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碧薇自小出身名門,書香世家,十三歲的時候父親就給他定了娃娃親,許配給了蘇州頗有名望的查家的少爺查紫含,但是這個大少爺卻在學校鬧出了作弊的醜聞,使得蔣碧薇對她這個未婚夫有了很不好的印象。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她認識了比她大了四歲的徐悲鴻,雖然他家境貧寒,但是一心求進,勤奮好學,對藝術繪畫十分喜愛,一面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面是自己渴望的愛情,蔣碧薇毫不猶豫選擇了後者,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愛情總是不被人看好的,尤其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給孩子規劃的未來孩子不喜歡,偏偏要背離父母的意願。

為了和徐悲鴻在一起,他們兩個私奔到日本,雖然生活拮据,二人剛到日本,一無所有,徐悲鴻的畫當初幾乎猶如廢紙一張,當時生活雖然拮据,但是有愛情的滋潤,也是甜蜜的。後來徐悲鴻帶著蔣碧薇奔赴巴黎留學,就在巴黎,認識了張道藩,他在見到蔣碧薇的時候,就被她的美貌氣質等各個方面打動但是朋友之妻不可欺,只能在心裡默默喜歡著,就是暗戀最好的樣子。

自從去了巴黎之後,徐悲鴻就基本只致力於自己的藝術事業,而張道藩最後也忍不住向蔣碧薇透漏了自己的心意,但是自己畢竟作為人妻,怎麼可能背叛丈夫呢。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徐悲鴻卻變了心,愛上了自己的學生,那個時候孫多慈去南京中央大學的美術系做旁聽生,而徐悲鴻正在那裡就職,因為這個女生也是冰雪聰明,十分有繪畫天賦,二人感情也逐漸升溫,而徐悲鴻和蔣碧薇的感情卻出現了嫌隙。十幾年的感情,就這樣失去了以前的樣子,孫多慈的父母也終究不同意她和徐悲鴻在一起,但是這個時候他已經和蔣碧薇分開了,面對愛而不得,徐悲鴻也曾想過與蔣碧薇複合,但是蔣碧薇拒絕。

而這個時候的張道藩就開始追求蔣碧薇,蔣碧薇也和張道藩走到了一起,但是不同的是,蔣碧薇並沒有和張道藩結婚,因為張道藩當時已有家室,而蔣碧薇只能搬到他家的地下室去,當了一個沒有名分的小三,而張道藩也多次曾向蔣碧薇承諾,自己會很快和妻子離婚,娶蔣碧薇,但是男人幾乎總是將事業放在第一位的,他為了自己的前途也始終沒有和妻子離婚。為了和蔣碧薇在一起,張道藩將自己的妻子和子女送去了澳大利亞,自己就可以和蔣碧薇過自己的二人世界了,但是蔣碧薇終究不是她的妻子。

隨著時間的流逝,二人也失去了以前的激情,可能張道藩和蔣碧薇在一起就是因為他之前從未得到過,而得到了就不會那麼珍惜了吧,漸漸,張道藩對她也日漸冷淡,後來蔣碧薇也離開了張道藩,去了南洋。

1968年張道藩病危,蔣碧薇回去見他最後一面,而蔣碧薇自己洋洋洒洒寫下了自己一生的經歷,也在1978年的時候離開了人世。


高中時候看過蔣碧薇的兒子女兒回憶母親的時候都是寫的蔣碧薇生性多疑,脾氣暴躁。徐悲鴻在前線為抗日奔走,蔣碧薇在家裡和張道藩心生情愫,對徐悲鴻心生厭惡,拒之門外,不理不睬,冷酷無情地與徐悲鴻分居。

於是,一氣之下,徐悲鴻離開沒有自己容身之地的家去邊遠地區作畫。

幾個月後,徐悲鴻再度回家。這次他說:「 我要我的家。」可是,不守婦道,心狠手辣的蔣碧微面對徐悲鴻的真誠祈求,無動於衷並且嗤之以鼻。徐悲鴻曾經把回來的行囊搬回家卻再次被攆出來。徐悲鴻當時聲望漸隆,也對她多加克制。只是交流越來越少。離婚時候,徐悲鴻答應了蔣碧薇近乎苛刻的要求。

儘管蔣碧微早已經和張道藩暗渡陳倉,卻依然厚顏無恥地獅子口大開,向徐悲鴻要100張畫和100萬元錢作為分手的條件。

徐悲鴻全部答應,並且開始夜以繼日地一張一張地繪畫來完成任務,以獲得自由。

和蔣碧微分手,徐悲鴻還特意多送給蔣碧微100張。

蔣碧薇後來在了台灣,還留著徐悲鴻為她畫的畫。


嚴格來說,張道藩和蔣碧薇確實沒有共同走到最後,但是兩人之間的關係並非問題所說的簡單的負心男子拋棄弱質女子,也並不狗血。

張道藩有一個法國妻子素珊,素珊是譯音,所以也作蘇珊,其中文姓名為郭淑媛。張道藩一直在政界活動,到台灣後更是所謂立法機構的第四任『院長』,可謂位高權重,不知道是出於自己仕途的考慮,還是顧念與法國妻子之間的感情,張道藩在與蔣碧薇同居的同時,並沒有與素珊斷絕關係,只是將素珊母女遠送到澳大利亞。

