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體例

一、正文

(一)文稿格式為橫向排列,並註明頁碼。圖片應加圖說,並註明供稿者、攝(繪)製之時間、地點;曲譜以簡譜為主,請自行繪製或打字。

 

(二)標題層級以一,(一),1,(1),(і) 為序。

 

(三)為統一體例,請用以下標記符號:

1.《 》表示一切獨立的出版品(包括:書籍、期刊、劇本、科儀本、圖畫、曲譜、長篇史詩、內部出版品);或完整之表演(包括:電影、戲劇、儀式、舞蹈)。

2.〈 〉表示單篇文章(收入期刊、論文集或專書),已宣讀尚未出版之會議論文、學位論文、單篇詩文,或全本戲(或儀式)裡的分齣或摺子,書籍之章、卷。

3.「 」表示書中之節、條目名稱,或特殊名詞(特殊名詞只在第一次出現時加符號,再出現時不需特別標明)。

4.『 』表示引文裏的引文。

5.( )用於正文的說明文字,或劇本(或科儀本、樂譜)裡的演出提示;或年代、外文之註解。

6.〔 〕用於引文中添加的評論或註解。

7.【 】表示詞牌、曲牌、板腔名。

 

(四)正文中出現之外國人名、地名及專有名詞請在第一次出現時加附原文。

 

二、引文或注釋

(一)引用史料時盡量採用第一手資料,非不得已請勿轉引。

 

(二)引文的標示:短而直接的散句放在正文裏,以「」標示。若引文後有附帶說明,引文末的標點應在附帶說明之後。超過三行的引文與詩、詞、曲,另起一段書寫,引文段落前後各空一行,左右縮排二格。原引文沒有的添加說明用〔〕標出。

 

(三)文稿內資料的來源(包括:直接引述、轉述他人意見)請以注釋說明之,text citations請依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有關規定標示。

 

(四)注釋注碼以阿拉伯數字依序標示,放在句尾符號後。若再引注過的資料,可以簡化,只寫書名(或篇名)、頁數。

(五)注釋請依以下次第排列:著者,文章名,書名,卷、冊、頁數。版權資料請詳述於「引用書目」,在注中不需贅述。例如:司馬遷,《史記》卷61〈伯夷列傳第一〉,頁1a(影本頁851)。

 

(六)注釋書目有譯者、編者,或是校注者,請於第一次出現時標示。若再出現,則不需贅述。例如:

杜預注,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注》,楊伯峻注。

弗雷澤(James G. Frazer),《金枝》,汪培基譯。

Kristopher Schipper, The Taoist Body, translated by Karen C. Duval.

Michael Saso, “Orthodoxy and Heterodoxy in Taoist Ritual,” in 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edited by Arthur Wolf, p. 35.

 

 

三、引用書目 List of Works Cited

(一)論文引用書目基本上區分為「史料」(Primary sources)與「論著」(Secondary sources) 兩類。如論文因引用特別性質之資料非上述兩類可涵括,如報刊、網路資料、訪問記錄等等,則視各篇論文引用性質另做其他分類。

 

(二)書目排序,西文按作者姓氏字母次序,中文按作者姓名筆畫由少到多排列。若同時有中、日、西文書目,則先中日文書目混合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後接排西文書目。

 

(三)每筆書目排列依序按作者,出版年,篇名,書名(期刊名),編著者,出版地:出版社。

 

(四)引用古籍或翻譯著作,請以[ ]或()標示原著作初版年代。

 

(五)英文論文引用原為中文之書目,作者名需附中文原名,篇名(與書刊名)需按「拼音」、「中文」、「英文意譯」列出。若原為日文書目,則作者附日文原名,篇名(與書刊名)需按「拼音」、「日文原書名」(包括平假名、片假名、漢字)、「英文意譯」列出。(請見下文附例)

 

(六)西文書目細則請參見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6th edition (2003). 以下列舉若干參考範例。

例1,「史料」(Primary sources) 類書目規格:

 

 

 

1.中文格式

《墨花吟館感舊懷人集》。 [1889] 1985。嚴辰著。收於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29-409。 《續纂揚州府志》。[1874] 1974。英傑,晏端等編。 臺北:成文出版社。

 

2.英文格式

Mohua yinguan ganjiu huairen ji墨花吟館感舊懷人集 (Melancholic remembrances from the Mohua Poetry Hall). [1889] 1985. By Yan Chen嚴辰. In Qingdai zhuanji congkan清代傳記叢刊. Taipei: Mingwen shuju, 29-409.
Xucuan Yangzhou fuzhi續纂揚州府志. [1874] 1974. Compiled by Ying Jie英傑, Yan Duan晏端 et al. Taipei: Chengwen chubanshe.

