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 · 一起看趣味科學------

近來狂丸看到了一個令人唏噓不已的新聞,這是微信公眾號「三甲傳真」分享的一個醫院裡的案例,一名8歲女孩因為頭暈被送去醫院,搶救無效後死亡。

來源:三甲傳真

一開始呢,家人們懷疑可能是喫的泡椒鳳爪有問題,但屍檢結果顯示並不是食物中毒,而是顱內挫裂傷致死。也就是說,女孩的死可能是腦袋遭受外力撞擊造成的。她的父母對此十分困惑,在小女孩被送往醫院前,並沒有出現明顯的跌倒或頭部撞擊,怎麼會是因為顱內挫裂傷導致死亡的呢?

經過回想,他們終於找到了原因。就在前不久,女孩的媽媽曾因為孩子做作業的問題打過女孩的後腦勺。可能因為怒氣正盛,這一巴掌下去沒掌握好輕重,才發生了這一慘劇。

就這樣,因為父母的一時疏忽和對醫學知識的不瞭解,悲劇發生了。我們都知道人的腦袋十分重要,而孩子的腦袋因還未發育完全,所以更加脆弱。記錄這個事件的「三甲傳真」還對此進行了更細緻的科普:

「後腦勺有人的呼吸中樞在那裡,就是延髓,如果打的時候,造成呼吸中樞震蕩,可以引起一些呼吸衰竭的併發症,是能致命的。」

上圖最下面紫色部分就是延髓

這個案例讓狂丸想起一個經常被家長們忽視的病症,叫做搖晃嬰兒綜合徵(Shaken baby syndrome),也叫虐待性頭部創傷(Abusive head trauma)。顧名思義,這個病是嬰兒被過度搖晃引發的腦部受傷,嚴重的會出現腦出血、抽搐等現象,最可怕的是它能導致嬰兒死亡。

雖然上面那個8歲女孩的病例並沒有確診搖晃嬰兒綜合徵,但這兩者的共同之處就在於,我們常會忽略腦部承受外力撞擊的能力。從小我們看過最多的大人哄哭鬧嬰兒入睡的畫面,基本都是通過搖晃的方式讓孩子安靜下來,卻沒曾想過這竟然存在致命的風險。

搖晃嬰兒綜合徵多發於嬰兒或年齡小的孩童身上,這是因為嬰兒還小,身體比例和我們成人不同。他們的頭部重量佔據了整個身體的四分之一,再加上孩童的脖子柔軟,不容易固定,如果遭到外部的劇烈搖晃,很容易導致嬰兒頭部受傷。而腦內組織又像「豆腐腦」一樣脆弱,如此一「晃」,帶來的打擊可是毀滅性的。嚴重的會導致死亡,即使經過治療康復後,依然存在偏癱、智力發育遲緩、癲癇等後遺症的可能。

來源:primeraedicion.com.ar

對這個病缺乏認知的家長並不少見,2017年底,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就接到了一個才3個月大的小嬰兒病患,這孩子就是被家長搖晃出了毛病,連續抽搐了兩天,送到醫院後接受了腦部手術。據醫生透露,他們醫院在一個月內竟然收到了5名「搖晃嬰兒綜合徵」的病例。

來源:江蘇公共新聞

經兒科醫生提醒,「搖晃嬰兒綜合徵」並不只有在孩子頭部遭到劇烈搖晃撞擊後才會出現,如果你過長時間的輕微搖晃,也會讓脆弱的嬰兒出現異常,對他們腦部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還是在2017年,廣東省東莞市兒童醫院接收了一名3個月大的女嬰病患,醫生檢查發現,這個孩子有顱內出血的癥狀,被確診為「搖晃嬰兒綜合徵」。通過詢問孩子媽媽後發現,為了哄哭鬧的孩子入睡,父母兩個人輪流搖晃女嬰。誰料到,經過一段時間的搖晃後,孩子臉色開始發白,身體抽搐,還會時不時地尖叫起來。

