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今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從採購經理人指數、波羅的海綜合運價指數來看,全球經濟增長的勢頭在減弱。此外,不同經濟體的分化在加劇,發達經濟體內部,美國雖然由於減稅政策效應的減弱,強勁的增長勢頭在減弱,但表現還是要比其它所有經濟體要好。歐元區經濟開始出現很多問題,特別是作爲火車頭的德國,受外貿和汽車生產下降的影響,經濟在明顯回調。亞洲方面,日本經濟也比較低迷。雖然新興市場依然保持比較快的增速,但是增速也在下降。

  在王一鳴看來,當前全球經濟風險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第一是貿易摩擦的易發、多發,正在衝擊全球經濟。

  第二是全球債務水平居高,也在增大金融市場的風險。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估算,當前全球經濟體負債接近250萬億美元,是GDP的3倍,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特別是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體的債務增加了近75萬億美元,而全球GDP只增加了24萬億美元。

  此外,王一鳴分析稱,高債務對利率的變化極爲敏感,在美元走強和國際金融市場利率走高的背景下,在超低利率時期大規模負債的新興市場將會面臨巨大的本幣貶值壓力和資本外流的壓力。“土耳其、阿根廷前一段的金融動盪就反映了這個態勢”。

  第三,國際經濟政策協調難度增大也影響全球經濟復甦進程。他認爲,當前國際社會正處在新一輪經貿規則的重塑期,各國的博弈進一步加劇,政策協調難度增大,發達經濟體謀求建立更加符合自身利益的新的國際規則和制度體系,但掌控力下降,難以完全有效地發揮主導作用。在這個過程中WTO正常的運行受到幹擾,G20機制也難以發揮實質性作用,彼此的協調面臨困難。

  第四,地緣政治的動盪和大宗商品價格的震盪也帶來不確定性。

  第五,中美兩國經貿關係的緊張。王一鳴認爲,中美兩國GDP佔全球40%,兩國的摩擦和伴隨其中的不確定性在今後一個時期都將是影響全球經濟的重要因素。

  “不可否認,2019年全球經濟依然會面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但是隻要各種風險不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應該不會出現全面的衰退。特別是金融危機後,全球的金融監管框架得以強化,金融體系穩定性提高,新興市場外匯儲備也比較充裕,爲應對風險也創造了條件”,王一鳴認爲。

  從中長期看,王一鳴認爲三個因素對未來經濟走勢會有很大影響。第一,新一輪技術革命能否成爲推動全球增長和融合的引擎。第二,國際經貿規則的重構能否達成共識,併發揮正面的效力。“當前WTO改革正在啓動,雖然主要經濟體利益訴求差異很大,短期內似乎很難達成共識,但這種貿易摩擦和投資保護帶來的巨大成本會使人們終究認識到基於規則的多邊貿易體制總是比碎片化的雙邊貿易體制要更加有利於全球經濟和自身的利益”。第三,全球化能否適應新變化,並且能夠進一步升級來形成新的全球經濟秩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