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淮地區確實比較貧窮,在河南省內黃淮地區主要包含駐馬店市、開封市、周口市和商丘市,而這些地區貧困主要表現在人均GDP,像駐馬店、周口和商丘就位於河南省的最後幾名。

究其原因,為什麼這兒的經濟發展水平比較落後呢,我想這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我認為這一地區人們的思想觀念比較陳舊,受以前老思想和老傳統的影響比較深,我不是說以前的老傳統不好,只是這種思想會束縛人們思想的發展。

還有就是黃淮地區是我國有名的黃泛區,鹽鹼地、風沙地,像曾經黃淮地區的蘭考縣就是有名的風沙地,經過蘭考縣縣委書記焦裕祿帶領當地農民治理好些年才得到解決。

還有就是該地區正好地處我國的豫東平原,不僅是我國的糧食主產區,也是河南省糧食的主產區,可以說該地區受農業耕地紅線的局限,很難發展大規模的工業,必然導致該地區經濟水平比較落後。


黃淮地區又名黃泛區,1937年6日9日,蔣介石下令扒開黃河花園口大堤,滔滔的黃河水,猶如脫韁之野馬,奔騰咆哮,一泄千里,河南,安微,江蘇三省44縣傾刻間,數萬平方公里土地,數千萬人為魚鰲,直接死亡89萬人!是南京大屠殺的三倍。黃水攜帶著泥沙,將原本肥沃的良田變化了赤地千里的沙丘,(焦裕祿治沙成名)從此,黃淮便由富庶之地變成了貪脊之鄉!當年,當地曾廣為流傳有順口溜:不怕日本人燒殺,就怕湯思伯駐紮。可見老百姓對蔣介石的部隊之恨勝於日本人!


一說黃淮地區貧窮,就會想到黃河奪淮,這似乎有些牽強,殊不知,在傳統農耕社會,大水恰恰可以帶來肥沃的土地,正所謂一年窮十年富。

那為什麼會貧窮呢?首先這個概念是說錢。

若按富貴的概念,這個地區一點都不窮。人傑地靈,帝王之鄉,將相故里,文人之炕。

在工業文明的社會,這個地方敢讓他發展起來了嗎?地接南北,連少數名族的皇帝老兒都知道把江南省肢解,何況現代?

於是,政策傾斜,犧牲這個地方的人力,物力,資源去堆積啥所需。

要是改革放開,省與省一樣平等,看看用物質的概念說哪裡貧窮?


客觀的說,在唐宋那個年代注重的是農業,老百姓有吃有喝就是富裕了,因為這一代都是平原地帶,土地肥沃可耕地多,所以比起其他地方富裕,現在不如原來是因為這些地方沒有礦藏資源,沒有山水,又不臨海,只指望土地是不可能富裕發達的。


歷史上黃河多次決口改道,最後一次在河南蘭考銅瓦廂決口,黃河奪淮入海,淮河失去入海的那段河段,在蘇北經由里下河和運河入海入江,導致梗塞,從而導致淮河中下游地區不是大旱就是大澇,最終導致黃淮地區貧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