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如果你的弟弟一夜間成爲了下一個賈斯汀·比伯,那你會怎麼樣?

這個前提聽起來很像早年迪士尼頻道的青春電影,但說實話,即便是迪士尼現在也不會拍這種電影了,因爲在互聯網如此快速變化的情形下,一部影視的製作週期遠遠跟不上潮流熱點的更新,提前預測更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結果往往是製作的內容到播出時,呈現在觀衆眼裏,已經成了過時的陳詞濫調。

喜劇中心的新劇《另外兩個》正在直面這一挑戰,如何將俗套的故事背景處理得詼諧有趣,耳目一新,而不致於陷入無聊的惡搞和平庸的模仿。

這部劇是關於兩個生活在紐約市追求夢想的成年姐弟,一直掙扎於糟糕的工作和生活,在某一天忽然發現他們13歲的弟弟因爲Youtube頻道的一首自制歌曲爆紅,瞬間成爲青少年流行偶像,於是一家人的生活也隨之發生改變的故事。

本劇於1月24日在喜劇中心播出,被認爲是接檔最後一季《大城小妞》,的確在背景設置上也存在許多相同性,播出後得到諸多好評,在爛番茄和MetaCritic的評價都很不錯。

本劇又譯爲《大哥大姐沒出息》

這部劇的主創是Chris Kelly和Sarah Schneider,二人曾任《週六夜現場》第42季的首席編劇。

當時正逢總統大選,通常情況下大選期間的SNL表現總是很好,而2016年的情況尤其特殊,格外荒謬的政治新聞爲喜劇帶來了絕佳的素材,節目收視率一路飆升,達到近24年來最佳,被評論家稱爲SNL史上的一次創作復興。

第42季貢獻了多個經典模仿角色

政治與娛樂行業都很適合作爲諷刺喜劇的題材,它們同樣的荒誕,虛僞,毫無靈魂,在這方面,被稱爲好萊塢紀錄片的劇集《明星夥伴》可能是最誠實的,曾毫不吝嗇鉅細靡遺地爲觀衆展現娛樂行業頂層的運作方式。

而近年來的《戲裏戲外》《馬男波傑克》《鏡花水月》(Unreal)等劇,則明顯缺乏那種滿不在乎的自信,更側重於從諷刺的角度來探討娛樂世界的虛僞,名人的自我陷阱,以及主導這一切的荒誕規則。

而在前提基本相似的《另外兩個》中,除了同樣有許多熱鬧的流行文化諷刺外,它給我們的驚喜是在鬧劇之下還隱藏了一副溫馨可愛的家庭畫像。

13歲的男孩Chase在Youtube發佈了自己製作的音樂視頻,一夜爆紅,引起了娛樂行業的追逐和媒體的注意,被稱爲”下一個白人小孩巨星”。當他和媽媽上節目接受採訪時,被問到家中的另外兩個孩子,這也正是本劇劇名的來源。

“另外兩個”其中一位是Chase的哥哥Cary,一名28歲的演員及兼職餐廳服務員,掙紮在演藝生涯的邊緣,每次試鏡都會遭遇不同程度的失敗;另一位是他們的大姐Brooke,一個前芭蕾舞者,當前作爲一個並無事業心的房地產經紀人,處於居無定所的狀態。

Drew Tarver(左)與Helene Yorke(右)飾演失敗姐弟倆

對於Chase的突然成名,兩人先是困惑不解,然後不免產生了嫉妒,因爲他們發現自己苦苦追求的一切被弟弟輕而易舉地得到了。就像在現實生活中一樣,來自Z世代的孩子們更擅長使用互聯網的力量,他們巧妙地駕馭各種社交媒體,藉此成名,在這個過程中,真正無法跟上他們步伐的是掌控行業的成年人。

如同本劇中參加派對的一羣女孩所定義的,她們在十幾歲的時候賺錢,二十幾歲開始退休,三十多歲的時候則專注於個人的影響力。

而在三十歲左右還一事無成的Cary和Brooke被不可避免地襯託成了失敗者,兩人受到刺激,短暫地激發了一些努力向上的積極態度,被證明是徒勞之後,他們決定放棄小部分自尊,依靠弟弟的名氣來爲自己實現一些夢想。

當Chase意外捲入娛樂行業後,本劇隨之展現了大量作爲旁觀者的名人觀察,從音樂視頻到電視臺採訪,從電影首映式到Justin Theroux的曼哈頓公寓,娛樂業最熱門的名字不定期地出現在觀衆眼前。

畢竟兩位主創曾經在SNL這樣的節目工作,常常需要和鼎鼎大名的嘉賓打交道,並且在隨時會被名人打斷的辦公環境裏寫作,因此在描繪這一切時顯得非常聰明和精明,劇中的角色既誇張又熟悉,卡通化的描寫下又存在真實的影子,確保了內容並不空洞。

