續追分,盧比奧藉助掩護後帶有「漂移」的中距離投射給火箭隊的防守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但保羅在關鍵時刻的兩記中距離+一記三分球為球隊穩住局勢。火箭隊在第四節僅有5次三分出手,命中的兩記分別來自於保羅和戈登(保羅助攻)。或許是吸取了上一場第四節崩盤的教訓,火箭隊在進攻端打得更為合理:減少三分出手;「燈泡」各取9分;哈登更是隻出手1次三分但命中了三記「小拋投」。保羅在關鍵時刻的穩定軍心為球隊最終收下勝利提供了先決條件。

火箭在比賽最後時刻多次形成直接搶斷

進攻端不再盲目扔三分,火箭隊最終能夠贏得比賽還要得益於他們的防守:當盧比奧再度利用中距離投籃將比分追至93:94時,正是依靠塔克和哈登的蓋帽(像是搶斷但數據統計最終記為蓋帽)以及戈登關鍵時刻的搶斷為火箭保住了勝果。本場比賽火箭隊全隊完成另類「兩雙」:12次搶斷+12次蓋帽。而上一次火箭隊在季後賽同一場比賽中拿到兩位數的搶斷+蓋帽,還要追溯到1994年5月31日的西部決賽:當時的對手同樣是爵士;也同樣是第五場比賽,火箭隊在比賽中拿到10搶斷10蓋帽並最終淘汰爵士隊進入總決賽——

那年的總決賽,休斯頓火箭4:3戰勝紐約尼克斯,隊史首次捧得奧布萊恩杯。

首輪結束,火箭隊雖然只經歷5場就晉級下一輪,但整個系列賽的過程特別是後三場比賽都異常艱難。不過首輪的對手足夠強硬,也不失為一件好事,火箭隊能夠在這樣的比賽強度中達到鍛煉球隊打硬仗的能力;同時也能在教練相互博弈之間尋找破解對手針對性防守的方法;而通過這樣的比賽,德安東尼在後面比賽的季後賽輪換名單也已基本確定出來。


賽後復盤俠搭檔本土數據帝會擦碰出什麼樣的火花?這裡不僅有深度的NBA數據分析及可視化,還有實時賽事分析前瞻以及勞資協議解讀——我們會用可讀性最強的文字與最絢麗的圖表可視化向您解釋NBA賽場的祕密。真誠希望您前來做客,還等什麼,趕緊掃碼關注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