有一次,蔣碧薇收到素珊從澳大利亞寫來的書信,信中說:

道藩有一種浪漫想法,就是平兩地之情,各安一室,你也是一個女人,明白一個妻子,要用多大的毅力和寬容,方能克服心裡的不平。

素珊沒有說激怒傷人的話,但是隱含的怨懟之意確實讓同為女人的蔣碧薇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悲愴和慚愧,因此蔣碧薇便以張道藩的名義給素珊母女每月匯錢。

張道藩和蔣碧薇之間最後的分離,和兩人的個性性格都有關係——張道藩愧對素珊母女也影響了他和蔣碧薇的感情,而蔣碧薇本人也是一個有著傲骨的女性,長期的妾身不分明也讓她有不堪忍受的地方,此外,兩人之間單純的感情變淡,也是一個因素。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很難說是張道藩拋棄了蔣碧薇,兩人之間的離合悲歡,有著更複雜的內涵。


因為愛情,張道藩把蔣碧薇從徐悲鴻手裡奪了過來,相愛30年,同居10年,為了名聲,為了地位,為了事業而不敢娶她。

因為愛情,蔣碧薇敢於跟著徐悲鴻私奔,面對徐悲鴻的出軌卻無能為力,轉而投入追求不歇,照顧不止的張道藩的懷抱。

因為愛情,徐悲鴻拐走了名門小姐蔣碧薇,結婚28年,卻出軌於自己的學生,離婚收場。

愛情,事業,婚姻,家庭,三個男女的情愛故事告訴我們:愛情,沒有道德和責任的約束,無法永久,沒有婚姻的保障,同樣無法永久。

一、蔣碧薇和徐悲鴻

蔣碧薇1898年出生於宜興,蔣家屬於名門望族,她天生麗質,受過良好的教育,13時,父親做主為她定下親事,男方是蔣家的世交,蘇州查家的兒子查紫含。

蔣碧薇的父親蔣梅笙被上海復旦大學聘為教授,一家人到了上海,查紫含在復旦上學,如果沒有意外,蔣碧薇嫁給查紫含是毫無疑問的事。

因為一個人,徹底改變了蔣碧薇的人生之路。

早前,徐悲鴻曾和蔣碧薇的伯父蔣兆蘭在宜興女子學校教書,又是同鄉,兩家從此有了來往。徐悲鴻到上海求學,找到蔣梅笙尋求幫助。當時他妻子已亡,有一兒子,父親又患了重病,家庭負擔特別沉重。半工半讀,特別勤奮,已經顯露出不凡的才氣,深得蔣梅笙夫婦的欣賞,曾開玩笑說:家裡若再有個女兒就好了。在父母的表揚聲中,蔣碧薇對徐悲鴻產生了崇拜之情。

徐悲鴻一表人才,談吐不俗,看到蔣碧薇為婚事悲傷,慫恿她跟他私奔。蔣碧薇受到當時新思想的熏陶,痛恨包辦婚姻,對未婚夫的人品不滿,又對徐悲鴻充滿愛意,18歲的蔣碧薇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跟著徐悲鴻逃跑到了日本。

蔣梅笙是有身份的人物,不敢把醜事公之於眾,又得對查家有交代,夫奈之下買了棺材宣布女兒暴死,隆重地舉辦了葬禮。蔣碧薇從此斷了娘家之路。

二、愛情被激情所傷

徐悲鴻和蔣碧薇攜手赴歐洲留學,徐悲鴻潛心學習,將中國傳統國畫推上世界舞台,聲譽日隆。在法國留學張道藩,對蔣碧薇一見鍾情,在徐悲鴻外出活動期間,對她悉心照顧,蔣碧薇不為所動,心中只有徐悲鴻。

回國後,蔣碧薇先後育有一男一女,徐悲鴻在南京中央大學任教。期間徐悲鴻愛上了自己的學生孫多慈,蔣碧薇一次次吵鬧,沒能拉回丈夫的心。徐悲鴻為了向孫多慈求婚,單方面登報發表聲明「與蔣碧薇脫離同居關係」,糾纏了十年,「慈悲之戀」因為孫多慈父親的拒絕,才偃旗息鼓。

抗戰期間,徐悲鴻拋下妻子兒女不管,蔣碧薇叫天天不應,娘家靠不上,學校幫不了,還要撫養一雙兒女,真是傷透了心。是張道藩全力幫助她和一雙兒女送上逃難的船,幫助她在重慶安頓,介紹工作,躲避空襲。沒有張道藩的愛情陪伴和慰籍,不可想像蔣碧薇的處境會多麼艱難。

