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王涵論宏觀

  我們在2019年中國宏觀年度報告《水長、致遠》中曾提示,通脹是2019年潛在的不確定性,2019年的通脹平臺會相對2018年更高,且3月之後對豬肉等因素需要密切關注。

  春節後,豬肉價格加速上漲,市場對這一潛在風險的關注度逐步上升,我們聯合興業證券農業團隊,闡述我們對本輪豬價、通脹以及對貨幣政策影響的分析。

  對本輪豬價週期的判斷:本輪豬價高點將超上一輪。

  本輪生豬價格高點將在2020年,預計達到25元/千克;

  2019年4個季度的生豬均價預計爲12.5、15、17、18元/千克,年內最高點可能接近20元/千克。

  對今年通脹的影響:2季度將上升至2.5%-3.0%區間。

  中性假設下,2季度CPI增速將升至2.5%以上;

  情景假設:1)情景2:豬價上漲更快。如果2季度生豬價格升至17元,那麼2季度CPI同比高點將達到3%;2)情景3:考慮豬價上漲的擴散性。考慮豬價上漲擴散較爲激進的情況,2季度CPI同比增速高點會突破3%。

  覆盤2010~2011年通脹引致貨幣收緊的週期,至少有兩大特徵。

  特徵一:當時的通脹是需求引致的全局性通脹,而非結構性通脹;

  特徵二:當時貨幣政策收緊,通脹並非唯一因素,貨幣政策同時考慮的是抑制信貸過快投放及配合地產政策轉向。

  當前仍是結構性通脹,貨幣政策全面收緊可能性小。

  當前的通脹是結構性的,而非全局性;

  本輪豬價上漲導致貨幣政策全面收緊的可能性小。

  風險提示:油價超預期上漲。

  正文

  對本輪豬價週期的判斷:

  本輪豬價高點將超上一輪

  春節後非洲豬瘟升級,豬肉供給快速下滑。春節後,我們看到全國範圍內的非洲豬瘟疫情加速發酵,全國各地區的豬肉出廠價從此前的明顯分化到集體快速上漲。從供給角度來看,儘管此前農業部數據可能受到養豬補貼取消,疊加環保壓力而導致農戶少報存欄數影響,而有所失真,但從當前情況與近幾年的相對變化來看,能繁母豬存欄出現加速去化。從興業證券農業團隊認爲更爲靠譜的豬飼料銷量數據來看,2018年全年增速爲負值,且降幅持續擴大,整體反映豬的供給的確已出現快速收縮。

  本輪生豬價格高點將在2020年,預計達到25元/千克。根據興業證券農業團隊的判斷,從當前供給去化的程度來看,相較2014~2015年那一輪週期要更爲嚴重,預計本輪生豬價格的高點將高於2016年的高點,將達到25元/千克。2019年4個季度的外三元生豬均價預計分別爲12.5、15、17、18元/千克,年內最高點可能接近20元/千克。這裏考慮到的主要是2季度通常是淡季,生豬價格上漲速度會有所放緩,而至年末會明顯加速。但儘管如此,我們需注意到的是,2018年春節後生豬價格出現超季節性的加速下跌,這使得從同比增速上來看,2季度壓力最大。

  對今年通脹的影響:

  2季度將上升至2.5%-3.0%區間

  中性假設下,2季度CPI增速將升至2.5%以上。考慮到CPI豬肉分項環比滯後生豬價格約1個月,彈性約爲0.35,我們對今年的CPI增速進行測算。正如前面所述,由於2018年春節後豬肉價格的超季節性下跌,造成低基數,這使得今年從3月開始至2季度末,CPI同比增速大概率將逐月上升,整體平臺將明顯上升,或將達到2.5%以上,甚至接近3%。

  情景假設:在中性假設以外,市場也擔心一些極端情形的出現。我們做兩個情景假設:

  情景2:豬價上漲更快。假設生豬價格每個季度均價相比中性假設進一步提高,2019年4季度生豬價格分別爲12.5、17、19、20元。在此假設下,2季度CPI同比增速高點將達到3.0%。

  情景3:考慮豬價上漲的擴散性。歷史上來看豬肉價格上漲會有一定的擴散性,儘管豬肉在CPI中的權重約3%,但其可能影響其他肉類、油類等。根據歷史數據的測算,豬肉對整體CPI的影響可能會在6%左右,但這一測算由於無法控制其他變量,因此可能會有所高估。同時,也要注意到的是,2015年之後,豬肉價格與牛、羊價格之間的聯動性明顯減弱。在此情景下,考慮豬肉的擴散性,2季度CPI同比增速高點會突破3%。

