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對安徽的“畫裏鄉村”心生嚮往,一秋捱過另一秋,今次纔有機會探訪,置身其中如同掉入山水畫卷之中,一步一景。

宏村 遺世獨立的美景

到達宏村時已是傍晚時分,從大門進入村莊便是南湖,深秋的湖面雖然沒有青柳碧荷那樣的生機,卻多了一份靜謐。穿過畫橋走進小巷,屋檐下的紅燈籠都已點亮,柔和的燈光灑在青石板路上,讓整個村莊顯得格外溫柔。三三兩兩的遊客在深巷之間穿梭來往,爲這雨夜的村莊增添了些許活躍。

沉睡的村子在冒着熱氣的早餐攤邊甦醒,四角上翹高高聳立的馬頭牆,黑白輝映、錯落有致,盡顯徽派風韻。沿着或寬或窄的小巷信步走到月沼,半月型設計警示後人“月盈則虧”,說話做事都要留有餘地。塘面水平如鏡,四周青石鋪展,淡牆濃瓦整齊有序排列四旁,倒映在清池之中,宛如一幅絕美的水墨畫。

月沼北畔正中是汪氏宗祠,跨過門檻,眼前一座氣勢恢宏的門樓,上方三層飛檐,龍頭魚尾,“世德發祥”四個隸體大字揮墨正中。過天井,入正堂,斗拱、樑架、梭柱都以白果木構建契合,鏤刻精美,渾然天成。木雕石雕花樣繁多,每一幅圖案、每一個細節,都代表着深遠的寓意以及對後人的祈願。

宏村的旅遊開發得較早,有世界文化遺產的美名加持,也有名副其實的風景和人文,這是宏村自身的魅力所在,近年來宏村放大了鄉村特色,客棧專修古色古香、個遊特點,每間客棧都有一個文藝的名字。我們住的客棧叫“偶然間”,老闆會去景區外面接待,客棧不大,都是木質裝修,門外掛着紅燈籠,有一面書架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我住的是二樓的大牀房,叫“小荷”,房間比較寬敞,有沙發茶几,雖不是特別高端舒適的,但溫馨雅緻。

一條泉溪沿着地勢在巷邊牆腳蜿蜒而下,貫穿着整個村莊,順着水流,漫步穿行在一條條曲折幽深的小巷,路過歷經歲月的高牆,路過賣毛豆腐的小喫攤,路過巷角寫生的畫架,路過清新淡雅的重重院落,彷彿走進遠離俗世而不歸的夢中。

塔川 不忍驚擾的田園

十一月中旬是塔川賞秋最好的時候,我租了一輛小電動,從宏村出發沿着Y102向東北方向騎行而上。深秋時節加之陰雨天氣,迎面掃過的風已有些許寒意。沿途的風景開始慢慢變化,馬路兩旁豔麗的紅木整齊排列,向前方綿延而去,又在彎道處交融。穿過林蔭,便是一片曠野,散落着幾棵紅紅綠綠的杉木,不遠處躺着一方寧靜的湖。過了橋便正式進入塔川境區,方圓十里層林盡染,不禁幾度停下車拍照。

空曠的原野邊上是層層烏桕,霜降之後,由綠變黃,由黃變紅,濃濃淡淡,深深淺淺,色彩斑斕。前方不遠處便是這個獨具魅力的山間村落,村子不大,二三十幢古居民依山而建,十分寧靜。一場秋雨過後,山間飛檐之上籠罩着一層薄薄的霧,似有若無,農家小屋影影綽綽,若影若現。山前屋後,田間地頭,硃紅的烏桕葉、明黃的銀杏葉、半青半黃的桑樹葉,還有些許枯木點綴其中,搭配着粉牆黛瓦、飛檐翹角,幾條阡陌縱橫交錯,村邊則是一簇鬱鬱蔥蔥的竹海,塔川秋色就是這樣一幅讓人流連忘返的田園畫卷。

村莊內的農戶自主經營客棧,炊煙裊裊的村莊遊客絡繹不絕,站在遠處凝望這生活的煙火氣息,許久纔再次啓程。本想去阡陌農田上走走,但聽當地人說塔川景色遠觀更有一番姿態,不必近擾,便作罷。看到田間還有人在勞作,想來閒暇時,這裏的村民還是保持原有的農耕生活方式,只是這驚鴻一瞥的秋季忙碌異常。

西遞 徽派獨韻的沉澱

西遞的夜格外清冷,入住“胡公館”已是深夜,只爲了能多留點時間去感受這個村的氣息。

雨夜過後天氣轉好,氣溫卻有所下降,清晨在寂靜的窄巷裏凍得瑟瑟發抖。在一家陳設簡單的小店喫完早餐,便走向村口。一座高至十餘米,久經風霜卻依舊恢宏的古牌坊屹立於此,乃明朝萬曆六年所建,仔細端詳胡文光刺史坊的每一處細節,大理石雕刻古樸精湛。西遞景區都有免費的導遊,她們細心地講解這些建築的底蘊,正樓匾上方“恩榮”二字,花板上雕有鹿、鶴、虎、豹,兩旁浮雕雙龍,下方是文官武將、八仙人物,等等此類,每一處都彰顯胡氏的榮耀顯赫。

村落空間變化靈活,建築色調樸素淡雅,巷道和建築的設計佈局協調,錯落有致。邁步走進村莊,巷子很窄,有些只能容一人穿行通過,牆高巷深,縱橫交貫,如同置身迷宮一般辨不清方向。民居皆是白壁青瓦馬頭牆,多爲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裝點修飾,高宅深井,舒適雅緻。有些年代久遠飽經滄桑,牆面已然有些斑駁,爬上了滿載故事的皺紋。

這裏是徽派建築歷史沉澱最深厚的地方,在徽州的各個村落中,聳立高出民居、最宏偉壯麗的建築當屬宗祠。西遞的胡氏宗祠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後毀於大火,如今的建築體是清乾隆年間重建。敬愛堂門樓飛檐翹角,一進門是長方形天井合院,在敬愛堂的後廳懸掛着南宋理學家朱熹所書的“孝”字,寓宗族家訓之地。整個宗祠都是古樸陳舊的調子,聽導遊講着不同廳堂主人的故事,品味歷史韻味魅力時也心生感慨。

徽派建築一直保持着古雅、簡單、富麗的藝術風格,就像吳冠中的畫作中,寥寥數筆,徽派建築的神韻就已暈染開來。相比宏村,西遞的美更內斂,這裏沒有什麼現代化餐館、酒吧,都是借古開發,民宿、餐館的建築都融入古舊的風格,給人一股自然獨特的差異感,這大概就是這個村落美得獨樹一幟的原因。

結語:雖則只走過這兩三村落,卻感受到了古樸的徽州文化所遺留下的痕跡,歷史、建築、民俗、禮教,這些點滴還蘊藏在今天的徽州村莊裏,沒有被外來的人潮所沖刷,也是它難能可貴的地方。而且毗鄰而立各個鄉村各有其旅遊特色,也爲今天的鄉村旅遊提供了很好的參照。此行自然還去了聞名天下的黃山,雲霧之間別有洞天,路遇了屏山,許多學生在那裏寫生,這裏大概就是藝術家都想要留住美的地方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