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楨,是清朝晚期可與曾國藩、左宗棠齊名的大功臣。當然,他還以貴州人的身份,發明了一道著名的川菜:宮爆雞丁(原名:宮保雞丁,宮保是丁寶楨的榮譽官銜)。總結起來講,丁寶楨先生,是一個上馬能殺敵,下馬會種田;執筆能寫文,擰勺能做菜的大人物。

圖片來自網路

第一,他清廉正直,不畏權貴

連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安德海,被丁寶楨逮住後,也照殺不誤。

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安德海,貪污腐敗,經常在出宮遊玩時,走到哪都要藉機搜刮民脂民膏。

同治八年,也就是1869年,安德海到泰安遊玩,並以各種名義斂財,當地百姓恨之入骨。丁寶楨得知後,二話不說就派兵把安德海逮了起來,關進濟南大牢里。接著,就快馬加鞭密奏朝廷,把安德的罪行一一羅列出來。得到朝廷批複後,立即就把安德海從牢房裡提溜出來,砍了頭。

丁寶楨處決了海德海以後,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圖片來自網路

第二,他愛民如子,心裡始終裝著老百姓的利益

一是變賣家財保衛家鄉。丁寶楨因母親去世在家鄉丁憂時,碰上楊隆喜造反,當地百姓生民塗炭,苦不堪言。丁寶楨把家裡能變成錢的產業都賣了,招募了800多壯士,一起保衛家鄉。

二是興修水利,讓老百姓免遭洪水災害。1871年,流經山東鄆城的黃河,因洪災發生決口。丁寶楨到現場後,一邊指揮搶險救災,一邊和普通百姓勞動兩個多月,終於堵住了決口。兩年後,黃河再次大決口,丁寶楨主動帶兵治理洪災,和普通軍民一起修築障東堤,確保了方圓幾百里,近百年免遭洪水災害。

後來,丁寶楨當了四川總督,興修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了永久性防洪堤。現如今,當地百姓依然受益。

圖片來自網路

第三,他務實創新,既「師夷長技以制夷」,也積極傳承傳統文化

為了謀求自強之路,他崇尚洋務運動,在任山東巡撫時,於1875年以「靖海安邊」為名,在山東濟南申請成立機器局,引進外國技術和設備,製造火藥、洋槍。第二年,丁寶楨升任四川總督,他又借鑒創辦山東機器局的經驗,創辦了四川機器局。他創辦的兩個機器局,為兩省近代工業的發展開創了先河。

同時,他也非常重視文化傳承,創辦尚德書院和山東書局,並親自參與編修校對,著名的《十三經讀本》就是丁寶楨親自校對的。

丁寶楨是怎樣一位歷史人物?的確不是三言兩語能評說清楚的,因為他品德高尚,功績突出,活著的時候,他的收入基本都捐出去濟貧了,導致去世以後,連辦理後事都得靠生前的好友們拼湊。

總結起來講,丁寶楨為官為人做事,都可稱為楷模,他去世後,在四川、貴州、山東都專門修建祠堂來祭祀他,值得我輩頂禮膜拜。


丁寶楨做為晚清名臣,算是一位難得的好官。丁寶楨1820年出生於貴州,字稚璜,先後出任過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岳州知府、長沙知府,山東巡撫、四川總督等職。丁寶楨死後被朝廷追贈太子太寶,謚號「文誠」。

精忠報國

1853年,33歲的丁寶楨考取進士,並出任翰林院庶吉士。沒過多久,因為母親過世,丁寶楨回到了貴州。剛好碰到貴州遵義的楊隆喜起兵造反!!於是,寧寶楨傾盡了家裡所有的錢財,自己招募了八百多人保衛家鄉。

1856年,又遇到了苗民叛亂!!丁寶楨奉命留守於平亂部隊,這期間,他增加在民間招募士兵,先後收復了平越、獨山等地。

然而,由於錢糧短缺,丁寶楨捐獻了自己所有的收入與家產!!正是丁寶楨的這種為救國難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了士兵,以至1860年遣散之前招募的軍隊時,哪怕是無餉可發,士兵們也毫無怨言!!

1868年,西路捻軍奔赴定州,國都及附近地區都因此而震動!丁寶楨得到軍情之後,立率一千騎兵與三千精銳步兵,趕赴北方,迫使捻軍向南潰逃!!此戰期間,丁寶楨所帶領的部隊得到了皇上多次下旨嘉獎。

另外,丁寶楨由於生長在晚清那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面對國外船堅炮利的現實,丁寶楨成為了當時少數睜眼看世界的人之一。其一直致力于洋務運動的「求富自強」,1875年,丁寶楨以「靖海安邊」的名義,建立山東機器局,意在引進國外機器技術,製造火藥槍炮,從而「師夷長技以制夷」!!