兩年後,徐悲鴻曾一度提出複合,蔣碧薇認為他是迫於無奈,不是真心,不肯接受。

又四年,徐悲鴻又一次愛上了自己的學生廖靜文,再次登報聲明「悲鴻和蔣碧薇女士因意志不合,斷絕同居關係。」14天後,與廖靜文結婚。

蔣碧薇選擇公開打官司,為自己爭取權利,向徐悲鴻索要100幅畫,40幅古畫,100萬元錢。徐悲鴻一一照辦,廢寢忘食為蔣碧薇趕畫,終至病倒,直至早亡。

徐悲鴻終究是對蔣碧薇心中有愛,有愧,他想要讓前妻現世安穩,不仰人鼻息而活,寧願自己累到吐血,也不肯少掉一幅畫。

蔣碧薇和張道藩同居時,卧室里始終掛著徐悲鴻為她畫的《琴課》之畫,而把張道藩的畫掛在客廳。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愛情不僅是激情,還有責任,激情能維持一時,不能維繫一世。

三、沒有婚姻的愛情終究會老去。

張道藩對蔣碧薇一見鍾情,在法國時,向她捧出一顆赤誠的心,蔣碧薇理智地勸他忘了自己。他極度失望中,立即和一名法國姑娘蘇珊,領養一個女兒麗蓮。回國他後棄畫從政,一路高升,和徐悲鴻夫婦時常來往,曾勸解兩人處理好感情問題。在徐悲鴻徹底離開蔣碧薇後,張道藩再也抑制不住對蔣碧薇的熾熱感情,再次捧出愛情。

深情款款30 年的愛情,走著走著就散了。到了台灣後,張道藩的妻子和女兒一直生活在澳大利亞,他和蔣碧薇同居十年,其間兩人雖然同進同出,公開同居,蔣碧薇卻從未以張太太的名義出席過社會活動,台灣立法院長的張道藩也從未有離婚的打算。

也許是張道藩覺得對不起妻女,也許是厭倦了情人身份,1958年張道藩回歸家庭,結束了和蔣碧薇的30年的愛情。經濟完全獨立的蔣碧薇寫了最後一封情書,表達愛過就已經足夠,緣分盡了就各自安好。

愛情的萌生可能是一瞬間的事,愛情要永久卻是一輩子的事。生活不能只有愛情,還得有責任和擔當,有承諾和忠誠,不被父母祝福,不被世人認可的愛情,轟轟烈烈於一時容易,天長地久於一世卻難。


我就從歷史的角度簡述一下,關於這兩人從相遇、相知、相愛到最後又沒走到一起的愛情故事。張道藩是一位美術教育者,典型書香門第出身的公子哥,其祖上多是高中進士。

一、兩人在德國柏林第一次相遇。張道藩1916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1919年底西渡英國,1921年在倫敦大學大學院美術部就讀,在此期間與張道藩在巴黎已經結識了兩個女友,但最終在1928年與法國姑娘素珊結婚!1921年夏天張道藩與朋友前往柏林旅遊,碰巧正在法國留學的畫家徐悲鴻和她的妻子蔣碧薇也來柏林遊玩,兩人在一場中國酒會上認識了彼此,但此時是張道藩對蔣碧薇單相思。

二、在1925年夏天暑假,張道藩及其朋友和素珊一家,還有徐悲鴻和蔣碧薇一家,一群人前往巴黎遠郊度假。由於都是藝術團體天狗會的成員的關係,張道藩與蔣碧薇就接觸頗多,而後因為徐悲鴻回國有事,把蔣碧薇一人留在巴黎,託付給天狗會的朋友照顧,在此期間,張道藩的表現越發火熱,終究日久生情!但1928年張道藩和素珊成婚,讓蔣碧薇慶幸與他的感情糾葛至此了結!

三、變化來得太快,1929年底,徐悲鴻突然向蔣碧薇坦言自己愛上了一個女學生孫多慈,這個事情讓兩人關係迅速惡化,先是分居,後來就各奔東西了。此時張道藩和蔣碧薇的感情進一步升華,到1948年,蔣碧薇去了台灣,與張道藩生活,兩人終於在台灣確定了愛情。但一直都沒有辦理結婚手續,因為素珊不同意離婚,還要挾張道藩如果離婚,就向新聞界陳說一切,讓他身敗名裂,張道藩無奈,只能屈服!最終張蔣兩人過了沒名分的後半生,直至張道藩去世!


蔣碧薇風華絕代,一生有兩段刻苦銘心的愛情,她的丈夫是繪畫大師徐悲鴻,與徐悲鴻離婚以後,與張道藩成為情人關係,但張道藩一生沒有娶蔣碧薇為妻。也就是說,蔣碧薇給張道藩當了一輩子小三。晚年的蔣碧薇為此寫下兩部回憶錄上部是《我與悲鴻》下部是《我與道藩》,可以說,在第一段婚姻蔣碧薇贏得婚姻,第二段戀情贏得「愛情」。但輸掉了婚姻。

蔣碧微,江蘇宜興人,徐悲鴻的原妻。碧薇是徐悲鴻為她起的名字,後與徐悲鴻離婚。後來成為張道藩的情婦。1978年2月16日在蔣碧薇在台北去世。終年80歲。

張道藩,出身書香門第,字衛之,貴州盤縣人。國民黨高官,宣傳部長。蔣介石嫡系。在台灣依舊是高官得做,在於徐悲鴻的交往中,對蔣碧薇一見傾心,介入二人的婚姻。納蔣碧薇為情人,在1968年去世。終年71歲。

