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香,溢了
于是落笔了

10945052_10203940972337961_7154715963286440302_n  

在看戏前,其实我一度想退票。

人间条件系列一直是许多看戏资历比我长许多的朋友大力推荐的系列。
所以当绿光开始放出新的系列,人间六的讯息时,我跟朋友就摩拳擦掌的等著售票日。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抢舞台剧的票像在抢演唱会一样。
尤其像这种知名度高的剧,一个疏忽,好位子就都被抢完了。
再一迟疑,可能连票都买不到。

于是在演什么内容,有哪些演员,唯一知道的是演出时间的情况下,开始售票了。
我其实并不喜欢这样子,可是却不得己还是乖乖买单。

也曾发生过我买了后才公布演员名单,而我喜欢的演员不是在我出现的那场,但票已售完。

难怪说看戏的都是傻子,完全不知道演什么跟演员有谁的戏还要抢时间预购。

这么抢手的戏,那为什么我说一度想退票?

因为粉丝团。

买完票后,只能从粉丝团上得知这戏可能演什么,以及演员名单有谁。

吴导个人,一直有很浓厚的意识型态,很多时候是偏政治色彩的。
其实我并不完全认同他的立场,但这部分我一向分得很开,尤其是他的剧本跟文字也的确很吸引感动人,所以我并不会在意。

今年适逢台湾发生了许多活跃的社会运动,搭上这股公民不服从的风向,粉丝团释出的宣传,不论是文字稿还是照片,甚至只是标语,都是在「提醒」「暗示」这个世代的窘境。

买不起房,薪水22K,生不出小孩,无法养小孩......

一些略为耸动的标语,一种在当下容易引起社会共鸣的「负面」用语。

宣传效果很好,我很厌恶。

社会氛围变如此负面,如此不检讨自身只怪环境怪别人,有很多部分就是资讯平台的散播,于是像涟漪般,你一个简单的标语,引起的效应很大,而媒体不负责。

会引起大家共鸣,的确许多人也感同身受,也有同样的困境;但同样的,也有很多人在改善这社会,改善自己,甚至帮助别人。

我想有点智识的人都知道,心理学或媒体传播上,负面的情绪、讯息,散播及留下印象,都会比正面讯息大,且容易引起情绪波动。

于是像嗜血般的挑动负面情绪,每散播一则负面,可能数十则正面情绪都无法修复。

散播这些的你们,没有责任吗?

我常好奇那些成天只会怪环境怪社会怪政治的人,自身做了多少努力,帮了多少人?
不要用什么我能力还不够所以还无法帮助人这种屁话,套句我喜欢的摄影师戴群芳讲座说的,「为什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去从事梦想,等到那时候,你真的就有力气去完成梦想吗?」

为什么一定要有什么能力,才能帮助人,才能改变自己?

你尽了多少努力,就得到多少成果,我所谓的努力,是甚至不择手段肮脏下流的,他们努力成为了你所厌恶的人,却得到你没得到的成果,你不能因此就怨愤。

你不能因为没有一个富爸爸,就说不公平这种幼稚的话;你可以砍掉重练,你可以加入体制后改变这体制,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冲撞,但以来我看,那只是情绪的发泄,而非自身的改变。

然而资讯平台却把这样的事视为唯一路径且将这样的人成为了神,其实这不是唯一路径。

而且最近发现,原来那或许只是一个自称孤独的人的情绪出口。

粉丝页的宣传就是让我感觉许多对这社会的不满,抱怨。
我无法跟这样的内容产生共鸣,我在乎的是自己能力能否改变,如果没办法,就自己现在的能力,有没有办法多做一点帮助别人的事,而非只是在那边抱怨。

你知道吗,真正落于苦难的人,是连抱怨都是奢侈的。

我想我朋友也不认同,所以她真的退票了。

=====================================
剧名:绿光.人间条件六--未来的主人翁
时间:2014/12/6 14:30
长度:3小时
地点:台中.中山堂(https://goo.gl/maps/QofCS)
座位:1楼10排14号
演员:很多,请看网页http://www.greenray.org.tw/Human6/character.html

