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叔看到7月11日的最新消息是:

為了防止在外事活動中默克爾再此出現顫抖癥狀,她在歡迎丹麥首相時,德國外交部為她準備了椅子,而不用長時間站立了。

兩人坐在椅子上聽國歌響起。。。

這種感受應該也比較奇特吧!

這當然會緩解默克爾顫抖的癥狀,但這件事的疑問還沒有解開。

主要是病因到底是什麼?

從用椅子這個細節上可以看出,默克爾可能不能太長時間站立。一旦長時間站立就會有顫抖癥狀。

那麼可以分析這個疾病與長時間站立有一定關係。

因此正如德國外交部說的,默克爾只是太勞累,沒什麼問題。默克爾本人也說自己很好,不存在嚴重身體疾病。

默克爾畢竟是60多歲的人了,很多病症都能導致顫抖。長時間站立的勞累狀態當然可以如此。

所以這個理由也說得過去。

但最近才頻繁出現顫抖現象,過去沒有任何報道,說明顫抖來的還是比較突然的。可以說某些病症最近才讓默克爾出問題。這可能就不是勞累的關係了。

因為這沒法解釋——難道以前默克爾的工作不累,一直很輕鬆嗎?顯然不是。

不過德國高層的健康檔案在競選時都是對外公開的。德國媒體也沒有從這裡看到默克爾的什麼疾病會導致一個月3次在公開場合顫抖。

因此這或許也印證了最近默克爾身體才有些狀況的判斷。

(默克爾外事活動坐椅子)

生病其實不是問題。

德國的醫療條件在全球排名靠前,不會讓默克爾真的有病的話還不能很好地治療。這點可以放心。

默克爾應該也不至於要隱瞞什麼,畢竟她的任期也很快就要結束了。不存在還要為了再多幹個十年八年而隱瞞身體狀況的可能。

默克爾從2005年成為德國總理至今,為了該國的發展也算是鞠躬盡瘁了。她的功績是會大大記錄到德國歷史當中的。她確實累了,應該好好休息了!

祝福她吧!


2005年,默克爾剛剛在大選中取勝,成為第一位德國女總理。在當時,德國全年GDP僅僅只有2.8萬億美元,而日本的GDP卻達到了4.8萬億美元,雙方經濟差距懸殊。默克爾執政德國之後,德國經濟穩健發展,是西方國家中少有的經濟穩步增長的國家。在2017年,德國GDP增長至3.7萬億美元,而日本GDP僅為4.9萬億美元,默克爾的功勞在對比中顯露無疑。

現在,連續十幾年擔任德國領導人,一共十二次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女性的默克爾,在一月之內,連續三次在外事場合不住的顫抖,無疑預示著這位二十一世紀的女強人,不得不放下努力多年的事業,退出政壇。

這既意味著德國的巨變,也象徵著一個小時代的終結——默克爾的歐洲時代即將結束。

@ 默克爾一個月內第三次在外事場合顫抖,似乎預示了一個小時代的終結

默克爾在外交場和控制不住的顫抖,其實是一個非常非常危險的信號:

外交是一件比較嚴肅,並且有計劃有準備的事情,這就意味著默克爾在外交之前,已經知道自己會處於什麼樣的環境和狀態,了解身自己的身體會面臨什麼樣的考驗。也就意味著,默克爾已經在出現顫抖狀況之前,做好了相應的預防措施。而就在這種預防措施下,默克爾依舊在一個月內出現了三次的身體顫抖。

除了德國領導人默克爾了解外事場合,會有所預防之外,另一個讓人不得不思考的嚴峻問題就是:默克爾一月內在外交場合顫抖三次,那她在不會被公眾觀察到的其他場合,她的身體又不受控制的顫抖了多少次呢?

