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訊法訊

  1.

  清明節|天師府還受生債、增補財庫、超度亡魂法會

  【法訊】2. 天師喊你來修仙 | 有緣來聘,2019年度天師府招賢納士

  3.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己亥年(2019)第二期初級法事培訓班通知

  ...

  這兩天有位流浪漢道友突然火了,他便是網上瘋傳的“流浪大師沈巍”。

  沈君其人也,生在上海,80年代的大學生(彼時的中國大學尚未擴招,能夠考取大學者均爲人中龍鳳),後躋身於體制當中,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此君便是一位擁有上海戶口的本地高學歷公務員,可謂衣食不愁、受人敬仰,前途一片光明、不可限量。

  然而,便是這麼一位仁兄,卻在其人生巔峯之際,突然選擇放棄世俗生活,自願成爲一名大都市裏的小流浪漢,時光荏苒、歲月更迭,這一浪便是26年。

  時至今日,經民間好事者炒作,或出於嬉戲獵奇的心態,或出於隨衆圍觀的無聊,總之,沈君26年以來的都市隱居生活就這麼被人羣給突然打破了。一時間,無論各大門戶網站、或是知名短視頻網站,乃至各種早報晚報都市報,紛紛爭相採訪報道,更有甚者,直接組團在地鐵站周邊的酒店旅館安營紮寨,隨時待命,以便圍追堵截,從而獲取第一手的新鮮報道——以刷流量。

  或許,隨着這一波的流量高峯過後,沈君便會漸漸淡出大衆的視野,繼續他的都市隱居生活,最後無人問津:沈君的故事以及他身上的道學精神會同這波流量一起消失在人們的記憶當中。等到風清雲散,人們再回憶起來,便會不屑一顧地竊笑道:“啊!那個神經病流浪漢!”

  嗚呼沈君!他人笑你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清。

  自古賢聖求道心切者,均會說出或作出一些超出我等常人理解範圍的事情來。遙想當年孔子問道於老子之後,茅舍頓開、撥雲見日,於是大發感慨:“朝聞道,夕死可矣!”,爲了求道,孔子願意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樣的理想與氣魄,真的很難被人所理解。

  高人的言行,吾人雖不能完全理解,卻也能按照經教當中的義理進行分析,儘管“管中窺豹”,十不足一,究竟還是能夠有所深入的。

  老子在《道德經》上說,“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現在,就讓我們以老子三寶爲線索,一起來解讀“流浪大師沈巍”身上那無法爲人所理解的道學精神。

  一、儉

  沈巍每天流浪於都市街頭,靠撿破爛爲生,其實並非沒有收入,他至今依舊掛名於某審計單位,領着每個月2000塊錢的單位工資,存款十萬。但是,他當初之所以被單位以“病退”爲由辭退,卻恰恰是因爲他的生活過於節儉,

  在接受某報社採訪的時候,沈巍對此說道:

  “我在艱苦環境裏長大,爲了讀書,從小就撿垃圾,橘子皮、碎玻璃,能賣錢的都撿,然後就去買書。小時候,因爲撿垃圾經常被同學們笑話,我也很難爲情。但那個時候我就很納悶,怎麼討飯的人不做事情,反而都同情他。而我付出了勞動,反而被譏笑。最有趣的是,我撿的橘子皮有專門的人收,爲什麼還遭人笑話。直到現在我都沒搞懂。

  1986年,大學畢業後,我進入上海某區審計局。進單位的第一天,我走進衛生間,發現垃圾桶裏扔了很多紙。我覺得可惜,有用的東西不該這樣被浪費,所以就撿起來。從此以後,只要在辦公大樓一天,我就撿有用的東西,比如報紙或者只印了一面的紙。但不撿可樂瓶之類的東西,我經濟獨立了,不需要再賣錢來花。公衆號嗣漢天師府,就這樣過了幾年,直到有人投訴我在單位撿垃圾。那是1993年。他們認爲我撿垃圾,腦子壞了。我生平第一次哭了起來,覺得很委屈。我撿垃圾不賣錢,而且給單位節約。怎麼就成了這樣?有人說,我是因爲這個事受了刺激才撿垃圾。我一再和他們解釋,撿垃圾是由我的理念和價值觀決定的。我從小撿垃圾,但我並不以此爲恥。這些年,我發自內心地就想爲垃圾減量做點貢獻。垃圾分類是源頭治理,應該針對產垃圾的人。但在一個提倡垃圾分類的社會,我從小撿垃圾,反被嘲笑。”

