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鍾情房產投資,實踐經驗不少,身邊有很多朋友經常會問我投資意見,出現頻次很高的一個問題就是:「商住兩用/公寓值得買嗎?」

問這類問題的朋友無非這幾類理由:沒資格被限購,手上現金不多,覺得商住便宜,租售比好像挺高...

常常簡單粗暴的回答:95%的都是辣雞,別買,大坑。但一直沒有時間好好解釋,特寫此文,給各位朋友和客戶參考

本文觀點僅代表個人意見,基於目前國內城市化發展水平及現有政策為前提,有異議自己再去琢磨琢磨,不接受反駁。

商住,一般美其名曰酒店式公寓或者雙層LOFT,長著住宅的樣子,實際上產證的土地性質是辦公或者商業,土地年限40年或50年(也有可能70年),說白了,它是在商用、辦公用的土地上蓋住宅,是開發商打的政策擦邊球。它在我們專業房產投資者眼裡根本不屬於住宅體系,可以放到跟商鋪,車庫,一個體系。

商住的常規缺陷

誰都知道的那些Bug

環境及配套差

按照建築基礎規範,商住樓用的是辦公商用標準,所以,通風、採光和隔音條件都會差。普通住宅一梯三戶,商住一般是兩梯10多戶,且容積率

高。這樣的條件勢必造成居住體驗差,大多為租戶,折舊率損耗率高,影響轉手。

我們買房子不是只買房屋本身,還有房子附帶的城市配套、資源、環境,甚至圈層。而商住是不能落戶的,不能落戶同時意味著沒有學區,享受不到任何附加資源和城市認可度。而且小房子大部分的剛需客都是剛來這個城市定居的年輕人,如果不能落戶,接盤俠又少了。

居住使用成本高

商住房裡,只能用商業水電,水電費比正常高2倍;物業費也比正宗住宅高2到3倍。而且裡面不能通燃氣,排煙通風也不好,做飯比較麻煩,沒有陽台,無法晾曬,生活不便。

金融槓桿低

商住房的產權,一般只有40年或50年,銀行最多貸款5成,最多貸10年,利率上浮10%+,還不能用公積金貸款。

所以,雖然看起來價格便宜,但每月的還貸壓力其實蠻大的。以上是常規bug,隨便問一個略懂房市的都能說出來,這些是導致商住公寓無人承接的重要原因,但是最最最關鍵,而很多人在購買時候無法直觀體會到的原因,是下面這兩大原因:

NO.1

漲幅驚人,低到驚人!

有人會說:哎呀我看的商住兩用公寓好像確實比住宅便宜,便宜就行啊,低買低賣,賣的時候漲幅差不多就可以了嘛~

真的是這樣嗎?我先來普及一個常規概念——只有莫名其妙的貴,沒有無緣無故的便宜:

商住兩用公寓原本就是商業地產,是開發商打擦邊球,把應該建成辦公的寫字樓蓋成了住人的公寓,因為寫字樓供給量大不好賣出,所以改成公寓,政府為了賣地收入,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商業地產的地價拍賣價就低,成本低,賣低價是正常的,高價才不正常

再來用實例說明 (所有截圖均來自本人朋友圈兒)

時間回到2014年,這是同樣位於珠江新城珠江公園旁的兩個樓盤,相隔500米。

左:珠光新城國際公寓,新盤精裝修,不限購不限貸,均價:42000元

右:金碧華府住宅,10年樓齡筍盤,單價:36000元

再來看看看2018年(啊四年白駒過隙,多希望能再多買幾套...)

然而,同樣的樓盤,此時最直觀的價格,有沒有讓你清醒一點?

4年時間

左:珠光新城國際公寓,4.2萬→6.2萬,漲幅:147%

右:金碧華府住宅,3.6萬→9.1萬,漲幅:252%

公寓漲幅1.4倍,住宅漲幅2.5倍,這還沒有算上貸款的金融槓桿效率

如果當初同樣100萬首付,加之貸款槓桿,按照上面實例的漲幅計算

貸款50%,買200萬的公寓,如今變成280萬,

貸款70%,買300萬的住宅,如今變成750萬,

同樣100萬首付,4年後的結果,價格直接相差480萬!

注意,我的舉例是廣州最中心珠江新城寸土寸金地鐵上蓋的商住,其他地方的商住漲幅只會比這個還低,一棟樓大多都在掛盤出售,而且掛盤半年也無人問津。

NO.2

交易的稅費超出想像

買商住相當於給稅局打工

我們先來看看商住交易需要交的稅,跟常規的房產交易不一樣。商住房交易稅費相比住宅除了印花稅,契稅,增值稅(原來的營業稅)等,還有差額20%的個稅(住宅可以滿5唯一減免,商住房不免)和差額30%至60%的土地增值稅

*營改增以後,名字變了,稅率一樣

同樣按照上圖的案例我們來試算一下:

200萬購入的公寓,目前價格280萬,增值80萬,有發票(沒有發票也差不多,大家可以自行計算),那需要繳納的稅費是:

土地增值稅:80*30%=24萬

個人所得稅:(80-24-4.5...等)*20%=2.2萬

增值稅(營業稅及附加):80*5.65%=4.5萬

印花稅:280*0.05%=1400元

契稅:280*3%=8.4萬

總稅費:40萬,漲幅80萬的50%都用來繳稅了,這還算是年限不久,漲幅不多,按最低等稅率計算的。如果持有10年以上,漲幅絕對值多的,總稅費最多可以收到增值的80%~90%。

這個本來該賣家交的稅,哪個買家會傻到承擔呢?

