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後,釣友阿其打來電話說釣癮難耐叫我陪他出海釣魚。趕到50多公里的釣點已是10點多了,潮水已經過去了好久,因海風大大,小船沒敢出海。我們也只好在岸邊的支起魚竿,雖沒有出海好玩,但平時在這也能釣到幾斤的小魚。

海邊釣魚不用浮漂,海魚咬鉤極兇狠,咬鉤與否完全靠手感來判斷,不用像釣淡水那樣觀察浮漂的動作,配以一把超硬的手竿,咬鉤時那種觸電般的震顫感可以非常清晰且迅速地傳導到你的手上,令釣手瞬間產生大量腎上腺激素,這也是垂釣海魚的最大樂趣。

一下鉤,魚竿輕抖了一下,心中一喜。看來今天又有戲,緊接着,線繃緊,不敢怡慢,大力揚杆,傳來的力度有點沉,這魚應該有一斤以上,趕緊收線,不費功夫便把魚拉了上來,結果是大失所望,是一條400克上下的本地人叫"骨魚",又有人叫"海鮎",跟淡水鮎魚差不多,只是魚身稍硬。

接下來,沒想到這海鮎魚很貪婪,是不挑食的好孩子,所以餌料新鮮的肉塊,剪成一段一段的掛在鉤上。一連釣上來好幾條。不想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取鉤時被這條海鮎刺中了食指,頓時鮮血如注,痛疼難當!仔細觀察海鮎魚有點像國內淡水的黃顙魚(嘎魚),但個頭可大多了。被釣上後背鰭和兩側胸鰭支愣着,背鰭和兩側胸鰭的第一根鰭又粗又長。魚鰭是兩側帶鋸齒的,像雙刃刺刀尖一樣。

疼的像針扎一樣,實在堅持不住了。回到家後,老婆慌忙找了創可貼,但於事無補。接着也就是一夜的"痛不欲生",一指痛歸心,一夜眠,總算是領教了這魚的厲害了。發誓以後釣到這種魚都扔掉!到半夜三四點,又找了兩顆"芬必得"嚥下,痛疼稍微減輕。於是打開電腦尋找這海魚的資料,不看不知道:

海鮎科的種類太多了,全世界約21屬150種以上,我們釣上的海鮎魚非常像海鮎科的斑海鮎,俗名成仔魚,白肉成、臭臊成,可食用,有毒。由於魚肉腥味較重,故經濟價值不高。經過對比感覺非常像斑海鮎,原因是摘鉤時魚嘴裏味道難聞,酒店裏的廚師也講:摘魚時魚肚子裏很臭。這種魚毒刺中的毒液含有鰻鮎神經毒和鰻鮎溶血毒,被刺中者將會引起長達數天的抽痛、痙攣以及麻痹,甚至會引發破傷風等症狀。

現在,右手被刺的部位附近發紅,左手現在只有一點點痛,但是右手手背發紅的地方會出汗。不知道各位釣友有什麼好的辦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