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之戀》中我最喜愛的句子是「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

如此冰冷的一句話,其實深處暗藏著不知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現在人們對於張愛玲的評論是眾說紛紜,似乎她留給世人的印象總是高傲孤冷的。那麼想要評論她的現在,先來了解她的過去吧!

張愛玲,一個民國時期的才女,集容貌才氣於一身。

張愛玲是出名門,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父親張志沂(字廷眾)、母黃素瓊(字逸梵)。十歲的時候父母協議離婚,母親與姑姑搬出寶隆花園洋房,在法租界租房住,張愛玲仍然隨父親生活。

張愛玲8歲時,母親與姑姑張茂淵奔赴歐洲遊學,張愛玲由姨奶奶看管。張愛玲就開始學習繪畫,英文和鋼琴,並開始讀《三國演義》、《西遊記》、《七俠五義》等古典名著。1930年入黃氏小學插班讀六年級。

1934年父親再婚,後母為孫寶倚之女孫用蕃,並遷回麥根路別墅。後與後母因一點小事發生口角,被父親責打,並拘禁半年。1938年年初,張愛玲趁夜逃到母親家。同年張愛玲參加倫敦大學遠東區入學考試,得第一名。

再到長大後的張愛玲,她的愛情之路也是走得坎坎坷坷,一個大才女愛上了一個風流倜儻的大才子,彷彿註定是一個「悲劇」。

張愛玲與胡蘭成從相識到相愛,是兩人欽佩對方的才情而發展成的愛情。在性慾的漩渦中,兩人如夢如醉,一個忘我地痴情迷戀,一個有意誘惑或玩弄,竟然到達如仙如幻、欲仙欲死的境地。最終,受傷的人只是那個付出真心的人。張愛玲對胡蘭成的愛,是至死不渝的,而胡蘭成對她的狠,是自私自利的。而沉迷於愛情的兩人本沒有對與錯,錯的是沒有遇見彼此相知相惜的人!

(圖片來自網路)


藝嶼EYESVOT |張愛玲

張愛玲

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藝嶼陪我一起聊聊藝術那些事兒。

《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 張愛玲繪

書中的文字,我喜歡的太多了……

我試著將我摘抄的文字,分享給大家:

關於淡漠的藍,咿咿啞啞的胡琴,撥快了的時鐘,舊而華美的世界,舊而蒼涼的故事,一切在《傾城之戀》里都是安排好了的。


冬季的晴天也是淡漠的藍色。

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火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上海為了「節省天光」,將所有的時鐘都撥快了一個小時,然而白公館裡說:「我們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還有那些撩人心弦的情話,憑這幾句讀者和白流蘇一樣,都信了他的愛,不過最後那句還是出自真心吧,但真心又值多少錢呢?大概夠他們一直相依為命下去吧。

你就是醫我的葯。

(關於這一句只想說,真可惜,是葯三分毒啊)

1954年的張愛玲

在深夜裡,她已經上了床多時,只是翻來覆去。好容易朦朧了一會,床頭的電話鈴突然朗朗響了起來。她一聽,卻是柳原的聲音,道:「我愛你。」就掛斷了。

有些傻話,不但是要背著人說,還得背著自己。讓自己聽見了也怪難為情的。譬如說,我愛你,我一輩子都愛你。

這堵牆,不知為什麼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

白流蘇是什麼時候淪陷的呢?大概就是電話里的那句我愛你,但是我最心動的是這句:

你的窗子里看得見月亮么?

潛台詞大約是「我一直想從你的窗戶里看月亮」,愛情彷彿都不那麼煙火氣,風雅了一點。


以上幾句書中的文字,既分散又有關聯,像是用印象派手法描繪我心中的《傾城之戀》。

希望能使你回憶起上海與張愛玲,以及讀它時的感受!


點贊、關注、轉發,收藏、評論可供選擇

↓↓↓

藝嶼EYESVOT

聊聊藝術那些事兒

下回見……


《傾城之戀》是我讀的第一篇張愛玲的作品,所以對此印象尤為深刻。

最喜歡的一句是「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著呢。」

這句白流蘇對范柳原說的話,不知道帶著多少的期望,帶著多少的信任。顯然,她還不夠信任他,但她卻仍然把所有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范柳原的身上。這是多麼卑微的愛,正如張愛玲所說過的,卑微到塵埃里會開出花來。

其實,對於《傾城之戀》的感觸挺深的,還有許多喜歡的句子,也想在這裡給大家分享。

1.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

2.結婚若是為了維持生計,那婚姻就是長期賣淫。

3.他說她的綠色玻璃雨衣像一隻藥瓶。「你就是醫我的葯」。

4.死生契約,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實在是最悲哀的一首詩,死與生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是我們偏要說:「我要永遠和你在一起,一生一世也不分開。」好像我們做得了主似的。

5.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個人主義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流蘇,你的窗子里看得見月亮么?」

