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久前,在某個營銷羣裏看到一段話,大意是說:

戰略定位策劃,得40歲以上的人才能做;

營銷策劃,30歲左右就能勝任;

廣告策劃,20歲就可以做了;

我覺得說得太對了。

只有思維僵化不思進取知識結構再也沒有更新過的中年人,纔會抱着這種盲目的優越感,把過時的理論還當成寶貝,把無用的年齡資歷還視爲門檻和壁壘。

在這個95後00後都出來創業的年代,竟然還有人相信40歲以上的人才能做戰略定位策劃。

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當然,我明白這段話的意思。它是說,戰略太重要太高深了,所以對人性、對社會沒有深刻理解的人,無法構建出完美的戰略。

而要想理解人性和社會,當然得多喫幾碗鹽、多過幾座橋,即得有資歷。

但戰略並非冥思苦想,在紙上起草出來一套完美的方案,然後分毫不差地付諸實施。

按照管理學大師明茨伯格的觀點,戰略的制定過程更像是一門手藝,一邊動手實施,一邊思考、修正,心手合一纔是手工藝的根本。

(亨利·明茨伯格)

戰略很多時候是通過執行趟出來的,不是戰略決定執行,而是執行驅動戰略。戰略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摸着石頭過河。

因此描述戰略制定的單詞應該是“雕琢、打磨”,而不是“計劃、規劃”。經過深思熟慮規劃出來的宏偉戰略藍圖,更可能的結果是被束之高閣。

行-思-修正,戰略由此得來。對於戰略制定來說,重要的不是精密而高深的思想,而是不斷提出新的想法並快速驗證。

這就像是在爬山,當你在山頂俯視地面,你會覺得到處都是上山的路;但是當你在山腳下,其實上山的路只有一條。你只能遙望山頂向上爬,遇到走不通的時候就轉彎、折返,然後繼續向上。

對企業是這樣,對於一個人來說也是如此。

決定你命運和未來的,不是你已經擁有的東西,而是“學習-驗證-再學習-再驗證”這樣的一個行動過程。

在今天這個飛速變化的年代,每天都在湧現新事物、新發明、新技術、新概念。未來1年的變化也許比過去10年的都大。

那你說,一成不變的資歷還有用嗎?過去10年的經驗足以幫你應對未來1年的挑戰嗎?

在信息閉塞匱乏的年代裏,知識的傳遞非常緩慢,甚至停滯,能力和技術的提升主要依靠師傅帶徒弟,授徒甚至祕而不宣。這時候,知識就是社會的壁壘,資歷是寶貴的財富。

但是在今天,一切都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並進行快速學習。就連造火箭都完全可以自學,那麼還有什麼事是40歲能做而20歲不能做的呢?

所以你只能學習,放下已有的經驗,從0開始學習新知識,然後驗證。

2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收購大潤發。

大潤發是什麼?零售行業的一個傳奇啊。它曾創下連續19年未關店的記錄,單店平均業績超過3億,包括全球巨頭沃爾瑪、家樂福都打不敗它。大潤發的創造人黃明端因此贏得“陸戰之王”的美譽。

(黃明端)

在阿里收購大潤發之後,網上鋪天蓋地流傳的是黃明端黯然離場時的一句話:“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這句話震撼了所有人,其流傳度和影響力之大,以至於黃明端出來闢謠,說自己沒說過這句話、也沒有離場。

(趙普)

這是因爲,漫長中國一直是一個穩定的農業社會,王朝更迭只有量變沒有質變,幾千年本質不變。

在一個連續而穩定的社會,資歷當然是寶貴的財富。因爲各項事務都是恆定的,天底下沒有新鮮事,你大可以用既有的經驗和方法來做事。

(王東嶽)

(謝爾蓋·布林)

(約瑟夫·寇德卡)

(吉姆·柯林斯)

- END -

華爾街投資圈

(wallstreetcom)

頂級投資人的圈子

《沃頓商業評論》(ID: WhartonBusiness1) 全球視野,高端思維。商務合作及投稿請聯繫微信:whartonclub。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