有準備但依舊顫抖(外交場合早有計劃),以及在其他場合可能存在的多次顫抖,無疑預示了默克爾緊迫的身體健康狀況。

@ 默克爾身體第二次顫抖時的新聞報道;外交是一個周密並且嚴肅的場合,默克爾在外交上的狀況,預示了其身體問題的嚴峻性

默克爾的身體出現問題,似乎預示著一個小時代的終結:

首先,默克爾身體出現問題,預示著新時代鐵娘子即將成為過去。21世紀雖然有著很多的女性領導人,但是像默克爾這樣成功的女性領導人依舊非常少見。英國領導人特蕾莎梅、烏克蘭領導人季莫申科、韓國領導人朴槿惠等人的失敗,無疑映襯了默克爾的偉大。

默克爾退出政壇,無疑意味著很多女性政治家失去了唯一一個成功的偶像。

@ 特蕾莎梅脫歐失敗因此下台、朴槿惠被彈劾入獄甚至背負幾十年刑期,其他女性領導人的失敗與默克爾的成功相對比,再次凸顯了默克爾的珍貴

除了個人因素之外,默克爾退出政壇也預示著德國的改變,以及歐洲局勢的小變化。一個人改變一個國家的英雄論雖然有失偏頗,但是國家領導人的個人能力,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很多事情,可以幫助整個國家。

對於德國來說,默克爾無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領導人,德國近十幾年來經濟發展離不開默克爾的個人能力以及努力。默克爾退出政壇,確實是德國整體的一種損失,新任總統與默克爾之間的差距,也會帶來德國形勢的變化。

此外,默克爾如果因身體狀況而意外退出,無疑會破壞其黨派在德國內部的安排。德國內部的黨派鬥爭如果出現變數,那麼德國在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施政方針以及國際政策,很有可能出現大的轉變。歐洲局勢,很可能因為默克爾出現的身體問題,發生大的變化。

默克爾一月內三次在外事場合全身發抖,無疑給全世界釋放了一個,德國甚至歐洲可能會迎來一些小變化的危險信號。


感謝邀請。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7月10日的公務中,又一次出現全身顫動的現象,這已經是這位總理在重要外交意識上的很激烈的震顫,筆者曾經向當地媒體詢問,或的答案是缺水症。相同的癥狀在最近3周內是第三次出現,默克爾總理的身體狀況成為德國以及世界議論的話題。這次外交儀式是總理在柏林迎接前來德國訪問的芬蘭總理林內時,起立聽演奏國歌時發生。當時柏林的室外溫度18度,並不十分炎熱。儀式結束以後,默克爾總理對記者們說,我的身體非常好,不許要擔心。

默克爾總理第一次出現震顫是在三周前,當時,烏克蘭新總統澤連斯基訪問柏林,默克爾總理舉行的歡迎儀式上出現。當時傳出的消息是,德國當時氣溫超過30度,總理出現了嚴重的缺水現象,並且德國就北溪2號項目與烏克蘭展開了唇槍舌劍。受到各種刺激,默克爾總理身體才發生了異常。但是疑問沒有完全消除,就在前往大阪參加G20首腦峰會之前,默克爾總理又一次出現了類似的癥狀,當時很多人擔心這位女強人不能前往大阪,默克爾用行動打消了這種顧慮,不僅到了大阪,並且與重要國家的首腦還進行會談,完全看不出身體的異樣。

因為再次出現震顫的現象,德國總理府的醫生經過商量,認為總理長時間的站立對其身體不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外交儀式中,默克爾都會坐著參加儀式。如7月11日,在迎接丹麥新首相時,默克爾總理第一次坐著聽完國歌的演奏,德國媒體說,醫生認為,默克爾總理每次起立就會出現震顫,這樣讓總理坐著可以抑制震顫。德國方面準備了兩把椅子,讓兩國的元首都坐著聽完國歌演奏,其他來賓都是站著,國歌演奏完,兩位領導人步行退席,在步行中,默克爾總理沒有出現震顫癥狀。

筆者認為,人不能不服老,現在默克爾總理已經65歲,雖然宣布兩年內退休,但是15年來的總理的工作已經完全壓垮了她的身體,所以長時間的原地站立也成為很大的負擔,目前的坐著聽國歌等措施就是為她減壓,德國想在面臨各種問題,如德意志銀行破產問題,德國與美國的問題,歐盟的團結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默克爾解決,所以未來,德國政府還會想盡辦法,為默克爾總理減壓,減負,讓她儘可能多的為德國,為世界服務。


2019年7月10日,默克爾在迎接芬蘭總理安蒂·林內的來訪的儀式上,身體再一次出現了不受控制的顫抖,這直接引發了世界各國對於默克爾身體狀況的擔憂,因為加上這一次的失態,默克爾已經是第三次在公開場合出現身體不能自控的狀態了。

