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362  

今年受到三年一度的藝術盛典感召,讓我第一次踏上日本這塊土地
從愛知縣出發,從藝術作品的視角窺探日本傳統與現代生活
跟著彩虹商隊的腳步,一同感受愛知縣的溫度

 

歡迎來到愛知縣:從中部國際機場開始

IMG_2361  

2005 年愛知世界博覽會之後,改變了什麼?

        眼前這座有著「海上空港」美名的機場,可說是愛知萬博留下的禮物。當年為了迎接愛知萬博來臨,在此搭建以人工填海造陸所建構而成的交通樞紐,成為現今日本中部與國際間的重要轉運站。飛機落地,你會感受到陽光無比熱情,也能感受到海風夾帶著鹹鹹海水味的歡迎,只要轉搭機場接駁列車,約莫三十分中即可抵達愛知縣的主要城市名古屋,探尋愛知縣就從此開始啦!

1474203711414  

《日本地圖》 / google.map

        愛知縣在哪裡呢?愛知縣位於日本中心,如同一顆心臟般跳動著。向東的不遠處即是東京,而向西則是文化遺產豐沛的關西地區,無論是旅遊工作或生活,其地理位置十分便利。

 

如果能從一件藝術作品,感受整個城市?

IMG_0566  

《地質調査 愛知》 / 味岡 伸太郎 AJIOKA Shintaro

一趟從愛知三年展窺視整個愛知縣的旅程。
 
       位於愛知縣美術館八樓展區入場後的第一件作品,是環繞著整個展間的掛軸,在踏入展間的那一刻,除了為眼前壯觀景象感嘆外,也伴著滿滿問號,一開始可能會覺得藝術家只是想利用大量色塊去營造出某種氛圍,而若對視覺藝術有著敏感度的會一眼看出藝術家在玩色票,而且是大地色的色票。
       我順時鐘繞了一圈,越看越觸動心底。每幅掛軸下方的說明牌似乎是某區域名、地名,而這些色塊所運用的媒材是「土」!當然,在當代藝術中,許多跨域多媒材作品運用土可能沒什麼,但如果這些「土」本身就具有其意義呢?
       愛知土身土長的藝術家 味岡 伸太郎親自走訪七十個區域,以田野調查的方式收集這些區域的泥土作為素材,原以為這七十個區域可能是位在愛知縣內的主要鄉鎮,但卻不然。
       這七十個區域分別為位於愛知縣東邊的靜岡縣、西邊的三重縣、北邊的長野縣與岐阜縣,也就是說,當觀者位於展場中心時,環繞的掛軸即是圍繞著愛知縣的山嶽土地,而所在之中心便是愛知縣,此時,我們能在中心看到一面由愛知縣各地區所組成的地圖啊!
       此件作品以令人驚豔的方式,為愛知三年展所在地理位置進行獨特又帶著個地區土壤餘溫的論述,藉由作品認識了愛知縣境內境外的地名,對觀者來說似乎馬上與自己所在之地開始了一段美麗連結,就這樣拉近我這外來旅人的心。
 
 

跨城市展區拼湊愛知風景

14393347_10210138720171959_987298694_o  

      本屆愛知三年展於以名古屋市為主場,向南延伸至岡崎市與豐橋市共三個愛知縣境內地區,共九個子場域,作品類型多樣,從室內展場至室外裝置,從城市到鄉村,讓觀者能在參訪藝術作品時,感受愛知縣不同的樣貌。

       上圖這張「集點卡」可是本次三年展的票券喔!這可是我三天南征北跑的戰績!(笑)關於票種思維滿有趣的,原以為普通票等於我們常說的一日券,結果不然。這裡的一般普通成人票為1800日圓,約莫臺幣600元,尚有大學生與高中生之優惠,即可暢遊這九個展區各一次!(沒錯!是以次數計算喔!)若停留時間久的話,除了普通票外,還有通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pass可購買,即可無限次數暢遊各展區啦!若短期參訪僅需花費六百臺幣,一票玩到底!超佛心的!

