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上6點,寧波大學8號樓105教室裏,醫學院臨牀專業17級的同學們早早地等候着。今天的這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講的是《世界的物質性和人的實踐活動》。鮑展斌老師的課從古希臘的泰勒斯以哲學家身份賺錢的故事開始講起。“很輕鬆就記住了泰勒斯認爲水是萬物始基的觀點。”聽課的丁敏燕對記者說。

  不再枯燥的“馬原”課

  作爲思政課老師,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鮑展斌上的最多的一門課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俗稱“馬原”課。自1987年進入寧波大學開始教課到現在,已經32年。枯燥——這是太多學生對“馬原”課的主要評價。可是,鮑展斌的課卻是笑聲、應答聲不斷。只見他掏出了從古玩市場淘來的一塊新疆彩玉石,石頭上天然形成的酷似世界地圖的造型吸引了同學們的目光。

  “物質是所有事物的總和。石頭是一個事物,抽象的物質需要通過一個個像石頭這樣具體的事物來認識”“石頭上的世界地圖是如何形成的,石頭的成分是什麼?這個思考便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過程”“石頭既是一種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爲轉移的客觀存在,又可以被人類的意識所複寫或反映”“億萬年來,這顆石頭不斷髮生變化,最終成爲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這是事物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辯證法”……唯物論、辯證法、實踐論,一顆石頭講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馬原’課枯燥,是因爲這門課被教成了知識。”鮑展斌分析認爲,基本原理本就非常抽象,如果上課還乾巴巴,便成了空對空。同學們會爲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那些最有價值的哲學原理,就會在考試結束後“相忘於江湖”。“事實上,這門課應該傳授智慧。”鮑展斌說,哲學在希臘文裏的意思就是愛智慧,馬克思總結出這些智慧很不容易,教師應該將這些智慧傳授給學生。

  講貨幣功能的時候,鮑展斌從自己收藏的數萬枚古錢幣中隨意拿出幾個。“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概念就這樣印在了學生的腦海裏。

  古今中外的錢幣、馬克思傳記連環畫、毛主席像章、《矛盾論》和《實踐論》早期單行本……鮑展斌將自己的各種藏品不斷搬到課堂上,成爲理論佐證的絕佳道具,更成爲提高學生“擡頭率”的利器。

  上到學生心坎裏的思政課

  “鮑老師,我要去報考哲學研究生。”當鮑展斌聽到這句話時,他知道已經打開了小寧的心結。小寧同學來自欠發達地區,家境貧困而且自卑抑鬱,成績較差而且與室友相處困難,甚至一度流露出厭世念頭。轉變,從他生病住院那次開始。鮑展斌去醫院看望他,自掏腰包幫助他治病,由此,他們之間有了一次次的人生深談。後來,小寧跨專業攻讀了中國哲學的碩士研究生。現在讀博士的他已經走上了學術研究的道路。

  一次課上,鮑展斌講到了羅素的愛情哲學,一名女同學突然舉起手來要求發言並當場失聲痛哭。原來她正在失戀的打擊中難以走出。課後,鮑展斌放心不下這個學生,主動去找她交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發展和變化的觀點梳理她目前的感情生活,最終幫她從感情問題中走了出來。馬克思主義理論被活學活用,成了解決心理問題的靈丹妙藥,同學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了更深的領悟。

  “鮑老師的課不僅是有趣這麼簡單,更多的是由淺入深地帶領我們思考。”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屆畢業生,正在中國社科院攻讀博士的周文娟說,“我的性格有些莽撞,興趣愛好也多。正因爲如此,一開始我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走考博這條路。是鮑老師的點撥和啓發提高了我的學術自信。他定時詢問我的學習情況,鼓勵我多看書、多發文章,教我論文寫作的基本技巧。研一時,我參加了校內外舉辦的各種學術比賽和學術會議,居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從那時起我對自己的認識慢慢發生了改變。”

  請學生餐敘是鮑展斌的“常規工作”。祁淇是他的碩士研究生,她說和老師的餐敘不僅經常而且內容非常廣泛,既有學術上的指導,也有生活上的關心。“不要光和我說你們得了什麼獎,還要多和我說說你們遇到了什麼困難”——這是鮑展斌餐敘中經常重複的話,他希望同學們不要總是報喜不報憂。

  去年9月28日,寧波大學舉行“最美寧大人”評選,鮑展斌獲得了“最美導師”的稱號。

  信仰與情懷鍛造出的精品

  從22歲教課開始,32年來已經有近萬名學生聽過鮑展斌的“馬原”課。他說,自己從教研室裏最年輕的教師做成了老同志,除了進修、深造,他沒有離開過這個崗位。堅持到今天,不僅是爲了把孩子們的興趣吸引過來,更是因爲自己的信仰、堅守和熱愛。

  大學學哲學、上班教馬哲,鮑展斌說,馬哲就是生活,它無處不在,自己已經將它轉化爲人生的信仰。所以,他從教授這門學科裏得到了工作的樂趣、生活的啓迪。

  鮑展斌有非教育類的頭銜——寧波市中華文化促進會專家委員、寧波錢幣學會常務理事兼副會長、浙江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中國集郵協會會員,還有非教育類的研究——文化管理、文化產業、金融史與貨幣史。這些看似“不務正業”的愛好,恰恰涵養了他,使得他的課的另一大特點就是注重中國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在中國生根發芽,除了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鮑展斌說。

  實事求是作爲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被很多人認爲是“舶來品”。鮑展斌經過研究發現,事實上這個概念並非馬克思的原話,而是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典型。從東漢班固《後漢書》中首次出現,到唐代顏師古、宋代朱熹的闡釋,最後在毛主席《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與馬克思主義科學地融合在一起。

  在講馬克思辯證思維的時候,他展示了自己收藏的一副清朝麻將。一種日常可見的娛樂工具,從他口中娓娓道來,竟然和海上絲綢之路以及寧波的錢莊文化,甚至河姆渡稻作文明都有關聯。“要用唯物辯證法思想一分爲二地分析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麻將用作賭博工具要堅決摒棄,但作爲文化娛樂工具和競技體育項目則有其存在價值。”鮑展斌說。

  當了32年思政課教師,鮑展斌經歷了這門課的發展歷程。“3月18號,習總書記主持召開了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對我們是莫大的鼓舞。他提出的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就是我們思政課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鮑展斌說。

  (光明日報記者 曾毅光明日報通訊員 鄭俊朋)

  《光明日報》( 2019年03月22日 03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