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先生《品三國》以成敗論英雄的意味很強,在極力讚頌曹操、劉備、孫權外,稱袁紹、劉表為"漂亮的草包",這種評論不能說錯,只能說是個人傾向問題,有失客觀。劉表是漢末重要的割據勢力,雖然與曹操比較他是失敗的,但劉表也有很多地方做的很好,試舉例:

一、劉表割據荊州是一個奇蹟。由於當時是亂世,劉表雖然被任命為荊州牧,但卻是空頭支票,無兵無權,荊州地界宗賊娼蹶,阻斷劉表不能上任。劉表單騎入荊州,他聯合荊州大族蒯、蔡等,請宗賊首領赴宴,席中把賊首全部處死,從而掌控了荊州。同樣的事曹孫劉都做不到。

二、劉表對荊州的治理尚可。劉表招攏流民,發展農業,荊州相對中原地區的混亂,比較平靜,很多中原的人士(包括劉備)逃難到荊州,荊州可以稱得上世外桃園。

三、劉表重視文化發展。他大力發展文化,荊州呈現文化繁榮景象,這在亂世之中尤其難得。

四、劉表割據荊州的時間比較長,得以善終。劉表割據荊州近二十年,保持了穩定,在漢末少見。

劉表最受人詬病的是他只想割據一方,沒有天下之志,坐看群雄逐鹿中原而無進取之心,而他的機會很多。他之所以這樣,一方面是他一直把自己定位為朝迋官員,而不是一方霸主,他並沒有野心,也沒有與之匹配的雄才大略,另一方面是劉表的兒子能力不行,劉表知道就算自己開拓進取,後繼無人也沒有用。

劉表比曹操孫權劉備等人不足,但比很多割據勢力還是強太多。


我只能說很遺憾,劉表要是一個「草包」,那他怎麼可以坐守荊州這麼多年?他又是如何單槍匹馬的平定荊州的?可能他的兩個兒子確實不咋地,但是劉表本人還是可以的,如果看過他的一生經歷,會認識的更加清楚一些。

黨錮清流,匹馬定荊州

劉表年輕時受到過良好的儒家教育,實際上他是一儒生,他年輕的時候參加過太學生運動反對當時誤國殃民的宦官集團,由此遭受打壓,在東漢王朝第二次黨錮之禍時受到訕議,被迫逃亡。這一跑就是好久,直到42歲時候,黨錮被解除,劉表受到大將軍何進的徵辟,出任北軍中候。劉表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熱血少年,但是終究被歲月改變了。

初平元年(190年),這一年劉表48歲,當時的荊州刺史王叡被孫堅所殺,董卓上書派劉表繼任。劉表一個人只好趕往荊州,但是當時的荊州的形勢不太好,大片割據一方的小霸王,江南的宗賊橫行,袁術屯於魯陽,割據荊州的南陽大郡。吳人蘇代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縣長,各據民兵而於當地稱霸,導致劉表無法直接上任。劉表只能匿名一個人騎著一匹馬來到宜城,延中廬縣人蒯良、蒯越及襄陽人蔡瑁這些人支持劉表,同時蒯良為劉表定取荊州做了規劃,

蒯良說:現在盤踞在南陽的袁術為人勇而無斷,不用考慮,蘇代、貝羽皆一勇之武夫,不足為慮。唯一要拿下那些江南宗賊首領,這些首領很多都很貪婪和殘暴,他們的手下不是很聽他們的話。我可以派一些人去示之以利,這些宗賊首領必定會來,到時候使君可以殺掉那些殘暴的首領,安撫他們的部眾,那麼就可以得到這些兵力。同時也會讓一州之人,都樂於留守此州,得知使君為人有德,必定扶老攜弱的跟隨使君。等到了兵精糧足,就可以佔據江陵為基地,北面防守住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袁術這些人就是到了也無能為力。劉表聽了之後,覺得很對。於是他讓蒯越派人誘請宗賊首領五十五人赴宴,將其全部斬殺,一併襲取他們的部眾。然後派人說降說降佔據江夏的張虎、據守襄陽的陳生,至此,劉表控制了除南陽郡外的荊州七郡,理兵襄陽,以觀時變。

