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应该是让孩子具备应有的能力来面对人生,并且保有热情去丰富、拥有自己的人生。

以自己喜爱的色彩去填满整块画布,无论是任何风格,每幅画作绝对都是精彩的。

 

因为工作的关系让我有机会参加这届信谊基金会与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幼儿发展研讨会

完整的参与了整整两天的研讨会,让我这个跨一半的门外汉对于幼儿发展有更多不同的感想

先来整理一下研讨会五场讲座的笔记,再来记录我的心得感想吧!

由于研讨会内容我想应该是关系到著作权,所以无法拍照。我自己有做一些纪录,但就不方便公开了。

以下会以文字居多,除非我有搜寻到讲者公开的图档资料

 

 

讲座1.png

 

第一场研讨会-游戏中学习:游戏如何提升儿童的学业与社会情绪发展

Dr. Kathryn Hirsh-Pasek

[游戏正遭受围剿] 

在学校中 

◎25%的孩子没有时间游戏

◎61%的孩子没有选择的时间

◎79%的孩子整天都在考试

学科领域要给孩子的太多,所以全世界都提早启动儿童的学业学习,游戏时间被大幅减少。

孩子是天生的探险家,从出生就在探索这个世界。家长应该扮演如何的角色?

直接指导者?!告诉婴儿这是A、枕头山应该这样叠、你应该这样爬行。

或是与孩子一同探索,观察孩子的发现,重新体验这世界。

游戏可分为几种

Free play : 充满了假装以及想像,孩子也能从中自己摸索学习

Guided play : 引导式游戏,已经设计好的,精心策划的,并且已有目的的将学习加入。让孩子能够学习并且在准备好的环境中同时获得自由的快乐。

以新兴的整合性学习科学为研究基础的数据已清楚显示,「愉悦的」「参与式的」「有意义的」主动学习能够激发而不是抑制学习。

让学习由孩子引导

世界是复杂的,帮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对的地方,能够不易分心,是成人需要做的。引导式的游戏能做到这样的吸引力。

游戏不一定需要实际的玩具,真实事物的美,随手可得的材料也可以作为游戏。

当学习是有趣并且愉悦时能够更有效率

在语言发展上,成人以游戏方式在旁引导能够更有效率。

而游戏中的亲子对话品质,传统的玩具跟电子玩具相较之下,传统玩具能够提供更好的品质。

婴幼儿时期,亲子间的互动是否足够扎实或是建立在流沙之上不堪一击。其中包含亲子间的语言互动(对话或是手势)、是否有固定的互动模式(共读、一起游戏)。

这些亲子甚至是人际之间的互动是奠定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石。

学习与游戏是蝴蝶的翅膀缺一不可,只有一边翅膀的蝴蝶无法飞翔,同时有两边翅膀的蝴蝶,起风时才能振翅飞翔。--这是我这场听到最美的重点

实际的游戏与学习相关

积木与拼图能提供孩子几何、数学、配对、空间的概念。

桌游能提供孩子数学、分类、人际互动、逻辑概念。

当然并非所有事情都能从游戏中学习,而比较适合直接教导,所以也是必须因地制宜。

需改变3C保姆的状况,当孩子持续沉溺于3C 家长必须介入。

 

DSC_1217.JPG

 

第二场研讨会: 儿童生活中的游戏与装扮游戏

Dr. Angeline Lillard

这场对我来说学术性比较高一些... 我不是专业背景,还是有一部分超出我理解范围...

简单纪录一些笔记

"扮演"是孩子早期互动重要的能力

当大人与孩子玩扮演游戏时,会较夸张也会有比较多的解释,目光的接触、微笑也会比较多。

所以在扮演的过程,会传递给孩子社会讯息

因此当孩子扮演时也比较会微笑。

扮演游戏中父母(照顾者)占重要的角色

扮演游戏需要双方或是多方互动,孩子若较早开始与家长手足玩扮演(18m),心智会较早成熟,也会较早适应社交讯息。

自闭症的孩子不会扮演,因为无法接受社交讯号、无法表现社会行为,所以不会有扮演的行为。

而失聪的孩子则会较慢开始扮演的游戏

扮演,是一个自发性的行为,扮演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孩子逐渐有认同的行为。

而扮演是否能够激发真实世界中的创意能力?! 模仿的行为是否能成功转化到真实世界?!

部分的孩子的确能够因为曾经扮演过,所以在真实世界发生时更能理解(包含心理状态)

这样的经验是否真的能够转译到真实世界,学术界目前需要更多的实验证实。

 

第三场研讨会:游戏与游戏空间-限制还是发展?