即便是買家承擔了,總價不可能變,賣家拿到手的也只有一點點

再退一步說你報低交易價,這樣一來完全沒法貸款,又有幾個人會買?

漲得多了,大部分要繳稅,漲得少了,又是失敗投資,這真是神操作啊。

升值慢,交易稅費特別高,交易限制,貸款額低,最後的投資收益非常有限,這些才是導致商住公寓無人接盤的最關鍵原因。

一項投資,如果無法在市場流轉變現,平時又要花費精力進行打理,投資回報率還不高(按照上面中介誇張過的計算,300萬的公寓,7000元的月租金,也僅僅是2.8%的年化,而且實際租金只有5000多,1.6%回報率),無論從哪個方面考慮,都只是「圈外人看起來很美,不經過精確計算的很誘人」,被忽悠的進坑的概率極大。

NO.3

政策風險

郭嘉沒事嚇嚇你

最後,還有一個政策風險。

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投資過商住房的人,都知道我在說什麼。

之前說過,商住本身就是「開發商的灰色地帶」,最容易被槍打出頭鳥。2017年,這幾個城市突然開始對商住房限購限售限貸、不允許個人購買,北京上海甚至強行拆除了商住房裡的住宅隔斷、廚衛設施和裝修。 (可自行搜索關鍵詞)

在灰色地帶里做投資,無異於火中取栗,若有超高回報也就罷了,可是為這並不可觀的回報也要冒政策風險,我就問一句,心累不累?

我就是非要買

不是不可以

哪類的公寓可以買?粗暴說個答案吧,在你有餘錢(至少200萬現金以上),實在沒有辦法和智慧折騰房票貸票的前提下,在一二線城市:

實際年化7-8%租金回報的商住,可以買;(絕不是開發商承諾的包租)

對比旁邊住宅,價格打五折的商住,可以考慮;

旁邊必須有科技園、信息港、金融街等高收入群體聚集的產業園;

旁邊必須有步行可到達的地鐵和交通樞紐和綜合商業體;面積越小越好,20-40平方最贊;總價要極低極低極低,50萬內為宜

說句實話,這些年,在廣州符合上面這幾個條件,我能看得上的商住,勉強只有1、2個。(而且我拿在手上真賣不出去,只能收租)

如果你看完以上分析,還是覺得自己就是非買不可,而且覺得自己像我那麼有眼光,挑得准最優的產品,那一定要謹記:

買公寓,我就只考慮收租金,永不考慮賣出,因為房價基本不咋漲。就算漲了,大頭都是繳稅的,剩下的小頭才是我的賺頭。

商住就是你想賺它租金,它要賺你本金的P2P~

替代品

夾帶私貨,給你推薦一個雲商住

如果你沒有在市場練就火眼金睛的投資眼光,又因為被限購限貸,現金有限,投入不多又想要穩定長遠的租金,原本以為商住好像滿足需求,那還不如考慮我給你推薦的「金融雲商住」,隨時收租+變現無憂。

商住是賺了租金,沉沒了本金的P2P

年金保險就是既賺租金又能增值的金融產品,還附帶保障功能

用年金保險打造的金融房產來代替商住兩用

舉例子用目前市場上很有優勢的X夏人壽,X夏紅做演示

以上僅為舉例和假設

投資的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均需要衡量考慮

最重要的是,做聰明的投資者

不要聽中介忽悠和看表面光鮮就輕易入坑

每一行都有外人不知的壁壘和暗雷

模糊的想像,不如貼近需求的分

若你有困惑,歡迎找專業的行家聊一聊~

作者簡介

Gabby,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管理學學士。

曾就職於全球500強外企,任職醫療集團渠道經理等職位;2016年正式轉型高端保險經紀,目前為保險經紀公司合伙人,資深銷售經理;美國百萬圓桌會員MDRT;壽險國際卓越品質獎 (LIMAR IQA);AFP註冊金融理財師。

從業以來為超過200個中高凈值家庭提供中立客觀專業的風險管理諮詢服務,為其健康保障規劃、高端醫療資源對接、教育養老儲蓄、資產保全傳承、境內外資產配置等提供全面的方案。

團隊介紹

我們是為中高凈值客戶提供風險管理服務的優質團隊,成員多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等一流高校,曾就職於500強外企/央企/銀行等大型企業。

我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站在中?客觀專業的?場,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及全?的風險管理服務,團隊業績穩居華南區第一,擁有高素質的夥伴,對接內地、香港、美國等上百家保險及金融公司豐富的產品線,完善的線上線下培訓體系以及境外優質醫療資源。

我們希望用優秀吸引優秀,做高素質的風險管理者,歡迎加入我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