而當時正值十八路諸侯討伐動作,於是劉表對於袁術就沒有表示。

鎮守荊州,四方開戰

劉表完全控制荊州之後的第二年,袁術就讓孫堅前來攻打荊州,當時的孫堅圍住了荊州首府的襄陽城,但是劉表派黃祖乘夜偷偷出城,前去調集各郡的授軍,黃祖率軍想要返回襄陽時,孫堅迎擊,黃祖敗退,逃入峴山。孫堅乘勝連夜追趕,黃祖的部曲潛伏在竹林樹叢之中,用暗箭將孫堅射死。同時劉表還切斷了袁術的糧道,迫使袁術往東方遷徙。

興平元年(194年),劉焉病亡,他的兒子子劉璋被擁立即位。劉表趁機派別駕劉闔策反劉璋的將領沈彌、婁發、甘寧,企圖攻入益州,但是失敗。

建安元年(196年),驃騎將軍張濟自關中出走南陽,攻打南陽郡的穰城,卻中飛箭而死,他的部眾由侄子張綉統領。劉表收降張綉,讓他鎮守屯兵宛城,抵抗曹操。在建安建安二年和三年期間,就是曹操南征張綉,但是被抵禦住了,但是長沙太守張羨率零陵、桂陽三郡背叛劉表,劉表遣兵攻圍,打了很久都被攻下,這個時候北方爆發了戰爭,那就是「官渡之戰」。

劉表平定張羨之亂後,張綉也投降了曹操,在此期間,曹操和袁紹的開戰,劉表兩個都不幫忙。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一是張羨之亂,第二是袁紹相當於老大,曹操相當於老二,劉表相當於老三,他無論幫助那一個人對於自己都是不利的,袁紹勝了,一定會南下,曹操勝了也會南下,於是劉表陷入了兩難。

在建安四年至八年間,劉表向南和交州牧張津開戰,任命部屬吳巨為蒼梧太守。同時還派官員搶在朝廷前面奪取交州,但是失敗了。

劉表去世,兒子投降曹操

到了建安六年(201年),劉表五十九歲這一年,劉備前來投奔劉表,劉表安排他駐紮新野。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遠征柳城時,劉備建議劉表進攻中原,劉表沒有同意,這也是劉表最後的機會。但是劉表大限已經到了,第二年就去世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去世,曹操領兵南征荊州,劉琮繼任荊州牧。但是蒯越、韓嵩及東曹掾傅巽等人卻遊說劉琮歸降曹操。

劉琮不想投降,對這些人說:「我和諸位共同據守荊州,傳承父親的基業,接著觀望天下轉變,難道不可以嗎?」但傅巽等人鐵了心要投降,他們說:「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我們以臣下抵抗朝廷,是叛逆之道;以新建設的荊州去對抗中原,必定是危險事;以劉備抵抗曹操,是不適當。三項都顯得不足,想用以抵抗朝廷軍隊,是必定滅亡之道。將軍覺得自己與劉備相比如何?」劉琮答:「不如。」傅巽趁機說:「如果劉備不能抵抗曹操,那麼荊州就不能自存。但是劉備要是抵抗住了曹操,那麼劉備就不再是將軍的臣下了。希望將軍不要再疑惑。」