1474203068596.jpg

《愛知三年展場域圖》 / 愛知三年展官網

        你一定好奇三年展的範圍究竟如何?來看看這顆中部心臟吧!如果以臺灣面積來比擬,愛知縣約等於五分之一個臺灣,高雄的兩倍大。從名古屋市搭火車到岡崎市約半小時左右,若至豐橋市則需花費近五十分鐘車程,而岡崎市與豐橋市相距約二十分鐘,其實就有點像從高雄出發,到臺南和嘉義的距離啦!乘著名古屋鐵路(名鐵)一路向南,窗邊景緻從都市叢林漸轉為市郊低矮日式民房,從鄉村田野再到羣山繚繞,那天名古屋市區天氣多雲微陰,南下除了景緻變換,天氣也隨之晴朗起來!

IMG_0044  

《岡崎市殿橋上望乙川》 / 往岡崎百貨公司展場路上

        岡崎市是三個城市中相對較寧靜的市郊,從岡崎車站出站後,跟著三年展清楚的路線指引,在車站內即有免費展區給旅人們片刻休息,在書局裡的一個角落,你能見到大師的錄像作品反覆播映著,在百貨公司夾層中,你能輕易地踏入藝文空間與作品接觸,在此的展示空間特別融入生活中。若在參觀時有疑問,身著主視覺橘色T-Shirt 的工作人員與志工會很熱情的接待您,縱使他們不太會說英語,但還是努力的以簡單的方式與我們分享藝術家的理念與作品。

IMG_0071  

《岡崎百貨公司展場》 / 岡崎展區

        很幸運的,我在三年展的第一站岡崎車站內就遇到一位展場志工,她是一位年約三十幾的大姐,會說些基本的英文,很熱情的分享解說,我也好奇地問大姐為什麼想到三年展服務,她與我分享到,他是岡崎人,很喜歡這個城市,也喜歡藝術,希望把更多對這個城市的美好與更多人分享,我想他做到了!感動了我這位外來旅人對於這座城市的印象,有時候真的很奇妙,奇妙的連結讓你跟某塊土地有著某種緣分,讓你願意更深入的認識與感受,而那個關鍵往往是人。        

IMG_0680  

《豐橋火車站前》 / 街景

        而豐橋市呢?從火車站的規模即能感受到此地也是繁榮之地,是僅次名古屋市的大城。走在豐橋市的街上,你會看到路面電車來了又去,西式的街燈與建築,還有那車站前向上直奔的火箭,頓時讓我懷疑我是否在歐洲?似乎感受到明治維新的強大威力,就在此體現!

 

IMG_0791 (1)  

        大城市中的展示空間當然不少,除了劇場內的展示空間,特別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棟歷史悠久的市民文化中心,有點像是我們的村裏民活動中心,或是類似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等,一棟佇立於住宅商家間的十多層公寓,裡頭有警察局、才藝教室、小型演藝廳等多功能社區軟硬體,其觀展方式是先搭著老舊電梯至十樓,開始一層一層地往下走,每一層樓都有不同的驚喜,在此能感受到藝術作品之於這棟歷史文化空間中的巧妙對話,特別令我驚豔!有興趣的話,期待我在為此寫一篇!(笑) 看完展後,豐橋也開始颳風下雨,當天颱風朝著東京前進,在此也稍微感受到風雨,就在楓橋夜泊下與豐橋市告別,回名古屋啦!

 

城市藝術節的迷人與亮點

IMG_0287.jpgIMG_0288.jpgIMG_0289.jpg​​​

《熱鬧與活力的名古屋榮町》 / 愛知縣藝術文化中心俯瞰

        若曾拜訪名古屋,一定對這個區域不陌生!電視塔。飛碟。久屋大通公園。可說是觀光必訪的景點之一 :榮町。您是否曾以這種視野與色調與他見面呢?

IMG_0142  

        愛知縣藝術文化中心設立於名古屋日前最繁盛熱鬧之地榮町,無論是要從名古屋車站步行,亦或是轉乘地鐵到榮站,一出站映入眼簾的是熱鬧的商圈與人潮,街頭藝人與週末夜晚常舉辦大型戶外祭典活動的久大通公園會場,若要感受名古屋文化,這個點絕不能錯過啊!

