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比較著名的和尚應該最先想到的就是玄奘,不過除了他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叫鑑真的。這兩位可是在歷史中留名的,唯一不同的是,玄奘是從西天取經回來,而鑑真是將佛經帶去日本,當然他的傳播之路非常艱辛,而且他除了給日本帶去佛經之外,還促進了對外交流,只是帶去佛經就罷了,怎麼還往走帶國寶呢?

  鑑真從十四歲出家,對佛法一直都非常有悟性,加上喜歡聽其他大師傳道,時間一長,就成爲了新一任佛學大師,後來有兩個日本和尚找到他,說自己此次來到中國就是爲了尋找高僧回去傳道,希望他能跟自己回日本宣揚佛法。鑑真考慮之後同意,就帶了二十幾個徒弟一起出海了。只是第一次出發還被登船,就被官府沒收了船隻,半年後再次出海,遇上風浪,船隻受損,雖然修補之後繼續前進,但是沒多久就徹底不行了,船上沒了糧食,幸好得到當地官府救助,才勉強活了下來。

  爲了保命,鑑真的徒弟想出了一個好主意,直接向官府舉報有兩個日本人想拐騙大師出國,結果日本人被抓走,東渡的計劃暫緩。但是鑑真並沒有放棄,再次準備出發,還是被他的弟子找來官府阻攔,到這裏已經是四次失敗了。鑑真一共六次東渡,在第五次結束的時候,因爲舟車勞動加上年紀已大,他雙目失明。公元753年,此時的鑑真已經66歲了,日本專門派人來將他接走,他的東渡夢終於實現,不僅帶上了大量佛經,還帶了不少法器,一看就是準備大幹一場。

  既然是去宣揚佛法,帶這些東西當然是不過分,可是鑑真又將自己收藏起來的王羲之和王獻之的墨寶也一併帶去了日本,這是幹嘛?最終他是東渡成功揚名中日了,可是我們的國寶也就從此流落他鄉了。書法在我國文化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王羲之又是書聖,他的作品自然是非常珍貴的,就連日本也在向唐朝學習的被影響。

  後來日本博物館曾經舉辦了一場王羲之書法展覽,將日本書法家的作品和王羲之的作品一同展出,其中最爲珍貴的就是王羲之的那幅《喪亂帖》,而這個就是被鑑真帶去的。聽了這些,你對鑑真有沒有產生其他的印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