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支付寶、微信,除了移動支付的功能,還有其他的如網購、芝麻信用、社交、理財等功能,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護城河,雲閃付只有支付。

更重要的是,支付寶、微信已經對市場高度敏感,消費者一旦出現新的需求就能立即開發,最典型的就是電子發票的應用,而銀聯....

總的來說,在移動支付的市場,要改變消費者、商家長時間且與時俱進的習慣,新進者沒有特別的絕招(撒錢不算,除非一直撒),應該是沒有機會了。


其實雲閃付坐公交也要密碼才能付 你們總說雲閃付一碰就給錢


先別說銀聯雲閃付,說說各大銀行為用戶免費免申請開通的小額免密支付,給廣大用戶帶來的是什麼?卡在自己身上錢被盜刷,自己負責……反觀支付寶,如果被盜,全額賠付,這是誰都知道該用誰,不該用誰,所以這樣下來,銀行自己覺得幹了件大事,卻讓用戶吐槽不已。再來說雲閃付:支付寶、微信,除了移動支付的功能,還有其他的如網購、芝麻信用、社交、理財等功能,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護城河,而雲閃付只有支付你現在纔出來,還只是閃付,並且安全風險更大,不開機一碰即付,那如何保證用戶資金安全?這些問題不解決,儘管各種取締第三方平臺,雲閃付也只有銀行慢慢去付了,想推廣不是一點難,是很難的……


現在很多第三方接入雲閃付了!但我覺得它是多餘的!因為它排最後一個並沒有推薦二字!而且搞出來又沒力度!不痛不癢,就視而不見。


最近發現,少數平臺推出「銀聯支付」。該支付方式須現綁與銀聯簽約的任一銀行卡,涉及用戶的個人信息多(姓名、卡號、身份證號、支付密碼、簡訊驗證碼等),操作起來很是麻煩。遠不如微信、支付寶等支付平臺,先行綁定某一銀行卡來得方便。


這個屬於小額支付領域,有其特點。

1.高頻率,小金額,用戶習慣很重要。先入為主,先用了哪個,沒問題的話會一直用,不會換。

2.粘性低,哪家有活動、哪家活動力度大,用哪家。與第一條看起來衝突,實際上背後是長尾效應。


雲閃付雖然方便,可是風險也大,之前也公開的雲閃付卡被盜刷,因為是免密支付,被盜風險太大,我也不想總是給卡上包錫紙,反而覺得不舒服,乾脆不用了


很多人都認為雲閃付就是一閃就付款了,就像刷公交卡似的,沒有什麼意義。雲閃付這個名字一直在誤導消費者,沒有人用,只能怪銀聯自己。


用來坐公交地鐵還是不錯的,其它地方真不如用微信支付寶


很多新的東西都是移動聯通發明的,但是你們不把百姓當人看,任意收費成性,你們只是為了暴利而不是盈利,你們的失敗必須是自然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