清廉為民

1876年,丁寶楨受命代替吳棠署理四川總督一職,他注重糧食儲備與治安的管理。在他任內,一改以往盜劫成風、吏治腐敗的不好風氣,幾乎把劫匪都給誅殺乾淨,宣稱為路不拾遺!!為此,慈禧特意為丁寶楨寫了一幅字《國之寶楨》!!

丁寶楨任內興修水利,1877年,他組織大修了都江堰工程,以防禦決堤險情的發生。

在文化教育上丁寶楨也有不小的貢獻,1869年,丁寶楨任山東巡撫期間創辦了尚志書院,除了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外,還學習天文、地理、算術等。此外,丁寶楨還創辦了近代山東最早的官書局——山東書局。

1886年,督川十年的丁寶楨在任上去世!丁寶楨去世時,人們發現他平時的俸祿所得全部都用來救濟百姓,自己不僅一盆如洗,還欠下了很多債務。最後,是他的隨從人員集資給他辦理的喪事!!

剛正不阿

1863年,丁寶楨去往山東任按察使。當時正在魯、豫兩地作戰的郡王僧格林沁自恃身份高貴,會見省級以下官員時都不設座位。丁寶楨到達之後,在投遞名帖時倔強的說「低階武官丁某投書王爺,如果給予設座,我就覲見,否則的話,就不見!!」這話直接把身邊的侍從嚇得大驚失色。

然而,正是這種強硬不屈,讓僧格林沁王爺極為佩服,因此其收起了平時的傲慢,對丁寶楨禮敬有加。

丁寶楨還為當時的朝野處理了驕橫的宦官安德海。安德海是深得咸豐與慈禧寵幸的大太監,也正因如此,他仗勢驕橫引起了朝野上下的憤慨。1869年,安德海有次私自出宮斂財,行至丁寶楨所管的泰安境內。丁寶楨派兵將其逮捕,並奏明朝廷,數出安德海的多種不法行徑。得旨後,安德海被丁寶楨于山東濟南就地誅殺!!此等為民除害之舉,使得朝野上下大快人心。


其實大清一朝還是好官,名臣輩出的,不僅一個丁寶禎,還有很多,比如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陳迋敬,張廷玉,于成龍,北洋水師鄧世昌等。其實,一個朝代清官,名臣,廉吏知多少?是要看代表這個朝代的君主是否清明。是否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他集思廣益,廣開言路,從流納諫,能聽進逆而忠言,能以人為鏡,居安思危,恕興夜寐,不敢有絲毫懈怠,因此,他那個朝代就很少奸臣賊子,君臣一體,一堂和氣,上清下廉,從而開創了有唐一代少有的盛世。但歷史也告訴我們君昏臣奸,曆數中國歷史上各朝代昏君統治下的江山社稷,一旦遇上昏君暴君,臣子官員也就很不規範,也就會出現諸多奸臣,所以奸臣賊子並非生來便是惡人,都是因為最高執政者昏饋無能,所以才讓臣工有恃無恐,變成貪官污吏。遺害無窮。


丁寶楨(1820年—1886年)字稚璜,貴州平遠(今貴州畢節市織金縣)牛場鎮人。晚清名臣,咸豐三年考中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岳州知府,長沙知府,山東巡撫,四川總督。

丁寶楨為官清廉,為人剛正,半生致力於強國利民。

任山東巡撫,關注民生疾苦,兩次治理黃河水患。興辦洋務,創辦山東機器製造局。發展教育,成立尚志書院,官書院。任四川總督,改革鹽務,整飭吏治,修繕都江堰水利工程。抵禦外辱,造福桑梓。

丁寶楨多年拿出多半的俸祿救濟貧窮的百姓,後來,自己連看病的錢都沒有。光緒十二年去世,一省總督分文皆無,親隨,下屬湊錢安葬。當地軍民哀慟天地......

光緒十二年(1886年),朝廷追贈,太子太保,謚號『』文誠『』,入賢良祠。

百姓在山東,四川,貴州自發為丁寶楨建祠祭祀。


民間傳頌丁寶楨事迹最多的,就是敢於殺慈禧太后的身邊大太監安得海。

丁寶楨是貴州平遠(今織金縣)牛場鎮人,晚清名臣,是晚清洋務運動中的重要人物。

在西路捻軍向定州進軍,逼近京城,丁寶楨率兵馳援,保護了京城安全,護駕勤王有功,朝廷數次降旨褒獎。

關於安德海一行來到丁寶楨管理的地界泰安府時,丁寶楨經過初步了解和確認,得知安德海此行並無正規手續,便以太監私自出宮四十里即違清廷祖製為由,命人將其捉拿,並將其押至濟南進行審問。並經過向朝廷確認,在得知安德海確實是在沒有慈禧太后懿旨下出宮的,經過當時親政的同治皇帝特批,於是很快就將其在濟南正法處死。