林佩蓉教授

游戏不应该在大人的催促下有时间的压力。

台湾幼儿的游戏与游戏空间问题:

1.教育观点不同

2.游戏空间不足

3.游戏媒材不佳

4.游戏时间不构

在游戏中学习、差异化教学是很重要的一点

游戏并非一定要有目的性的学习

家长必须认同游戏也是孩子学习重要的一环

 

积木能够带给孩子 架构莉、美感、空间感2D->3D、逻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以及模仿

松散材料: 大自然、生活环境 随手可得的材料,都可以让孩子发挥创意与想像。

 

孩子绝对愿意尝试,但必须给予机会、空间及充足的材料

孩子准备好了,家长、老师准备好了吗?

孩子的创意以及想像会是成人值得学习的对象。

 

Thomas Heatherwick : 能力被专业分工是危险的,因为你不再有客观的全面思考能力,因为专业被保护起来了。

 

第四场: 游戏式学习的实践方案

Dr. Angeline Lillard

在教育上较不好的模式是像工厂一样有目的去训练孩子的学习环境。

九项可使学习与发展达到最佳成果的条件

A. Movement and Cognition 动作与认知

行动会协助记忆,运动神经元会协助感官神经元运作。行动会在大脑记忆之前。

因此在蒙特梭利的教学方式会是先写再阅读,不过在写之前会先做许多模拟动作的准备。

因此当我们需要记忆时,加上动作是能够有所帮助的!

行动与学习认知是密不可分的。

B. Choice and Control 选择权与控制感

孩子的认知能力与兴趣是正相关的

选择能够协助记忆,给予孩子选择权则能够帮助他学习。

同样的教学目的,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让孩子选择会有助于学习成果。

2个月大的婴儿当有控制权时(可选择),学习到的能力是可以被转移的!

不过选择必须是有限制的,太多的选择并不好,而选项的多寡可以年龄增长来做调整。

C. Concentration of Attention 专注

3-5岁的孩子执行力与成年后的执行力有正向相关

D. Interest 兴趣

孩子有选择的时间以及空间可以改善执行力。兴趣与学习效率也有相关联。

天赋,大多都是幼年就有兴趣。有兴趣时专注力就会提升相对的记忆力也会增加。

E. Lack of Extrinsic Rewards 没有外在奖赏

奖赏所引起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持久

孩子天生就有求知欲,会因为有兴趣学习,而不会因为奖赏而持续学习。

当奖赏移除孩子可能会不再学习,而原先拥有的兴趣则会因此消失。

并且当在有奖赏的环境下,孩子会挑选简易的来进行。

F. Social Interaction 社会互动

包含模仿学习(镜像学习)、协同合作、同侪辅导(6岁以前不适合)

G. Learning in Context 在情境脉络中学习

了解脉络(Why)有助于学习。当知道原由,更能够了解(抽象的)定义

H. Adult-Child Interaction 成人与儿童之间的互动

成人温和的情绪有助于孩子学习,给予温和的情绪并且适度的控制,孩子能够信任并会有自信。

当成人对孩子赞美时,称赞孩子的努力程度而非事情做得很好。

在幼儿时期,成人必须给予足够的词汇量,让孩子有时间进行自我纠正,而非直接批判,孩子会更有自信,并且愿意挑战。

I. Order 秩序与条理

有秩序以及规律对于婴幼儿很重要(包含环境音量),当环境是有秩序的,孩子专注力会较好,也不易分心

 

成人(老师、家长或是照顾者)种下兴趣的种子,让孩子自由去探索有兴趣的部分。

在这里作为一个导游的角色,准备适当的环境并且引起动机让孩子进行探究人类文化的活动。

成人提供正向的情绪与态度,让孩子作为学习的领导者,能够让学习的动机持续。

老师的角色非直接教育,而是协助学生与环境教具产生连结,

孩子拥有的是有架构的自由,这样的自由是受到限制并且符合大众利益的。

 

第五场:幼儿对几何形体与空间组合的知识概念

Dr. Kathryn Hirsh-Pasek

空间概念的学习,在心理学与空间概念发展的研究领域中才刚刚萌芽

空间组合技能:将形体组合起来或是拆开是STEM的基础

STEM: 理解科学 (Science)、科技 (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数学 (Mathematics)

而生活周遭处处都有几何形体,空间概念也与生活密不可分。

 

25个月到30个月大,就可以开始给形状名词。

许多科学基础建立在空间概念。

空间能力与语言能力及数学能力都有正向相关

几何的概念必须包含典型以及非典型,结构再结构。

并且要鼓励思考,找出几何的共同点,自己探索。成人的责任是搭起鹰架(架构)让孩子思考。

幼儿时期的语言刺激对于认知发展是有长期影响的,后面要花时间补足是望尘莫及。

 

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只是数字(成绩),而是让孩子能够拥有完整丰富自己的人生,对社会有所贡献。

