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懶者生存:越是懶惰,越容易活到現在懶惰是一個充滿負面色彩的詞語,通常會讓人聯想到行動力低下和運動缺乏。但對於生物體來說懶惰真的不是一件好事嗎?最近的研究表明,和懶惰平行的低代謝率可能正是許多物種沒


你只看到了懶,而沒有看到懶之後的東西!

我可以肯定的說,懶的物種生存幾率確實大

隨意說兩點:

1.「懶」只是表面現象,內裏是對環境的適應,對安全的放心!為了做到這些,在懶之前其實已經做了很多動腦讓自己安全的事了,而這些你看不到

2.長期處於應激狀態下,只會大量消耗個體的能量與精力,連續加幾天高強度的班你就懂了,而生命總是在突發事件下終結的,只有在那一刻保持的精力越旺盛,越有可能活下去,所以懶給你更多的精力儲備!

當然還有!自己思考吧……


1雄獅:雄獅在獅羣裏地位最高,大多數時間都不參加捕獵(而且一頭毛那麼多也沒法捕獵),平時算是睡睡覺無所事事。但是並不代表它在關鍵時候擔負整個族羣的安危。2枯葉龜:這個也算懶貨,捕食的時候一動不動張嘴用舌頭引小魚過來,然後一口吃掉,這種坐等食物進嘴的方法果然是懶癌晚期。不過卻算是聰明的做法3蟻后:一種除了產卵之後,喫喝拉撒全部都是別的螞蟻幫解決的生物!!夠懶嗎?走路都是工蟻來搬運的


就像兩個學生

一個上課努力聽講,作業按時完成,成績中游

一個弔兒郎當,不寫作業,調皮搗蛋,特麼的成績還賊好

氣不氣?

那個弔兒郎當的,用功之處你未必看呀!老師佈置的作業大多數只是給你找個事幹,不一定有什麼卵用,你覺得某種生物很懶,它對能量資源的利用率我們只能嘆為觀止,連拍馬的念頭都提不起來


沒有確定的答案。

懶所帶來的生存機會增加得益於代謝慢,耗能少,但是也因此無法獲得較多的某些資源。

也就是說,要是周邊可獲得的資源本就有限,或者獲得資源的風險太高(天敵),還不如省著點用,懶一點不失為明智的生存策略。

最後希望題主明白,沒有什麼生存策略能永遠有效,因為環境永遠在變化。


#懶#是被觀察到的生物狀態,而我們眼裡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實的。這個觀點出發,生物即使在靜態下,以細胞為層面上的活度也是驚人的。你說他爬那不動,可能他在冥想;另外一方面,#懶#意味著新陳代謝低,對外界物質的要求低,適應能力強。但是人活一輩子,只留給#千年王八#的名號,有啥意思。


物種能不能活下去,我感覺和運氣有關。活不下去的只能說運氣不好,活下去的可以說是運氣不錯或運氣很好。


懶惰其實也是一種行為態度,懶惰貴在注重平衡兩字,心態平衡,行為舉止平衡,你看中國的太極,不就是推崇的是六神合一,其實說到底也就是追求平衡。烏龜的壽命之所以比較長久,估計也就是因為其做到了平衡的最高境界。


並不是因為越懶……

你可以想像一下,兩個物種在同一個環境下存活,一個勤奮的要死,一個懶的要死,你會覺得那個更令人驚詫?


這科學家需要找出答案,才能得出更準確的結論,可能是和動物冬眠類似機制也不一定。


換句話說,他都這麼懶了,還能活到現在……說明確實挺容易存活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