俗話說「事不過三」,在發生數次身體不適之後,德國政府已經很難保證找到合適的理由,讓默克爾再繼續執政下去,而默克爾一旦從德國總理的崗位上離任,將會對整個國際格局,也別是歐洲的未來產生極大的影響。

默克爾的身體數次出現顫抖,暴露出其健康問題已經嚴重到不容忽視的程度。

默克爾可以說是今天德國歷史上的一個標誌性人物,因為她從2005年登上德國總理的寶座之後,在後來的十四年時間裡,帶領著德國逐步成長為歐洲經濟最強國家,為德國發揮歐洲的「領頭羊」的角色,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默克爾的年齡也正在逐漸增大,默克爾的身體狀況已經越來越難以承受高強度的工作,甚至導致其在外交等重大國事工作上,頻頻出現身體不適的狀況。

比如在今年6月1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訪問儀式上,默克爾的身體突然發生不受控制的顫抖,當時的解釋是因為天氣的緣故,導致默克爾身體出現不是,在喝了一點水之後,默克爾的身體隨之變得正常。

對於德國方面的解釋,國際輿論都報以相信的態度,認為這只是一次偶然情況,但是等到6月27號默克爾出席國內活動的時候,身體再一次發生了顫抖,由此引發了國際輿論對默克爾身體情況的擔憂。

所以在7月10日,默克爾在迎接芬蘭總理安蒂·林內的來訪的儀式出現不適的情況,實際上已經是默克爾第三次出現無法控制的狀況了,這表明默克爾的身體上的問題嚴重程度,要遠遠超過人們的猜測,甚至有可能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

默克爾是今天歐洲走向獨立的旗手式人物,一旦她因病離開總理崗位,將會對歐洲實現完全統一,造成不利影響。

從上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就隨即展開了對歐洲的掌控行動,美國之所以要這麼做,完全是為了爭奪全球霸權的需要,因為美國知道歐洲的虛弱只是暫時的,一旦其從戰爭的陰影中走出,就會憑藉其人類現代文明起源地的優勢地位,再次崛起並成為美國最主要的對手。

因此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美國無論是在歐洲推動「馬歇爾計劃」,還是拉攏歐洲組建北約對抗蘇聯,其實都是為了美國從經濟和軍事兩個方面,實現對歐洲進行滲透和掌控的需要。

對於美國人的野心,歐洲各國實際上也早有預防,戰後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就直接提出要實現歐洲真正意義上的政治獨立,並提出組建完全屬於歐洲人的獨立歐洲軍。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歐洲各國先從經濟層面著手,在1965年法國和德國聯合義大利等六國,共同組建了「歐共體」,並在這個基礎上不斷擴大吸收新的歐洲國家加入,最終在1993年正式將「歐共體」升格成為具有政治屬性的「歐盟」組織。

因此對於歐洲各國來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歐洲崛起,是一個時間跨度長達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長遠計劃,而在這個一計劃中,德國總統默克爾作為今天歐盟的領頭羊式的人物,是實現歐盟獨立的「新旗手」。

對於這樣一個人物的身體健康問題,很顯然直接關係到了今後德國乃至整個歐盟的路線走向,一旦其選擇的政治繼承人不能很好的把握前路,那麼歐盟實現獨立的夢想,將很有可能會因此崩塌。


德國總理默克爾最近連續幾次在公眾場合被人發現手發抖的情況,而且這一情況已經引起了全球密切關注,這大概說明了下面幾點:

一,默克爾的身體情況確實出了些問題;二、默克爾身體情況出問題之後,她未來政治生涯能不能幹到2021年結束;第三、如果默克爾干不到2021年,或即便能幹到2021年,,但是默克爾之後的德國社會又會走向何方?