 10458223_10203940972217958_2781518923389407143_n  

台中中山堂附近,有不少停车场。
记得几年前第一次在中山堂看戏时,还觉得这边停车很方便。
但不知道从哪一次开始,附近的停车场在戏快开演前都客满,常看到长长的车阵排队等车位。

提前半小时加上等车位的,时间会有点紧迫。

虽然流动率很高很快,可是对于我这种在开场前想保留充裕时间好好看一下现场布置的人而言,还是没有等候的耐性。

况且如果运气不好一直遇不到有人离开,而戏已经开演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这次我停在略远一点的中正公园停车场,比起来较贵,但停车场很大,走到中山堂也只是穿越公园的距离而已。

如果你在中山堂旁的停车场找不到停车位,中正公园的停车场应该都还会有位置。

每次看戏时,大厅的服务台除了贩卖节目单或相关周边外,两旁也会有大型的立牌广告布置,让观众可以合影或得知下一部戏的介绍。

人间条件六,虽然开演前揭露的内容很少,但我没想到连现场布置也是空荡荡,没有半个大型立牌广告。

核票后进入大厅时,我真的略为疑惑,还四处找了一下有什么可以拍照的,但除了柜台,跟一张简单的时间表,没有其他大型海报或立牌布置。

虽然无关紧要,不过拍这些广告也是我的看戏记录之一,这下让我只能拍节目单留念。

自从看舞台剧以来,我就会困扰于如何留下纪录这件事。
大部分的舞台剧,都禁止用手机或摄影器材的,然而一些网路上的专门评论家或写手,却常有自己的拍摄照片,有些都是授权的,差别在于他们是专业的评论者而不是一般的观众。

而他们的评论又常常让我觉得只是官方宣传。

于是每次想留下记录时,出现的照片不外乎现场布置或开演前的空拍舞台,再加上一些网路的剧照,总缺少了一点参与感。

其实这也是我觉得舞台剧的缺点之一,因为没办法好好记录,印象只深刻在脑海,想分享给其他朋友却无法佐以画面,看DVD的感觉跟现场的直接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更何况现在的剧很少出DVD。

于是我们错过了一部剧,就可能再也无法看到,而脑海的印象也会渐渐模糊。

终究遗忘。

这也是为什么我努力的把每次看戏心得化为文字的原因之一。

===================================

10524362_10203940972057954_1730149049690743860_n  
这次的座位在第10排右侧的座位,以台中中山堂的位置而言,这是我觉得cp值最好的位置,但上次坐在同一排最左方的位置,才发现左边跟右边视野不一样,右边的视野可以看见舞台全貌,左边的视野却会被左方的舞台墙壁挡住,如果演员走位到最左边舞台时,就会看不到演员只听到声音,是很糟糕的位置,虽然是跟最右方同价位,但以后选位时要特别注意一下。

幕未起时,舞台就响起了人间条件人的主题配乐,罗大佑的未来的主人翁

像是破题似的,这首在我年纪尚小时没听过的歌曲,此时第一次听到,竟意外的贴切人间六。

吴导后来说,人间六跟之前系列不一样,故事比较段落,并没有一个主轴,所以害怕架构太松散。

但因为有著这样的一首主题音乐来串起整个剧,所以反而让数个段落的剧串连了起来。
我很喜欢这样的方式,就像果陀淡水小镇的那首静夜星空,还有清明时节的小调,都可以让观众在听到音乐时回想起戏剧内容及感动。

以及唤起可能逐渐模糊的记忆。

========================
当未来的世界充满了一些陌生的旋律
你或许会想起现在这首古老的歌曲
飘来飘去 就这么飘来飘去 飘来飘去....
<罗大佑.未来的主人翁>
=============================

