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拍铁道、想拍火车,就往宜兰线跑吧。
猴洞站_1_20171220.jpg

(1)远眺猴洞站,上行货列挂补机、下行电车停靠载客。其实也不过拿梯在围墙外、站的角度比较高而已,不过这个位置倒是可以把站内看得非常清楚


自己把宜兰线分成两段,以草岭隧道为界,位在新北市范围的北段、以及宜兰县境内的南段。北段当然是比较常去的地方,虽然海景较少,不过路线弯曲多变、加上还有牡丹坡补机这个重要目标,增加拍车不少乐趣。

时间因素、分了几趟、跑了好几个地方,有些拍摄点至少三四年没来,不过拍火车这件事不容易忘,至少都还记得在哪里拍。只不过现在台铁展开"环岛铁路网"计划,沿线许多地方都拉上铁丝网,变得不容易取景。没关系,那就带上梯子,三阶梯一站,拍摄点又都找回来了。而且站累还可以坐在上面,梯子真的是拍照的好帮手。猴洞、双溪、牡丹、贡寮,有的停留大半天、有的停留数小时,并没有刻意一定要待多久,常常只是因为顺便要上厕所或是要休息而移动。这样说好像很随意,不过遇到特别的车次还是会要多等一下,像是回送车或者是试运转,当然不想错过。记得以前宜兰线上有不少试运转,不过现在似乎少了很多,可能跟北厂已经迁移到富冈有关?看来找机会要换到那边去瞧瞧。

不过也真的要到现场才知道,有些铁网还真是架的有够高,像是双溪站外,这没有三阶以上的梯子根本没办法拍。而这个位置会围上铁丝网,基本上就是针对铁道摄影的人而来,因为附近没住家另外一侧还是山壁,会到这个位置的也只有铁道迷而已。想想,拍火车的人可能对路局来说,是行车安全的一大威胁吧,用到这种方式来对付,除了铁道迷自身要检讨外,路局是不是也太把铁道摄影视为仇寇?

似乎有点扯远,拍车嘛,别想太复杂。冬天用广角镜的机会少了许多,大部分是利用长焦压缩来取景。发现去年购入的150-500mm还真是方便,以前一些比较没发现的角度,用这颗镜头也都能找出来。其实光线对了怎么拍都ok,而冬天的阳光比较没那么强,稍稍逆光或顶光的位置拍起来其实也算满意。多多去尝试不同的拍摄方式,摄影这条路其实越走越有趣。

E309牵引货列@双溪站北_1_20171221.jpg

(2)E309牵引7529次货列@双溪站北。这个点是夏天比较顺光的点,冬天就找阴天来拍。长编货列在此停车挂上后方补机,准备进攻牡丹坡。

E326牵引货列@双溪站北_1_20171221.jpg
(3)E326牵引7501次货列@双溪站北。短短的货列后方还挂了几辆篷车,牵引力够就直接杀上牡丹坡,不用挂补机了。

R109牵引行包@双溪站_1_20180104.jpg
(4)R109牵引6901次行包@双溪站北。上行的柴电机关车冲出牡丹站,加速准备攻顶,站在这里光听他的出力声,就很过瘾。

E416单机@双溪站北_1_20171221.jpg
(5)E416单机@牡丹站北。移动一下,拍个单机出隧道,伍份隧道就在双溪站北不远处,拍单机运行这个位置不错。

E416单机@双溪站北_2_20171221.jpg
(6)承上,E416单机与旁边等待挂补的货列,货列好似再说:等你好久、赶紧回来上工吧!

E327牵引货列@双溪站北_1_20171221.jpg
(7)再换个位置,由左至右,分别是下行7524次货列、上行柴联自强、上行待避7529次货列,全数一起入镜。

DRC1010@双溪站北_1_20171221.jpg
(8)单节试运转or回送的DRC,在双溪站巧遇。

EMU506@双溪站北_1_20171221.jpg
(9)EMU506(4151次电车)@双溪站北。宜兰线上的四节电车,怎么现在好像也变得有点稀少?

TEMU2037普悠玛号@双溪站北_1_20171221.jpg
(10)再来一张远眺,这次由左至右依序是下行待避电车(4172次)、下行普悠玛自强(422次)、以及上行待避货列(7529次),站内的轨道线型也可以一目了然。

TEMU2020普悠玛号@双溪贡寮间_1_20180104.jpg
(11)TEMU2020普悠玛号(422次)@双溪贡寮间。一个著名的S弯取景地,背景单纯好看。

E402牵引复兴号@田寮洋_2_20180102.jpg
(12)E402牵引复兴号@田寮洋。难得天空清澈,跑到田寮洋按几张,不过不到一小时就整片灰蒙蒙,只能换地方。