首先,就第一個問題而言,默克爾的身體確實出了問題,我想這應該是可以肯定的事情了。只不過她究竟犯了什麼病,這大概要由醫學專家做出斷定。如果我們比較14年前默克爾上台之時的照片與默克爾現在的情況,那簡直就是判若兩人。所以,這14年的總理生涯,對默克爾身體狀況的摧殘還是十分明顯的。

第二、默克爾目前的身體狀況還究竟能不能幹到2021年?默克爾之前曾經宣布,她將在2021年結束總理任期。2021年到現在只有僅僅兩年不到的時間,即便默克爾身體一切無恙,恐怕未來也只有不到兩年的任期了。更何按照目前這個情況,她到底能不能做到2021年結束任期的那一天?目前是很大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德國關心,而且歐洲和全世界也都很關心,因為最近幾年歐洲出現了明顯的右滑趨勢;作為中流砥柱的默克爾,如果不能完成未來一年多的任期,那意味著歐洲將受到十分嚴峻的衝擊。

第三、默克爾無論是在2021年卸任,還是提前因健康原因而下台,對德國和歐洲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今年五月中旬,德國著名的《明鏡》周刊曾經發表一篇封面報道,標題就是《默克爾之後:將是一片黑暗》。我想這篇文章標題所要表達的內容,一切盡在不言之中了。

從這個意義說,雖然人們很希望默克爾能夠早點休息,畢竟她已不再年輕,也不再健康了,但是挽救德國和歐洲的角度來說,人們又希望她能夠再撐一段時間。但是,身體健康已經出現問題的默克爾又能撐多久呢?面對這麼一個已經全身發抖的老人,人們對她又於心何忍呢?


咱們的俗話說是抖抖更健康,然而當德國總理默克爾又雙叒抖時,整個世界都為她擔心。短短22天,她都抖了三回,每一回她都說沒事,然而每一回證明都有事兒。

在柏林迎接比她小兩輪的烏克蘭70後帥哥總統、演員總統澤連斯基時,與澤連斯基在一起的默姨聽著國歌抖

著身。事後,她回答自己抖得原因是天太熱,我太渴。本來夏天啤酒尤其是冰鎮啤酒最解暑,而德國的啤酒又是世界之最,但「啤酒迷」的默克爾卻選擇了喝水!

發生這事兒,都以為是意外,都沒放到心上。一周後,默總理在出息司法部長交接儀式,在德國總統發言時,她看著水杯抖著身,她又抖了!工作人員,立即理解想到默大媽一定渴了!誰知道默克爾婉拒了喝水,其實婉拒也有道理。房間里有空調,都不熱,怎麼會渴!那不渴也抖是什麼原因?很顯然是身體原因!其實從之前默克爾喝水不喝啤酒來看,她的身體她知道,還是有點問題的,儘管她一直嘴硬!

對於兩次的抖抖一抖抖默克爾表示:第一次缺水,第二次太累!然而細心的福垊注意到,第二天她去日本大阪市參加G20峰會時卻帶了私人醫生!可能抖過時間太短,也可能私人醫生給力,在G20峰會上默克爾總理狀態非常好,這也就讓國內外為她擔憂的網友放了心。

可放心還沒過兩星期,默克爾在迎接芬蘭總理時,又重複了她和澤連斯基的顫抖!是天熱嗎?是太累嗎?是口渴嗎?對此,默克爾只是表示自己沒事,很健康。還說,顫抖來得快,走得也快!儘管默克爾還是嘴硬,但她也間接承認顫抖是「老身」有恙了。要不會說什麼來得快,走得快呢!

昨天,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奇特的方式會見了丹麥的國相梅特,她比梅特大23歲。丹麥的國王是女的,相國是女的,丹麥女王比默克爾打14歲!其實,丹麥國相也可以稱之為相國、相邦,但稱之為首相總理不妥。因為首相的英語單詞是Premier minister,總理的英語單詞是Premier,而丹麥相國的英語單詞是Stats minister,即使國家大臣(相),簡稱國相,依據我們傳統習慣也可以翻譯為相國。升國旗,聽過歌是一件很嚴肅的事兒,但德國總理默克爾會見丹麥相國時,卻選擇了坐著看升旗、聽國歌!這說明什麼問題呢?這說明默大媽的身體真的該好好看看了。

66歲的默大媽向世界釋放的信號可是身體不6啊!默大媽真心不容易,在一個本該跳廣場舞的年齡還在為國事操勞。默大媽沒有兒女,她一個東德出生的女生,成為了德國第一個女總理。在德國又著「歐洲女王」之稱,為德國為歐洲殫精竭慮地謀發展,雖然她比普京小兩歲,但卻付出了太多太多。她到2021年才能到任,但看著身體情況,還是提前退休看看病吧。

退休後,來我們這裡跳廣場舞吧!保管健康又開心,大媽本來都是跳廣場的年齡,何必再讓自己那麼辛苦那麼累呢!讓年輕人去干吧!


