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距離2020年美國大選還有整整20個月的時間,但多名民主黨的候選人們已經摩拳擦掌,紛紛開始行動。他們都夢想着在民主黨初選中突圍,最終挑戰特朗普,入主白宮。到目前爲止,已經有至少12名候選人正式宣佈參選,有2人已經成立“試水委員會”,隨時可能宣佈正式參選,此外還有包括前總統拜登在內的數人正在探索參選可能性,預計可能會在接下來的1-2個月中宣佈參選。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認爲自己有獲勝的機會,面對衆多重磅的競爭對手,不少人很有自知之明,已經提前宣佈了不會參選總統。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都有哪些人選擇了“知難而退”。

億萬富翁、前紐約市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

邁克爾-布隆伯格

2019年3月5日,美國億萬富翁、前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在自家新聞網站彭博評論欄刊載文章《不羨廟堂之高,心繫此身之責》(Our Highest Office, My Deepest Obligation),正式宣佈自己不會參選2020年美國總統。

布隆伯格在文章中坦陳,儘管他相信自己能在大選中擊敗特朗普,但他也很清楚,想要在競爭激烈的民主黨初選中突圍非常困難。另外,布隆伯格也知道,如果他選擇不參加民主黨初選,而是獨立宣佈參選,最終很可能事與願違,不僅自己選不上,還會導致分走民主黨候選人的選票,讓特朗普漁翁得利成功連任。

權衡利弊後,布隆伯格決定放棄參選,轉而將精力放在幫助民主黨候選人獲勝阻止特朗普連任。同時,布隆伯格也表示將致力於解決槍支暴力、氣候變化等問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他面臨的挑戰未必比競選總統小。

前國務卿、2016年民主黨總統提名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

希拉里-克林頓

作爲2016年民主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已經創造了歷史:她是美國歷史上主要政黨提名的首位女性候選人。然而因爲性別歧視、“郵件門”纏身等問題,希拉里最終還是功虧一簣,沒能擊敗特朗普成爲美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統。在2016年大選後,希拉里沒有完全隱退,她在不少公開場合批評特朗普,也不斷有傳聞說她在考慮再次競選總統。

希拉里至今依然有不少忠實的支持者,而且在民主黨內根基深厚,如果她選擇競選,她依然非常有可能拿到民主黨初選的提名。然而在2016年大選後,很多人至今對希拉里“怨氣未消”,有人認爲正是她在競選策略上的失誤才導致了特朗普的當選。另外,希拉里在競選後不斷在公衆場合拋頭露面的舉動也讓一些人不滿。如果希拉里最終贏得初選,再次和特朗普對決的話,依然有可能再次落敗。

在最近接受紐約當地一家電視臺News 12採訪時,希拉里明確表示:“我不會參選,但我會繼續工作,繼續發聲,繼續堅持我的信仰。”

俄亥俄州參議員謝羅德-布朗

謝羅德-布朗

俄亥俄州參議員謝羅德-布朗曾經被認爲是2020年民主黨初選中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俄亥俄州曾經是美國大選中最重要的“搖擺州”之一,如果共和黨候選人無法拿下俄亥俄州,幾乎就沒有任何可能贏得大選。但在最近幾年,因爲當地傳統工業衰落等原因,俄亥俄州逐漸變成了“淺紅州”,共和黨在這裏越來越佔據優勢。

但謝羅德-布朗作爲民主黨人,在俄亥俄州依然非常受歡迎,他在2018年的中期選舉中也成功擊敗了共和黨的對手獲得連任。可以說,如果布朗選擇參選總統並最終獲勝的話,那麼民主黨在大選中想拿下俄亥俄州仍然存在一線希望。

3月7日下午,謝羅德-布朗正式宣佈,不會參選總統。他在聲明中說:“我會繼續抨擊唐納德-特朗普和他虛假的民粹主義。我會繼續爲全國所有工人而奮鬥。我會盡我所有在2020年選出一位民主黨總統和民主黨參議員。對我來說,參議員是最好的地方。”

不過,也有消息稱,儘管不會考慮參選總統,布朗依然在積極運作,希望能夠在民主黨選出總統候選人後被提名爲副總統。

前司法部部長埃裏克-霍爾德

埃裏克-霍爾德

埃裏克-霍爾德是奧巴馬時期的司法部部長,他也是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司法部長。他於3月4日在《華盛頓郵報》上發文,正式宣佈自己不會參選總統。

儘管埃裏克-霍爾德在全國範圍內擁有不錯的知名度,在擔任司法部長期間,他在民權和種族平等上做出了不錯的成就,但面對越來越“左”的民主黨,埃裏克-霍爾德的意識形態可能在民主黨的選民中並不受歡迎,獲勝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霍爾德也表示,自己目前工作的重心是2020年全美人口普查後的選區重劃。美國每10年會進行一次人口普查,之後會根據人口普查進行重劃國會選區的工作。2010年,由於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大敗,使得衆多地區重劃選區的大權落到了共和黨手中,共和黨通過不公正的選區劃分在選舉中佔盡優勢,讓民主黨在接下來的數年中吃了不少啞巴虧。霍爾德作爲“全國民主黨選區重劃委員會”(National Democratic Redistricting Committee)的主席,他希望在2020年選區重劃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爲民主黨爭取到更多的優勢。對霍爾德來說,這點可能比競選總統更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