在1945年,畫家徐悲鴻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啟事,宣告徐悲鴻與妻子蔣碧微長達28年的感情最終被畫上了句號。應該說,蔣碧薇出身豪門,能夠能一眼相中當時還是窮小子的徐悲鴻,可見蔣碧薇是真心愛上了徐悲鴻,18歲的蔣碧薇嫁給了一窮二白的徐悲鴻。也說明了蔣碧薇的眼力。但二人可以過苦日子,但過不了富貴日子,當徐悲鴻功成名就之際,蔣碧薇大小姐秉性顯露出來,生活日益奢華。引發徐悲鴻的不滿,再加上徐悲鴻對他冷落以及徐悲鴻和學生鄭全慈緋聞(我個人認為徐悲鴻和鄭全慈之間是真有事情)。總總事端讓蔣碧薇十分不滿,也的確是徐悲鴻有愧於和對不起蔣碧薇,又加上張道藩的介入,蔣碧薇和徐悲鴻這對才子佳人離婚了,但離婚的主要責任必須是徐悲鴻來承擔。

而張道藩在巴黎第一次看到蔣碧薇的時候,就被蔣碧薇的美貌所吸引,而後就深地看上蔣碧薇。早在1926年蔣碧薇就收到張道藩從義大利寄來的一封長信。至此,張道藩便正式向她端出了一顆赤裸裸的愛心,但蔣碧薇立即回信:請忘了我。而就在蔣碧薇內心深處陷入了迷茫,一個是自己深愛的丈夫,一個是對自己傾心才子。如果說蔣碧薇現在只是心靈出軌的話,而徐悲鴻卻是心靈行為都出軌。在和學生孫多慈的「戀情」被曝光以後,徐悲鴻甚至登報聲明與蔣碧薇脫離關係:「鄙人與蔣碧薇女士久已脫離同居關係,彼在社會上的一切事業概由其個人負責。蔣碧薇氣憤異常在回憶錄寫道:「如此我從18歲跟他浪跡天涯海角,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不但不曾得到他一點照顧,反而受到無窮的痛苦和厄難……但也必須要說名的是,此時在沒有和徐悲鴻離婚 情況下,蔣碧薇以和張道藩有了私情。

而此時張道藩又開始全力追求蔣碧薇,言講只要你離婚,我就娶你為妻。激憤之下,又被張道藩花言巧語迷惑的蔣碧薇毅然與徐悲鴻離婚。而且在二人的婚姻上,蔣碧薇始終認為她無愧於徐悲鴻。蔣碧薇時年46歲。徐悲鴻答應了蔣碧薇的一切條件,並贈送早年在法國為蔣碧薇畫的一幅肖像《琴課》。

至於說,張道藩沒有娶蔣碧薇成婚,關鍵在於他當時已經是民國政府高官,去台灣以後更是官升一級。而此時離婚,顯然會對張道藩的仕途有所影響,所以不敢迎娶蔣碧薇。但張道藩卻是真心愛蔣碧薇,張道藩與蔣碧薇完全是心靈和精神的契合、張道藩把合法妻子放在澳大利亞。張道藩則天天與蔣碧薇在一起。當1958年,張道藩和蔣碧薇說,他要把妻子結回台灣,自己無法娶她的時候,蔣碧薇蔣毅然張道藩,也拒絕了他的資助。自己獨立生活。1968年,蔣碧薇事隔十年以後,在醫院最後與張道藩見了一面。

隨後,蔣碧薇就此打開記憶的閘門,寫下近五十萬字回憶錄。上篇取名為《我與悲鴻》,下篇取名《我與道藩》。1978年蔣碧薇在台北去世。她所珍藏的徐悲鴻作品和一些古畫,全部捐給台北歷史博物館。一代名媛就此謝幕。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徐悲鴻的太太病逝之後,蔣碧薇的父母在家中突然聊起了徐悲鴻,聊著聊著,她的父親黯然一嘆:「要是我們再有一個女兒就好了。」

