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大多沒有原作的靈魂高度,即便是陳數、黃覺主演的《傾城之戀》也是一樣。不可否認《傾城之戀》電視劇是非常優秀的作品,裡面的所有演員都是戲骨極品。但唯一缺憾且不可避免的就是男女主角比小說中的他們要純良且忠於愛情,而張愛玲筆下的範柳原與白流蘇可不是這樣具有高潔品格的人。

而《傾城之戀》展現的卻是一個字:俗!

表面上看,白流蘇與範柳原都很風雅不接地氣,而實際上他們都是在現實生活中不難找到的俗人。大齡離異剩女何止千千萬,她們都有著和白流蘇一樣的煩惱。只是民國時期的白流蘇因社會影響使之比現在的同樣狀況的女性不幸地多,因為那個年代的女性婚姻之外多數沒有生活來源,有工作的新女性也是薪水微薄,或者是象徵性的勞動報酬而已。所以那唐家大少爺再一萬個不好,白家對流蘇小姐的離異也是不情願的。

極為可悲的社會觀念: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就是客人,而她們在婆家卻是外人。

哪兒也沒有她們的容身之地。

為了凸顯白流蘇的悲劇性,電視劇裏她的原配丈夫被冠以各種各樣、令人厭惡的墮落行徑。抽鴉片、勾搭女戲子,最令人感到震驚的莫過於妻子白流蘇流產當日最需要安慰的時候他迎娶飛揚跋扈的女戲子做二房。但凡有點頭腦的女人都不會容忍得,哪怕回到不待見自己的孃家也受不得這個氣了。而白家尤其是流蘇的兩個哥哥和嫂子,實在是俗氣到了極致。

爺們兒沒出息到出門請徐太太喫飯還得讓徐太太買單的可悲地步,而兩位嫂子這般庸俗婦人更是淋漓盡致。把個千百年來中國家庭的妯娌矛盾演繹地活靈活現,斤斤計較到了讓人忍無可忍的地步。最為諷刺的是眼看著白寶絡要相看多金王老五範柳原,四嫂先想到的是推銷自己的小丫頭。事後見白流蘇莫名其妙得了青睞,立刻翻臉大罵小姑子不要臉,旋即忘了自己纔是最想跟寶絡爭貴婿的頭陣。市井之氣不費多少筆墨便躍然紙上。再說俗氣的白流蘇和範柳原。

其實不難看出,白流蘇不愛範柳原,範柳原也不愛白流蘇。他們只是愛自己。白流蘇的窘境迫使她急於嫁個新男人以此擺脫處處給她臉色、嫌她喫白食的兄嫂家,再加上人人都覺得白流蘇嫁個帶五個孩子的鰥夫都是高攀的大環境,想嫁個更加體面的男人揚眉吐氣一把促使流蘇不得不對範柳原動動心思。這一切都來自於生活所迫,而不是範柳原有什麼自身魅力贏得了白流蘇的芳心。

而範柳原呢?他的私生子出身註定他對家庭生活充滿了抵觸與距離感,範柳原也是個聰明人,看得出周圍鶯歌燕舞的女性多是圖他的錢。因此徜徉於風月中的範柳原本就無心組建家庭,與白寶絡的相親無非是逢場作戲給徐先生徐太太面子而已。而在範柳原眼裡,相親對象白寶絡帶這一家子來簡直個個俗不可耐,唯獨白流蘇是道風景。因為除了流蘇,其他人都是來巴結他的。

範柳原若說從未想過娶流蘇為妻恐怕也不是真的,但他花了很長時間來試探。所有相親時公子哥使的手段他都重演了一遍,如果白流蘇真的狗顛兒地圖他財貌甘做他的情婦,結局恐怕也就是如此了。現實中絕大部分男女,也都不外如是了。戲劇性就在戰爭打響,「傾城」了。

世界上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就是生死與共、同甘共苦的戀人,沒有什麼比戰火中的愛情更令人激動了。命運給了白流蘇和範柳原這樣一個機會。

他倆都是俗人,因此也不能免俗地在這俗套的愛情故事中淪陷了。

比起以前整日西餐大菜、電影娛樂的通俗約會,在斷壁殘垣中用範柳原親自打來的山泉水、以白流蘇生疏的手藝熬製的蠔湯更能激發普通人對淳樸愛情和居家生活的嚮往。或許這纔是浪子範柳原真正渴望的幸福。美其名曰傾城之戀,也不過是對平凡夫妻。俗得真實,俗得動人。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雲緋文學號:芳緋文學歡迎點贊和評論


硝煙紛飛中的一點愛情,足以度過平凡餘生


傾城之戀。柳原是閱盡千帆後,遇見他心底的流蘇。流蘇與大多女子不同,淡雅清風。柳原與流蘇註定是傳奇裏的傾城之戀。愛,愛玲!流傳下那麼多直落人心的美詞佳句。沒有人可以逾越取代她傳奇的存在。致敬!


感謝邀請???????我沒有看!但對這個問題想發言,錯過了時間???♀?


愛情是天時地利的迷信。白和範的愛情詮釋了這一點。白流蘇是封建家庭中失去倚靠的寡婦,範對她來說無異於救命稻草。範是閱盡千帆的情場浪子,與白之間雖有心動,卻無廝守終生的情義。兩人後來的團圓,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戰爭所致。所謂傾城之戀,正是這個意思。一場需要以城市塌踏為代價的愛情。也許正是普通人愛情中所謂的緣分。


一座傾覆的城市,成全了這兩個自私的人。

從這個角度說男歡女愛,他們彼此是生死之交、傾城之戀、醒世姻緣。

從張愛玲的原著看,看她透視人性,愛的生命哲學。


煙火之外,有一些生命是值得彼此交付的,哪怕再不完美,你沒經歷過生死,就不要隨便評判別人的深情,那些即使帶著世俗氣的愛,在硝煙的廢墟中,也是極為珍貴的花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