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又称「松石」,因其「形似松球,色近松绿」而得名。英文名Turquoise,意为土耳其石。土耳其并不产绿松石,传说古代波斯产的绿松石是经土耳其运进欧洲而得名。

绿松石储备量巨大,不仅中国有,埃及,伊朗,美国,俄罗斯,智利,澳大利亚,秘鲁,南非,印度,巴基斯坦,克斯米尔等都有丰厚充足的矿藏储量。

在中国清代以前,绿松石又被称为「甸子」。色泽淡雅,绚丽的绿松石是深受古今中外人士喜爱的传统玉石,作为佩戴和使用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中文名 绿松石

外文名 Turquoise

又称 松石

颜色 绿色,蓝色,蓝绿色,青黄色。

相对密度 2.6~2.73

绿松石质地不很均匀,颜色有深有浅,甚至含浅色条纹、斑点以及褐黑色的铁线。致密程度也有较大差别,孔隙多者疏松,少则致密坚硬。

抛光后具柔和的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优质品经抛光后好似上了釉的瓷器,故称谓「瓷松石」。

绿松石也有缺点,那就是绿松石受热易褪色,也容易受强酸腐蚀变色。此外硬度越低的绿松石孔隙越发育,越具有吸水性和易碎的缺陷,因而油渍、污渍、汗渍、化妆品、茶水、铁锈等均有可能顺孔隙进入,导致难以去除的色变,所以镶嵌使用的绿松石一般都会封蜡处理。

绿松石是一种较为娇贵的品种,无论是加工过程,或是使用过程均需备加爱惜。瓷度底的绿松石只要保持清洁干净,不受高温和强力碰撞,在佩戴过程中会慢慢变得光亮,就是「挂瓷」。忌挂瓷之前接触身体的汗和油脂。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绿松石的瓷度!

瓷度(硬度)是所有绿松石爱好者在选择首先考虑的问题。到底达到什么样的硬度才能算是高瓷呢?

要知道这个问题并不难,绿松石的摩氏硬度在5~6之间,也就是说达到这个硬度就是真正的高瓷绿松石。但是,这只是一个数值,很多朋友只是知道这个数值,这个数值在实际当中到底有多硬?

大部分朋友在入手绿松石时还会问一句「这件是高瓷吗?」

通常商家回答「是、或者瓷度不错」,给人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其实,我们只要有一个参考就能明白到底瓷度达到什么程度?

以大家常见的普通玻璃(钠钙玻璃)为例:普通玻璃的摩氏硬度在5.0-5.5左右。已知高瓷绿松石硬度在5~6之间,也就是说高瓷绿松石的硬度必须是和玻璃差不多。

有人说绿松石硬度不够,那么你也可以比较下另一种材质——大理石。大理石的摩氏硬度通常小于4大于3,从理论上来讲,如果你的绿松石是高瓷,那么用边角在大理石表面可以划下印痕,而本身不会受损。

自古以来,绿松石与珍珠、玛瑙、珊瑚、青玉等一样,常被先人们作为除邪袪灾、祈求好运和吉祥如意的象征;更有甚者,绿松石在珠宝界还被誉为「成功之石」,因此,历代帝皇将绿松石视为珍宝,用来祈求神灵庇护。

据《清会图考》记载:「皇帝朝珠杂饰,惟天坛用青金石,地坛用密珀,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绿松石。」又据《石雅》中记载:「中国绿松石之名始于清,甸子之名始于元,元史作碧甸子或云郎甸子,即为绿松石。」

勾践宝剑」镶有绿松石绿松石被开采与利用有著非常悠久的历史,据国外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人就曾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支地质勘察队,前往西奈半岛寻找绿松石。而我国对绿松石的开采和利用则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那时妇女佩戴的饰品中就有绿松石制品。

中华文明史悠悠几千年,从商代到明清两代,据历代发掘遗存的一些铜器、漆器中也多有镶嵌的绿松石。而近代考古发现,在地下埋藏两千多年的「越王勾践宝剑」,其剑柄上镶嵌著绿松石,其色泽温润,质地细腻。特别是安徽寿县出土的春秋后期蔡侯墓中的绿松石珠子,竟多达1518粒,实属罕见。据说,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当年还陈列著一尊明代李时珍的雕像,它是当年的武汉玉雕厂利用一块含有「铁线」杂质的绿松石巧雕而成,不仅形象逼真,而且材质珍稀。

绿松石古印数量少由于绿松石质地细腻,温润洁美,质感强烈,所以除了用其制作装饰品及雕琢艺术品作为镶嵌装饰外,历代以来的篆刻家还常用它来作为治印的石材。天津艺术博物馆所藏的汉代私印「马棱私印」,就是以绿松石雕琢而成。但类似这样的绿松石古印数量极少,能遗存下来的则更少,究其原因,或是因为绿松石较其寿山、青田等石材的硬度更高而难以雕刻的缘故。

随著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风起云涌,绿松石也成为了收藏爱好者的青睐之物,或原石,或装饰件,或镶嵌件,或绿松石雕琢的艺术品,尽显古老而又传统的绿松石之风韵。其中,尤以绿松石雕琢的各类艺术品,如绿松石雕鼻烟壶、绿松石雕动物摆件、绿松石雕随形山子等更为令人注目。

收藏是一件愉悦的事,别太执著就好,专注是不错的选择!


煮蜡,注胶。


长期盘完,或者就注胶,烤色


长期盘完、注胶、煮蜡、烤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