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生活在城市的人們,總有一個矛盾的心理,雖然身居大城市享受著城市的繁華和現代化,卻又抱怨現代化進程中帶來的種種改變,所以人們希望能偶爾去農村,體驗一下原汁原味的田園牧歌生活,在農村特別常見的水稻田,只要適合進行開發定位,也能營造出休閑特色景點,讓更多的遊客來進參與體驗和教育休閑旅遊。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打造特色稻作文化,農村最常見的插秧收割水稻等活動,在農村人眼裡是最平常常見的事,但是在城市遊客眼裡卻是新鮮的事情。就拿我們當地稻作文化來說,水稻插秧期間有「插秧節」,插秧期間會舉行盛大的祭拜「米神」儀式,同時讓遊客參與到插秧活動中,了解水稻的播種過程。由於當地的水稻種植有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所以當地充分對原有的水稻設施進行恢復,小河流水,水車灌溉澆地,古時候的水磨磨米等設施還原了古代的歷史文化。

二、水稻插秧播種的同時,可以針對田地進行合理布局規劃,利用不同顏色的稻穀設計「稻田畫「,夏季人們漫步在稻田邊,不僅可以遊覽美麗的稻田景色,還能欣賞各種稻田藝術文化作品,吸引遊客參觀,這種模式在日本的稻田旅遊文化中比較流行,各種稻田畫面讓農田大地成了藝術走廊。

三、水稻收割的時候,可以舉辦「開鐮節「我們當地每年秋季舉辦一次「開鐮儀式「,活動現場包括各種歌舞活動,美食品嘗、農產品展示,第一鐮「新米拍賣「等活動,利用稻草來製作各種農村特色文化景觀,每年都吸引了很多遊客的參加。

除了以上的活動打造,還可以在水稻田邊修建各種特色農家小屋,夜晚讓遊客體驗下小橋流水,遠處蛙聲一片的自然居住環境,建立專門的水稻休閑農園還可以教遊客製作粽子、米粉、年糕、甜酒等利用稻穀作為原料的親自體驗活動。水稻田作為休閑農業的拓展,可以通過旅遊來帶動農產的銷售,提升產品的銷售價值,使農村從簡單的水稻種植項目拓展到相關的一、二、三產業領域。帶動當地經濟的提升和農民的效益。

水稻田能做休閑農業嗎?如何做參與式體驗與教育式休閑農園?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我的青春我的鄉村#

感謝邀請!建議如下:

一、參與式、體驗式、教育式,表達有重複,原因是可能自己還並不能準確把握其中的內涵,應用起來必然一頭霧水。

二、所謂的這幾個式,核心都是要強調互動。具體能不能做得成,關鍵看互動的形式是不是有市場需求。有了需求才能將水稻基地和遊客連接起來,形式設計好,鏈接才能有深度和持久。

三、首先要自己有個定位,定位定得好,定得准,就知道自己是誰,要走向何方,才能真正找到感覺,做得明白。

四、說到底這種做法屬於創意農業,很少有能照搬的先例,必須建立在多看多學的基礎上,多到全國各地創意農業做得好的地方學習,把合家的長處與自己的實際結合起來,縮短彎路。

五、深入調研本地市場需求,了解潛在遊客的真實需求;大力挖掘本地有關的民俗、傳說、先進人物和故事等。將當地人有高度文化認同和情感歸屬的故事或創意在項目中體現出來,會最大限度吸引當地人。

六、最好請有真正市場經驗的規劃策劃專業機構來進行調研、策劃、規劃、施工、運營等工作的指導。機構必須輕資產、必須專業、必須有真實市場業績。


水稻田能做休閑農業嗎?如何做參與式體驗與教育式休閑農園?

你好,我來談談我的一點個人想法,咱們先從水稻田與休閑農業開始說起吧!

水稻田與休閑的結合方法

說實話,咱們現在家裡有個6畝田,去種水稻或者現在的有機水稻,也賺不到多少錢的。

現在網路社交平台真是太發達了,人均工資也越來越高。孩子有6-10歲的家庭,在經濟狀態上基本上已經很穩定了,現在大人和小孩的溝通越來越少,大人要忙工作,小孩要忙學業,只有周末或者假期的時候才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去相處,加上現在的網路、生活水平都是越來越好,一家人在家的周邊選擇一天性的遊玩去處還是挺有需求的。不光可以圖個新鮮也有了拍照片、拍視頻的絕佳地點。

所以,水稻田和休閑是可以走到一起去的。

做參與式體驗方面

以家庭為單位完成水稻田裡的作業任務,獲得獎勵

做教育式休閑農園

和教育機構合作,做小小農民的教學實踐

談到最後,我的想法是,既然種水稻不容易賺錢的話還不如來拿做點有意義的事情,稻田的創收也會比之前單純的種水稻要多一點。


水稻田可以做休閑農業,但做好以下幾點!

1.做好市場調研,看自己的農田位置是否可以借力周邊鄉村游,

2.做好市場客戶定位。"城市客戶五天在城市工作二天在鄉村休閑體驗"

3要因地制宜有創新,有自己特色,

4財務成本預算核算好,

5做好中長期投入,但收益緩慢,前景光明的思想準備

6融入農耕文化意識,讓喜歡鄉村體驗的客戶,參與活動,如傳統收割,秧苗怎樣育苗,人工,機器如何插秧,可以讓小朋友把稻田設計成簡單的「迷宮"模式,增加他們的興趣點,並做以點帶面的興趣延伸,比如,累了,可以增加包粽子,讓他們體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體驗含義,

如可以用泥巴做成土磚,土磚不會馬上干,等下次吵著要爸爸媽媽帶她們重複來,等乾的土磚砌成土羊圈,因為他們會想著羊圈裡關羊是否長大了,是怎樣吃草的,增加體驗感,興趣點的同時,可以重複來體驗農田,農村文化

7可以做訂單農業,或"承包體驗式,發個"土豪證"。增加獲得感

休閑農業要走的路還很長,只要深耕,勤思,多創新,相信未來的農業會越來越好!


肯定回答必須的,所謂的休閑農業體驗,幾個基本點生態,生活,生產三要素,稻田文化現在常見的農耕節,稻田藝術 ,稻米老種子,自然農法祖先馴化(朴門很多人知道)流程 ,五穀雜糧與人 ,五穀發酵等等,體驗是特定時間和場景再現,讓參與者愉悅增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