但家長一開始並沒有太在意,一直到第二天晚上才送到醫院看病。在經過了十多天的搶救後,女嬰終於康復了。

來源:廣州日報

這個因「搖晃」導致的病,最初是在1971年由一位叫A·諾曼·古特克爾希(A·Norman Guthkelch)的英國醫生髮現的。諾曼醫生是一位兒科神經外科醫生,他首次提出搖晃嬰兒和腦損傷之間存在關聯,但那時還未確定病症的名字。到了1973年,美國兒科醫生約翰·卡菲(John Caffey)發展並完善了「搖晃嬰兒綜合徵」的理論。

經約翰·卡菲醫生描述,這個病從外表看並沒有特別大的外傷痕跡,主要的表現為顱內出血和視網膜出血。

圖中顯示了搖晃嬰兒綜合徵病患頭顱的損傷

前文提到,這個病也叫虐待性頭部創傷。也就是說,在國外它被看作是一個嚴重的虐待兒童行為,曾經就發生了因此被判刑的案例。

最初,這個病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原因就是在1992年,美國發生了的一起案件。一個18歲的英國交換生Louise被告上了法庭,起訴理由就是她曾在照顧一位8個月大的男嬰Matthew時,因搖晃太過用力,導致男嬰死亡。

《人物週刊》對Louise一案的封面報道

新聞一出立刻引發了廣大的討論,Louise一直堅稱自己無罪,她不相信「搖晃」就能導致嬰兒死亡,但法官還是判她存在過失殺人的行為。

Louise對這件事的困惑想必也是許多家長們的困惑:原來「搖晃」不當是會讓一個小嬰兒出現生命危險的。那我們在照顧嬰兒的時候,到底該如何避免發生這種慘劇?

首先,「搖晃嬰兒綜合徵」多發於4歲以下的孩子之中,其中8個月以前的嬰兒死亡率較高。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家長要格外注意,時刻保持警惕,要有意識地避免過度搖晃孩子。而嬰兒的頸部非常柔軟,平時抱孩子時要主動用手保護他們的脖子,讓他們的頸部有一個較好的外部支撐。

大人在照顧寶寶時應多點耐心,一定不要劇烈搖晃他們的頭部。嬰兒經常性的哭鬧總是在所難免,而大人們有時候會耐不住性子,老是哄不好孩子就容易一怒之下動作過猛。

哄孩子時最好不要持續搖晃超過20秒,每秒的頻率不要高於3下。嬰兒腦部水分含量較高,如果被劇烈搖晃容易造成扭曲壓迫。

蘇大附兒院的一位兒科主管護師為此演示了幾個常見的錯誤抱嬰兒示範:

來源:江蘇公共新聞

除了上述的幾個容易疏忽的動作,家長平時也要避免對孩子做拋舉的動作或玩「舉高高」的遊戲。

這種玩鬧在家長和孩子之間相當常見,但我們很容易控制不了力度。而寶寶有時會笑得很開心,但這不代表他們很舒服,有可能是因為過度驚嚇導致的大笑。即使嬰兒真的是因為興奮而笑,也可能會引起他們接下來的精神不穩定等不良反應。

這是一個錯誤示範

還有一些動作大人們也要儘力避免,比如將寶寶拋到牀上,或者抱著寶寶過快地旋轉。每個孩子對待撞擊和搖晃的耐受程度不同,家長們平時要萬分小心。下面這位又是一個錯誤示範

平時我們在安撫哭鬧嬰兒的時候,最好注意一下輕重。先想想孩子為什麼哭鬧,是餓了還是尿褲子了?如果知道了哭鬧的原因就能對症下藥,但如果無法確定孩子為什麼哭鬧,正確的做法是輕拍嬰兒,避免造成過大的晃動,像下面這樣輕拍:

來源:江蘇公共新聞

如此看來,我們能平安長大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生命脆弱,狂丸還是不得不提醒各位家長,在照顧孩子時,一切小心為上。尤其是春節拜年、親戚串門,大家逗孩子的動作可千萬要謹慎一些。

左邊那位小丸子搖得就有點過了

最後大家可以加一下我的微信,平時便於諮詢和交流:

如果你是學生,可以加狂丸科學的學生助理微信號3120595315

如果你是家長,可以加狂丸科學的家長助理微信號2523793391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