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睡西天,誰知夢裏乾坤大 。隻身眠淨土,只道其中日月長。

在中國的西北部,河西走廊之上有一城,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張掖。在佛教傳入過程中,無論是東來傳教還是西行求法的高僧們,都要在河西走廊重鎮張掖駐足停留,從而對張掖的佛教文化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清代《甘州府志》有云:“一城山光,半城塔影;連片葦溪,遍地古剎。”

張掖的“遍地古剎”中當屬位於城區的大佛寺最爲著名。時光荏苒,大佛寺內,釋迦牟尼以永恆的姿勢安睡於塵世中的一方淨土,雙眸微合,卻洞悉世事變幻。

絲竹梵音,臥佛問世

西夏年間的一個正午,國師嵬咩靜坐在府中,忽然聽見有絲竹聲隱約傳來,聲聲入心。他尋聲而去,卻見一地有祥瑞之氣籠罩,聲音自地下發出。國師命隨從掘地三尺,一翠瓦金磚覆蓋的碧玉臥佛現身,此佛像爲佛祖釋迦牟尼的涅槃像。國師心內大喜,此地因而就地建起了這座坐東面西的佛殿。在西夏崇宗乾順的重視和支持下,經過5年的建設和忙碌,人們在1103年終建成了佛寺。由於寺內的臥佛非常巨大,故此人們稱之爲張掖大佛寺,也叫做甘州臥佛寺。

時隔千年,大佛寺寺內已是古建林立,古樹參天。數百年的白榆像一位白髮老人,矗立在殿宇旁邊。

如今這尊釋迦牟尼佛像安臥在大佛殿內正中高1.2米的佛壇之上,佛身長34.5米,肩寬7.5米,耳朵約4米,腳長5.2米。光是大佛的一根中指就如一塊牀板能平躺一個人,耳朵上能容八個人並排而坐。這也是亞洲最大的室內木胎泥塑佛祖釋迦牟尼的涅槃像。臥佛頭臉枕於右手掌之上,左臂舒直伸,左手置於大腿之側,一斗大的“卍”字形的“吉祥海雲”畫於胸前。塑像的雕塑工藝極爲精緻,比例勻稱適度,線條流暢。塑像之神態,十分自然。正如對聯所云:“視之若醒,呼之則寐“。

臥佛和通常我們見過的泥塑佛像不同,屬於木胎泥塑,並且臥佛內部是一個木質臥佛骨架,分爲上中下三層,前後11間。臥佛更像是個密室,大佛的左手是進入密室底部的通道大門,木質樓梯可以通往各層。不得不感嘆修建者的大智慧,修建之初便預料到了大佛今後的叵測變故。

皇室祕聞,撲朔迷離:

西夏時期的一個清晨,在一片血色的朝霞裏,悄悄打開了城門,一隊車仗從城門裏緩緩而出,悄然出行。坐在車上的樑太后面色沉穩,曾經的腥風血雨讓她心生厭倦,懷着祈求天下蒼生安康順遂的心願,樑太后來到甘州的大佛寺。從此,大佛寺結下了與皇家的不解因緣。

1215年的一個不平凡的一天,一位懷着身孕的蒙古族女人帶着朝拜的虔誠來到了大佛寺,焚香許願,目光誠懇而專注,轉身辭行的那一刻,腹痛加劇,在僧人的照料下順利分娩。這個嬰兒就是元世祖忽必烈,這位蒙古族女人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母后別吉太后。別吉太后去世後,也埋葬在張掖大佛寺內。

南宋滅亡,年僅六歲的小皇帝趙顯被俘,被忽必烈帶到大都。一日,忽必烈夜夢金龍繞殿柱,第二天早朝時,恰好趙顯正站在前夜所夢柱下,忽必烈疑慮頓生,聰明的趙顯爲避禍而削髮爲僧,隨後移居張掖大佛寺,娶一回族女子爲妻,並生下一男孩。一年,元仁宗西巡到了張掖,在大佛寺拜謁時,忽見殿內一角香菸嫋嫋,一僧手託孩子,頭頂有紫氣籠罩,元仁宗喚來問明原由,當即認爲義子,仁宗回朝不久便駕崩,這個孩子成爲了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因此有了“元朝天下,宋朝皇帝”的說法。這些傳說故事給大佛寺罩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大佛寺的柱廊上繪飾以龍爲主,其中降龍羅漢腳下,並不像其它寺廟中腳踩着降龍,而是讓龍高懸在屋樑上,塗以金粉,格外耀眼。 “萬道霞光遮鳳輦,千條瑞氣罩龍樓”。這副楹聯足以說明作爲皇家寺院,大佛寺暗藏着多少撲朔迷離的皇家軼事。

絲綢之路,精神驛站:

1274年的夏天,馬克.波羅隨叔父沿着玄奘返國的路徑向東行進,黃沙漫漫,駝鈴聲聲,眼前的飢渴抵不過這個年輕人對元上都繁華景象的無盡想象。此時的馬克.波羅穿過沙漠由肅州來到了甘州城。雪映祁連,風光無限,在這片綠色環抱的土地上,只見香車寶馬,熙熙攘攘;館舍酒肆,羌管悠悠;寺廟殿宇,香火旺盛。東方的佛教文化挑動了馬可.波羅的情思。在大佛寺,馬可.波羅一盤桓就是一年。

在大佛殿後面的藏經閣內依然保存着世所罕見的明代手書金經《大般若經》和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官版初刻初印本《北藏》,以及數以萬計的館藏文物精品,這些足以說明大佛寺曾以佛經吟誦在絲綢之路上產生的鏗鏘迴響。

一座歷經千餘年的古佛,歷經自然災害、亂世戰火,歷經十年浩劫中紅衛兵竄聯到這裏瘋狂的損壞,還能夠保留下如此多的古經卷,真可算一個奇蹟,而創造這個奇蹟的人,竟是一個尼姑。民國30年,國民黨軍隊馬步芳部要進駐大佛寺,爲保護經藏,大佛寺主持遂將經櫥全部祕密泥封在藏經殿佛龕內。1952年尼姑本覺,受恩師諦賢的指派,來到大佛寺住藏經閣看管經書,幾十年裏,本覺對經卷默默守護,任憑世人用盡心計利誘威逼打探經書下落,她始終守口如瓶,直到一九七五年,她火化圓寂,人們纔在她的住所裏發現一暗門,打開後發現了這些稀世之寶藏。

站在古樸厚重的大佛殿前,往事如這殿宇一樣斑駁滄桑,歷史故事已經褪去了顏色,唯有佛龕上燃燒着的蓮花燈給人以寧靜安詳的撫慰。

回頭再看大佛寺的楹聯:睡佛長睡睡千年長睡不醒,問者永問問百世永問不明。

了該了之情,結該結之緣,去該去之地,歷該歷之事。佛曰: 不可說,不能說,不必說。

大佛殿前乾隆所書的“無上正覺”匾額在陽光下熠熠發光。衆生皆有佛性,自覺利他是本覺尼姑的寫照,豈不是也是我們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來源:網信張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