德國總理默克爾一個月內在公開場合出現三次身體顫抖情況,這讓外界對默克爾的身體健康情況擔憂。

默克爾第一次顫抖是在會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時候,當正在奏響兩國國歌的時候,默克爾的身體突然出現不由自主的抖動。當時的解釋是默克爾身體存在脫水問題,事後補水後身體恢復。

默克爾第二次抖動是在出席了德國司法部長巴利的離職儀式,後者要到歐洲議會就任議員。結果默克爾出現類似第一次的身體抖動情況。

默克爾出現第三次身體抖動是在出席歡迎芬蘭總理林內的儀式時渾身顫抖。英國《每日快報》援引德語唇語專家的解讀稱,默克爾在當時一直低聲默念「我能堅持」來鼓勵自己。

雖然事後默克爾宣稱自己的身體很健康,沒有任何問題。外界分析認為,默克爾第一次抖動是因為身體缺水,之後的抖動是對第一次抖動的身體應急反應。也就是說,在默克爾第一次出現抖動以後,以後出現類似的環境,身體可能再次出現抖動,這是由環境引發的。

當然,我們無法得知默克爾的具體健康狀況,所以外界的分析也只是一種猜測。但是默克爾連續出現多次身體抖動情況,這說明默克爾的身體可能確實存在健康問題,只是目前默克爾不便於公開自己的健康狀況。畢竟默克爾作為德國總理,而德國又是歐盟的主導國,一旦默克爾的健康出現問題,那麼很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而且一旦默克爾因健康狀況不能履職,也需要總統任命新的代理總理。

雖然默克爾目前只有65歲,這在國家領導人裡面還算比較年輕的,而特朗普現在73歲,依然在謀求連任,可見年齡不是問題。但是,每個人的身體都存在差異,也不排除默克爾確實存在一些不便於公開的健康問題。

7月11日,默克爾在迎接丹麥總理弗雷德里克森時選擇坐著參加檢閱儀仗隊儀式。這在外交禮節上有點不合常理,有可能是為了避免默克爾再次出現身體抖動情況而做的刻意安排。如果默克爾再次出現身體抖動問題,那就說明默克爾身體確實存在健康問題了。


德國總理默克爾似乎有病,她的身體應該是出了問題,以至於在三周的時間裡才外交場合控制不住自己的身體,發生了三次的身體顫抖。默克爾的健康如果出現了大問題,跟世界一毛錢的關係也沒有,向世界能釋放什麼信號?頂多是東亞的德吹如喪考妣,僅此而已。因為德國只是歐洲強國,而不是世界性大國,就算是她突然發病去世,世界依然波瀾不驚,即使對德國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因為她去年12月就選定了接班人,除了部分德國人的傷悲外。

7月10日,默克爾在柏林總理府迎接芬蘭總理安蒂·林內的來訪,在奏國歌時,她的身體又一次出現了不受控制的顫抖,持續了一分多鐘,再次引發了公眾對她的身體健康的疑慮。

默克爾的身體在顫抖的時候,她口中念念有詞,唇語專家解讀稱,這是默克爾在小聲地重複這句話「我能挺住!」一方面說明她正在用意志力戰勝身體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泄露了她內心對於身體在外交場合失控的恐懼與不自信。

6月27日,默克爾與總統施泰因邁爾出席剛卸任的德國司法部長巴利的告別慶祝活動,她的身體與手臂都出現了抖動;6月18日,默克爾與來訪的烏克蘭總理澤連斯基檢閱儀仗隊奏國歌時,她的身體同樣出現了失控的狀態,顫抖個不停。

針對外界的猜疑,默克爾多次強調她的身體很好,沒有問題。在會見澤連斯基那次,她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她的身體脫水了,喝了三杯水後就好了。巴利的告別慶祝活動上的身體顫抖,德國總理府發言人特意解釋稱,這是上一次的身體顫抖給默克爾留下了心理陰影,是一個心理調節過程。對於第三次的身體顫抖,默克爾在新聞發布會上回應道:「我的身體很好,你們別擔心。」