劉琮於是下令投降曹操。至此劉表的基業全部灰飛煙滅。


易中天敢稱劉表是草包,不知道是誰給他的勇氣。劉表年輕時參加太學生運動,被稱為「八駿」之一,後來單騎入荊州,控制除南陽郡外的荊州七郡,後打敗袁術所派的孫堅,將荊州八郡經營成一個亂世中的桃源,百姓豐衣足食,郡中名仕雲集,後平荊南,染指交州,坐擁十萬之眾,以觀曹袁成敗,未能把握住機會,以爭雄天下,所以後人對其評價偏低。當時人稱曹操乃是治世之能臣,亂之世梟雄,借用這句話我們客觀的評價劉表,他治理下的荊州是那時最富裕的地方,絕對可以稱為治世之能臣,而在亂世之中,南方人心思定,類似於東吳,保土則齊心協力,卻無心外出爭霸,再加上曹操稱雄北方,有天子在手占著大義,劉表也年紀大了,可能也本就有成就一番事業之心,卻無稱霸天下之意,以至於錯過機會,其實諸葛亮的隆中對說不定最初是給劉表制定的,加上荊襄之地的人才和劉表的威望,他應該能比劉備的蜀國更強大。歷史不能假設,劉表未能爭霸天下,但其才能不可否認,他若是都是草包,那三國時期的人幾乎都可以算作草包了。


從本質上講,劉表後期無所作為屬於無奈。

劉表依靠世家力量控制荊州。諸侯討伐董卓之後荊州無主,地方宗族勢力瘋狂崛起,互相爭奪形成大大小小的宗賊力量,荊州世家階級當然就非常厭惡這個局面。

劉表被董卓任命為荊州刺史,上任都很難。最後借蒯蔡兩大家族誘殺宗賊五十多人,然後基本平定荊州。這就是所謂匹馬定荊州。

然而,劉表本人是沒有力量的,蒯蔡兩大家族乘機攫取了荊州軍政權力。

劉表不知道嗎?

知道,但沒有任何辦法解決。

劉表自身還只能娶蔡瑁妹妹,其實就是對世家力量的妥協。

此後,無論漢獻帝受困李傕郭汜,還是倉皇東逃,曹操控制漢獻帝,劉表作為擁有強大勢力的宗親,都表現冷漠。

原因很簡單。荊州行政被蒯家控制,荊州軍隊為蔡家控制,劉表對於漢室安危哪怕想出兵也無能為力,只能縱情於空談。

其他次要原因也有,劉表年齡大了,不想折騰而只希望守住荊州的一畝三分地。所以劉表在193年至208年間毫無作為。


如果劉表都是草包,那三國無能人矣。

單騎入荊州

劉表是漢室宗親,年輕的時候也有一腔熱血圖報國,但受到黨錮之禍的牽連而被迫逃亡,黃巾起義之後被大將軍何進推薦入朝為官。190年荊州刺史被孫堅所殺,董卓舉薦劉表任荊州刺史。當時天下大亂,江南盜匪眾多,荊州內有世家大族爭權奪利,外有孫堅和劉表虎視眈眈,而劉表竟然敢單人單騎入荊州,這樣的英雄人物,誰敢說是草包了。

劉表治荊州

入主荊州後,劉表上撫世家大族,中平巨寇匪患,下安黎明百姓,荊州在劉表的治理下,百姓富足,日漸強盛。在群狼環伺之下,擁兵十萬有餘,滅孫堅,戰袁術,定荊南。草包要是如此了得,怎樣才算俊傑了。

坐看天下風雲的劉表

易中天等人評價劉表是草包,無非就是劉表坐擁荊州,只圖自保,沒有參與到爭霸天下中。但劉表入主荊州之時已經48歲了,比曹操大13歲,比劉備大19歲,官渡之戰時58歲。僅有一州之地,兒子盡皆普通,曹操、劉備、孫權都是虎狼之輩,如此困局之下,一個58歲的老人又能如何呢?只圖一時爭霸的快意,苦的不過是荊州百姓,等到劉表死後,還不是一切盡歸黃土,且一家老小都將被連累。爭霸天下的遊戲,劉表早就看清楚了,不是劉表不爭,而是他已經不屬於這個時代,無法去爭,所以才會收留有仁義之名的劉備,趁著自己時日不多,停下來好好享受生活。這才是大智大勇之輩,豈是鼠目寸光之輩能比的了。

總結:劉表是東漢末年真正的英雄人物,不在曹操、劉備、孫權之下。其人有大智、大勇、大毅力,實乃真正的英雄豪傑,說他是草包不過是智慧還不到家罷了。


當然不是,如果劉表什麼本事也沒有,早就分分鐘被滅了!


可以把易中天穿越到三國,然後劉表讓位給他,讓他試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