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以“堅持擴大開放,促進合作共贏”爲主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全球金融架構重塑,成爲國內外金融界人士熱議話題。

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在會上表示,目前中國正在推進更大幅度的金融業對外開放,這將爲中國金融業、中國經濟以及全球金融治理帶來深遠影響。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經得起大風大浪,韌性很好。”李曉鵬表示,國際資本需要這樣一個投資的避風港。

更加激烈的競爭

李曉鵬認爲,金融高水平開放對優化國內金融格局有重要作用。

“金融開放,意味着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李曉鵬說,這是一個挑戰,但不要怕,因爲多少年走過來內資機構與外資機構在競爭合作過程中都得到了發展。所以,他相信新的開放將帶來更加公平良性的競爭。

金融業的另一個變化將體現爲增加融資渠道。“現在大家都講,一方面全國的資金流動性比較充沛,另一方面實體經濟感到融資難、融資貴,根本原因還是融資渠道發生了’腸梗阻’。”他說,因此金融開放以後,會進一步完善和豐富銀行體系,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的韌性,使融資渠道更加暢通,疏通融資難的堵點,降低融資成本,提高金融服務。

同時,金融開放意味着消費者可以獲得更加豐富的產品。“現在感覺銀行不少、金融產品不少,但是同質化嚴重。”他認爲,通過金融開放,可以使消費者享受到更多不一樣的金融產品。

金融開放也會對內資金融機構的治理能力產生影響。“我們會向國際同行學習,不僅學習產品開發,還要學習風險治理能力,還要學習他們的員工激勵機制,學習以市場爲導向的公司治理及業務決策體系,使我們的金融高質量發展。”李曉鵬稱。

更多風險投資

跳出金融業看金融開放,可以發現中國經濟整體也會因此而發生諸多改變。在李曉鵬看來,進一步金融開放,將使得中國經濟在創新、綠色、開放、健康等四個維度,獲得更好地發展。

“現在中國在創新發展中需要資本,特別是需要風險投資,而這一點中國的資本市場還沒有完成這樣的轉變。因此,我想中國金融市場開放以後,我們的資本市場會更加有彈性,更加有活力。”李曉鵬表示,特別是風險投資市場開放以後,更多的風險投資會進入中國,對科技創新會提供更好的支持。

當前綠色金融在中國起步時間不算長,在進一步金融開放之後,也可以使得國內外金融機構在綠色金融方面的合作,以及吸引更多綠色資本進入國內市場。

而以金融開放促經濟開放,是第三個重要角度。李曉鵬舉例解釋稱,近年來我們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做了很多投資,但是這些投資或貸款目前比較缺乏流動性。而金融進一步開放之後,預計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需求會得到更好地滿足,資產流動性會得到較大提高。

在李曉鵬看來,金融開放將外資機構引入中國,有利於提升債務硬約束,提高融資方面的透明度。“比如,今年1月已經對美國標普公司進入中國的債券市場評級業務進行了開放,這些舉措有利於促進債券評級更加市場化、標準化,提高融資的質量。”他說。

中國經濟有韌性

金融開放對中國影響巨大,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過去40年中國是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對外開放,未來中國的金融高水平開放,將會爲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活力。”李曉鵬稱。

在他看來,隨着高水平的金融開放,外資金融機構可以在中國找到很好的賺錢機會,分享中國經濟發展成果。

同時,中國互聯網金融走在國際前列,這一點已經被國際市場高度重視。李曉鵬認爲,藉助互聯網金融,中國金融市場可能會引領國際市場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新趨勢。

對於外資機構而言,中國經濟具有其獨特屬性。“開放可以爲國際資本提供一個投資的避風港。因爲大家都知道,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經得起大風大浪,韌性很好。”李曉鵬稱,對外資機構而言,在中國進行投資,運作空間、騰挪空間都很大,外資機構可以通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和高水平發展來對衝可能存在的風險。

當然,金融開放不是一放了之,在李曉鵬看來至少需要三個“結合”,即開放與改革相結合、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和培養國之重器相結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