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宙

+

强势的流行文化能改写科学史吗?

3年来的第2次,韩国影视圈又在拿“浑仪”和蒋英实做文章。

蒋英实是朝鲜世宗时期的发明家,其在世宗大王的授意下,对“浑仪”进行了改进,被韩国人认为是该国科技史上的杰出成就。

2016年,韩剧《蒋英实》上映,海报上除了主人公,最显眼的就是一台大型“浑仪”。

《蒋英实》海报

上周,韩国电影《天问》爆出首组剧照,蒋英实改进“浑仪”的故事将登上大银幕。影片的卡司阵容极为强大:影帝崔岷植、韩石圭分别饰演蒋英实和世宗大王,导演是韩国纯爱大师许秦豪,《八月照相馆》《春逝》等亚洲电影名作皆出自其手。

《天问》剧照,上为崔岷植,下为韩石圭

韩国方面对“浑仪”的情感由来已久。2007年1月,韩国发行了新版万元的韩元纸币,该纸币背面图案是浑仪和普贤山1.8米望远镜,背景则是《天象列次分野之图》。

时任韩国央行总裁李成太在发行仪式上说:新币在文化方面提升了自豪感。

印有“浑仪”的韩元纸币

韩国的世宗大王雕像前就放着“浑仪”

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人都知道,“浑仪”为东汉时期中国首创,那为啥韩国方面对其恋恋不舍呢?

“浑仪”是如何进入韩国的?

“浑仪”发明者是我国西汉阆中人落下闳,后又被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改进,我国现存最早的浑仪来自明代,现藏于南京。

使用时,将窥管对准想要测量的星星,最内层有刻度,通过窥管指示的刻度,就可以读出天体的赤纬,反应天体在南北方向的位置。同时,将第二层与最外层按照一定规律对齐,然后最内层在倒数第二层上,在赤道环上就可以读出天体的赤经,在黄道环上就可以读出黄经。这两个量反应东西方向的位置。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浑仪

浑仪结构图

韩国有“浑仪”吗?

有,不过是仿制中国的。

作为汉文化圈的一部分,朝鲜王朝曾千方百计从中国学习和引进天文学内容。据记载,元朝期间,为了学习《授时历》的内容,甚至耗“金百斤”贿赂相关技术人员。

世宗大王在位期间,派大臣郑麟趾和郑招模仿郭守敬的设计,制作朝鲜自己的天文仪器,先后制成简仪、正方案、浑仪和浑象等多种仪器。

世宗大王语录如下:

我东方,邀在海外,凡所施为,一遵华制,独观天之器有阀。卿既提调历算矣,与大提学郑招讲究古典,创制仪表,以备测验。

这话大意就是,我国啥都学中国的,唯独天文器械学得不咋地,你们抓紧努力吧!

中国人也实在,原原本本让朝鲜使臣抄去了制作“浑仪”和“浑象”(两者合称“浑天仪”)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浑象则漆布为体,圆如弹丸,围十尺八寸六分,纵横画周天度分,赤道居中,黄道出入赤道内外各二十四度弱,偏列中外官星,一日一周而过一度。级日于黄道,每日却行一度,与天行合。激水机轮藏而不见。

蒋英实对“浑仪”做了什么?

严格的说,蒋英石并未改造“浑仪”,而是利用“浑仪”结合西式闹钟原理做了一台“浑天表”天文时钟(后经宋以颖改造)。这座钟被列为韩国国宝,收藏于高丽大学博物馆。

韩国国宝“浑天表”

这是一个自鸣钟式的演示和报时仪器。“浑仪”部分装有赤道环、地平环、子午环、黄道环等。

韩国人最为骄傲的是,该“浑仪”的中间部分,比中国的“浑仪”多了一个类似地球仪的圆球。

《韩国科技史》认为:“十七世纪六十年代的观象监天文学家们将旋转的地球仪架设在浑仪中,乃是惊人之举。

总结一下,韩国方面认为融入了“地转说”的“浑仪”,是他们对天文学的重要贡献。

真的吗?笔者做了几点考证。

首先,1644年朝鲜昭显世子在出访中国时,确实带走了汤若望所赠送的地球仪实物,但这只能证明地球一说已传入朝鲜半岛,并不能证明韩版“浑仪”真的有了地球的概念。

“由南极出铁条折向地心,为爪叉形,擎山河图”,这是韩国史书中关于改造后“浑仪”的记载。

所谓山河图,并非地球仪,而是南极出来一个铁条,顶着一张地图:“用纸画山海为地,平系于中”——恰似下图这样的浑天平地模型。

而类似的做法,三国时期的天文学家葛衡就有记载,“作浑天,使地居于中,以机动之,天转而地止,以上应晷度。”

至于所谓“地转说”,则是来自朱熹的《朱子语类》中“天运地转”的言论:“地在气中,顺天左旋……”,并不是一个类似近代科学的理论体系。

更重要的是,韩版“浑仪”中的“山河图”转动并非一周代表一日,而是以太阳为参照点进行计时的工具,其的确证明了朝鲜王朝科学家们的智慧,但若非说是“惊人之举”,则未免言过其实。

我国北宋时期的“水运仪象台”与“浑天表”功能类似

我们需要紧张吗?

11年前,当韩元纸币印上“浑仪”图案时,韩国方面解释称,是因为“浑天表”的箱体结构印在钞票上不好看,所以只选取了“浑仪”作为代表。

我国天文学界也表示了大度和理解,认为韩版“浑仪”与中国发明制造的“浑仪”有区别。

笔者也一贯认为在天文、航天领域,要有“无国界”的胸怀,但考虑到“宇宙国”的一些前科,还是得提个醒:强势的流行文化是真的可以改变世人印象的。

1995年,好莱坞推出大片《勇敢的心》,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的大名响彻全球,而真正领导苏格兰独立的罗伯特布鲁斯,则在影片中被塑造成出卖华莱士的叛徒。

现在还无法知道《天问》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至少我们看过在韩国拍的“抗中神剧”《战友》中,七个弹尽粮绝的韩国士兵,通过手中的小小匕首,消灭了解放军整整一个团。

《战友》剧照

无法制止别人的意淫,我们只能全力做好自己的太空科学传播工作。。

不然,张衡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航天科学传播平台

Powered by爱太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科学教育合作伙伴

第 215 期

微信ID:spaceflightforu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