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強調性別平權的當下,全世界各地各種女性主義理論與婦女運動方興未艾,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女性的社會地位,與此同時也喚醒了女性的獨立意識。作爲社會文化機構的博物館,收藏和保存人類共有的歷史記憶、爲社會進步和發展服務一直以來都是博物館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性別平等、關注女性等問題上的討論,博物館也從未缺席。

  ”

  爲“她”搭建空間

  20世紀60-70年代女性主義運動第二次浪潮到來,這次運動的基調是消除兩性差別,要求各個公共領域對女性開放,縮小男性和女性的差別。在運動的推動下,西方博物館界更爲關注女性,一批女性主題博物館在80年代開始出現。早期,這些博物館大多由女性創辦,創辦的最初動機是爲女性創作的藝術作品爭取更多的公共空間。

  德國波恩女性博物館圖片來源於官方網站

  1981年建成的德國波恩女性博物館(Bonn Women's Museum/Frauenmuseum Bonn)是第一座以展示婦女藝術才華爲主題的博物館,該博物館由女性藝術家Marianne Pitzen聯合一批跨領域的職業女性共同創辦。自成立以來,博物館已經舉辦臨時展覽超過500場,並配合有其他相關活動。博物館通過不斷變化的展覽項目來向世界推薦本國以及其他國家的女性藝術家,並從藝術史的角度審視她們的作品。同年,同樣以關注女性藝術、女性藝術家爲目的創建的國立女性藝術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Women in the Arts)在美國成立,該博物館以徵集、保存、展示並推廣女性藝術目的,收藏自文藝復興迄今的女性藝術家作品,並於1987年起正式對公衆開放。

  美國國立女性藝術博物館圖片來源於官方網站

  除關注女性藝術家及其創作之外,在幾乎同一時期,位於丹麥奧斯胡的女性博物館(Kvindemuseet i Danmark/ Kvindemuseet/Women's Museum)將關注點着眼於丹麥女性文化史。該博物館建立於1982年,1984年遷入目前博物館所在地Domkirkepladsen 5號,並在1984年秋面向公衆開放首個展覽。其藏品內容涉及傳統女性的日常生活,關注城市女性的同時也關注鄉村女性,幫助參觀者瞭解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之間、不同生活環境下女性的生活狀態,關注藝術品、藏品背後的文化要義。

  丹麥女性博物館 圖片來源於官方網站

  相比較歐美國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設立專題博物館,亞洲地區女性專題博物館出現時間相對較晚。其中,越南婦女博物館(Vietnamese Women’s Museum)是亞洲地區成立較早的女性專題博物館。該博物館成立於1987年,由越南婦女聯盟運營,1995年正式面向公衆開放。其宗旨是通過歷史人類學研究方法,加深受衆對於越南女性的歷史和文化遺產的認識與理解,最終爲推動性別平等做出貢獻。

  陝西師範大學婦女文化博物館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國博物館界對女性專題博物館近年來也有所關注,如陝西師範大學婦女文化博物館建成於2002年,是全國首家女性主題博物館。該館的倡導創辦者是一批女性文化研究和收藏着,均定位於發掘、展示、研究、弘揚女性文化。

  講述“她”的故事

  除專門設立以女性爲主題的博物館之外,伴隨着女性主義的發展、社會對兩性平等問題越來越多的關注,許多博物館也開始有目的關注並舉辦與之相關的主題展覽,更爲公開的關注和討論這一問題。

  以中國大陸地區爲例,鄭州大學考古系徐玲老師曾在《博物館講述“她”故事:博物館與女性主題展覽》中給出了一組數據:僅2010—2016年影響較大的女性主題展覽就有近二十個。

  從展覽的主題上看,國內展覽比較常見的主題有:博物館、美術館關注女性題材藝術作品、關注女性藝術家作品,如2010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的“自我畫像:女性藝術在中國(1920—2010)”,以及許多博物館都舉辦過的潘玉良女士美術作品展;一些綜合性、專題性博物館關注歷史發展中的特定女性羣體,如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分別於2013年和2016年舉辦的“新中國女性第一與中國夢”、“永遠的女紅軍——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週年紀念展” ;還有一些展覽,將着眼點放在關注女性真實的日常生活,通過文物信息的解讀、展覽視角的轉變、敘述方式的重構,再現古代女性的生活狀態,構建女性的文化形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15年南京博物院舉辦的“溫.婉——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大展”。

  溫.婉——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大展

  圖片來源於南京博物院官網

  此展覽在關注向觀衆傳達、展示“物”之功用外,通過在展覽視角和敘事方式上的新嘗試與突破,再現中國古代女性的生活狀態,展現中國古代女性溫婉的氣質。此外,其關注對象也不再僅限於上層女性,許多可以反映普通民間女性日常生活的文物也在展覽當中出現,在關注“偉大”的同時亦關注“平凡”,給觀衆帶來更多的思考和更深入的參觀感受。

  溫.婉——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大展 展廳實景

  圖片來源於南京博物院官網

  除此之外,近年來關於女性主題展新形式的探索,許多博物館也進行了嘗試。2018年杭州工藝美術館推出了“女神的裝備”展(相關鏈接:

  歷史文物對話當代藝術:“女神”展背後的的並置與碰撞

  ),將當代藝術作品與館藏文物置於同一空間當中展示。通過這種“並置”展示的方式,關注每一個展品本身的多維意義。通過這種視覺和內容上衝突與對抗的對話形式,引發觀衆思考“女神”話題之下大的文化問題,同時瞭解某種現狀的來源與出處。

