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很多小夥伴現在的夢想就是努力工作,然後買一輛小車開開,最好還是一輛進口車。是的中國目前保有機動車達到了3億輛,其中,汽車的數量達到了2億,很多人選擇進口汽車無非就是覺得進口車的做工好,質量比國產高。但是,小夥伴們知道么?其實進口車上面有許多零件也是中國產的,比如那一塊擋風玻璃,說起這個擋風玻璃,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曹德旺。

歡迎關注公眾號:乾視頻(qspview),在這裡,每天都有你讀不完的故事。

01

為什麼非要說這個人呢?其實,曹德旺所在的福耀集團已經包攬了全球70%的汽車擋風玻璃的生產,甚至有人估計,全中國每兩輛汽車中,就有一輛汽車的擋風玻璃是來自於福耀集團。

那麼,曹德旺這個人到底有什麼神奇的?能把自己的企業做到如此之大呢?

說到曹德旺的成功之路,那比之前咱們介紹的人物都要坎坷的多,曹德旺9歲才上小學,14歲又被迫輟學,因為家裡貧困,無法承擔曹德旺上學的學費,所以索性讓他回家來幫助經商,雖然曹家早年的經商情況非常好,但是家道中落,不得不做起了小生意。

1968年,曹德旺22歲,年紀輕輕便結了婚,但是曹德旺卻說自己想出去闖一闖,他不想像自己父親那樣,經歷人生大事之後就一蹶不振。沒想到,這個想法卻遭到了曹德旺母親的強烈反對,好在,曹德旺的妻子明辨事理,支持了曹德旺的想法,最終,妻子為曹德旺賣掉了所有嫁妝,並且還找親戚朋友借了幾百元。

02

曹德旺一開始並沒有任何技術傍身,所以他想到了種植行業,這個行業不用投入太多,並且,如果抓好機遇,可能還會賺到一些錢。曹德旺想到了種植白木耳,當時福州很多人都在種白木耳,第一次把自己種好的白木耳興沖沖地從福州運到江西的曹德旺並沒有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面對這盆冷水當頭潑下,曹德旺陷入了沉思,既然自己種不能賣錢的話,那我乾脆搞收購不就好了,福建省內的白木耳一般都在1元左右,但是到了江西能賣到3元,如果我賺到這個差價,不就等於賺錢了么?

年輕氣盛的曹德旺並沒有想的太深,回到老家就開始找鄉親們四處收購白木耳,之後立即賺到了1000元,在60年代,手裡有一千元可謂是富豪級別了,於是,曹德旺馬上把賺來的一千元又投入到下次的收購之中,向如法炮製一遍,到了1970年年底,曹德旺賺到了3000元。看到利潤的他想用這三千元再做一次白木耳生意,然後就能好好過年了。

03

但也就是這最後一次,曹德旺被民兵查了,不僅沒收了所有白木耳,還差點受到牢獄之災。賠了個底掉的曹德旺心灰意冷的回到福建,徹夜痛哭。後來曹德旺回憶到當時的情景,他這樣形容:「當時回到江西的時候,真的是把一輩子的眼淚都流幹了。」

和鄉親們解釋一定會還錢之後,曹德旺心裡的石頭算落下來一半了。之後,國家開始興建水利工程,曹德旺便領著一天3塊錢的工資去修水庫,偶然的一次大火,讓曹德旺獲得了1000多元的賠償。因為曹德旺修水庫的原因,還結識了當時的營教導員,並且把自己被沒收的白木耳要了回來,以市場價三分之一的價格賣給了政府,這樣一來,曹德旺徹底還清了鄉親們的欠款。曹德旺後來回憶起來,一直認為那段時光是自己一輩子最快樂的時光。

04

1976年改革開放前期,曹德旺承包了鎮裡面的一家玻璃工廠,開始和玻璃打上了交道。

慢慢地,廠子越做越大,機器也越來越多,曹德旺的玻璃廠開始出名,到了80年代末期,曹德旺通過進口芬蘭的機器生產出的汽車玻璃成本不到200元,售價卻能達到2000元,是不可思議的暴利,到了1987年,41歲的曹德旺終於將當時賣木耳的1000元變成了500萬,成為了福州當地有名的企業家。

05

事業越做越大,曹德旺的福耀集團慢慢做到了世界第一大汽車玻璃生產廠商,僅一年的純利潤就高達40多億,企業的總資產更是高達400多億,而曹德旺自己也憑藉128億的身家成功躋身富豪榜單。

曹德旺相信好人總會有好報,所以他還堅持做慈善工作,目前總計捐出了60億用作慈善事業。曹德旺認為,企業家對得起自己的同時,還要具有社會責任感,用自己的能力幫到更多的人。


曹德旺不愧是曹德旺,做玻璃做這麼大是應該的.必須的,跟他的艱難經歷是分不開。一個草根出身從騎單車來貨發展到現在,中間吃多少苦受多少難常人是無法體驗的,所以說他把錢看的很淡,一生中都經歷些什麼,幹些什麼是最有趣的,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應該說曹德旺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他能把汽車玻璃推到世界汽車的舞台是非一般人能做到的。曹德旺要是從汽車玻璃能做到整個汽車都走向世界哪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又一個夢,畢竟現在人家把玻璃裝在車上,車又賣到你中國了。好象還是自己人賺了自己的錢。但是我相信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一定會有這一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