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97831_10205590991001572_6006448021941133771_n  
                                                                   Hsiao-Tzu, 2013, The Sound of Ground, coffee grounds.

「如果你的作品需要自己在旁邊解釋的話,就去寫書就好!」
回歸藝術本體,讓藝術作品與觀者互動對話並自然產生連結,不需要說故事、有意義,藝術只需為自身服務。這種哲學性的思維是藝術家蘇育賢在南藝造型所期間,老師常會掛嘴邊提醒對於創作的角度與省思,這是他在大學受學院式的美術技法訓練,未曾觸及的思考角度。


「大樹下沒有大樹」
大學期間專研油畫的他就算颱風天也澆不熄他對繪畫的熱情,自嘲著還好是油畫,油水不相容,就算下雨還是照樣要畫下去,秉持著對於藝術的幻想與大師的想像,求學期間主動地拜訪臺灣各地的藝術家們問著「藝術是什麼?」與其座右銘,種種累積下成了他對於藝術的思考有著多元的基礎。


「我們的歷史都被歷史化了。」─ 陳界仁
對於歷史一詞,我們常會覺的應已是置放於檔案室的事件,但其實並不然,雖然某一事件的時間點看似結束,實而仍持續發生著並影響著我們面對未來的想法變與不變,藝術家該如何去連結歷史呢?讓過去的生活進入現在生活中繼續發生呢?


感謝蘇育賢學長帶給我們一個很多思考的午後,大致整理成三大點與各位分享。

蘇育賢作品 : http://www.suyuhsien.com/s/main.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