舞台灯光亮起,映入眼帘的场景是两个相邻的房间。
在客厅里,一群人坐在椅子上聊著天,另一个房间是卧房,一张单人床上躺著一位老者,吊著点滴。

从聊天内容中得知,这是一群同学在老师生日时来探访老师,老师中风不能动已经好几年,而同学们也固定每年都会在生日时相聚,帮老师庆生,纵然老师只能发出呜噎的声音。

老师的儿子,为了能全心照顾父亲,辞掉了原本在科技业的工作全心照顾父亲,无业的状态下只能玩股票却又失利,结果只能依赖女友的资助。

同学们聊著孩堤的趣事,看著毕册上的照片,聊著过去,聊著现在,聊著未来。

这样的场景让我想到我可爱的同学们,我很喜欢这样的场景,就算生活大家有各自的烦恼,可是可以这样聚在一起就很开心。

或许,也很必要。

 

10499434_10202877738317775_8296844353046604806_o10676225_10203616694191210_6134497095017135082_n1796726_10201782393694844_1504190863_o10885280_10202718345951057_6316491692596624522_n  10885424_10203748578368232_6886284956853078919_n  

整部人间六想传达的多个主题在这群人的聊天间已经传达,不管是亲情间的烦恼、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夫妻间的情感问题、儿女的教养问题、长辈的期望.....

第一幕像是大纲式的,将重点条列了出来。

但除了这些,第一幕我觉得最重要的,感受最深的,是朋友的相聚。

以及对那些曾待我们如子的师长的关心。

远帆:「......值得怀念与尊敬的长辈,似乎也不多了」

不管是嗟叹年纪增长的逝去,或者一语双关感叹社会太多为老不尊的长辈,都似乎提醒著自己,那些年曾在成长迷途给予你支持的力量的师长,你是否还联系著?

而阳山在送走这些来看望父亲的学弟妹后,才真正露出长年照顾父亲的心力交瘁。

这一场也很令人感慨,如果是你,你怎么办?
如果你是阳山,你会像他这样,毅然辞去工作全心照顾父亲吗?
阳山也曾把父亲送到养护院,这也是现在许多人的做法,可是因为父亲不适应养护院的环境,于是才接回来由自己照顾。

养育我们许多年的父母,在这样的时刻,需要的是我们的陪伴,可是,我们能给予的呢?

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阳山很有孝心,令人敬佩又心疼的孝心。

换做是你我,你可以做到这地步吗?

第一幕在我扪心自问时,落幕......

接下来几幕,则是剧中每组角色的背景故事,不管是家中长年吵架的父母让家变得紧绷,夫妻间讨论不孕及是否生小孩的问题,还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跟孩子的表现不符......每一幕都像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却同时也是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周遭的问题。

看戏的同时,你会常扪心自问,如果是你,你怎么办?怎么面对?

其中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吴定谦饰演的第二代跟柯一正导演饰演的父亲约在咖啡店聊天,跟父亲讨论自己的未来,有自己想做的事,不想接掌家族企业。

这一幕父子对谈的台词很有意思,包括身为父亲的柯导提醒儿子已经比别人享有许多良好的生活,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相比其他弱势的人他是幸福的。

但身为儿子的吴定谦却觉得不自由,一切都在父亲的期待下成长及被安排,所以他想做自己的事。

就像咖啡店的老板,也是第二代,当年也是被父亲送出国念书,结果回来却是开咖啡店。

一种柯导这父亲摇头但吴定谦这儿子很向往的选择。

看这一幕时,其实我心里的确有跟柯导的父亲角色类似的想法:「那是因为你已经不愁吃穿了才可以这样任性」

另外让我有点违和感的是,柯导饰演的大老板父亲,最后反而妥协了儿子的决定,这么明理的企业大老板跟电视演的都不一样啊!