Ken Marino飾演經紀人Streeter

就像節目中的其他內容一樣,Chase作爲一個功能性的角色,並沒有俗套地淪爲一個被寵壞的混蛋,反而被逐漸證明他只是個非常走運又有些小聰明的好孩子。

事實上,演員本人Case Walker就成名於視頻社交軟件Musical.ly,對於互聯網名人這一模式非但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是經驗豐富,因此他幾乎是駕輕就熟地將孩子的可愛無知與精明的青少年文化融合在一起,即使劇中的經歷和外表打扮都完全複製了賈斯汀·比伯,依然顯得頗具說服力。

尤其是隨着劇情發展,他不斷配合經紀人和公關的各種奇怪要求,並且被周圍虎視眈眈的成年人們以一種看似吹捧的奇怪方式粗暴對待。比如,在某個時段被要求壓抑喉結的生長以儘可能久地保持男孩的形象,很快又被公關負責人要求進行健身以具有性吸引力。

正是在這個過程中,Brooke和Cary逐漸意識到娛樂行業的混亂和複雜,他們的態度也從最初的嫉妒發生改變,轉而開始想要保護年幼的弟弟免受來自成人世界的傷害。

這種人性化的溫情幽默與主創Chris Kelly的第一部電影《其他人》中的敏感性相匹配,這部電影是講述一位同性戀喜劇作家搬回老家去照顧患癌的母親,由Jesse Plemons主演,也很值得一看,而且這兩個影視作品中的母親飾演者都是Molly Shannon,無論悲劇還是喜劇,她的表現始終無可挑剔。

Molly Shannon飾演母親Pat

Pat在劇中並不算一個典型的童星媽媽,她的角色有一定的矛盾性,一方面,她和普通母親一樣支持自己的家庭,儘管十分享受於小兒子成名後的新生活,但依然會告訴另外兩個成年孩子,她同樣爲他們驕傲。

而另一方面,她又太過於興奮,沉浸在聚光燈下,無暇觀察周圍的陌生人,也沒顧得上停下質疑她的小兒子是否在被娛樂媒體剝削,於是,這項原本屬於監護人的工作越來越多地落到Cary和Brooke身上,他們原本陷在各自的麻煩裏,卻不得不被環境迫使着去做一件不習慣的事情,做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

也正從此時開始,本劇露出了其核心的家庭喜劇本質,並隨着父親這一已故角色的存在,展現出一種不合時宜的憂鬱。

三個孩子的父親在不久前去世,這讓人聯想到Pat的舉止似乎可以解釋成一種轉移悲傷的逃避行爲,但此後不斷出現語義不明的提及,從姐弟倆的隻言片語中我們發現,關於父親的真相好像不止於目前所透露的那麼簡單,而觀衆和不知情的弟弟一樣被矇在鼓裏。

這個答案將在最後兩集揭曉,也會迎來一個情緒化的高潮時刻。

除了對流行文化的捕捉以及對家庭關係的敏銳觀察外,本劇另一個出彩的地方在於演員的表現,尤其是兩位主角間產生的戲劇效果。

Cary是一個事業情路均坎坷的同性戀演員,Brooke同樣在紐約沉浮,不斷陷入失敗的感情,他們的生活時常會很同步,儘管兩人沒有意識到這點,但劇中通過分屏紀錄反覆提醒了這個事實,也記錄下了兩人在弟弟成名後的微妙變化。

在劇中,他們常常有面臨困窘和尷尬的時刻,角色行爲有時不忍直視,卻又因此更加逼真,尤其是Brooke,總在過分自我導致不可信的邊緣搖擺,但始終沒有過線。

此外,Wanda Sykes在這裏扮演一名公關人員,也爲觀劇過程帶來了很多樂趣。

《另外兩個》中有如此多的內容,名望,成功,家庭,流行文化,人際關係,又兼具了多個類型,它既是一個解構成名的節目,充斥着荒謬的流行文化參考和引用,又探索了一個喪失親人不久的家庭動態,迷人和粗魯的兩面奇異地在這裏同時存在。

在每集時長爲半小時的十集節目中,我們既可以見證到每個角色的逐漸成長,也不會因此錯過任何笑聲和情節的發展。

《另外兩個》的出現對於喜劇中心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時機,這個頻道需要填補此前衆多完結節目與喜劇演員留下的空白,而本劇顯然證明瞭自己的價值,它雖然吵鬧膚淺愚蠢,卻又奇怪地令人感到愉快,在面對名人飽和的現狀時,它也寬容地透露出對於嘲笑對象的善意。

而對於觀衆來說,《另外兩個》也是一部值得觀看的新劇,或者按照媒體評論家的說法,這是“2019年首部不容錯過的優秀喜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