  覆盤2010~2011年通脹週期

  貨幣政策緊縮的根源

  歷史上的“通脹加息”,讓市場有還顧之憂。通脹的讀數本身並沒有那麼重要,核心在於影響市場對貨幣政策的預期。回顧中國歷史上的高通脹,離當前較近的典型的兩段時間是2008年、2010~2011年。在這兩段時間都對應着央行的緊縮週期,CPI同比增速到3%附近似乎是一個“心理位置”,而如果我們的估算正確,那麼這將是2014年以後(除春節擾動以外)較爲接近3%平臺的一次。

  覆盤2010~2011年通脹週期,我們應該注意到,至少有兩個特徵:

  特徵一:當時的通脹是全局性通脹,而非結構性通脹。以2010-2011年週期爲例,在那一輪週期雖然也是豬週期,但我們看到居住、交運、衣着、糧食價格全面上漲。猶記得當時多個糧食價格輪番上漲,“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等被相繼炒作。

  從表象上來看,當時的通脹上行有多方面因素的推動,包括:1)人力成本上升。2010-2011年前後恰逢中國劉易斯拐點,對衣着、糧食等勞動密集型產品有成本加成的推動作用;2)豬週期。生豬價格從2010年9.7元的低點上漲至2011年的高點19.8元;3)輸入性通脹。當時美國QE2的預期強烈,在此推動下,工業金屬、原油價格出現全面上漲。

  究其根本原因,2010-2011年的中國正值2009年四萬億的後期,企業盈利仍處於高位,需求旺盛(海外大宗商品的上漲本質上和中國的投資需求旺盛也直接相關)。同時,國內外流動性充裕,疊加人力成本上升、豬週期等成本加成的因素,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本質上來看,當時是一輪需求上升的週期,疊加流動性寬裕的助推,因此才導致CPI、PPI的各個分項同步上漲。

  特徵二:抑制通脹,並非當時貨幣政策的單一目標函數。以2010-2011年週期爲例,貨幣政策的全面轉向是從2010年1月8日上調央票發行利率開始的,而當時CPI同比僅1.5%。

  當時貨幣政策全面轉向緊縮主要是基於兩方面原因:1)抑制信貸過快投放。2009年四萬億之後,銀行信貸衝動仍強烈,2010年1月前2周新增信貸超1.1萬億,央行開始對部分信貸投放過快的銀行實行爲期3個月的更高的存款準備金,並在1月8日、1月22日分別兩次上調3M、1Y央票發行利率;2)配合房地產政策的轉向。從2009年12月開始,爲抑制過熱的房地產市場,政府已開始調控,包括2009年12月9日的國常會上決定將二手房營業稅優惠政策到期停止,2010年1月10日決定提升二套房貸款首付比例至40%。而貨幣政策則是地產緊縮政策的配合。

  當前仍是結構性通脹

  貨幣政策全面收緊可能性小

  當前的通脹是結構性的,而非全局性。沿着前面的分析,核心問題在於釐清當前是結構性通脹還是全局性通脹。

  事實上,在對過去的通脹進行分析時,我們會發現2012年前後,通脹的表現完全不同。2012年之前,通脹主要是需求驅動的,因而表現爲各個分項之間的相關性強,甚至很多沒有直接上下游相關關係的價格均在同步上漲(如糧食與PPI,見圖表10),這都反映背後是需求的推動,如前面我們覆盤的2010-2011年的通脹就是典型的例子。而2012年之後,通脹表現出非常明顯的結構性,一個最爲直接的表現是CPI與PPI的分化,CPI的各個分項的同步性也明顯下降。如果以豬週期爲例,2015-2016年也曾出現豬價上漲,但其他分項均較弱(見圖表12),這背後反映的是整體的需求層面依然偏弱,不足以推動全局通脹。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本輪通脹仍然更可能是結構性通脹。正如我們在2019年中國宏觀經濟年報《水長、致遠》中所闡述的,今年經濟本身乏善可陳,金融條件改善。經濟尾部風險下降,但在債務軟約束的背景下,債務融資的增長也將是有限的,因此需求層面雖有底,但仍有下行壓力。在這種環境下,出現全局性通脹的概率較小。

  因此,豬價上漲導致貨幣政策全面收緊的可能性小。在結構性通脹的背景下,儘管2季度CPI同比增速有可能達到3%附近,但引致貨幣政策全面收緊的可能性小。如果定量來看,從2006年之後幾輪貨幣政策收緊(如果我們暫且將2017年初、2018年初央行調升MLF/SLF利率也看作是收緊)都對應着GDP平減指數在3%以上。而在中性情景下,今年GDP平減指數仍將維持在3%以下。因此,整體來看,貨幣政策全面收緊的可能性小。更可能的是,央行通過前瞻指引淡化豬肉的影響,或強調其結構性、臨時性特徵。

  風險提示:油價超預期上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