IMG_0492  

         再來談談令我羨慕無比的愛知縣藝術文化中心!這裡算是三年展的最主要舞臺,十餘層樓高的文化中心內包含愛知縣美術館、愛知縣藝術劇場、愛知縣文化信息中心,以及愛知縣圖書館四項部門組成,無論是要看展,看錶演,聽講座甚至看電影,一次解決!看累了地下室直接接通榮町地下商圈,逛街購物感受藝術文化活動,這個地點優勢,也促使名古屋市民們對於藝術的追求更加便利!

IMG_0203

         對於參與三年展的我們來說,無論交通亦或是周邊生活機能都太美好了!如果想從早到晚浸泡在藝術氛圍裡也沒問題,到名古屋市時可別錯過!

 

 

日本在地與國際藝術家作品雲集

IMG_0272  

        本次愛知縣美術館所展出的主要為較大型的國內外創作,上圖為入場門前之作,其線條與張力,讓人想忽略都難!這是來自菲律賓藝術家 Kawayan De Guia 的馬作品,所運用的材質的驚奇度令人驚豔!遠看就是羣馬雕塑啊!但近看後......猜猜看究竟是什麼材質?答案就在讓我們慢慢看下去!

IMG_0253  

《Echoes-Infinity》/大巻 伸嗣

        把鞋脫下,裝入袋中,提著鞋袋,大步向前。這不是新的看展儀式,這是在進入大巻伸嗣奇幻印花世界的準則!白淨的地毯與白色空間相應,腳下的彩色印花環繞著中柱,就像在宇宙間繞著運行著,不知道該多說什麼,也許照片難以還原現場,只有震憾。

IMG_0523  

       在這件作品停留特別久,看著腳下印花充滿著疑問,試想難道是一個印一個印之下完成?展場外有個電視螢幕,播放著佈展時的縮時攝影,大巻伸嗣團隊從中柱開始,開始壓印,壓出一圈圈的印花,在展場中度過一天又一天後,所完成這件作品,只能致敬啊!三年展中很多這種大型作品,對感官來說格外震撼。

 

​​IMG_0705

《邊界。愛知》臺灣代表隊賴志盛作品

當觀者走上展示臺,究竟誰纔是展品?
        當然,身為好鄰居的臺灣,當然也有藝術家參展,本屆邀請到陳界仁的錄像《殘響世界》、超愛高雄的導演趙德胤作品《海上皇宮》與南藝大學長賴志盛參展,上圖即為賴志盛於名古屋美術館地下室所展示的作品《邊界。愛知》。進入展場時,想必大家一開始又會充滿許多問號?依循著藝術家的文字說明指令,觀者依序走上展臺,開始慢慢的在展臺上望著場中,繞行一週。展場中間是於愛知縣現地取得的木板、油漆桶等工作後所遺留下的剩餘物,類比著藝術作品的價值是否僅存著精神性,實質上是無用之物,再者藉由觀者換位觀看,位處不同視野下的人與物件之間有著何種關係。

 

 IMG_0530  

答案揭曉:那四匹黑馬原來是是是......底片製成的啊啊啊!!!!!
        以多媒體藝術關注菲律賓當地的社會政治的藝術家 Kawayan De Guia ,以收集1980-1990 間當地被丟棄的B級片膠卷所製作而成的雕塑作品,將膠卷捲成錐狀拼裝而成眼前所見的黑馬雕塑。

IMG_0373  

       感受完愛知縣藝術文化中心的能量後,在一樓的出口三年展特別設置了VELOTAXI 展場接駁車!以人力三輪車,由志工接替載送至名古屋長者町展區的特別服務,一定要來體驗一下啦!超趣味又環保的方式,漫遊在城市中特別有趣!班次約每隔三十分鐘一班,建議可先預約,這次很幸運的因有朋友放棄該時段,意外接上我時間,搭著由大巻伸嗣印花裝飾的三輪車出發下一站!超感謝志工們的熱情付出!

