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手機動輒四核八核 內存也非常的大

請問現在這種高配手機的配置有沒有超出人們的正常需求 正常生活中真的需要這麼高的配置呢 如果配置虛高說法成立的話 手機廠商為什麼要這樣追求高配置呢


聽說過摩爾定律和反摩爾定律嗎?

任何的硬體升級都會被軟體喫掉的,換句話說硬體總是不夠用的,要不一款手機用的十年,廠商混毛啊。2年前的手機現在用的都是卡卡,兩年後現在的手機一樣。


這是一個硬體配置VS軟體需求的問題如果你每天的日常就是打電話發信息收發郵件的話,我相信功能機就可以滿足你的需求,此時旗艦級配置對你來說完全沒用;如果你是以網路視頻社交應用為主要使用對象的話,我相信中高檔手機能讓你用的舒心,此時旗艦級配置對你來說沒有必要

如果你每天以手機端的「大型遊戲」作主要消遣方式,我相信你肯定要追求一下硬體配置,此時旗艦級配置對你來說越高越好

永遠不能脫離用戶主體空談配置,杜蘭特矮了10公分後還是照樣虐我,虐易建聯可能就多了點麻煩,虐伊戈達拉可能就難了。就是這樣。
不夠高, 用過nokia N8的照相機,覺得現在主流手機的照相機都是渣渣,而N8還不是最棒噠。

小米3的64G內存,雖然現在都用不完,但是感覺想要塞滿它是很輕易的事情。

手機貼膜已經讓我厭倦了啊,藍寶石屏幕還沒有普及。電池能夠充電再快點,耗電再慢點嗎?內部元件的發熱,應該是浪費了很多能量和效率吧。你們的手機沒發出過噪音和回聲嗎?

網路連接能更紮實點麼,速度能更快吧?

嘿嘿嘿
以前高中時候覺得電腦512內存高爆了,現在都4G起步了;以前130萬像素覺得清晰極了,現在2000萬了;

以前512內存手機覺得特流暢,現在3G了;

都說電腦性能過剩,還要超頻+sli。。。。用dos的眼光看硬體,永遠都過剩。軟體和硬體是兩條腿,誰往前邁了都要另一個再往前邁,跟電腦或家用機相比,你玩過的手機遊戲都是渣,從這個角度講,手機硬體弱爆了。等待固態硬碟讓電腦瘸腿走了這麼多年,電池會讓手機瘸腿更多年,如果誰顛覆了現有電池理念,絕對是諾貝爾+世界首富。
SOC可能高了,內存、電池、GPU遠遠不夠

電子類產品硬體性能是否過剩,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它永遠是相對的。

不能否認geeker的存在,但他們所追求的電子產品軟硬體極限是絕大多數用戶無法達到的(也可以說根本不關心),對於geeker來說硬體永遠不足,軟體永遠有bug。

但市場永遠由需求者決定,電腦也好手機也好,普通用戶其實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手機能跑多少分,自己的CPU能超頻到多少赫茲,他們所在乎的其實只是網速夠不夠快(我知道這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受硬體影響,但在我父母這種內存和硬碟都分不清的人眼中,網速快不快是買手機/電腦必須要考察的,而且這類人不分年齡段哪裡都有,數量還相當不少),遊戲能不能帶動,電池是否持久等等,說白了就是用戶體驗,能滿足個人需求的電子產品,就是好產品,硬體數據只是吹牛皮或者偽數碼迷掐架的資料罷了。就猶如小米和三星掐架的時候我默默地用著LG的G炮心想你們這幫渣渣LG的水貨纔是性價比之王,等我換了note3又一心想念水果的流暢,可又無法割捨大屏的誘惑,摸了諾雞鴨的928之後緊開始在WP和IOS8之間徘徊不定。

單就手機而言,又真的有多少人拿蛋疼的觸摸屏玩大型遊戲/處理海量的文檔呢,外觀逼格高不高,UI體驗是否流暢,APP實用性和適用性強不強,電池續航是否足夠纔是考察一款手機成功與否的關鍵,剩下的無非就是基礎通訊和看看視頻玩玩遊戲簡單的移動辦公罷了,單就這些用途而言,現在各品牌的主流機和的旗艦機,性能可以說全部過剩。

多說一句,電子產品的硬體提升往往是被少部分軟體廠商逼出來的,如果沒有當年的DOOM 3和後來的顯卡危機等等,很難說現在的電腦能否達到如今的性能,但有銀子搭的起兩塊泰坦的永遠是少數派,多數時候我們所謂的「卡」,不過是軟硬體廠商互相妥協的結果罷了。
對於用戶來說確實過高了,但對於商家來說還遠遠不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