默克爾及其新聞發言人的解釋與回應,更像是在掩耳盜鈴,缺乏可信度,因為她用行動拆穿了自己的謊言。7月11日,默克爾在總理府迎接來訪的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這一次,她已經不敢再站著迎接貴賓,而是搬來了兩張椅子,讓這兩位女性領導人都坐著,即使在軍樂隊演奏兩國的國歌時,默克爾與弗雷澤里克森都是坐在椅子上,而沒有起身,站立,聽完國歌。這樣的舉動在外交場合是非常罕見的!

默克爾與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坐著走完迎接的儀式,一定是弗雷澤里克森來到德國前,兩國的外交部門就已經商量好的流程——丹麥對此表示了理解與支持,並以全程都坐在椅子上走完迎接儀式配合默克爾,避免在外交場合再次出現身體失控性顫抖,但從端坐在椅子上的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來觀察,她對於這樣的外交儀式不太高興——缺乏足夠的尊重。

65歲的默克爾的身體應該出了什麼問題,不過看起來並不是什麼大病、急病,應該不會影響她的工作。就算她的健康出現了大問題,不能履行總理的職責,也不會對德國造成多大的影響與動蕩,因為2018年12月底執政黨基民盟選出了新的黨主席卡倫鮑爾,她是默克爾的接班人,只要默克爾的身體不行了不能履職了,她就可以無縫接班。

默克爾的健康問題對世界就完全沒有影響,她又不是特朗普,缺乏全球的實質性的影響力,更是因為德國只是歐洲的大國,而不是全球性大國,就算她突然病逝,除了媒體的一陣喧嘩外,對世界幾乎沒有影響,波瀾不驚,畢竟在全球性影響力上,德國就是跟英國、法國相比,也有非常大的差距。


默克爾:「我很好,不用擔心,相比6月發生的兩次顫抖,已經好多了,不會影響到和芬蘭總理安蒂·林內的會談」!毫無疑問,默克爾是德國最優秀的女政治家,她4次當選德國總理,是德國政壇的「鐵娘子」,是美國在歐盟最大的剋星,默克爾帶領的德國是歐盟當之無愧的領袖,英國和法國都太懦弱,鬥不過美國,也不敢和美國斗,只有默克爾敢和美國公開叫板,對特朗普說「不」,並主張「聯俄抗美」,讓特朗普和蓬佩奧束手無策!

昨日(7月10日),芬蘭總理安蒂·林內對德國進行訪問,德國總理默克爾鋪好了紅地毯,高規格接待芬蘭總理安蒂·林內,然而在接待會上尷尬的一幕有發生了,默克爾的身體再一次顫抖起來。由於這是默克爾一個月之內出現的第三次顫抖,不得不讓人替默克爾擔心,擔心默克爾的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不過,默克爾很淡定的告訴所有人,「我很好,不用擔心,相比前兩次,已經好得太多」。

6月27日,在德國總統府參加司法部長巴利的辭職儀式上,默克爾也出現過這樣的顫抖,工作人員還為此給默克爾遞了一杯水,但是,默克爾拒絕了,這是默克爾今年第二次出現顫抖現象!6月18日,是默克爾今年的第一次顫抖,那一次是為了迎接烏克蘭新任總統澤連斯基。發生三次顫抖,德國給出的理由都是歐洲氣溫高,默克爾是「脫水」導致的顫抖,喝三杯水就沒事了!

德國之所以用這樣的理由,是因為2017年默克爾訪問墨西哥的時候,墨西哥天氣炎熱,60多歲的默克爾就因為脫水導致雙腿顫抖。2014年,默克爾在一次採訪活動中,因為血壓突降,中止了採訪,但是在喝水之後,默克爾又恢復了正常。所以,脫水導致的身體不適確實是默克爾的「老毛病」!不過,默克爾已經65歲,為德國操碎了心,她的壓力太大,她很累,早就想休息!