不过这幕的重点在于其实父子间的对谈语气,一种小心翼翼,刀子口豆腐心的,观众可以感受到父子间的亲情,也可以看到自己跟家人间的相处是不是也常常口嫌体正直

但这一幕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反而不是主角的对戏,而是在一旁吧台默默冲著咖啡的咖啡店老板。

除了他的穿著很有型,鞋子很好看以外,他真的很认真在手冲咖啡。

虽然说他为了配合剧情一杯冲太久了(他大概也没想到有观众完全没在看主角在看他吧),但从他的手冲的动作,包括绕圈、闷蒸、闻香气,再加水....是真的手冲的手法,不是随便冲冲的。

远在观众席上的我,都好像闻到香气了(当然不可能)。

这么用心的咖啡,主角好像也没喝......

后来我还特地看了节目手册这位角色,原来是副导李明泽。

不管怎么说,我很喜欢在这个细节上,剧团还是很完整的呈现。

 

另外还有一个组合,是我看完戏后跟朋友形容「台上台下笑成一团哭成一团」的组合。

美秀姐的这个家庭,父母是每天吵架的家庭,饰演女儿的范瑞君在外疲惫了一整天回到家还要面对两老的吵架调停,身为子女整个是心力交瘁,最后甚至很认真的跟父母说,如果要离婚她跟哥哥并不反对。

我所知有些人的家庭也的确是如此,父母每天吵吵吵甚至把离婚挂嘴边,但这样一吵就十多年,也没离婚。

那种身为子女的无奈,一种类似明知道父母是错的却还帮忙掩饰的那种心情。

亲情、家庭的困局,外人说得很简单,但只有身在那样家庭环境下长大的人才懂别人所不懂的。

我曾自以为的用自己的想法去说服朋友如何面对家庭跟父母,可是后来发现,不是每个人的家庭都像我的家庭一样,再怎么合理的逻辑,在亲情或成长背景的前面,都会变成外人所无法理解。

于是我理解了那样的困局,而那是只有他们自家人可以解决的,外人不足以为道。

所以就会像剧中的一家,厌恶著每次回到家就是听到父母吵架(而且吵很凶),但却也一直维持著关系的状态。


***************
父亲和母亲。
他们年老后不但没有离婚,还亲密地坐在走廊上共饮红茶,这是我小时候完全想像不到的光景。

他们虽然都过了六十岁,但各有情人的可能性仍很高。直到现在,他们每天晚上还是各自带著奇怪的香味回来。

爱并没有正确的形式。像爱这样变换自在、随著时代改变的怪物,不见他例。

我小时候相信他们有一天会离婚。但现在看到他们的背影,我确信他们绝对不会离婚…

似乎有必要的谎言。也有不必要的正义。

对于爱,我究竟知道多少呢?

<辻仁成.嫉妒的香气>
**************

虽然吵吵闹闹,不过吵架的内容却大概是整剧最欢乐的一幕,一些吵架时没意义的对话都会让观众大笑。

然后是沉重的一幕,场景回到一开始的老师家里。
一直卧床的老师突然起身了,而且像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现在才发现老师是罗北安演的),然后是跟儿子的对话。

像是半埋怨的,想起来在痴呆中,儿子送他去养老院他一直大吵的记忆,以及儿子独自在床边时终于忍受不了这一切的嘶吼:

「爸,你为什么不去死一死」

这是多重,多痛的一句话啊。

如果你是阳山,或你是一直卧病的老师,你会愿意放弃原来大好的一切生活来照顾父亲吗?你有这样的孝心吗?你会怎么做呢?

如果你是一直卧床的父亲,再也无法康复却也一直维持著生命机能,你会希望儿子怎么做呢?