說者有意,聽者也有心,蔣碧薇一聽便明白了父親的意思,如果再有一個女兒,又逢徐悲鴻妻亡,父親便可以將女兒許配給徐悲鴻,讓才貌、畫藝俱佳的徐悲鴻成為自己的女婿。

為什麼一定要再有一個女兒才行,不能將蔣碧薇許配給徐悲鴻?實際上,當時的蔣碧薇已經和別人訂了親。

可是,好巧不巧的是,和她訂了親的未婚夫查紫含偏偏在這時候犯了一個錯誤——他試圖在考試中作弊。

蔣碧薇晚年亦說查紫含作弊一事不過是一個不足為奇的小小錯誤,但是,這個錯誤卻在當時讓蔣碧薇找到了否定查紫含的理由。

後來,她的母親當著徐悲鴻的面對她說:「查家明年要來迎娶你了。」

這話一出,兩個聽眾便愣住了,徐悲鴻只能安慰她說,不要難過。

過了沒多久,徐悲鴻讓人來問蔣碧薇:「假如現在有這麼一個人,想帶你去外國,你去不去?」

她想了想,便脫口而出:「我去!」

於是,蔣碧薇在沒有和查紫含解除婚約的情況下,便和徐悲鴻悄悄離開了上海,他們曾想去法國,但是因為戰爭的緣故,去了東京。

蔣碧薇的「碧薇」兒子也是徐悲鴻所取,他後來做了一對水晶戒指,一個刻著「悲鴻」二字,一個則刻著「碧薇」二字。

對於蔣碧薇和徐悲鴻私奔一事,蔣家人處理得也很絕,他們直接對外宣布她已經染病身亡了,她母親更是去買了一具棺材,在棺材中裝上石頭,然後讓人抬去了寺廟。

1919年,蔣碧薇和徐悲鴻去了法國,只是,讓他們兩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去,又將生出不一樣的故事。

1921年,蔣碧薇、徐悲鴻結識了一個男人,一個讓蔣碧薇欲罷不能的男人——張道藩。

蔣、徐和張成了摯友,當時,他們還一起組織了也給所謂的「天狗會」,謝壽康是天狗會的龍頭,徐悲鴻是老二,張道藩則是老三,蔣碧薇則是天狗會中的唯一一個女人。

時間一晃到了1925年,1919年時徐悲鴻是帶著官費到法國留學的,和蔣碧薇的花銷也不算小,此時徐的官費也因時局的變化而斷了,所以他們的生活也變得愈發拮据。為此,徐悲鴻獨自一人去了新加坡籌款,將蔣碧薇留在了巴黎。

誰來照顧獨自一人留在巴黎的蔣碧薇?毋庸置疑是張道藩。

蔣碧薇和張道藩的故事,和陸小曼徐志摩的故事頗有幾分相似之處,徐志摩也是替朋友王賡照顧陸小曼,結果不小心勾搭上了。

張道藩要照顧蔣碧薇,所以兩人的交往自然更加頻繁和密切,一來二去,張道藩便對蔣碧薇產生了感情。

一個遠離了丈夫的女人,和一個還沒有結婚卻又多情的男人,糾纏在一起,還能發生什麼故事?

不過,當時的張道藩已經在和一個法國少女熱戀,這個法國少女即張後來的妻子素珊。

張道藩曾經說過:「我一生中不可能只愛一個女人。」

所以,即便有了素珊,他也仍然沒有忘了招惹蔣碧薇這個已經有了徐悲鴻的女人,他對她發起猛烈的進攻。

張道藩曾經向蔣碧薇告白,她雖然有所意動,但是她的理智讓她拒絕了他。

所謂「列女怕纏郎」,更何況蔣碧薇從來便不是什麼烈女,又怎麼可能抵擋得了張道藩的糾纏?

當然,蔣碧薇和徐悲鴻感情的破裂也少不了一個催化劑——她的女兒出生後沒多久,徐悲鴻突然告訴她,他和自己的一個女學生好上了!

後來,徐悲鴻便離開了家,一個人去了上海,只留下了一封信通知蔣碧薇,他以後的每個月會給她兩百塊錢,一直到給夠一萬塊錢為止,給夠了一萬塊錢以後,想花錢自己想辦法吧。

這人一絕情起來,確實是鬼見了也怕。

所以說到底,是徐悲鴻自己將蔣碧薇推向張道藩的,最終蔣碧薇也答應了張道藩的追求。不過,因為蔣碧薇和徐悲鴻沒有離婚,張道藩也有自己的妻子,所以他們說白了是在明目張胆地偷情,蔣碧薇也是在明目張胆地給張道藩當情婦。

張道藩用了幾十年的愛戀,終於從徐悲鴻的手中「奪」走了蔣碧薇。

不過,此時的張道藩已經得到了陳立夫的重用,成了國民政府的高官,為了陞官,他必須得注意自己的言行。

於情,張道藩是應該和蔣碧薇繼續交往,甚至將蔣碧薇娶回家,不過,蔣、徐沒有離婚,所以他想娶她也沒辦法。

於政治,張道藩雖然愛蔣碧薇,但是,即便蔣碧薇為了他和徐悲鴻離了婚,他也不會為了她和妻子素珊離婚,因為這很可能成為他的一個污點,從而影響到他的仕途。

蔣碧薇也懂張道藩的心思,所以對此,不爭,也不鬧。

1958年,蔣碧薇更是為了減輕張道藩心理上的負擔,遠走南洋。

1968年,張道藩病亡,蔣碧薇去見了他最後一面。

1978年,蔣碧薇病逝。

蔣碧薇或許曾經愛過徐悲鴻,只是因為她曾閨中待嫁,只認識徐悲鴻這麼一個風度翩翩又有才學的男人,難免會被他所吸引。

她對張道藩的愛最炙熱,因為這份愛已經發酵了幾十年。

不過,對於張道藩而言,政治利益的存在終究讓他的理智戰勝了感情,感情再好,在他眼中也不沒有政治利益迷人。

她曾愛過兩個男人,可到了最後,卻沒有得到任何一個,結局讓人唏噓。


這是一個蠻狗血的故事。也是一位女性的一生凄涼和莫大悲劇。

張道藩,原本是一個美術教育家。在職業上,似乎跟徐悲鴻有著相通之處。在遇見徐悲鴻之妻之前他已然有家室。遇見蔣碧薇,以為是遇到了愛情!

