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1日,上海,近期,一位依靠捡垃圾收废品为生,但是酷爱阅读文学著作的沈姓上海大叔近期成为网红,被冠以“流浪大师”的称号。(视觉中国/图)

有些人总喜欢大家都一样,能整齐划一最好。不能整齐划一,也不要有半点出格,或者在别人看来不正常的行为。如果谁做的跟大家不一样,大家就会有点反应——或者是此前的排斥,把沈巍变成流浪汉,或者是现在的追捧,把他打成明星。

这一阵儿,一个头发乱糟糟、胡子老长的流浪汉火了。流浪汉捡破烂没什么稀罕。一般来讲,在人们眼中,靠捡破烂为生的流浪汉比乞讨的强点,能吸引眼球的很少。这个名叫沈巍的上海流浪汉,之所以火是因为他爱看书而且“出口成章”,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脏兮兮的流浪汉形象,手捧《战国策》含英咀华,两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有人拍了视频传到网上,于是火了。

沈巍成了网络世界的卖点,被满大街追,追上了拍点视频,就一定有流量。慕名而来者不乏美女和企业,有捐钱的,也送饭的,也有硬闯来的。

只是,从目前的视频看,沈巍并不喜欢这种状况。他并不是一个靠捡破烂为生的人。之所以捡破烂,仅仅是因为他喜欢,见不得浪费。他原来是公务员,现在病休,但单位依然给他发工资,他的卡里还有十多万元。换一种活法,完全是可能的。

其实,沈巍是个很随和的人。虽然并不喜欢审计这个专业,但在父亲的要求下,还是读了,毕业后在徐汇区审计局工作,跟所有小公务员一样,很正常,也很平常。他也没想过特别的出格,或者出人头地。据他自己讲,走到今天,仅仅是因为他工作之余,喜欢捡单位里被人丢下、在他看来还有用的东西,趁人不在,还翻垃圾筐。因此,他被单位领导视为有病,才被病休的。虽然他一直想不明白道理何在,但却没有跟领导较劲,问个明白。就这样稀里糊涂,等于丢了工作。他自然在家里也就得不到一个好了,搬出去租房,保持了捡垃圾的习惯。一个不靠捡垃圾为生的人捡垃圾,正常人似乎都接受不了。于是,他就干脆流浪了。想不流浪,唯一的办法就是戒掉自己爱捡垃圾的习惯,看来沈巍做不到。

流浪的日子其实不好过。上海没有北方那么冷,但冬天还是挺凉的,更何况夏天还要经受酷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洗澡,不洗头,就这样蓬头垢面地活着,被人驱赶,遭人白眼,一般人估计没几个受得了的。但是,沈巍似乎已经习惯了。否则,他只要想改变,完全可以做到。

自愿过流浪的生活,同时喜欢看书,不行吗?不正常吗?好多人嘴上不说,但心里多半是觉得还是有哪儿不对。即使尊他为“大师”的人,心里大概也不会觉得他跟正常人一样。

其实,沈巍这样过已经二十余年了。他也喜欢跟人交流,特别喜欢跟地铁里过往的白领对话,但是始终没有什么人理他,能聊几句就不错,绝少回头客。不认识他的人也就罢了,认识他的人(单位的同事、家人、邻居)这么多年了,有谁问过,沈巍到底怎么回事?一个不正常的帽子,自打单位领导和同事给他戴上之后,就没有摘下来过。现在火成这样,被成群结队地追着拍,其实他的状况还是不正常。正常,就没有热度了。

爱读书、不忍糟蹋东西,都是好习惯。但是,落到沈巍这里,却阴差阳错变成了这样,造就了一个流浪汉、一个今日网红的流浪汉。再火,也就是几个月的热度,然后就过去了。只是沈巍自己,欲求过去的平静已经不可能了。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好心人强迫他回到正常生活的轨道上去,就像当年他父亲逼着他学审计,单位领导让他被病休一样。

如果沈巍说的一切,都是真的,当年他的同事、领导之所以那样对待他,仅仅是因为他捡垃圾的行为跟他公务员身份不符。在他们眼里,不符就是有点怪异。怪异就是不正常,就是有病。把一个有病、不正常的人从身边弄走,是我们这个社会很多人都喜欢干的事儿。就算这个“不正常”的人,其实没有妨碍谁,更谈不上伤害谁,也是一样。

有些人总喜欢大家都一样,能整齐划一最好。不能整齐划一,也不要有半点出格,或者在别人看来不正常的行为。如果谁做的跟大家不一样,大家就会有点反应——或者是此前的排斥,把沈巍变成流浪汉,或者是现在的追捧,把他打成明星。

到底谁不正常,谁有病呢?

(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与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