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7-ELEVEn獅在上半季排名第二,下半季開始首周比賽卻吞下0勝1和3敗的成績。前兩場由洋將先發僅失3分,但1分未得;後兩場得到9分,但本土投手車輪戰卻狂失15分。其中被橫掃的系列戰,對手是他們上半季僅輸4場,還一度對戰12連勝的富邦悍將,讓人好奇獅隊怎麼了?

統一獅隊直到六月初都還能夠與桃猿並列第一,但從季末就開始欲振乏力,下半季更出現連...
統一獅隊直到六月初都還能夠與桃猿並列第一,但從季末就開始欲振乏力,下半季更出現連兩戰未得分的難看開場。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其實獅隊在上半季末就開始出現撞牆期,雖然是以3連勝收尾,但屬於消化試合,各隊都非主力出賽,僅供參考。6月1日時他們一度追上猿隊並列第一,但是2日輸球後,直到消化試合前的9場比賽,他們僅贏了2場。這9場比賽中他們得到40分,卻丟掉74分,包含4場失分雙位數,狀況已經浮現。

去年是獅隊重返季後賽行列的一年,只是上半季,開季原本來勢洶洶,但是到了4月就開始疲乏,5月27日至6月29日更是15場比賽中,僅拿下1勝1和13敗的成績。去年下半季獅隊重振旗鼓,這次也維持的比較久,直到最後一戰才讓猿隊拋下彩帶。只是獅隊並沒有延續拚戰到最後的氣勢,季後挑戰賽遭到正處冰風暴紛擾的中信兄弟淘汰,再度凸顯後繼無力的態勢。

連續出現這樣的情況,恐怕是獅隊體質問題,而非球隊認為的因雨未能練球維繫手感。球隊中難免碰到球員狀況不佳的時候,以這四場比賽為例,潘武雄、陳傑憲、吳桀睿等狀況都不理想,團隊打擊率不足0.250。嚴格說主力先發球員中,正常發揮的僅有蘇智傑陳鏞基,年輕球員莊駿凱則是異軍突起。

上半季撐起一片天的年輕球員,下半季本來就容易出現撞牆期,球隊沒有因應對策就容易影...
上半季撐起一片天的年輕球員,下半季本來就容易出現撞牆期,球隊沒有因應對策就容易影響戰績。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打擊出現明顯落差的原因,恐怕還是受到以往經營策略的影響,目前獅隊的打線出現兩極化的年齡層。有超過35歲的陳鏞基、潘武雄及高國慶,也有25歲以下的蘇智傑、陳傑憲、陳重羽等。嚴格說起來,老將勢必逐漸退化,年輕球員經驗不足,就是有一半以上的球員並非在生涯顛峰狀態。體能方面,老將即使努力維持,還是會有所落差,年輕球員則都才邁入職棒第1~2個完整球季,季中有體能撞牆期在所難免。若老將及年輕球員的狀況都出現,加上邁入夏季體能流失較快,現在出狀況就不足為奇了。

目前獅隊還有一個課題就是蘇智傑,8月將暫時離隊參賽亞運。不過獅隊的策略並不是讓年輕球員頂上,而是讓老將潘武雄去守外野,而且還表示外野缺人。即使球隊的中生代唐肇廷、羅國龍等人受傷,但還有今年初登板就開轟的職棒4年級生江亮緯,甚至入隊6年從沒上過一軍的張竣凱,都是可以試著給機會的球員。但教練團不但目光未朝向他們,反而把機會留給老將,或是期待根本還沒入隊的選秀球員。別隊連落選的培訓球員都能登板,獅隊的選秀球員只能磨到意志消沉,球隊狀況不佳時,就難找到可以彌補戰力的球員。

投手方面,獅隊出現跟悍將一樣的調度,換上牛棚之後就採用車輪戰的模式。但這個模式如果先發投手負擔的局數少,牛棚就會相對吃力,尤其敢用的都是同樣球員時,就會很辛苦。雖然排行榜上,獅隊的投手並非最操的,但是是因為他們每個時候操的投手不同,相同的負擔別人是分散出賽,獅隊就有可能是密集出賽。因此到了球季中,投手就可能陸續出現不穩的情況,向上週王玉譜、黃竣彥的密集出賽,表現就不如預期。

獅隊許多年輕牛棚投手在幾週頻繁出賽後,常會有狀況百出的現象發生。 聯合報系資料照...
獅隊許多年輕牛棚投手在幾週頻繁出賽後,常會有狀況百出的現象發生。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而且相較於以往換洋將的積極,今年獅隊的馬丁尼茲表現非常不理想,或許是因為他曾是大聯盟投手,加上以往陣中每個轉隊的洋投都變強,因此對他仍有所期待,球隊寧可讓他嘗試牛棚,也沒有更換的意思。但禮讓對方一個先發洋投,雖然對於本土先發投手養成是有幫助,但造成本土牛棚的負荷增加,並不是理想的規劃。

其他球隊往往都是開季不穩定,但經過調整及整合,找出最佳陣容及可適時替補的球員後,戰績都倒吃甘蔗越來越穩定。獅隊的年輕球員充滿了活力,開季往往可以衝很快,但球隊戰績要穩定,就必須找出更多符合戰力的球員。這恐怕獅隊還是需要花點時間,除了改善打者青黃不接的情況,還要養出更多可用之兵。投手持續培養本土先發外,改善牛棚調度則是必要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