  進入現代社會以後,受西方工業文化的思維影響,我們老祖宗的節儉美德,反而成爲一種“腦子壞了”的表現

  就傳統文化來看,其實很多被現代社會認定爲“垃圾”或“廢棄物”的東西,卻是實實在在的寶貝,比如說:橘子皮。

  橘子皮,其實是一味常用中藥,藥用學名爲“陳皮”或“青皮”——“陳”者,老舊之意,指的是成熟的橘子皮,《本草綱目》記曰:“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溼之功”;“青”者,指橘子的幼果或爲成熟的果實,它們的果皮是青色的,《本草綱目》記曰:“治胸膈氣逆,脅痛,小腹疝氣,消乳腫,疏肝膽,瀉肺氣”。經過多年臨牀實踐的經驗總結,今天的中醫教材普遍認爲:陳皮理氣,青皮破氣,二者均爲理氣常用藥,主要用於治療由“氣滯”所引起的胸腹疼痛等證候。

  然而,正是這樣一味常用中藥,卻被現代社會視作垃圾。究其原因,乃是因爲工業社會的社會化大生產給人們帶來了遠遠超出日常需要的商品,爲了保持工業流水線的正常運作,就需要讓全社會保持不間斷的消費和廢棄——所有商品的壽命越短越好,否則,你所有人肚子痛了都知道去拿隨處可見的橘子皮泡水喝,那大批量生產的西醫西藥還怎麼掃蕩中國市場

  所以老子在三寶之後繼續論述:“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這句話就是說,如果我們丟掉了老祖宗的節儉美德,開始搞大範圍的鋪張浪費,那就是死路一條!

  不光是橘子皮,其實經由西方工業文化所帶來的消費思維已經滲透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一次性碗筷、一次性礦泉水瓶、一次性易拉罐……如此等等。

  著名畫作《大碗島的星期日》是由106000個鋁製易拉罐組成後拍攝而成的圖畫,而這個數字則是美國每30秒消耗的易拉罐數量:

  把畫面放大之後,我們發現整幅畫全是易拉罐

  因此,反觀我們自己,中國平均每30秒又消費了多少個一次性碗筷、礦泉水瓶和易拉罐呢?而這些垃圾,又會給我們子孫後代造成多大的隱患?多年以後,當我們的子孫回憶起這個時代,回憶起他們的父輩,又會得出怎樣的評價?

  ——相比之下,撿垃圾的沈巍和我們這些所謂的正常人之間,究竟是誰的“腦子壞了”?

  廢紙板被沈巍寫滿毛筆字以後,他纔會拿去出售

  二、慈

  在隨後的採訪當中,沈巍說道:

  “我有錢,不需要人接濟。這26年來,單位一直在給我發工資,大概有2000多元,我的卡里目前約有十萬元左右,其中部分是父親的遺產,拆遷時他把房賣了,我分到了十多萬。喫飯是最簡單的事。現在的社會,喫是最好撿的東西,也是被浪費最嚴重的東西,是很多人不以爲珍貴的東西。撿回來後,喫剩下的分揀下,給貓、給狗或者給魚喫。”

