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古月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勤勞的民族之一,我們既喜歡掙錢同樣更喜歡存錢,根據數據統計,2017年中國國民儲蓄率達到了47%,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26.5%,甚至還高於發達國家的平均儲蓄率。這都是因爲中國人有着傳統的勤儉持家觀念,所以對於掙到的每一分錢都非常的珍惜捨不得花,要存起來用作子女讀書成家立業買房養老等等生活開支。

但是近些年來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和居民儲蓄率都發什麼明顯的下滑,在2008年前後國民總儲蓄率曾達到了50%以上,而居民儲蓄率在2011年左右達到了39%,但是到了2017年居民儲蓄率已經降至35%左右,那麼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什麼呢?

1.人口老齡化。

老齡化是最近這些年一直在常談的一個話題,而老齡化又會和居民儲蓄率產生什麼聯繫呢?根據數據顯示從2009年開始中國15-64歲的人口規模開始逐漸減少,而這裏面90%的人口都是具備勞動能力的,說的直白點就是能掙錢,掙錢的人少了那麼就會影響到居民儲蓄率的下降,從時間節點上面我們就可以發現這個規律,那就是勞動力人口的減少影響到了居民儲蓄率的下滑,老齡化社會已經越來越深,中國的人口結構和勞動力數量正在改變。

2.買房。

我們知道這些年正是中國房地產發展的高峯時期,房價水平得到了明顯的增加,那麼人們買房所要投入的成本就越來越高,而且中國這些年已經形成了全民買房的氣氛,房價雖然高但是不是你拒絕買房的理由,因爲在很多人看來,買房是一生當中必做的事情,它涉及到了財富積累、教育醫療、戶籍工作等等各個方面,所以很多人不惜用掉多年的積蓄甚至拿出父母的積蓄來買房。

綜上所述中國居民儲蓄率下降還是能夠找到其本質原因的,而且隨着這個老齡化社會的來襲對於未來房地產市場發展而言將會起到很大的衝擊作用,根據此前央行公佈的數據,截止2018年7月全國住戶存款總額是68萬億元,如果按13億人口來計算,平均每個人的存款額度只有5230元。造成這種情況都是因爲此前很多家庭都將錢拿來買了房子,所以纔會導致現在的居民存款的額度降低。

前面我們已經說到老齡化社會影響到了居民儲蓄率的下滑,因爲社會上勞動力人口正在逐漸減少,而老齡化的問題還在逐步的發酵,那麼未來能夠有勞動能力掙錢的人就會降低,對於房地產市場而言,它們此前之所以迎來了房價上漲的紅利期,是因爲有着13億總人口及大量的勞動力人口作爲支撐力,但是現在中國的人口結構正在發生本質性的變化,這也是爲何現在國家要放開二孩政策的重要原因。

所以隨着中國社會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未來房價也很難出現明顯的上漲情況,因爲有消費能力的購房者正在減少,而且現在中國房屋的存量房也很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過剩的情況,未來中國人口結構和經濟結構將迎來新的變化,房價未來還會不會出現上漲答案已經很清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