與徐悲鴻私奔的蔣碧薇

首先說一下,蔣碧薇的故事。這個姑娘也是一個,在民國時期非常獨立的女性吧,她在13歲時其實就由父母做主,和當地的一位富家公子定下了婚約。

但天意弄人,年紀輕輕的蔣碧微卻對一位常到他們家做客的教書先生也是一位畫家所吸引,日久之後便深深的迷戀上了他,此人便是著名畫家徐悲鴻。一番痴戀兩人雖於1917年東渡日本,私奔而去。後來因為事實已定,婚約也散了,蔣家也就慢慢的承認了這一事實婚姻。

1919年,徐悲鴻得到了官費留學的資格,兩人便一同前往去了法國,在兩年後,他們在一次同鄉酒會上,便認識了後來的這位風流兄弟張道藩。

他們幾人志趣相投,又加上同是在異國的老鄉,再加上對當時的國內腐敗政治的共同厭惡,還在法國成立了一個所謂的「天狗會」,希望藉此來聯絡感情,這也就是他們友誼的形成!或許從此時起,張道藩已經對蔣碧微存在了一種特殊的情感。

而作為大畫家的徐悲鴻,其實,在更大程度上,是把全部的身心精力都投入在藝術之上的。所以,在法國的很長時間,蔣碧薇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丈夫的忽視。此時的張道藩則充當著陪伴者的角色,撫慰好友的孤獨。

張道藩求愛不成,隨意結婚

後來張道藩去了義大利,在1926年的2月期間,蔣碧薇收到了他的一封信。線上不再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直接向蔣碧微表露出了自己的傾慕之情。

這期間蔣碧薇也確實動搖和迷茫過,畢竟相對於醉心於藝術的丈夫而言,張道藩似乎對她更為細膩和體貼。但是恪於對愛情的忠誠,以及多年來夫妻的風雨同舟,最終還是堅定的拒絕了,張道藩。

於是張道藩也在極度失望之中,隨後與一名叫素珊的法國姑娘在法結婚。

如果此事到此為止,可能是一段對大家都還不錯的結局。而蔣碧薇則也會被人稱之為對愛情忠貞的典範女性。

但往往人生總是比故事還要曲折,還要有波瀾。徐悲鴻的師生戀

1927年秋,在海外多年研修的徐悲鴻攜妻歸國抵達上海。1928年,擔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自從1929年之後便專職在南京中央大學任教。

在此之後傳出了一個桃色風波,1930年9月,有位清秀的女生成為了藝術專修科的旁聽生。她的名字叫孫多慈。徐悲鴻,非常欣賞這個女生與眾不同的才華和悟性;

而在藝術上,兩人具有非常多共識和見解,徐時常約她來畫室觀摩,並為她個人畫像。而孫多慈也對這位名噪一時的大畫家暗生情愫。這樣,兩人爆發了日後廣為人知的師生戀,正是這場師生戀也導致了徐悲鴻的原配愛人蔣碧薇的離去。

蔣碧薇是一個脾氣非常倔強的女性,知道此事之後,不僅對徐悲鴻大加指責,對孫多慈毫不留情的進行了人身攻擊。還把孫多慈在徐悲鴻南京公館落成之際所送的數百棵樹苗給予燒毀。正是這場始亂終棄,寒了蔣碧薇的心。

徐悲鴻畢竟是個藝術家,藝術家的多情與敏感讓他對這段師生戀保持著極高的熱情。即便世人紛紛反對,但他依舊在後來的抗戰期間宣布與蔣碧薇脫離同居關係,向孫家求愛,但是被孫家拒絕,孫多慈也被迫嫁給了浙江省教育廳長許紹棣。

故事的最後,分道揚鑣

最終,在國民黨政府任職的張道藩最終也就與蔣碧薇走在一起。盧溝橋事變以後,蔣碧薇應邀搬進了當時的張道藩家的地下室中。此後,蔣碧薇也成功的成為了張的情人。

抗戰之後,1945年徐悲鴻再次登報,表明與蔣碧薇劃清界限,自此兩人恩斷義絕,徐老師也將自己很多著名的畫作,當作補償分給蔣碧微。不久,徐悲鴻便娶了另一位女學生廖靜文。而蔣碧薇也隨著張道藩一起去了台灣。

1953年,徐悲鴻去世,而此時蔣碧微依舊是張道藩有實無名的情婦。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之間的戀情似乎也慢慢的變淡了,最後身為當時台灣政局立法院長的張道藩,慢慢的對年老色衰的她失去興趣。而在1958年底,她賭氣去了南洋去探親,但最終回來之後,張道藩對她更冷淡不已。

最終她明白,自己再也沒有力量將張道藩拖回身邊,便拒絕了張道藩的資助。其後以賣徐悲鴻的字畫為生,隨後在孤獨中,了此殘生。

蔣碧微的一生其實也是一個非常曲折的故事吧。閑的時候為愛私奔,中年的時候,卻陷入多種戀情的波譎雲詭,晚年發現自己所託非人,凄涼的度過一生,其實也是一個女性的悲劇吧。