E412单机@猴洞三貂岭间_1_20180102.jpg
(13)E412单机@猴洞三貂岭间。完成任务的双溪站值日生,准备返站执行下一趟任务。

R110牵引行包@三貂岭猴洞间_1_20180102.jpg
(14)R110牵引6901次行包@三貂岭猴洞间。后方似乎也有铁道迷在路线边拍照。

E331牵引货列@猴洞站_1_20171116.jpg
(15)E331牵引7529次货列@猴洞站。长长的货列后方挂补,准备进入猴洞。

E307单机@猴洞站_1_20171116.jpg
(16)承上、E307单机@猴洞。补机摘挂,后方货列继续开往四脚亭,补机待命返回双溪。

E307单机@猴洞站_2_20171116.jpg
(17)承上,跟刚刚货列进来的角度几乎一样,不过这趟只有补机下行。

4718次@猴洞站_1_20171220.jpg
(18)4718次@猴洞。三辆编成的柴联DRC1000,现在要看到全原色涂装的还真不容易。

E328牵引货列@猴洞站_1_20171220.jpg
(19)E328牵引7538次货列@猴洞站。这光还真是打得够漂亮、亮到够夸张。

E334牵引货列@猴洞站_1_20171220.jpg
(20)E334牵引7524次货列@猴洞。进入侧线待避列车,这个角度这个焦段,仅能收到这个大侧面照。

E334与E307@猴洞站_1_20171220.jpg
(21)E300相见欢,左侧的是上行货列牡丹坡补机、右侧的是下行货列本务。

TEMU2018普悠玛号@猴洞站_1_20171220.jpg
(22)TEMU2018普悠玛号(222次)@猴洞。这辆算是2018年的本命车。

EMU892@猴洞站_1_20171220.jpg
(23)EMU892(4162次)@猴洞。第一次在这里拍到小小兵涂装的EMU800,其实还蛮好看的。

EMU888@猴洞站_1_20171220.jpg
(24)EMU888(4028次)@猴洞。拍个EMU800撇头。888,这个数字应该许多人都喜欢。

E415牵引莒光@猴洞站_1_20171220.jpg
(25)E415牵引莒光(624次)@猴洞。其实光太强也很麻烦,正确测光变得更困难。

E307牵引货列@猴洞站_1_20171220.jpg
(26)E307补机@猴洞。帮著前方的货列(7529次)一起抵达猴洞,这是著名的猴洞双头蛇,等等就要解联、返回双溪待命。

E333牵引货列@猴洞站_1_20171116.jpg
(27)E333牵引7524次货列@猴洞。下行货列只要是通过猴洞站,在这个位置拍、最能表现出那长编过弯的味道。

R175牵引回送电车@瑞芳四脚亭间_1_20180102.jpg
(28)R175回送电车@瑞芳四脚亭间。这里是以前蛮爱来取景的四瑞二号桥,很久没来这里,树已经长得很高,六辆编成以上的列车可能无法全部入镜。

E304牵引货列@高低隧道_1_20171102.jpg
(29)E304牵引7527次货列@瑞芳四脚亭间。高低隧道南侧的小山坡,拍列车出隧道的好角度。

R192+R190牵引货列@高低隧道_1_20171102.jpg
(30)R192+R196牵引7555次货列@瑞芳四脚亭间。双柴电货列,时间较晚,有机会拍也是不容错过。

DR2828柴联自强@高低隧道_1_20171102.jpg
(31)DR2800柴联自强(217次)@瑞芳四脚亭间。以前在宜兰线上常常可见的DR2800,消失一阵后又重返此地。

TEMU1012太鲁阁号@瑞芳猴洞间_1_20180104.jpg
(32)TEMU1012太鲁阁号(426次)@瑞芳猴洞间。老地方拍拍老朋友,压弯的太鲁阁真的很美。

E339牵引货列@瑞芳猴洞间_1_20180104.jpg
(33)E339牵引7508次货列@瑞芳猴洞间。这辆货列的尾端挂了一节平车,看起来好像突然中断一样。

E304牵引货列@瑞芳猴洞间_1_20180104.jpg
(34)E304牵引7538次货列@瑞芳四脚亭间。满满的电头货列,看久了也习惯了。

E240牵引复兴号@瑞芳猴洞间_1_20180104.jpg
(35)689B次复兴@瑞芳猴洞间。反侧不好拍,上行列车只能抓大头侧面,准备与隧道出来的下行列车交会。

4724次@瑞芳猴洞间_1_20180104.jpg
(36)4724次@瑞芳猴洞间。总算遇到一组全原色涂装的DRC1000柴联,不容易。


本来很多车次已经记不太熟,尤其跑往花东地区的普悠玛太鲁阁大增班后,记车次对我来说真的还有点难度。不过熟能生巧、跑了几次下来,慢慢对一些车次也开始熟悉。记车次有一个好处,可以判断一些拍摄点该停留的时间,要向下一个拍摄点移动也更能掌握时序。以前这方面自己很拿手,现在算是慢慢找回以前的功力。

在北部拍火车,在宜兰线上跑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不过现在出门拍车、请记得带上梯子,绝对事半功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