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健康不值一試~

肥媽在節目中介紹喫淡水魚魚生。

電視節目介紹淡水魚魚生後,惹來反響,有魚類專家表示,淡水魚魚生跟海水魚魚生有別,前者的細菌、微生物及寄生蟲,適應在淡水系統生活,與人類結構相若,故容易逗留在人類體內,引致不同問題,形容喫淡水魚魚生「是一場賭博」。香港急症科醫學院臨牀毒理科主席劉飛龍亦表示,若體內有過多不合適的寄生蟲,或出現右上腹痛楚,並會出現食慾不振、腹瀉和發燒等徵狀。

資料圖片。

港人常喫三文魚魚生,但爭議聲音卻沒有淡水魚魚生大,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表示,淡水魚的微生物跟人體結構一樣,鹽分較低,當市民進食淡水魚魚生,微生物及寄生蟲便較易在人體體內適應,生存機率高。他續指,寄生蟲在不適當寄主生存,便會攻擊人體,破壞健康。

資料圖片

莊棣華指,部分魚場若以小魚養大魚,或將自然的微生物及寄生蟲帶到養魚場,導致大部分魚類受到感染,故他得悉部分養魚場已轉人工飼料,減低感染風險。他形容喫淡水魚魚生,屬「挑戰及一場賭博」,強烈建議煮熟後才進食。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臨牀毒理科主席劉飛龍指,糞便多帶有微生物及寄生蟲,若養魚場附近有化糞池,魚羣則容易受到感染。他表示,海水魚一般較少受微生物及寄生蟲感染,因為海大魚少,污染物濃度相對較稀。

資料圖片

劉飛龍表示,本港已禁售淡水魚魚生30年,目的就是減少市民感染機會。他補充,若體內只有少量寄生蟲,市民未必能察覺,但積聚至一定數量時,右上腹或會感到痛楚,並會出現食慾不振、腹瀉和發燒等徵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