1921年,風華正茂的張道藩懷揣著夢想,到歐洲繼續學習美術。

不久,張道藩接受中國駐德大使館的邀請,參加了為留學生舉辦的酒會。在宴會中,張道藩有幸結識了同在歐洲學習繪畫的徐悲鴻及他的夫人蔣碧薇。

(徐悲鴻筆下的蔣碧薇)

初次見面後,窈窕而美麗的蔣碧薇,便給張道藩留下了難以忘卻的印象。為了有機會接近蔣碧薇,張道藩還特意加入了徐悲鴻和蔣碧薇所在的「天狗會」。

當時徐悲鴻對藝術的追求十分痴迷,成天潛心作畫,對蔣碧薇多有冷落。因此,蔣碧薇常常覺得非常孤單。

張道藩察覺到蔣碧薇的失落後,便不失時機地以其浪漫的行為和細膩的關懷走近她。不過,儘管張道藩多有陪伴,但蔣碧薇卻把全身心的愛意,都給了徐悲鴻,根本沒有留意到張道藩對她的渴望。

1926年,被單相思折磨得幾近瘋狂的張道藩,給蔣碧薇寫了一封長而纏綿的信,在信中向她袒露了赤誠的愛意。

身為人妻的蔣碧薇,根本沒想過要背叛徐悲鴻。所以她在收到信後,冷靜地回絕了張道藩的愛意。

心灰意冷的張道藩,娶了法國姑娘蘇珊,從此消失在蔣碧薇的世界裡。

1927年,聲名漸隆的徐悲鴻,帶著蔣碧薇回到國內。

徐悲鴻忙於美術教育事業,先後在中央大學和南京大學擔任藝術系教授和院長。閑暇時,亦忙於各種藝術活動及辦畫展等雜務。

(徐悲鴻舊照)

居住在南京城裡的蔣碧薇,則為徐悲鴻先後生下一兒一女。

然而,孫多慈的出現,摧毀了蔣碧薇平靜的生活。

老師愛上學生的橋段,在民國時期屢見不鮮。徐悲鴻也未能免俗地愛上了學生孫多慈,且愛得十分高調,鬧得人盡皆知。

一方面,蔣碧薇用盡一切方法,想要維繫家庭的完整;另一方面,孫多慈的家人也極力阻撓。但這重重的阻撓,反而讓徐悲鴻對孫多慈更加念念不忘。

就在蔣碧薇心力交瘁的時候,抗戰爆發了,南京城上空總有飛機不斷從頭頂掠過,炮彈隨時在身邊爆炸。蔣碧薇來不及考慮她和徐悲鴻的事情,天天忙於兩個孩子的安危。

就在這時,遠在桂林的徐悲鴻,為了能迎娶孫多慈,在報紙上公開聲明脫離和蔣碧薇的同居關係。

受到嚴重傷害的蔣碧薇,見一切無法挽回,只能坦然接受了這一切。就在蔣碧薇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張道藩及時的出現了。

此時的張道藩器宇軒昂,衣著考究,在國民政府中擔任重職,一副成功人士的派頭。

對於處境狼狽的蔣碧薇而言,此時的張道藩,就像踩著七彩祥雲來拯救她的蓋世英雄。

(蔣碧薇與張道藩舊照)

張道藩不僅保證了蔣碧薇和兩個孩子的安全,同時還以他特有的溫柔體貼,對蔣碧薇關懷備至。感情上,依舊和從前一樣熱烈赤誠。

受過情殤之痛的蔣碧薇,這次沒有再回絕張道藩對她的濃情厚意,而是欣然接受了這份遲來的愛意,和張道藩同居在一起。

1942年,最終沒和孫多慈走到一起的徐悲鴻,回到了蔣碧薇的身邊,希望能和她重續舊緣。

但心有所屬的蔣碧薇,拒絕了徐悲鴻的意願。並以打官司的形式,得到徐悲鴻100幅字畫、40幅古畫和100萬塊錢。之後,兩人辦完離婚手續,終止了長達28年的婚姻。

隨後,50歲的蔣碧薇隨張道藩遷居台灣。在台灣,她和張道藩出雙入對,形如夫婦。但是,張道藩卻閉口不提和蘇珊離婚的事情。

更為遺憾的是,隨著蔣碧薇的老去,張道藩對她曾經熾熱的愛意,也變得冷淡了。

當蔣碧薇看到張道藩對妻女的挂念與日俱增的時候,她冷靜地意識到,她再也沒有能力拴得住張道藩了。所以,她拒絕了張道藩的接濟,靠著典當徐悲鴻留給她的畫作,過著不失體面的生活。

就像張愛玲說的,男人一生都會遇到兩個女人,一個是紅玫瑰,一個是白玫瑰。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硃砂痣。

可憐蔣碧薇終其一生,也沒逃過做蚊子血和飯粘子的悲慘宿命。

(參考史料:《我與悲鴻》《我與道藩》)