在设计好的环境下让孩子自由摸索学习,而这环境就是我们要给孩子的学习目标。

成人(老师、家长、照顾者)必须在后敏感的观察以及适时协助。

 

以上都是RUBY 在研讨会中的随笔杂记,大多都是片段式的重点,以下是我听完后统整的心得。

============================================================

现在的育儿新知很多,真的很多。

教养建议从0岁到高中都有,其实有种感想。

我们的世界越来越文明,但确牺牲了孩子

最基本的亲子时间--越来越少

给孩子的空间,无论是实际活动空间抑或是心理的空间--越来越少

与自然(真正的大自然)亲近的机会--都市孩子几乎是0

教养方式要方便照顾者,方便家长--牺牲了孩子

大多数的人都忘了自己是怎么长大,童年时光的快乐,如何当个孩子

所以我们开始回头

希望让家长注意到亲子时光,亲情的培养。把时间还给家庭,注意自己心理的健康

但复杂的是,牵扯到经济结构的问题,这需要一整个制度与社会的配合。

把实体空间还给孩子,这个…都市部分还需要努力。把心理空间还给孩子,这个需要家长配合,或许会简单一些。

不要再让孩子 “不要输在起跑点” ,把童年还给孩子

虽然学习重要,但在游戏中学习,快乐的学习,我想一定会比刻板式教育来的有效率。

因为我也喜欢老师上课说故事,总是记得比课文清楚;

我喜欢做实验,比死板板的定律来的好理解;

我喜欢观察,观察到的细节,远比书上直接写的记忆深刻。

 

在求学的过程中,我并非一直都是佼佼者,但幸运的是我有学习到应有的态度,

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对于 "求知" 仍然保持著相当大的热忱,纵使不是我原本的领域,当我想了解时,会尽其所能的去进行

即便不一定是我生活中必备的技能。所以我常说我的兴趣就是 "研究"。

 

当我们不再要求一定要赢在起跑点,或许教育改革才真的有办法彻底推行。孩子能有童年愉快的成长,快乐并且主动积极的学习。

因为要亲近大自然,我们给了一堆模拟自然的环境,运动的器材,或是模拟自然给予的刺激。

其实大地就在不远处啊!台湾不大也不小,但要体验自然不会需要耗费多久的交通时间,带孩子出去吧!

去看去接触真实的事物吧!去草地奔跑、到沙滩漫步、爬山、直接的感受才是孩子应该拥有的。

 

教养的方式为了方便照顾者,变的僵化不尊重孩子,为了便利牺牲了孩子该有的权利。

大人对于孩子的期待,在成长的过程,孩子看不到模范,要如何学习?!

不尊重的对待,要如何让孩子培养同理与尊重的态度呢?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该好好重新思考。

是为了数字?还是为了孩子?

 

经过这几场讲座,教育对我来说有更清楚的轮廓。

 

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具备应有的能力来面对人生,并且保有热情去丰富、拥有自己的人生。

以自己喜爱的色彩去填满整块画布,无论是任何风格,每幅画作绝对都是精彩的。

 

那自由对孩子来说又应该是什么? 孩子的生活经验还不足够去协助他们选择。

因此自由会是在成人所画好的一个框架中让孩子自己去发挥。

这个框架有助于成人去引导,但过程却是由孩子自由摸索。

至于选择权,则应该是逐渐增加给孩子的选项。

而成人包含教师以及家长或是照顾者,应该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带孩子去探索。

直接的指导会让孩子在你已经既有的成长经验模式下像个翻印版本一样长大。这不会是我们希望的。

 

总归而言,虽然这是给教师的讲座,但其实教育孩子不论是学龄前或是求学期间的孩子,都不会只是教师的责任。

家长的人数总是比教师多的,如果我们能够有一致的观念与想法,对孩子才是福祉

必须认同在家中,家长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 亲情的培养无法假手他人。而情感的建立是孩子未来所有发展的基石。

当孩子有足够坚强的心理后盾,他才有能量去有所发挥。

家长必须提供也有义务提供正向而坚定稳定的心理后盾

我们既然已经知道快乐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并且有效率的,纵然说是游戏中学习,这样的游戏并不一定等同于"游戏"

当享受当下而觉得快乐,其实就是一种游戏。

孩子的需求被充分满足后,他能够更专注地去探索这个世界。

我们也必须了解,分数不应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分数终究会抹煞孩子的求知欲,

当然有部分孩子在数字上的表现对他来说会是一种成就感。

不过,在我们开始差异化教学时,其实分数就不会再是一个评量的标准了。

因材施教,其实许多事情都是息息相关的,

提供孩子一个全面性的学习方式,学习应该是培养一个态度,

态度正确,在学习越来越多的知识时统整化的应用,对孩子来说绝非难事。

因为他们主动地想了解,会用不同的方法,适合他们自己的方式找到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