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內參導讀:在很多從業者眼中,報業的倒閉潮已經是進行時。但是,報業也不只是出版報紙的一家媒體,在報業集團化期間它確實給自己累加了一些資源,很多報紙仍然有強大的後盾給自己撐腰。

來源:傳媒內參(晨版)

文/張穎

近日,有消息稱,《成都晚報》將要停刊,已獲得批准,正在辦理停刊的相關手續。《成都晚報》創刊於1956年5月1日,是《成都日報》集團三大報紙之一。巴蜀文化的滋潤,鑄就了晚報獨樹一幟的風格:融新聞性、知識性、服務性、趣味性爲一體,信息密集、服務到位、文化味濃、可讀性強。走過六十餘年風風雨雨,如今退出歷史舞臺,多少讓人唏噓。

在很多從業者眼中,報業的倒閉潮已經是進行時。但是,報業也不只是出版報紙的一家媒體,在報業集團化期間它確實給自己累加了一些資源,很多報紙仍然有強大的後盾給自己撐腰。

政治資本

我們看到很多仍然活着的報紙是黨報,從中央到省市縣的地方黨報仍然是很多機關事業單位的必讀刊物,甚至可以說黨報就是內參,一覽國家大事,跟機關每天必看《新聞聯播》差不多。領導幹部看黨報學政治,也是一種思想理論學習,講話的時候引用起來也是有根有據。

很多單位把能夠登上黨報作爲一種業績,當然,負面報道也會成爲整個單位考覈的減分項,而整個機關輿情也一直有專門的部門在統計,甚至還要拉排名。因此,黨報有自己生存下去的政治資本,很多單位也要依附於這種政治資本。

而非黨報的社會刊物或者說商業化比較重的刊物,要追求盈利、很難取得撥款的刊物,生存纔是最大的問題。這部分刊物是最需要在新媒體平臺上做強的,既保留深度報道的能力,同時又要注重在新媒體方面打造影響力,並且不斷鞏固。現在這樣的刊物依託新媒體來養活報紙的情況並不少見。

國有資本

國有文化企業從辦公用地到文化設施,很多都掌握了一定的固定資產,同時也通過房屋對外租賃、上級撥款、融資等手段,掌握了一定的流動資金。國有文化企業成立投資公司的也有,參投項目基本都是圍繞文化產業相關項目。報業擁有這項能力的比廣電要少,但也並不是沒有。

以江西日報傳媒集團爲例,該報業旗下的文化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近些年頻繁投資了多個影視項目,包括《天下糧倉》《大浦東》《少年盾》《西柏坡的回聲》等作品。這些項目基本都是體制內項目,尤其是近兩年偏主旋律題材的項目,這些項目都扣準了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的特殊文化背景。

也就是說,報業集團真的不只是出版報紙的,還擁有資金池做投資,投向了花錢比較多的影視項目,而這些項目因爲屬於重大題材,是被央視等省級電視臺總承包的項目,是不怕回不了本的項目,所以屬於穩健型投資。

土地資本

報業在傳媒主業上大力改革,但是錢越來越難賺。搞活經營自辦副業的不少,有的開書店、有的開飯店,還有的開發房地產等。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爲例,集團旗下形成了以《大河報》爲首的中原報系,同時利用集團旗下資源進行了酒店經營和地產開發,實現了收入大規模增長。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早在2002年就投資建設了一家四星級酒店“大河錦江飯店”,後在2008年進行了相關業務拓展,又開辦了大河國際飯店、大公館酒店和大河商務酒店。

2007年起,集團又把旗下土地變更成爲商業用地,成立了河南瑞奇房地產公司,開發了兩個樓盤進行銷售。文化企業非傳媒經營的業務五花八門,對於土地資源等固定資產的利用是搞得最大的,河南日報報業已經將房地產開發作爲支柱產業進行發展。

對於酒店經營,很多傳媒集團都有自己的酒店,很多是效益較好、輝煌時期的激進式擴張導致的,有的是偏向內部使用,很多又改回了辦公用地或者直接租賃。像河南日報旗下的多家酒店能夠實現長期盈利,與注重服務品質提升和品牌打造有關。

行業資本

有一批專業細分領域的報紙媒體仍然旱澇保收、穩健生存,其中不得不提行業報,尤其是壟斷行業的報紙媒體,比如《菸草報》《郵電報》《石油報》等。行業報縱深某一行業的報道,是國家有關部門仍然給予刊號和採訪權的媒體。

雖然這些媒體對於普羅大衆來說基本接觸不到,但是對於其行業內卻是絕對權威的媒體,從報紙的時代它就直接觸達目標受衆,有的不公開發行,只在行業內部刊發。

行業媒體掌握了一個行業從上至下的多種資源,人頭熟絡、產品熟悉、業務熟知,報紙媒介之外也拓展了新媒體。依託行業資源,行業媒體成爲信息的集中地、宣傳的重要窗口,在兩會等重大新聞場合仍然有行業媒體記者的一席之地。行業媒體不缺錢,背後的金主很多就是國家部委或者央企。

壟斷行業媒體從業人員待遇對標行業,比單純媒體單位的收入待遇豐厚的多,並且在落戶指標、購房、醫療保險、補充保險等方面享有優待。掌握一方行業資源,對行業媒體從業人員來說也是未來轉型從業的重要積累,豐富的信息、知識積累和人脈資源是其巨大的優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