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歐的瑞典,國旗架着金黃十字架,旅人身在此處,自然會仰望夜空,期盼極光降臨。40urs追尋極光當日,一行人先到阿姆斯特丹機場,再轉機抵達基律納,正式啓程。我們早已穿好防雪衣,踏進雪靴,騎着雪地車,向極光進發。車程約一個半小時,濺到滿臉都是粉雪,依然看不見極光。原來這次行程難尋覓的,不只是耐寒防撞的行裝,而是千金難買的運氣,應該沒有人拍過「追不到極光之旅」吧。

  白雪覆蓋瑞典基律納的村莊

  瑞典基律納(Kiruna)地理處身北極圈,無獨有偶,極光最常出現之處便是位於地球兩極:北極和南極,所以極光又名北極光(aurora borealis)及南極光(aurora australis)。它顏色多變,形狀也不盡相同,有分弧狀極光( Arcs Aurora )、帶狀極光 (Corona Aurora )、片狀極光 (Diffuse Aurora),幕狀極光(Drapery Aurora)以及放射性極光(Rays Aurora)。

  弧狀極光( Arcs Aurora )

  帶狀極光 (Corona Aurora )

  片狀極光 (Diffuse Aurora)

  幕狀極光(Drapery Aurora)

  放射性極光(Rays Aurora)

  極光絢麗奪目,歷史將這些光譜都紀錄下來,甚至附上不少浪漫的幻想。例如東方人在《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河圖稽命徵》,記載誕生皇帝軒轅的典故:「附寶見大電繞北斗權星,照耀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生皇帝軒轅於青邱。」當中提及「大電繞北斗權星,照耀郊野」,很可能是描述北極光亮遍星空的境況。

  西方則由意大利人伽利略,把北極光命爲“Aurora borealis”。伽利略認爲,極光出現是因爲太陽光反射至大氣層所得(1),所以便借用古羅馬神話裏,黎明女神的稱謂——Aurora,爲極光名字一部分。

  至1970年代,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瓊·費曼(Joan Feynman)收集宇宙飛船“探險家33號”(Explorer 33)的資料後推斷,極光是地球磁層和太陽風發生相互作用的產物(2)。極光源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放射到地球附近,而地球磁場逼使太陽的帶電粒子沿磁場線集中到南北兩極。當帶電粒子接觸到大氣中的原子及粒子,便會互相碰撞,產生光芒。

  極光的原理得以發現,全因它起源神祕且色彩迷人,吸引瓊·費曼研究(Joan Feynman),她憶述:「小時候,哥哥在深夜叫她起牀,要帶她去看一樣很特別的東西。於是他們去到高爾夫球場附近,走到田野之間,兩人擡頭望星空,極光正在他們眼前。(3)哥哥對她說,這叫做極光,可是沒有人知道極光是怎麼形成的。」瓊·費曼最後便花一生研究極光的奧祕。而她哥哥正是納米技術之父理察·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

  極光一方面與地球高層大氣和地球磁場的大規模相互作用有關,另一方面又與太陽噴發出來的高速帶電粒子流有關(4),這種粒子流通常稱爲太陽風(solar wind)。由此可見,形成極光必不可少的條件是大氣、磁場和太陽風,缺一不可。阿拉斯加的費爾班(Fairbanks)一年之中有超過200天的極光現象,因此被稱爲「北極光首都」。

  天空中出現的極光顏色,則取決於原子射出的光子波長,呈現的顏色分別綠、紅、藍,顏色相互交織,便形成我們肉眼望見的南北極光。極光遠比陽光黯淡得多,因此日間完全不會見到極光。所以欣賞極光最佳時段是在澄明的夜晚,地點最好靠近地磁北極與地磁南極,一旦錯過時機,便要再多等一晚了。

  追逐極光的旅程,總不會令你有滿意的一日:讓你親眼目睹極光,你不願心滿意足,一定會計劃下次極光之旅;這次與極光失之交臂,你又會心癢不已,計劃所有細節,期望下次極光之旅能觀賞到它。

  冬天的晨光照亮冰天雪地

  40urs的北歐之旅,雖然追尋不到極光,不過也算享受過北歐冰屋體驗。位於Jukkasjavui的旅店大多以冰建成。40urs旅居的酒店內建教堂,每年約有一百對新人在內註冊,於寒冰小屋受衆人祝福。如對雪地婚禮興趣,最極致的北歐冰雪之旅!體驗狗拉雪橇,領略薩米人的市集與馴鹿賽跑

  (1). NASA — The History of Auroras

  (2). About the Committee on the Status of Women in Astronomy

  (3). Joan Feynman - The Aurora (French Sub)

  (4). 《極光》 文/黃釗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