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牛市都有企業掉隊,任何熊市也有獨角獸誕生。”去年12月360金融上市公開信中的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當下。

  過去的一年,互聯網金融行業並非一帆風順,先是2017年12月的141文件,後是去年從5、6月份開始的暴雷潮以及隨之而來的監管重拳,讓這個行業全年進入非理性爆發後的回調期。

  與大多數人的預期不同,去年雖然整個行業動盪不安,但從近期發佈的財報來看,行業頭部平臺幾乎都獲得了不錯的業績,營收、淨利潤保持了不錯的增長。

  一點財經梳理髮現,以目前已公佈業績的拍拍貸、樂信、趣店、小贏科技、融360、360金融等爲例,其營收增速至少在10%以上,淨利潤增幅至少在20%以上。

  其中,於2016年成立、去年末上市的360金融,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都拿下了最大的同比增長,增幅分別達到464%、624%。在市場與監管的雙重擠壓下,互聯網金融行業頭部效應正越發明顯,360金融可以說是受益最大的平臺之一。

  這個脫胎於360,並最終分拆出來的公司,曾被看做是互聯網巨頭金融第一股。當然,在具有優勢的數據與技術背景之外,它還有着“巨頭”式的野心。

  “保險公司、信用卡公司的盈虧平衡點都是在十年以後”,在業績發佈會上,360金融CEO徐軍以兩者自比。在有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已進入利潤收割期的當下,他眼中看到的仍然是五年後、十年後的市場。

  01|快VS可持續邏輯

  “2018年,(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成功的一年”,3月20日,徐軍在業績發佈會上開篇總結道,並最終用四個“最”點出了360金融的特點,即規模最大、增速最快、資產質量最好、最可持續。

  財報顯示, 2018年全年,360金融撮合貸款總額959.8億,同比2017年309.9億增長210%。其中,第四季度,其撮合貸款總額330億元,同比增長159%。截至2018年12月31日,在貸餘額430.8億元,同比增長254%。

  僅從四季度來看,與拍拍貸、樂信等約200億撮合金額以及不到30%的同比增長相比,在國內已有的互聯網金融上市公司中,360金融在保持最大的借貸規模的同時,也維持了最快速增長。

  這一增長當然不只是在業務規模上。數據顯示,從營收上看,去年其淨利潤、淨利潤分別爲44.5億元、11.9億元,同比增長分別達到464%、624%。而如果在非美國會計準則下,360金融的扣非淨利潤爲18億元,同比增幅更是達到了近10倍。

  一點財經統計發現,從目前已發佈財報的幾家公司來看,360金融的營收、淨利潤處於中游乃至下游水平,但其整體增速遠超同業。

  對於入局較晚,於2016年9月推出第一款產品,在三年內實現產品迭代、用戶覆蓋與美國上市的360金融來說,“快”是它一直以來的“外殼”。在這一“外殼”之下,它似乎有着更重要的“內核”,這就是徐軍所說的四“最”的後兩點,即資產質量最好、最可持續。

  據透露,截至去年12月31日,360金融超過90天的逾期率爲0.92%,低於1%,M6+逾期率控制在1.5%左右。而在傳統銀行,逾期率大多處於1.5%-2%,互金平臺的逾期率大多在此之上,根據公開數據,有的達到了16%、4%。

  從可持續性上來說,在P2P備案沒有明確時間表的情況下,是否可持續增長顯得尤爲重要。當前資金口日益收緊,資金來源成爲衡量平臺可持續性的關鍵因素。

  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360金融有78%的資金來自於銀行等金融機構,同上一季度相比,這一數字增加了5個百分點。一點財經比較發現,這一數據在當前的互金上市公司中是最高的,比如拍拍貸這一佔比爲20.4%,佔比較高的如樂信,這一數據在70%左右。

  以穩爲內核,輔之以“快”,這是360金融去年的基本發展邏輯,正如徐軍所說,“強勢增長,同時保持了風險的穩定性”。“這是我們很驕傲的一點”,他補充道。

  02|“快”往何去?