  沈巍會把剩下的飲食留給貓狗

  正是因爲西方工業文化的影響,讓進入現代社會以後的中國產生了大量的垃圾,這不但是造成了物質上的浪費,同時也給其他衆生造成了相當的生存壓力,

  我國出臺“限塑令”已經出臺了10年時間,但是時至今日,塑料袋依舊隨處可見,限塑令實際上是名存實亡。

  沿海地區的塑料袋最終會流向大海,經過太陽的曝曬,以及水流和波浪的衝擊,這些塑料垃圾最後會分解爲“微塑料”——長度5毫米以下的微小塑料碎片或顆粒。

  微塑料的數量龐大,據聯合國估計,在全世界的海洋中大約有51萬億個塑料微粒,是銀河系中恆星數量的500倍

  專家表示,這些微塑料的體積與最小的海洋浮游生物相似,已經構成了海洋食物鏈的一環,會被其他海洋生物喫進肚子裏,從而引起物種衰退或病菌傳播等一系列環境生態危機

  更爲關鍵的是,這些進食了微塑料的海洋生物,最終會被我們人類喫進肚子裏,也就是說:我們自己製造的垃圾,最終又被我們以及我們的子孫後代自己喫回去

  祖天師在《老子想爾注》當中說道:“道設生以賞善,設死以威惡。行善,道隨之;行惡,害隨之”。

  道教經典《太上感應篇》也說道:“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善惡報應,因果承負,祖師大德誠不欺我也!

  雖不說一定要去給貓貓狗狗餵食,但是,至少,我們人類也不應該去污染其他衆生的生存環境。

  《南華真經》就此指出:“以道觀之,物無貴賤”——因爲萬事萬物皆生於道,所以衆生同根同源。因此,當我們去踐踏其他衆生的生存環境的時候,其實也就是在踐踏我們自己的生存環境。

  至於修道行道尚有餘力者,更應向道友沈巍學習,常懷一份慈悲心,多給小貓小狗乃至其他一切衆生布施食物,則功德無量!

  三、不敢爲天下先

  沈巍並沒有想到自己會爆紅。

  作爲80年代的大學生,他只是喜歡看書,喜歡思考,然後用老祖宗的經典去考察我們這個社會。由於沈巍看書很多,所以自然出語不俗,談《左傳》,論《尚書》,說企業管理乃至各地掌故。再加上經由他的外形所帶來的反差,所以好事者便爲之拍攝視頻並上傳網路,卻不曾想,就這麼捧出來一個流浪大師。

  “誰發他誰火!”,許多後來者嗅到了商機,這兩天,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到上海浦東楊高南路,他們拿着自拍架橫着手機在草地上做起直播。然後,這幾天的上海便上演了一場“活捉”流浪大師的鬧劇。

  但是這一切並非沈巍的本意,他從來沒有想過成爲網紅,只是鍾情於寧靜的生活。他對此說道:

  “幾天前還有些真心過來跟我探討的人,他們也送我些書,我覺得蠻好,這兩天人一下子增多,他們帶着各種目的來拍我,不純粹,反而打擾了我的正常作息。你看,我沒有辦法出去撿垃圾分垃圾了,我一分垃圾,旁邊圍着各種人問我問題,我的時間成本提高了,公衆號嗣漢天師府,我以前喜歡在地鐵站或者路燈下看書,現在這種情況我能嗎?我估計呀這兩天我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得等熱度下去。我現在的熱度還在上升,等到了頂點自然會開始下降。你不要生氣,如果你真是來和我探討的,請你過幾天再來,等我的熱度降下去,”

  常人看不懂道友沈巍的這套操作,便是因爲沒有讀懂《道德經》的“不敢爲天下先”,爲什麼?因爲: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經 第九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月盈而虧,月虧而盈,難道君不見,多少網紅來來去去,驕奢自滿,很快便隨風消逝,最後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留下來?之所以“不敢爲天下先”,乃是因爲,任何事物走到頂點都會衰亡。所以,爲了保全自身,人們便應該讓自己儘量保持一個謙虛謹慎的狀態,多喫點虧,切莫自滿,如此一來,方能讓社會長治久安,讓個人長命百歲

  四、總結

  一夜爆紅,藉由這樣一個機緣,道友沈巍讓我們重新思考了道祖老君的“三寶”教誨,因此,如果這位流浪大師能夠讓大家有所啓發,讓我們去重新翻一翻道教經書,去認真思考一下我們自己的社會、環境、以及周圍的花花草草、貓貓狗狗,那麼沈巍的出現便已經功德無量,是以“功遂身退”——此乃“天之道也”!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衆號

  自然|無爲|玄德|清靜

  

  “嗣漢天師府”修行人的第一訂閱號

  致力於傳統國學及道學文化的復興、闡釋、傳播

  修行人的心靈淨土,煉道者的法海梯航|開悟|增慧|止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