「我這邊,窗子上面吊下一枝藤花,擋住了一半。也就是玫瑰,也許不是。」

我覺得這是最浪漫的情話了,不是那種熱烈奔放的,而是緩緩流淌的。這種表達很像東方人,在日本文化中,也有類似的表達,男女在熱戀時散步,很少會直接的說,「我愛你」,而是會用相對委婉的表達方式,比如「今天的月亮很圓呢,是不是?」其實有時候覺得不管怎麼去賞析喜歡的詩和句子,都 會缺少了原來的韻味,那樣美的句子,是會在看見的一瞬間,心裡有一根弦被撥動了,想說什麼卻說不出口,其實有時候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便什麼都明白了,實在無需多說什麼,或者像這樣,說出平常卻也美好的語句,也實在是給看的人帶來了一種享受。兩個人在一片天空下,不同的地方,看著同樣的月亮,就好像心被緊緊的粘在一起,那是電話這頭,即使沒有身體接觸也會感受到的溫暖,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便是所有的委屈與不甘都沒有了,他們兩個,一個尋求依靠,一個尋求美好,都只不過是兩個孤獨的人相互取暖罷了,說是愛情,卻也不是,說不是,卻比任何的愛情都來的感動。這好像就是兩個人相處過程中再平常不過的瞬間了,只是後來失去了,才會覺得那些平常的瞬間在此時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就好像那句「當時只道是尋常」。


風流多金的白柳原(男主)本是風月場里滑若無骨的資深油條,文中與陳腐封建貴族的沒落閨秀白流蘇(女主)展開了一場鬥智斗勇沒有硝煙的情場博弈。被主流社會傾軋的私生子(柳原)和嫠婦(流蘇),訴求不同的高手過招,一個愛自由風一個要安全感。

"香港的淪陷成全了她。但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

若不是一場戰爭不期而遇,倆人有了同生共死的共同經歷,怕流蘇嚮往的"一紙婚書"永遠不會落實,只是個情婦的頭銜吧。所以這句提到香港的淪陷成全了她的卑微情念,而柳原邁出此步是出於同病相憐還是情勢所迫,又有幾分真心,故事沒有結束,什麼是"果",且向"因"去求……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柳原現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那是值得慶幸的好現象,表示他完全把她當做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順的妻。然而流蘇還是有點悵惘。"

一紙婚書終究是死的人是活的,需求得以依附,可人心不足的婚姻只是空空皮囊,應了張愛玲"低到塵埃里去,開出花來"這是一種多麼悲桑的自欺欺人。

"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最終,無根的白流蘇解開封建歧視的沉重枷鎖跳入新的火坑裡,繼續悲愴寄生著。原來她一直都沒變,新民主女性的思想是有名無實,封建餘毒男尊女卑的壓榨模式,麻痹其中的婚奴冷暖自知,所以文章末句說"不問也罷"……

讀完,還是多多少少涼涼了愛情少女心,太現實的不適感……


你年輕么?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這裡,青春是不希罕的。

是啊,我們都曾年輕過,當有一天我們老了,只能揮揮手,與稚嫩的自己告別。青春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歌盡了我們帶著童真的點點滴滴。我們老了,歌還在繼續唱,只不過已經不是當年的音調,人也不再是當年的模樣。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多少人在時間的行駛中離我們而去,到最後,是否還有人陪你終老?

趁年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勇於拼搏,才不悔曾經年輕過。要不然,等自己老了,連個值得回憶的事情都沒有,何其悲涼!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我們也在一天天的變老,歲月不饒人!張愛玲說這句話是多麼的現實,多麼的通透,直到把看的人傷到,讓我們感嘆青春是多麼的不稀罕。

雖然張愛玲說青春是不稀罕的,但我仍然稀罕著,稀罕的不得了。青春還在的時候,何不瀟洒走一回,才不枉青春!我的青春還在繼續,我也將一直稀罕著它,努力把它活成我不後悔的模樣。這樣以來,當青春散場,我的內心依舊明亮。

值得慶幸的是,白流蘇和范柳原結局美滿。他們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即使已經不是最好的年華,但仍然幸福美滿。


記憶中的張愛玲,孤傲,冷漠,甚至還有一些絕情,但若不是曾幾番顛沛,又怎會洞察事實,一針見血道出人性中的一些惡習。

在《傾城之戀》中,我最喜歡那句:

結婚若是為了維持生計,那婚姻就是長期賣淫。

可以說幾千年以來,對於很多女人來說只是為了找到一張長期飯票,讓自己的後半生無憂。為此,她們可以隱忍,可以委曲求全。即使到現在,很多女孩結婚也是因為如此。都說,婚姻建立在愛戀之上都岌岌可危,更何況抱有這樣功利之心。於是,很多家庭悲劇由此產生,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社會到現在仍是男權社會,女性的地位依舊沒有質的飛躍,說到底,是我們自己去爭取自己的權益。


柳原對流蘇說了一句詩經上的話:"生死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攜老。"

流蘇並不懂,柳原用自己的理解解釋了一下:"我看這是最動情的話了。生和死是個大問題,不是我們能左右的。可我偏要說,我要和你在一起,我們永遠都不分開…"

我記得大概就是這段最讓我感動的地方,短短16個字,透露出無限的深愛。

可惜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情侶真能做到這樣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