「一切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然而,徐悲鴻的原配蔣碧薇就是這樣一位奇女子,他因愛而跟徐悲鴻而私奔,但又因愛而離開徐悲鴻,不要名分,作了張道藩20餘年的小三。令人更為詫異的是最後不是按我們正常劇情中她被無情拋棄,而是蔣碧薇怒踹情夫。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徐悲鴻、蔣碧薇、張道藩三人之間的那些愛恨情仇。

郎才女貌,為愛私奔。1917年,那一年18歲的少女蔣碧薇愛上了22歲的窮學生徐悲鴻,兩人一見鍾情,怎奈得漂亮的姑娘早已經有了婚約,這可如何是好呢?作為一個訂了親的姑娘,蔣碧薇除了慨嘆「恨不相逢未嫁時」,只能是閨閣飲淚。但姑娘被徐悲鴻的氣質和性格所深深吸引,真的真的很愛他。在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後,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與徐悲鴻私奔日本。

愛情走得太快就像龍捲風,不能承受我已無處可躲。1919年,徐悲鴻與蔣碧薇一起去法國留學,在此期間,他們在酒會上結識了英俊瀟洒的青年畫家張道藩,並且成為好友。但是,徐悲鴻視藝術為生命,對藝術之愛遠勝過夫妻情愛,而張道藩則以其男性少有的細膩情感,不擇手段地向蔣碧薇射出愛神之箭。1926年,這個」小三「張道藩向蔣碧薇寫了一封長信,向她端出了一顆赤裸裸的愛心。

此時的蔣碧薇內心是非常痛苦的,丈夫徐悲鴻整天潛心作畫,對的她感情日趨淡漠。在孤獨中,張道藩這個溫柔細膩的男人給了 她幾倍於丈夫的溫存,她的內心是煎熬,她也感動過、猶豫過,最終她還是選擇繼續留在徐悲鴻身邊,給張道藩回了一封長信,勸他死心。心灰意冷的張道藩,在極度悲傷中,他選擇與一位法國姑娘結婚。到這裡很多人可能他們的孽緣就此結束,實則不然,造化弄人,一切都彷彿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巧如命運的安排,三年後他們又在國內重逢。此時,張道藩還混上了國民政府的高官,春風得意。而蔣碧薇整日落落寡歡,張道藩的心裡,依然對蔣碧薇感情深厚,作為一位溫柔體貼的「男小三」,他不失時機地又一次走進了蔣碧薇的生活。當時的徐悲鴻還是醉心於藝術,對蔣碧薇的關心很少,並且時常發生爭吵,漸漸產生了感情裂痕。恰逢,當時的小報又爆出徐悲鴻與孫多慈的師生關係的「花邊新聞」。一時間,蔣碧薇心灰意冷。盧溝橋事變後,為了躲避日本飛機轟炸,蔣碧薇躲到了張道藩家的地下室。就在1937年這一年,蔣碧薇和張道藩住在了一起,蔣碧薇成了張道藩的情婦。

1945年底,蔣碧薇與徐悲鴻正式離婚,徐悲鴻答應了蔣碧薇的一切條件,並贈送早年在法國為蔣碧薇畫的一幅肖像《琴課》。蔣碧薇雖然離婚了,但是張道藩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一直沒有選擇離婚,與蔣碧薇結婚。此時的蔣碧薇完全完全陷入了愛情之中,他不在乎名分,只想跟張道藩在一起。你可知道他們一天天是多麼的膩味?在20年間,他們兩人通信竟達兩千餘封,不僅暫別而在異地時寫信,即使同居一樓,也常常靠筆墨傾訴衷腸。隨便一封就能看出此時的蔣碧薇是多麼的愛這個男人:「宗(指張道藩):心愛的,我想你;我行動想你,我坐卧想你,我時時刻刻想你,我朝朝暮暮想你,我睡夢中也想你。」

即使如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之間的戀情好似一盆燃燒日久的木炭,溫度漸漸低下來了。1959年,張道藩再也沒有了當年追她的時候的激情,並且對她日趨冷淡。此時的蔣碧薇知道眼前的這個男人已經累了,厭倦自己了,不再愛自己了,剩下的只有苟且,但她要的是愛,不是苟且。不愛我,就分開。她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張道藩,賣了一些徐悲鴻的字畫,以兩個姨孫為伴,淡泊地度過了一個個春夏秋冬。

1968年4月,蔣碧薇聽說張道藩病危,就匆匆趕去了醫院。她靜靜地看著病床上的張道藩,此時的張道藩已經認不出任何人了,雙眼冷漠地看著這個世界。一個多月後,死神奪去了張道藩的生命。得聞此訊,蔣碧薇毅然打開了自己的回憶之庫,她用手中的筆把自己的一生,所敬所愛、所作所為、所思所念、良心和靈魂都毫無保留地融入了近五十萬字的長卷。上篇取名為《我與悲鴻》,下篇取名《我與道藩》。1978年2月16日,蔣碧薇在台北去世。

少女時勇敢私奔的她,盛年時長袖善舞的她,中年時悵惘於兩端感情的她,晚年時一個人凄清的她,都令人唏噓不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