  360金融最早來自2015年3月,時任360導航事業部總監的吳海生向周鴻禕提出了這個金融業務方案。此後,在極短的時間內,360金融公司孵化成立,並推出一系列金融產品,不過這時它離後來的“360金融”還有段距離。

  到了2016年7月,從360金服中分拆出來,如今的360金融才真正有了雛形。此後是其業務的快速鋪開。

  當年9月份,它的第一款產品360借條上線,這是一款主要面向個人的貸款產品,也是360金融目前表現最突出、最成熟的產品;2018年9月,360分期、360小微貸兩款產品上線,前者與蘇寧易購、360智能硬件等合作主打3C產品的消費分期,後者面向小微企業用戶提供貸款產品。

  通過以上三項業務,360金融觸達了兩端,一端是個人、小微企業用戶,一端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其中,站在兩者之間的360金融在爲雙方提供中介與撮合服務。

  一點財經翻閱招股書及年報資料發現,自2016年首款產品發佈後的Q4季度,撮合借貸服務一直是360金融的主要營收來源,其佔比雖然曾經有所下降,但自去年來其佔比持續上升,到去年四季度,達到了68%。

  撮合與中介,並不是360金融的全部,在徐軍看來,其真正的定位是科技公司。“一方面利用互聯網技術幫助傳統金融機構升級金融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幫助廣大借款人找到安全、方便、普惠的金融服務”,他曾在上市時表示。

  因此,從用戶端角度,360金融的職責在於鏈接更多用戶,爲更多用戶提供服務,這是它“快”的根源所在;從金融機構的角度出發,360金融的意義在於篩選、評估用戶,降低借款風險,這是它“可持續”的基石: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發展。

  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360金融累計授信用戶數爲1254萬人,同比增長280%,新增授信用戶920萬;通過360金融服務獲得貸款的借款用戶累計828萬,同比增長262%。

  從單季度授信用戶增長曲線來看,2018年可以說是360金融進一步佔領市場的一年。去年,僅市場推廣費用,其投入就達到了13億元。

  “獲得的每一個用戶,都會在未來成爲我們的合作伙伴、生意夥伴,會跟我們一起創造更多的價值”,360金融CFO吳疆分析稱。

  在他看來,當前360金融已經初具規模效應和盈利能力,本不必要再付出大量的推廣費用,但是仍然進行推廣,將獲客放在首位,其原因在於,他們看的並不是一時的利益,考慮的是未來發展。

  “保險公司、信用卡公司的盈虧平衡點都是在十年以後,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它們在十年之內要快速增長,必須在獲客、基礎設計上進行大量投入”,徐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我們是立足長遠,想在中國服務5000萬的授信用戶”。

  因此,與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已驗證過的“圈地”邏輯類似,在互聯網消費金融仍然處於初期發展階段時,360金融的使命是獲客,加速市場覆蓋,越早將這些用戶納入自身陣營越好。

  今年360金融預計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初步預計,其營收將介於80-85億人民幣之間,整體實現翻倍增長。

  03|“穩”從何來?

  360金融的另一端,連接的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這是一個與風險並生,而又厭惡風險的行業。

  吳海生認爲,當前互聯網金融市場進入門檻已提高,其中風控能力是核心門檻,隨着監管的趨嚴,“很少有金融機構願意跟一個創業品牌合作”。

  對背靠360的360金融來說,以技術爲這些金融機構提供助力,似乎是它的必然選擇。畢竟,360在中國用戶心中的認知是安全,是技術,而這兩項要素天然地與金融行業相契合。

  “360金融爲什麼能夠和別的公司有一些差異化?”在徐軍看來,原因正在於其與360相關的品牌優勢,以及獨特數據與技術。

  去年在資金收緊的情況下,整個互聯網金融市場是一個由資金驅動的市場,“很多公司並不是沒有客戶,而是沒有錢放款”。得益於360母品牌的優勢,360金融在工商銀行、城商行等大大小小的銀行都可以拿到授信。在發佈財報當天,360金融宣佈與光大銀行達成戰略合作。

  另一方面,它取信於金融機構的是它極低的壞賬表現。

  作爲中國最知名的安全廠商之一,連接10億臺設備、擁有5億以上月活用戶的360,在安全和反欺詐上擁有非常獨特的數據和技術優勢。最終,360金融業繼承了其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雲計算等領域的優勢,可以爲金融機構提供高質量借款用戶獲取、借款人風險評估與匹配、工作流程自動化、先進的風險管理機制等產品與服務。

