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李侑珊】

民進黨政府窮盡力量,不惜折損兩任教長,依舊堅持臺大重啟校長遴選,不只引來傷害「大學自主」輿論批評,重創臺灣高教,傷及執政黨政治資本,更耗損社會資源,不禁讓人質疑,政府到底為什麼這麼堅持「拔管」?

臺大1月5日遴選新任校長,迄今超過200天,民進黨政府為「拔掉」擁有藍營官員背景的新校長管中閔,可說極盡所能,先為管扣上種種違法事證,經各界查證後,發現管並無涉不法,反扯出許多現任民進黨官員違法事證,但政府無意回頭,不只不願承認做出錯誤判斷,不尊重程序,且利用各方勢力讓遴選案複雜化。

反管與挺管的意識形態之爭,從校園蔓延到社會,教授被迫選邊站,師生彼此爭論,輿論爭議不休,人民情感被撕裂,連兩岸正常學術交流也被斷送,臺灣高教龍頭臺大變成羣龍無首,無法擘劃長期發展與世界高教爭鋒,臺灣高教遭受前所未有衝擊。

為此,國內公私立大學校長也罕見聯手呼籲,尊重臺大遴選結果,連國內學術最高殿堂中研院也破天荒通過提案,「關於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制度與遴選結果,請教育部遵照大學法規定及精神,執行校長聘任事宜」,直指政府做法不當。

新教長葉俊榮16日上任時坦言,臺大校長爭議已成「教育部和臺大兩列火車對撞」,顯然雙方各持己見下,對臺大學生、臺灣高教、甚至執政黨都造成傷害。

卡管案已折損兩教長,葉俊榮說,兩個月內解決臺大校長遴選案,並提出解套三作法,但又以「獨董問題確實具重大明確瑕疵」,強烈暗示臺大重啟遴選,不啻讓教育部和臺大又陷既有僵局。

臺大遴委會及校務會議都已確認管獨董身分沒問題,而新教長又將管能否接任定調為獨董身分問題,那麼教育部就應回歸法制,讓司法判定臺哥大獨董身分是否違法;司法判定前,教育部則應尊重大學自主,同意臺大透過合理且合法程序選出的新校長,讓管中閔上任,弭平社會紛爭,別再浪費社會資源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