這點也能看出清朝還是重視法律的,雖然慈禧心理可能也會惋惜安得海的死,但安得海確實違反了清朝法律,所以她表面還讚許丁寶楨秉公執法,即使後來慈安太后去世,慈禧完全掌權,她也沒有任何對丁寶楨報復行為,這就是政治家的胸懷。說白了,安得海的地位,肯定不如丁寶楨重要,而且大清不是大明,是限制太監權利的。


丁寶楨(1820年-1886年),字稚璜,貴州平遠(今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牛場鎮人,晚清名臣。咸豐三年(1853年),33歲的丁寶楨考中進士,此後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岳州知府、長沙知府,山東巡撫、四川總督。是晚清洋務運動中的重要人物,在台灣推動了電報、煤礦等民用企業開發。1886年死於四川總督任上,葬於濟南。

他為官做事重大義,知變通,重實效,約束部屬甚為嚴厲,為政清廉。常捐贈薪俸給困苦者,然自身卻因生活所需而負債纍纍,至死不能還清。喪歸時,賴僚屬集資方成行。以勇於任事、吏治嚴整聞名於世。著有《丁文誠公奏稿》。

他治軍嚴厲,常在半夜期間查巡崗哨,如有哨兵打盹、瞌睡,他便用小木棍、竹竿敲打哨兵的腦袋。

丁寶楨生活在中國歷史發生大變局的時代,面對外面「船堅炮利」的現實,丁寶楨致力於「求富自強」的洋務運動。他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世界形勢,痛斥「墨守綱常」的人。認為中國要自強,必須學習西方,「精求武備」,「仿照外洋槍炮之巧如法製造」,這樣才能「棄我之短,奪彼之長」。

1875年,丁寶楨以「靖海安邊」為名,上奏清政府批准,在濟南北郊新城擇地300畝,建山東機器局,引進國外機器設備,製造火藥、馬梯尼洋槍,成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典範。

丁寶楨先後治理黃河和四川都江堰,被稱作古代水利專家。至今都江堰仍然樹立著丁寶楨的雕像。

23歲中舉人、33歲入進士的丁寶楨在文化建設同樣頗有作為。

1869年,山東巡撫丁寶楨創辦尚志書院,俗稱尚志堂。就學者除學習儒學外,還學習天文、地理、算術。該堂曾刊刻的書籍,稱尚志堂版,在國內享有盛譽。至今,在趵突泉公園,尚志堂建築仍存。同期,丁寶楨還創辦了近代山東最早的官書局——山東書局。該局最著名的刻本《十三經讀本》則是由丁寶楨親自參與校勘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清末濟南學者馬國翰生前曾編輯完成《玉函山房輯佚書》,該書輯佚書594種,為輯書史上的空前巨著。但因馬國翰去世未能刊行。1870年,在丁寶楨協助下,濼源書院從馬國翰親屬處借出《玉函山房輯佚書》的書板,整理後分訂一百冊印刷行世。為後世學術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丁寶楨的政績,很大程度得力於用人,他提拔官員看重德才兼備。他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上諭為政,首在得人」,只有「重用德才兼備之人」,才能把事情辦好,所以,「深維求治,以任賢為急」。他用人的標準,一是「居心行事」;二是「苟異於人」。也就是說,要用有事業心而且確有奇才的人,而不是「只會做官不會做事」的「阿混」。對人才的考察,必須「察其言,觀其行」而後「知其人」。每到一處,便悉心查訪,但遇心術正大、才識卓越、能辦實事的人,便極力保舉、提拔。他發現丁彥臣是一個「才識開拓、器向宏深,明干篤實」的人,便保舉他治理山東河道。辦洋務,保舉了一批「博求通識之士」,如薛福成、張蔭桓等。在抵抗外來侵略中有功的長庚、鮑超等,都是丁寶楨一手提拔起來的。

丁寶楨在山東做了近10年巡撫,為官廉潔剛烈。尤是其智殺權監安德海一事,更是為朝野震驚,至今仍被老濟南人廣為傳說。丁寶楨在為官生涯中為百姓做了不少實事,兩治黃河水患、創辦山東機器製造局、成立尚志書院、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政績卓越,得到百姓和朝廷的肯定。

 丁寶楨為人正直,勤政廉潔,廣受朝野好評。禮部尚書李端芬高度評價丁寶楨的功德情操,把他與曾國藩、左宗棠等同推為中興名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