  女神的裝備 展廳實景

  圖片來源於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

  關注“她”的成長

  除了通過設立專題博物館、舉辦相關展覽,啓發參觀者對女性話題、兩性平等問題的關注,許多博物館,特別是專題類博物館開始了更爲積極的嘗試,如推出系列的教育課程、相關的教育活動,介入到女性的成長中,通過這些活動啓發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鼓勵她們積極探索人生的多種可能

  在美國國家婦女歷史博物館(National Women's History Museum)的官方網站上,專門提供可以在線瀏覽和下載使用的詳細課程資源。這些課程的內容涉及到重要歷史事件對女性影響的探討、對偉大女性的關注、對女性爭取平權過程中重要歷史事件的關注與討論等等問題。課程內容設計精細而全面,除了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步驟等內容之外,還細化了課程時長、開展方式、需要關注和討論的問題。這些課程根據難易程度,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參與,且內容全部免費可供下載使用。

  與單純的舉辦展覽不同,通過課程學習,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可以通過實際參與、討論的形式更深入、立體的瞭解歷史上的女性運動、相關事件、重要人物,與此在課程的引導下思考這些內容對當下生活、自我的影響。

  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航空博物館——飛行先驅者博物館(Frontiers of Flight Museum),爲了能爲年輕女性提供更多教育機會,以激發她們對STEM課程的興趣,從而在STEM領域展開其職業生涯,推出了“年輕女性STEM領導力計劃”(YOUNG WOMEN’S STEM LEADERSHIP INITIATIVE)。該計劃主要面向教育資源缺乏的初中、高中在讀女性,希望通過多種措施以實現其目的。

  參與此項計劃的女孩

  圖片來源於官方網站

  在這項計劃中,博物館通過對航空航天領域的介紹,讓參與者提高對STEM課程的瞭解與認識;爲參與者提供博物館參觀、現場及延展活動、天文館在線課程、春令營、“工程師周”校外考察、夏令營以及行業專業人士和領導者的專題介紹等活動課程。在春假和暑期博物館爲參與者提供博物館實習或志願者機會,旨在幫助年輕女性發展自己的領導能力和輔導技能,同時建立自信和自尊;通過“工程師周”、春令營和行業專業人士的演講以幫助參與者尋找職業發展方向。此外,還與學校和社區建立長期夥伴關係,確保計劃得以持續進行。進而鼓勵女性在科學研究領域學習和探索,消除在科研領域的對女性的偏見,爲年輕女性進行科學探索更創造更爲良好的環境。

  編者注

  STEM爲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四個學科的首字母縮略字。 STEM教育的理念起源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美國。美國政府從國家利益及安全出發,希望藉着STEM教育培養科技人才,振興國內科技及經濟發展,維持美國在全球的領先優勢,同時亦希望透過STEM教育,提高國民的科學素養(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11) 這個詞常用在學校爲了提升在科技發展的競爭力,有出現的教育政策及課程規劃。

  未來,爲“她”做更多

  在女性主義學者、女性運動推動者們幾十年的堅持與努力下,兩性平等越來越受到關注,女性主題博物館、相關展覽、教育活動也越發豐富。作爲重要的社會文化機構,博物館正在不斷深入的關注女性羣體、傾聽女性聲音,與此同時也在引導女性進行自我認知。

  但是目前,對於這個問題的關注,博物館特別是國內的博物館尚有提升和進步的空間。正如臺灣學者林慧嫺在《尋找她的聲音:性別平權的博物館時代》一文中提到:“主辦女性爲主題的展覽或成立專門展示女性成就的女性博物館,固然是重要的一步,卻只是邁向性別平權的第一步,博物館要真正跳脫過去男權至上意識型態的束縛,尚需謹慎思考展示觀點,或採 用異於以往的創新展示手法,以適切討論有關女性的議題。”

  突破和擺脫傳統男性視角下對女性主題藏品、展品的選擇評判標準;擺脫傳統的線性、單一敘述方式,構建更多元的敘述方式;在簡單呈現展品的基礎上,深入挖掘藏品的內涵;在關注歷史現象的同時,思考歷史對於現實的意義;在展覽題材選擇上,更多的關注當下女性所面臨的社會問題等等這些,都還值得博物館研究人員、教育人員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在未來,我們期待能在博物館這一公共文化空間中找到對於傳統歷史女性更多元的解讀與思考,找到對現實女性問題更多關注與迴應

  參考文獻:

  1、 李銀河.女性主義[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2、 林慧嫺.尋找她的聲音:性別平權的博物館時代[J].博物館學季刊,2005(2)

  3、 楊瑾.博物館女性題材展覽的類型與意義[J].東南文化,2018(2)

  4、 徐玲.博物館講述“她”故事:博物館與女性主題展覽[J].東南文化,2018(2)

  5、 國家婦女歷史博物館(National Women's History Museum)官網:https://www.womenshistory.org

  6、 國立女性藝術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Women in the Arts)官網:https://nmwa.org/

  7、 丹麥女性博物館(Women's Museum)官網:http://kvindemuseet.dk/(英文:http://www.womensmuseum.dk/)

  9、 Young Women’s STEM Leadership Initiative,https://www.flightmuseum.com/young-womens-stem-leadership/

  部分未註明出處圖片來源於網站截圖

  作者:oneman

  編輯:oneman

  歡迎個人轉發、擴散。公號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繫

  點“好看”,讓我們一起更博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