这没有标准答案,但这一个组合却让大家都很沉重。

最后,一直卧床的父亲,推开家门,离开了。
原来那是在阳山梦里的告别。

对外人而言,或许是一种解脱,但对阳山来说,这也不是他希望的。

我们有时对亲人的埋怨,其实都是无心的,但同样的埋怨,对亲人造成的影响,却是比起他人多出许多许多。

所以,话,好好说,尤其对亲人。
不要冒然出口后才后悔,伤害已经造成。

这让我想到某电信业者的广告系列,我很喜欢的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3cJ45NIjsU

还有,这一幕,根本是可以置入性行销保险啊!

######################

再来是我说的台上台下哭成一团的一幕。

在宋老师离世后,阳山终于要跟瑞君结婚。

瑞君父母正沉浸在去美国看完孙子的喜悦中,争相跟瑞君分享著美国行的趣事。
跟前一幕吵架吵到令人受不了的氛围比起来,和谐得让人意外。

这时我才突然意会到,或许这一个组合想表达的,其实是想传达很多时候,父母只是希望引起儿女的关心。

儿女都不在身边的孤单所引起的争吵,或许反而是两个老人家的生活调剂。

然后,瑞君平淡的告知了要结婚的讯息。

父母突然变得正经,语重心长。
那种自己的女儿真的要嫁了的心情,在父母的言语上完全都能感受得出来。

不管是父亲觉得自己没能给女儿什么东西,或者母亲又开心女儿到四十岁终于能嫁出去又喜又不舍的对话,都让人感受到亲情的不舍与欣慰。

瑞君:「妈妳要等应我,现场不能号(哭),妳如果会号,我就不让妳去」
美秀:「妳是把妳妈当苦旦吗?四十岁的查某子嫁得出去我欢喜都来不及了,我哭心酸的吗?...」

老实说,这时台上台下已经都是哭成一团了,不过我只是眼红,真正让我掉泪的是父亲的那段话。

瑞君:「爸,那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父:「我要跟阳山说」
父:「你们两个,一定会很幸福很幸福,不会吵架的」

父:「因为我跟妳妈这辈子,已经连妳们的份都吵完了(哽咽)」

最后那句话一说完,台上台下哭成一团,我的眼泪也掉了下来。

===================================
最后一场,吴导才有戏份。

饰演一个北上探望女儿的爸爸,担心女儿,偷偷塞钱给女儿,而且明明生病的是自己,处处却还担心女儿状况。

还拍打扰了女儿一家,于是自己去借宿朋友家也不住女儿家,满口要女儿不要担心......

观众群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这幕而觉得自己很不孝。

几年前,我常常会有疑惑,那些为著自己梦想前往国外打工游学的朋友们,满口是对新环境的憧憬的朋友,为什么妳们都没有挂念的人事。

关于这个土地,关于这些熟悉。
关于家人的挂念。

不过那时我的疑惑对这些朋友而言,只会是泼冷水,而且每个人的家庭状况不一样。
但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我爸妈也支持我」

我心里的OS是:「废话」。

每个人的状况不一样,我曾经在外地工作一年,因为失恋回到家后才知道不会用电脑的父亲,为著想知道我的状况,还跟朋友请教怎么用视讯想关心我。

而我却为了一个女人变行尸走肉。

真的很不孝。

「父母在,不远游」
现代环境来说,这当然不合时宜了,而且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或许会离开父母。

但是,请别忘了,有空,多回去陪陪父母。
我说的,是实际的陪伴,而非仅是视讯电话之类的。

实际的面对面,眼神交流,你与对方呼吸著同一个环境的空气,才会有温度。

==================================
结局落在吴导的孙子的作文发表中。

去看完病的吴导,离开前去看了孙子。
还有给孙子的叮咛:「......要快乐、要有很多朋友,这样就会有热情,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要有很多朋友,这句话后来一直回响在我的脑海里。

虽然整部戏有许多是关于两代、三代、亲情、生活、教养的不同面向,但我最印象深刻的画面,还是那一开场许多老同学聚在老师家的场景。

随著行动装置、APP的普及,我们越来越不跟朋友相聚了。
大家以为一直有著对方的消息,于是产生似乎常跟对方联络的错觉,更甚至,有些朋友消失在FB很久了,但因为大家被太多其他人的讯息充斥,于是忘记有些朋友不见了。