 

 

例2,「論著」(Secondary sources) 類書目格式:

1.中文格式

何炳棣。1966。《中國會館史論》。臺北:學生書局。
寺內直子。1999。〈近代における雅楽の「普遍化」:近衛直麿の業績を中心に〉。《國際文化學研究》12:19-49。

 

2.英文格式

Ho Ping-ti 何炳棣. 1966. Zhongguo huiguan shilun 中國會館史論 (Historical essay on China’s landsmannschaften). Taipei: Xuesheng shuju.

Terauchi Naoko 寺內直子. 1999. “Kindai ni okeru gagaku no ‘fuhenka’: Konoe Naomaro no gyôseki wo chûshin ni” 近代における雅楽の「普遍化」:近衛直麿の業績を中心に (Modernization of gagaku: focusing on Konoe Naomaro’s achievement). Kokusai bunkagaku kenkyû 國際文化學研究(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Studies)12:19-49.

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2001 (1968)。《物體系》。林志明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例3,再版古籍請以 [ ] 註明出版年代,成書年或出版年不詳者請標出作者生卒年,或足以顯示作者年代的資料:

1.中文格式

《忠肅集》。[年代不詳] 1991。于謙(1398-145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英文格式

Zhongsu ji 忠肅集. [n.d.] 1991. Yu Qian于謙 (1398-1457). Shanghai: Shanghai guji chubanshe.

Aristotle on the Art of Poetry. [n.d.] 1909. Aristotle (384-322 BCE). Translated by Ingram Bywater. Oxford: Clarendon Press.

Adorno, T. W., and Max Horkheimer. 1972 (1947).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Translated by John Cumming. New York: Herder and Herder.

 

例4,出版中著作年代標示:

1.中文格式

王秋桂編。[出版中]。《金門歷史、文化與生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2.英文格式

Wang Ch’iu-kuei王秋桂, ed. [forthcoming]. Jinmen lishi wehhua yu shengtai guoji xueshu yantaohui lunwenji金門歷史、文化與生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culture and ecology of Quemoy). Taipei: Shih Ho-cheng Folk Culture Foundation.

 

例5,若需註出卷數或頁數,請一律置於條目最末:

1.中文格式

鄧光昌,黃瑞儀,張國玉。2000。〈寧化縣民間信仰老佛,二佛,吉祥大佛概述〉。收於《閩西北的民俗宗教與社會》。客家傳統社會叢書11。John Lagerwey勞格文, 楊彥傑合編。香港:國際客家學會,海外華人研究社,法國遠東學院,217-39。

〈條陳捕蝗酌歸簡易疏〉。竇光鼐。[1770] 1992。收於《皇朝經世文編》。賀長齡,魏源編纂,1826年。北京:中華書局,45:21a-24b。

1.英文格式

Deng Guangchang鄧光昌, Huang Ruiyi黃瑞儀, Zhang Guoyu張國玉. 2000. “Ninghua xian minjian xinyang laofo, erfo, jixiang dafo gaishu” 寧化縣民間信仰老佛, 二佛, 吉祥大佛概述 (The worship of the old, second, and great auspicious Buddhas in Ninghua). In Minxibei de minsu zongjiao yu shehui閩西北的民俗宗教與社會 (Customary religion and society in west-central Fujian). Kejia chuantong shehui congshu客家傳統社會叢書 (Traditional Hakka Society Series ) 11. Edited by John Lagerwey and Yang Yanjie楊彥傑.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Hakka Studies Association, Overseas Chinese Archives, 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 Orient, 217-39.

“Tiaochen buhuang zhuogui jianyi shu” 條陳捕蝗酌歸簡易疏 (Memorial on arranged considerations about the simplification of locust combat). [1770] 1992. Dou Guangnai竇光鼐. In Huangchao jingshi wenbian皇朝經世文編 (Collection of memorials on statecraft). Edited by He Changling賀長齡and Wei Yuan魏源, 1826. Repr. Beijing: Zhonghua shuju, 45:21a-24b.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