默克爾對德國的貢獻已經很大,她身心疲憊,想要卸任了,想要過退休的生活,想要安享晚年!但是,她想把德國交給一個靠譜的人,在默克爾萌生退意的時候,默克爾的接班人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不堪重用,支持率下滑,在美國的強壓之下,執政黨危機四伏。沒有辦法,默克爾不希望德國再去走親美路線,德國想要當歐洲的王,德國要想擺脫美國的控制,必須「聯俄抗美」,她必須找到一個有能力、敢和美國斗的人統治德國,默克爾就拒絕提前卸任德國總理一職!

默克爾雖是女兒身,但巾幗不讓鬚眉,對付美國這樣的國家,比馬克龍這樣的法國總統優秀太多,特朗普要求北約增加軍費,把軍費比例提高到GDP的2%,默克爾不這麼干,默克爾先把德國的軍費提高到1.37%,然後從1.37%往下降,公開和特朗普唱反調,令特朗普無語!特朗普要求德國放棄和俄羅斯之間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默克爾無視特朗普的存在,不光德國自己用,還要把俄羅斯的天然氣通過德國輸入其他歐盟國家,默克爾就是特朗普的剋星!

預示著這位帶領德國14年的「鐵娘子」即將離開政壇!默克爾一個月之內已經出現了三次全身發抖的情況,已經說明了她的身體出現了嚴重的狀況,再也難以承擔繁重的德國總理工作!

默克爾如果離開政壇,對德國、歐盟乃至整個世界政壇都將是一個重大損失。作為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理,作為兩德合併以後第一位東德總理,作為堅定維護歐盟一體化的德國鐵娘子,默克爾之後,誰還能繼續領導德國引領著歐盟進行更加深入的一體化?誰還能帶領歐盟抗衡特朗普的「美國優先」?7月10日,默克爾被拍到全身發抖

6月18日,默克爾在接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時候,第一次出現了全身發抖的狀況;6月底,默克爾啟程前往日本大阪參加G20峰會前,身體再一次出現了發抖的狀況;7月10日,默克爾在迎接芬蘭總理安蒂·林內舉行歡迎儀式時,身體又在不由自主地顫抖!

默克爾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領導人之一,一舉一動都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裡,默克爾出現了三次全身發抖,引起了外界各種的猜測。俄羅斯莫斯科國立謝切諾夫第一醫科大學神經疾病教研室教授奧爾加·沃羅比約娃(音)認為,默克爾的顫抖不像是帕金森病的癥狀,而是類似打寒戰的顫抖。

毫無疑問的是,不論默克爾身患何疾,都已經到了與政治告別的時候。2005年,默克爾當選為德國總理,成為了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理。

默克爾任期之長,與德國前總理阿登納與科爾相媲美。默克爾出生於東德,是兩德合併以後第一位東德出身的總理。

默克爾政治立場堅定,被譽為「德國鐵娘子」;默克爾平易近人,經常親自到菜市場買菜,又被親切的成為「默大媽」。

即使是與德國兩位偉大的前總理阿登納與科爾相比,默克爾對德國的貢獻也毫不遜色。

阿登納是聯邦德國第一任總理,任期從1949年到1963年。在阿登納的領導之下,聯邦德國創造了經濟奇蹟,領先英法走出了二戰的陰霾,並迅速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第二經濟強國。為了紀念阿登納的偉大,德國在二戰後經濟崛起的時代被稱為「阿登納時代」。

科爾在1982年-1998年擔任德國總理,期間推動了兩德統一,又力推歐盟貨幣一體化過程,被譽為二十一世紀歐洲最具影響力的領導人之一。

觀察室認為,默克爾堪稱與阿登納與科爾比肩偉大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帶領德國成功的走出了2009年的經濟危機,保持了德國經濟的強勢勁頭。從歐盟的角度,默克爾繼續堅定地維護、促進歐盟的一體化。

默克爾的功績不僅僅在德國,還有對於歐盟與全世界。敘利亞內戰爆發以後,如果不是默克爾力主德國收留更多的敘利亞難民,整個歐盟極有可能已經因為難民問題而分崩離析。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以後,默克爾堅定地站在歐盟的立場,與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作鬥爭,維護了歐盟的利益與國際秩序的穩定!

默克爾之後再無默克爾!一旦默克爾因身體原因卸任德國總理,繼任的德國總理能否繼續領導德國經濟繼續穩定增長?能夠維護歐盟的穩定?能否抗衡的住特朗普的「美國優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