我想起那一年我出车祸后突然好一阵子没上msn的日子,在几个月后我又上线时,一个朋友问我怎么了,才知道我出了车祸。

「好恐怖,因为我们只有在线上聊,所以没有你的电话,如果你就这么一直不上线,我不就一直不知道你怎么了?」

于是那之后我们交换了电话,也约了时间见面。

我们是不是越来越忘记关心朋友了呢?

在各方面来说,我们是不是越来越失去温度了呢?

所以戏中那种在许多年后,同学固定相聚的场景,让我印象很深刻。

也幸好,我还时常跟朋友跟同学见面,可是,我还觉得不够。

还有些朋友,网路上的,脸书上的,通讯软体上的。
那些互动,某程度来说是必要,但我更希望,我们都能有更实际的互动。

一种温度的传达,真实的感觉。

而且甚至有时,我会是不是愿意这样真实的互动,当做评断一个人是不是值得深交的标准。

对方是否也把你当朋友的标准。

===============================
整部戏充满许多面向,许多组合。
不管是哪一类型的观众,甚至不管哪个年纪的观众,相信都可以与其中的某个,多个组合产生共鸣。

想到自己,想到过去,想到未来,想到现在。
想到下一代。

我喜欢这样的舞台剧,不仅是娱乐,而是包括让人反思,让人共鸣。

每个人都可以从中间反省自己,或用自己的方式解读。

虽然一开始抱怨粉丝团的宣传太负面太不符合我的调性,但戏剧本身却是很值得看的,难怪人间条件每个系列都大受好评。

吴导又成功的呈现了一个作品。

==============================
看戏的当天,正值选举过后。

吴导在谢幕时说了一句:「谢谢你们这些年轻人,这次的选举,是一次台湾的胜利」

我无法为这句话拍手。

我无法认同用著许多伤害、谎言得到的民主结果,是一种胜利。

那只是一种选择,许多人的思考判断下,或被诱导下,或各自利益下,各自期望下的选择。

多数人的结果。

但要说这是胜利,这也仅是用著自己的立场解读的结果,这也是我之所以为什么对这部分有点感冒的原因。

这不是又犯了戏中父母的错误吗?以为自己的做法才是对的,然后灌输给孩子要孩子跟著做。

年轻朋友也有投另一阵营的选票的,所以他们失败了吗?

用胜利或失败来评断民主,都是一种民主的悲哀。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原本我以为粉丝团上的宣传仅是粉丝页管理员的自己想法的宣传,在吴导做了那个结论后,我心里就冒出「哦难怪会用这样的宣传方式」。

剧中的每一个组合,虽然有著不同的难题,可是他们认真的面对著,而且都很少抱怨。
你是否也是这样活著呢?


虽然环境没有很好,但其实你还是比更多人好,或者,如果你不满,你有试图努力改变自己吗?

只会抱怨是无法改变事实的。

人间条件六,就作品本身,一部好戏。
而且是会让人共鸣,反省许多的好戏。

演员群也都让人很喜欢,不过美秀姐演范瑞君的妈妈好像怪怪的,张静之真的很漂亮很有气质,咖啡店老板让我很欣赏,柯一正导演的每次演出总是有股感动人心的力量。

还有,就像罗北安团长在节目手册里写的一样:吴导!罗老师的戏份真的太~~~~少~~~了~~~~

绿光剧团,人间条件六,最后就在罗大佑的歌曲中,落幕。


##################
有一天孩子们会告诉他们后代你们要守规矩
格言像玩具风筝在风里飘来飘去
当未来的世界充满了一些陌生的旋律
你或许会想起现在这首古老的歌曲
飘来飘去 就这么飘来飘去 飘来飘去......

 

 

 

精华片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