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老炮兒這個人是從小在北京衚衕裏混的,受到那時候文化的薰陶,對年長的尊敬,對朋友非常義氣。我覺得首先這個義氣可不是隨處可見的東西,小時候看著兩個人拜把子當兄弟,當時是多麼單純,可以說都是真誠的,可大人們看了覺得好笑。可試問誰能到快六十歲還能堅持著,不是沒有人,只是實在太少了。老炮兒為了兄弟自己掏錢,身上還有為兄弟受的傷,這便是義氣。

其次就是這個《理》字,凡事都有規矩,都要講理,對朋友是這樣,對其他人也這樣,在燈罩砸壞城管尾燈的時候,他也沒一味地袒護。在兒子被人扣押之後,他也沒選擇報警,而是該賠就要賠,哪怕是十萬,最後連房產證都拿出來了。

再有就是雖然像他這一類人文化素質不高,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從不含糊,一邊和小飛這幫人約架,一邊還是舉報了小飛的父親,他知道 在大義面前,其他的都是小事。

最後他其實也是很有愛心的,明明懷疑路邊的的小女孩可能是個騙子,還是給了他兩百塊錢。

以上的事蹟,試問誰可以真正做到,生活本來很簡單,沒有那麼多詩篇裡面寫的那麼有意境,就是喫飯睡覺,是我們自己把一件件事弄的非常複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