 

尋回繁華之地逝去的風光

IMG_0477  

       長者町是過去有著繁華歷史的地區,戰後時的纖維街上,纖維、衣料、雜貨的等商行林立,但因時代的變遷使該地區日漸沒落,有點像高雄的舊崛江的感覺,而地區的沒落與人口外移問題也許是城市共存的問題。從第一屆三年展舉行開始,希望以藝術介入,來解覺青少年人口外流問題,因而在此區的展示方式為結合周邊越來越多的咖啡廳小店與老舊藝文空間,攜手合作從地區歷史出發,以當代的方式與大眾見面。

IMG_0425

        此區設有街區導覽活動,這也是我第一次參與全日文導覽經驗,雖然聽不太懂,但跟著一羣日本人的腳步,在長者町上走走看看,發現有許多有意思的塗鴉在老舊牆面上,街區中也有許多結合當地的生活去呈現的作品,雖然還在名古屋市內,但卻感受到十分不同的氛圍。對於三年展之於城市的整體面向,也就更加好奇了!

 

精心打造寓教於樂的藝術體驗

IMG_0189  

        愛知三年展可說是闔家參與又寓教於樂的藝術活動。除了國內外大師作品展示外,三年展期間更準備了各式各樣的藝術教育活動,誠意十足!特別是當我搜尋三年展資料時,發現除了策展人,藝術總監等主要職位外,特別有一位針對藝術教育的職掌,邀請前名古屋美術館館長伊藤裕子擔任,以教育家的身份參與三年展,因而本次參展時,也特別觀察其藝術教育的方式與執行,收穫滿滿!

IMG_0191  

        上圖為愛知縣藝術文化中心頂樓給予孩子們創意發想的實驗室,提供工作坊給予孩子們藝術體驗,無論是對於色彩,對於材質的認識,以遊戲的方式,帶著孩子們從體驗中感受藝術,在工作坊製作的作品也就成為三年展期間,小小藝術家們限定的展品呢!

 

展覽周邊與在地特色結合

IMG_0275  

觀展後若要來個紀念品,究竟該買些什麼呢?
        這趟日本行下來,常觀察各展場美術館等賣店,就會發現臺灣總是吵得很熱的「文創」!當然,日本的功力所產出的「真文創」,其創意與意涵每每都衝擊到我。三年展週邊商品中,除了我們熟知的文宣類,像是明信片、紀念筆、L夾、便利貼等等之外,最令我驚奇的是這區!沒錯,就是食品類!其中歸納兩點與大家分享,其一,巧妙搭上主視覺的食品,一眼看過去,是否看到很多長住狀的食物呢?這些食物就這樣與主視覺橘色系長方柱類比,十分趣味!再者,究竟賣的是哪些食品?這些食品可大有來頭啊!有來自愛知縣最北端的犬山市特產、味增口味的豬排醬、三河地區的寬麵,一次聚集愛知縣的特色土產!與在地特產結合,除了與在地產業合作雙贏外,在地特色的彰顯令人動容,相信對旅人來說,也是有紀念性的伴手禮!



錯過再等三年,準備好跟著彩虹商隊感受愛知縣了嗎?

        本屆三年展的主題十分輕鬆,策展人港千尋以「旅行」出發,無論對於藝術家亦或是前來參展的我們,觀看藝術就如同一場旅行,而愛知縣則是這趟旅行的驛站,我們在此匯聚停留。除了視覺藝術展示外,亦有許多表演藝術節目,講座亦或是錄像藝術播映,多元的舞臺,跨域跨界的作品,就如同彩虹般的光芒,耀眼著你我感官,我們魚貫的隊伍,也就如同商隊般,交流再創造一個嶄新的作品。三個不同城市的風景,一次體驗愛知縣不同的感覺,雖然這次主題是參訪三年展,但所謂藝術脫離不了生活,在感官全開甚至倍數放大之下,步行在每一塊土地感受這個城市,對我來說更加深刻,也許這就是自由的旅行感覺,身體力行的隨意遨遊,精神十分滿足!

IMG_0550  

2016 愛知三年展展出資訊
主題 :彩虹商隊驛站 人類創造之旅 Homo Faber: A Rainbow Caravan
展期 :2016年8月11日~10月23日(星期日)[74天]
主要會場 :

愛知藝術文化中心
名古屋市美術館
名古屋市內的街區(長者町會場等)
豐橋市內(豐橋車站前大道會場等)
岡崎市內(康生會場等)

主辦單位 :愛知三年展執行委員會
官方網站 :http://aichitriennale.jp/zh-hant/index.html
(看展回臺再次瀏覽官網,終於有詳細的中文介紹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