  比如在欺詐上。對所有的金融企業來說,欺詐都是首要的風險之一。而360目前已積累了千萬級別的黑灰名單和數億的白名單庫,引入了複雜關係網絡分析、無監督機器學習,實現了全自動化建模,實現了更好的用戶風險區分。

  其中,據360金融副總裁鄭彥介紹,通過複雜關係網絡的十億多節點,以及百億多條的關係邊,不但能夠識別個人,還能夠識別羣體,以此更全面地瞭解用戶。

  據透露,360金融的欺詐損失率維持在2‰,這在金融行業屬於極低的水平。而從用戶層面看,鄭彥表示:“我們用戶的信用狀況穩定,就年化風險表現而言並無顯著變化,我們持續對於來自於不同渠道和不同貸款期限的用戶風險行爲進行測試,從而優化我們的新產品性能和風控能力。”

  04|何謂未來

  以連接和科技爲基礎的360金融,仍然將未來根植於此,一端在用戶需求端深耕,一端爲金融機構提供更多服務。

  “其實一開始我們並沒有把自己當成富二代公司,去‘啃老’,我們把眼光放在更廣泛的消費金融市場和外部的場景裏面”,在坦承360金融承襲了360DNA的同時,吳疆也着重強調了360金融自身對金融、對市場的態度。

  如果說,360爲360金融的冷啓動以及此後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助力,奠定了基礎,那麼隨着自身體量的增長,在2019年,360金融計劃爲自己謀劃更廣大的未來。

  曾經,徐軍對360金融的快速發展進行分析時,將其專注互聯網消費信貸作爲原因之一。他們曾經內部測算過,這是一個10萬億元的市場,而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仍然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過去我們做得比較多的工作是用戶來了之後提供貸款,2019年我們可能會提供一些增值服務,提高用戶粘性”,吳海生在談到今年在消費金融領域的規劃時說。

  財報顯示,自創立以來,360金融的重複借款率整體呈現攀升態勢,去年其重複借款率爲53.9%,今年這一數字爲57.9%,增加了4個百分點。

  同時,消費金融之外,360金融計劃提高爲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比重。在去年9月30日前360金融中已有1000多萬的小微企業主或高管用戶,爲滿足他們的需求,去年9月,360金融上線了“360小微貸”,以爲小微企業服務爲目標。

  據透露,今年360金融將引入企業發票信息、稅務信息、企業第三方支付信息以及企業留存在ERP、B2B平臺上的數據等,通過大數據技術將這些信息進行整合、加工、模型化,以解決衆多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

  “這個市場本身比消費金融還要大三倍,消費金融是10萬億左右的市場,這個市場體量在30、40萬億。”徐軍認爲該領域存在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除了貸款向B端傾斜,360金融的整體業務也在加大B端的比重。今年,除了爲合作金融機構引流優質的用戶外,360金融還計劃模塊化輸出自身的產品與技術,爲金融機構的技術升級提供更多助力。

  “這個需求來自於我們合作的很多金融機構,(它們)強烈地要求我們能夠把我們的一些好的技術輸出給它們”,徐軍補充道。據介紹,今年360金融計劃將360金融安全大腦的核心數據、風控模型,以及獲客、反欺詐的能力輸出給這些金融機構。

  這是一個更爲廣闊的市場,也是一個更需要耐性與投入的市場。好在360金融有足夠的底氣與準備。

  05|結語

  360金融身上有着再明顯不過的互聯網、技術DNA,其成立三年多以來的快速發展,可以說大部分都根基於此。

  在2018年這個互聯網金融極有可能的關鍵年份,360金融仍在趕超與自我迭代。曾經它以借條在兩年間獲得數倍增長,如今它又在2018年以業務調整爲契機,定下了自己未來發展的主基調:更多用戶獲取與服務,更深的金融機構連接。

  互聯網金融這個還遠談不上定局的行業,如今正在市場與監管的打磨下日趨成型。以“巨頭”式的資源與優勢,以自己的技術與風控能力,入局並不早的360金融,已開始走向下一個五年、十年的競爭。

  來源:一點財經(yidiancaijing)

  作者:邱 韻

  編輯:劉 煜

  版面:蘇慕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